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苦苣苔科一新纪录属及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厚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38-439,F0002,共3页
为完善恩施州乃至湖北省的维管束植物种类多样性资料,近年来对恩施市内及周边区域做了大量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依据野外观察自然生境状态下的生活植物和对湖北民族学院中草药标本室及其他标本馆相关植物标本的比较形态研究,首次确定在... 为完善恩施州乃至湖北省的维管束植物种类多样性资料,近年来对恩施市内及周边区域做了大量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依据野外观察自然生境状态下的生活植物和对湖北民族学院中草药标本室及其他标本馆相关植物标本的比较形态研究,首次确定在恩施境内有天然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的一新纪录属及种:后蕊苣苔属(Opithandra)和皱叶后蕊苣苔(Opithandra fargesii(Franch.)).提供了该物种的实物形态照片以资鉴别,并讨论了其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科 opithandra opithandrafargesii(Franch ) 新纪录属 新纪录种
下载PDF
贵州苦苣苔科一新记录种——皱叶后蕊苣苔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涛 徐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24-2727,共4页
本研究报道了贵州苦苣苔科后蕊苣苔属的分布新记录种,即皱叶后蕊苣苔。该种分布于贵州省江口县怒溪土家族苗族乡,经纬度为108觷51'10.64''E,27觷49'16.2''N,海拔:599 m,其群落分布于洞穴口壁。本研究对其进行... 本研究报道了贵州苦苣苔科后蕊苣苔属的分布新记录种,即皱叶后蕊苣苔。该种分布于贵州省江口县怒溪土家族苗族乡,经纬度为108觷51'10.64''E,27觷49'16.2''N,海拔:599 m,其群落分布于洞穴口壁。本研究对其进行了标本采集,并对活体植物进行了解剖和观察,根据中国植物志中苦苣苔科植物检索表信息比对,以确定其为皱叶后蕊苣苔。本研究提供了该种的形态照片,讨论了其分布状况。该种已记载分布地是重庆巫溪和湖北恩施,贵州江口县为该种的第三个自然分布地,这一发现丰富了贵州的生物多样性资料,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后蕊苣苔属 分布新记录
原文传递
后蕊苣苔属花粉形态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艳峰 王英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8-542,共5页
首次对后蕊苣苔属(Opithandra)文采后蕊苣苔(O.wentsaii)、龙南后蕊苣苔(O.burttii)和裂檐苣苔(O.pumila)的花粉进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三者花粉形状与外壁纹饰差异显著。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花粉形状及外壁纹饰特征,将后蕊苣苔... 首次对后蕊苣苔属(Opithandra)文采后蕊苣苔(O.wentsaii)、龙南后蕊苣苔(O.burttii)和裂檐苣苔(O.pumila)的花粉进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三者花粉形状与外壁纹饰差异显著。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花粉形状及外壁纹饰特征,将后蕊苣苔属花粉分为四大类群:第一大类群包括O.burttii、O.sinohenryi、O.primuloides和O.fargesii,该类群花粉近球形,网状纹饰,网脊较宽,宽度不均匀;第二大类群包括O.acaulis和O.pumila,该类群花粉近球形,网状纹饰不明显,刺密且显著;第三大类群包括O.dalzielii、O.cinerea和O.dinghushanensis,该类群花粉近球形或扁球形,网状纹饰,网脊较窄,宽度均匀;第四大类群包括O.wentsaii和O.obtusidentata,该类群花粉长椭圆球形,网状纹饰,网脊较窄,宽度均匀。结果与王文采对该属的分类系统不完全一致,对该属分类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苣苔科 后蕊苣苔属 花粉形态 系统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