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桑叶子 孙明 张启翔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以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作为试材,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试管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 mg·L-1+NAA0.5 mg·L-1+2,4-D 1.0 mg·L-1,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迅速,... 以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作为试材,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试管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 mg·L-1+NAA0.5 mg·L-1+2,4-D 1.0 mg·L-1,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迅速,且排列紧密质地松软适合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将获得的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基MS+6-BA 2.0mg·L-1+2,4-D 0.5 mg·L-1中震荡培养,建立细胞悬浮体系.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抛物线型,初期增长缓慢,4~6 d进入对数增长期,6 d以后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和pH值的下降,细胞生长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细胞 悬浮培养 愈伤组织 液体培养基
下载PDF
太行菊DNA提取和ISSR标记的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敏杰 程月琴 +3 位作者 王红卫 郭长宁 叶永忠 孟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6期202-207,共6页
为了探索太行菊DNA的适宜提取方法,获得适用于太行菊的ISSR标记,以太行菊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CTAB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太行菊总DNA,利用提取的太行菊DNA对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产率高且稳定,... 为了探索太行菊DNA的适宜提取方法,获得适用于太行菊的ISSR标记,以太行菊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CTAB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太行菊总DNA,利用提取的太行菊DNA对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产率高且稳定,无明显降解,杂质少。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为模板,应用ISSR引物对总DNA进行扩增,进而从测试的50条ISSR引物中选出了扩增效率高,条带丰富的15条引物。通过设置温度梯度对每条引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使用引物UBC848对部分群体样品进行检测,得到了效果稳定、重复性好的扩增结果。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筛选出的ISSR引物适用于太行菊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DNA提取 ISSR 条件优化
下载PDF
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解析太行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3
作者 薛淑娟 杨江凯 陈随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20-128,共9页
目的:研究太行菊挥发油的成分组成,为该药材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小白菊、小黄菊和野菊花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太行菊及3个对照菊花品种的挥发油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GC条件为程序升温(初始温... 目的:研究太行菊挥发油的成分组成,为该药材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小白菊、小黄菊和野菊花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对太行菊及3个对照菊花品种的挥发油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GC条件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2 min;以5℃·min^(-1)升温至120℃,保持2 min;以2℃·min^(-1)升温至180℃,保持3 min;以8℃·min^(-1)升温至240℃,保持5 min;以10℃·min^(-1)升温至280℃,保持5 min),载气为高纯度氦气,分流比50∶1;MS条件为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30℃,电子碰撞能量70 e V,检测范围m/z 30~445。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太行菊与3个对照菊花品种中挥发油的差异性成分,明确其特征性。结果:分别从太行菊、小白菊、小黄菊和野菊花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86、96、112、109个化合物,其中四者共有成分73个。太行菊与对照菊花品种的挥发油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太行菊中α-侧柏酮、桉油精和4-松油烯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而对照菊花品种中樟脑、桉油精和α-乙酸松油酯的相对含量均较高。PCA和OPLS-DA分析共筛选出11个化合物作为区分太行菊和3个对照菊花品种的特征性成分,其主要差异成分为兰香油薁和δ-杜松烯。结论:太行菊挥发油主要含醇类、萜烯类、酮类及酯类成分,药用价值较高;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可提高挥发油定性分析的准确性,可为太行菊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保留指数 挥发油 定性分析 化学计量学 菊花
原文传递
濒危植物太行菊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梁芳 蒋素华 +2 位作者 王洁琼 袁秀云 崔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6期115-120,共6页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珍惜濒危植物太行菊的高效再生方法,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太行菊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炼苗移栽等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分化不定芽比茎段难,...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珍惜濒危植物太行菊的高效再生方法,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以MS为基本培养基,用不同激素组合对太行菊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炼苗移栽等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分化不定芽比茎段难,茎段最适合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筛选出了最佳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1 mg/L,在此培养基中,茎段外植体可一步成苗,不需转换培养基即可完成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不定芽增殖过程;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再生苗在花园土中移栽成活率可达80%。研究简化了培养流程,建立了太行菊一步式高效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组织培养 一步式 快繁
下载PDF
MS培养基成分调整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元增 单长卷 +1 位作者 杨靖 孙海燕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11,共5页
以太行菊不定芽为材料,通过调整MS基本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有机物质与蔗糖的用量,研究MS培养基成分的变化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加倍KNO_3或KH_2PO_4用量相比,同时加倍MS培养基中KNO_3与KH_2PO_4用量更有利于... 以太行菊不定芽为材料,通过调整MS基本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有机物质与蔗糖的用量,研究MS培养基成分的变化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加倍KNO_3或KH_2PO_4用量相比,同时加倍MS培养基中KNO_3与KH_2PO_4用量更有利于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不定芽分化数量多,增殖系数高;培养基中NH_4NO_3用量加倍,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定芽生长较差,叶片扁平且小.去除MS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或用N6的微量元素代替MS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致使太行菊不定芽分化数量减少.培养基中蔗糖质量分数过小或过大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均不利,不定芽分化数量减少,增殖效率降低.综合而言,适宜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培养基是改良MS(KNO_3与KH_2PO_4用量加倍)+6-BA(0.4 mg/L)+NAA(0.1 mg/L)+蔗糖(质量分数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不定芽 离体培养 增殖系数
下载PDF
濒危植物太行菊与长裂太行菊的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祎玲 张翠琴 +1 位作者 林丽丽 袁丽环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4,共9页
对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的太行菊(O.taihangensis)和长裂太行菊(O.longilobus)13个种群的核糖体DNA ITS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种、不同种群间的ITS序列差异。结果表明:排序后的ITS序列总长度为682 bp,含有15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ITS序列... 对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的太行菊(O.taihangensis)和长裂太行菊(O.longilobus)13个种群的核糖体DNA ITS进行测序,分析不同种、不同种群间的ITS序列差异。结果表明:排序后的ITS序列总长度为682 bp,含有15个简约信息位点;根据ITS序列差异共确定出18种单倍型,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种群均表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两个种均有独有的单倍型,又有共有单倍型;聚类分析表明18种单倍型形成明显两支,Hn1和Hn8分别位于两支的中心为祖先单倍型。ITS序列将太行菊和长裂太行菊13个种群聚类成一个单源支系,但长裂太行菊中两个种群(林虑山LLS和石板岩SBY)与太行菊种群聚为一支,显示出两种之间存在着基因交流或杂交。在进化过程中,长裂太行菊可能经历了长距离侵殖,太行菊在太行山隆升之前经历了种群的扩张,随着太行山的隆升逐渐形成现今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长裂太行菊 核糖体DNA ITS
原文传递
太行菊和野菊不同器官醇提液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晓雯 魏东伟 +1 位作者 孙武勇 叶永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0-1126,共7页
产地群众反映我国特有植物太行菊茶饮或药用效果远优于其近缘属的传统药食兼用野菊,为深入研究太行菊,本文比较研究太行菊和野菊不同器官醇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多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产地群众反映我国特有植物太行菊茶饮或药用效果远优于其近缘属的传统药食兼用野菊,为深入研究太行菊,本文比较研究太行菊和野菊不同器官醇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多酚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太行菊和野菊醇提液均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活性与提取温度相关;太行菊各器官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及总黄酮和多酚含量高于野菊对应器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和多酚对菊试样抗氧化活性有较大贡献,ABTS和DPPH两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间存在较高相关性。太行菊较于野菊可能具有更好的保健或药用功效,有待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野菊 不同器官 醇提液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比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元增 杨靖 孙海燕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6-20,共5页
以太行菊无菌不定芽为材料,改良MS(KNO3与KH2PO4用量加倍,其他成分维持不变)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种类(6-BA、NAA、KT、IBA)与用量的植物激素,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较KT... 以太行菊无菌不定芽为材料,改良MS(KNO3与KH2PO4用量加倍,其他成分维持不变)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种类(6-BA、NAA、KT、IBA)与用量的植物激素,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6-BA较KT,生长素NAA较IBA更适宜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培养;培养基中6-BA与NAA不同质量浓度的组合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当配以0.05 mg/L的NAA时,0.2 mg/L的6-BA较适宜太行菊不定芽的分化与增殖,而0.1 mg/L的6-BA较适合太行菊不定芽的生长和小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不定芽 离体培养 增殖系数 植物激素
下载PDF
太行菊NAC转录因子基因OpNAC1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梁芳 张燕 +1 位作者 郝平安 崔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477-3486,共10页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数量最大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各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太行菊的叶片为研究材料,运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得到一条太行菊的NAC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命名为OpNAC1(GenBank登录号MF99637... NAC转录因子是植物中数量最大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各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太行菊的叶片为研究材料,运用RT-PCR及RACE技术克隆得到一条太行菊的NAC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命名为OpNAC1(GenBank登录号MF996370),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表明,OpNAC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208 bp,ORF全长855 bp,编码284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量32.68 kD,等电点6.46,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很可能定位于细胞核。OpNAC1与菊花(ADQ20114.1)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达93.7%。二级结构预测表明,OpNAC1蛋白由40个α-螺旋(14.08%)、47个β-折叠(16.55%)和197个无规则卷曲(69.37%)组成,与三级结构预测基本相符。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NAC转录因子在太行菊中的生物功能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NAC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
原文传递
崖壁植物太行菊与长裂太行菊全基因组大小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祎玲 臧恩 +5 位作者 张昊 刘志霞 兰亚飞 何珊 郝伟丽 曹艳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82-1589,共8页
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长裂太行菊(O.longilobus),为太行山特有多年生崖壁草本植物,菊科(Compositae)重要野生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生态价值。为确定适合两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策略,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法和高通量测序技... 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长裂太行菊(O.longilobus),为太行山特有多年生崖壁草本植物,菊科(Compositae)重要野生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与生态价值。为确定适合两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策略,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物种基因组大小、杂合率、重复序列及GC含量等信息。结果表明:(1)流式细胞法估算太行菊基因组大小约为2.1 Gb,长裂太行菊基因组大小约为2.4 Gb。(2)高通量测序修正后太行菊基因组大小为3.13 Gb,重复序列比例为84.35%,杂合度为0.99%,GC含量为36.56%;长裂太行菊基因组为3.18 Gb,重复序列比例为83.83%,杂合度为1.17%,GC含量为36.62%。(3)初步组装后GC含量分布及平均深度存在异常,出现分层现象,可能是两物种基因组杂合率较高所致。综上结果表明,太行菊、长裂太行菊均属于高重复、高杂合、大基因组的复杂基因组,建议使用Illumina+PacBio测序组装策略,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长裂太行菊 基因组调查 基因组大小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均匀设计优化太行菊ISSR-PCR反应体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安世 刘莹 赵利新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8,共4页
目的:优化太行菊ISSR-PCR反应体系,为利用ISSR标记进行太行菊遗传多样性研究服务。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太行菊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在1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 1.2μL;引物0.8μL;2×Taq MasterMix 4.6μL。反应程... 目的:优化太行菊ISSR-PCR反应体系,为利用ISSR标记进行太行菊遗传多样性研究服务。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太行菊ISSR-PCR反应体系。结果:在1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 1.2μL;引物0.8μL;2×Taq MasterMix 4.6μL。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0℃退火1min,72℃延伸1.5min,40个循环;72℃延伸10min。结论:此反应条件适合于太行菊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太行菊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ISSR 优化 均匀设计
原文传递
太行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霜 马丽 裴冬丽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8,共6页
以太行菊叶片、叶柄、茎尖和茎段为试材,采用MS培养基,在其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对太行菊的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了濒临灭绝的太行菊再生植株的方法。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44.44%和44.11%... 以太行菊叶片、叶柄、茎尖和茎段为试材,采用MS培养基,在其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对太行菊的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研究了濒临灭绝的太行菊再生植株的方法。结果表明:太行菊的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为44.44%和44.11%,所需时间较长,而茎尖、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48.44%和68.75%,培养时间较短。茎段最适合作为诱导愈伤组织的繁殖材料。为了使茎段能更好的诱导出愈伤组织,课题组又对诱导茎段愈伤组织的激素浓度组合进行了研究,A组:MS+6-BA 1.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B组:MS+6-BA 1.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C组:MS+6-BA 2.0 mg·L^(-1)+NAA 0.5 mg·L^(-1)+2,4-D 0.1 mg·L^(-1),D组:MS+6-BA 2.0 mg·L^(-1)+NAA 1.0 mg·L^(-1)+2,4-D 0.1 mg·L^(-1)。试验表明,C组激素浓度组合最适合太行菊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35 d后愈伤组织不再增加后进行继代培养,45 d后将植株转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2 mg·L^(-1)中进行生根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
原文传递
均匀设计优化太行菊SRAP-PCR反应体系
13
作者 张安世 刘莹 +1 位作者 张为民 赵利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2-715,共4页
为探索适宜太行菊的SRAP-PCR反应体系,采用两轮均匀设计试验,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引物和2×Taq MasterMix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10μL SRAP-PCR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1.3μL,正反引物0.35μL,2×Taq MasterMix ... 为探索适宜太行菊的SRAP-PCR反应体系,采用两轮均匀设计试验,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模板DNA、引物和2×Taq MasterMix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10μL SRAP-PCR反应体系中,含模板DNA 1.3μL,正反引物0.35μL,2×Taq MasterMix 5.3μL。在此最佳条件下,利用Me1/em4引物对11株太行菊扩增的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表明此反应条件适合于太行菊的SRAP-PCR反应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SRAP 均匀设计 优化
下载PDF
太行菊不同器官中绿原酸和4种黄酮类物质含量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海芳 魏东伟 +2 位作者 刘全军 孙武勇 叶永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651,671,共7页
为深入研究我国特有植物太行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对太行菊和传统药用野菊不同器官的绿原酸... 为深入研究我国特有植物太行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对太行菊和传统药用野菊不同器官的绿原酸、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进行测定。此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硝酸铝络合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法,分别对太行菊和野菊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上述HPLC检测方法,五种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5.94~178.2、4.36~130.8、8.96~268.8、4.08~122.4、2.98~25.33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3,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平均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均满足分析要求。太行菊叶中五种化合物的总含量高于其花、茎和野菊对应器官,与太行菊和野菊不同器官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析结果一致。因此,太行菊整个植株,尤其是叶和花的开发利用潜力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野菊 不同器官 绿原酸 黄酮类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太行菊总黄酮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葛水莲 陈建中 +1 位作者 刘娜 卜润辉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1-245,共5页
目的:分析太行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太行菊为材料、野菊为对照,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清除DPPH自由基法,对比太行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太行菊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及得率都要高于野菊,太行菊的总黄酮得... 目的:分析太行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太行菊为材料、野菊为对照,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清除DPPH自由基法,对比太行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太行菊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及得率都要高于野菊,太行菊的总黄酮得率为3.48%,而野菊的总黄酮得率为2.99%。高温、强酸或强碱、金属离子(Ca^2+、Al^3+、Fe^3+、Mg^2+)、还原剂Na2SO3均对2种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而光照、氧化剂H2O2、金属离子(K^+、Na^+)影响相对较小。结论:太行菊总黄酮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均不同程度优于野菊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响应面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太行菊总黄酮及其降糖活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葛水莲 陈建中 +2 位作者 刘娜 杨明建 侯腾飞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1,共5页
试验旨在优化太行菊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研究其降糖活性。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以上样液浓度、上样液速率和洗脱剂流速为自变量,太行菊总黄酮类的回收率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试验对太行菊总黄酮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四氧嘧啶尾静脉注... 试验旨在优化太行菊总黄酮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研究其降糖活性。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以上样液浓度、上样液速率和洗脱剂流速为自变量,太行菊总黄酮类的回收率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试验对太行菊总黄酮纯化条件进行优化。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制备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太行菊黄酮高剂量组(200 mg/kg)、太行菊黄酮中剂量组(150 mg/kg)和太行菊黄酮低剂量组(100 mg/kg),给药后观察太行菊总黄酮对小鼠空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黄酮吸附率为37.47%,解吸率达到59.80%;响应面试验表明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液浓度2.90 mg/mL、上样液流速1.60 mL/min、乙醇流速1.40 mL/min,此条件下太行菊总黄酮回收率可达81.40%。参比STZ糖尿病模型组,太行菊黄酮高、中、低剂量组使小鼠空腹血糖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组。AB-8型树脂对太行菊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洗脱效果,经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纯化工艺简单操作性强,且太行菊总黄酮具有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总黄酮 AB-8大孔吸附树脂 响应面设计 糖尿病模型小鼠 降糖活性
原文传递
无机盐用量调整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元增 单长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8-133,共6页
以太行菊不定芽为材料,通过调整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Ca2+、K+的用量与配比,研究MS培养基不同的无机盐用量水平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适应较高含量的MS大量元素,降低培养... 以太行菊不定芽为材料,通过调整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Ca2+、K+的用量与配比,研究MS培养基不同的无机盐用量水平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适应较高含量的MS大量元素,降低培养基中的MS大量元素用量,不定芽分化数量减少,增殖系数降低,并且不定芽长势弱,叶片出现黄枯。单独加倍MS培养基中的K+(KNO3与KH2PO4)含量,可促进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不定芽增殖系数明显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增加或降低MS培养基中的Ca2+含量,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影响不大;去掉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不定芽的增殖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不定芽分化数量减少,且不定芽的叶片枯死严重。减半培养基中的铁盐含量,对不定芽的生长影响较小;但加倍培养基中的铁盐含量,对不定芽的增殖和生长均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不定芽 离体培养 增殖系数
下载PDF
太行菊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于琨 张小龙 +2 位作者 赵婷 马鹏娟 许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研究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和野菊花Dendranthema indicum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水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并配置不同浓度的太行菊和野菊花的花和茎部位的水提取液,分别以拉米夫定(3TC)和绿茶提取物... 目的研究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和野菊花Dendranthema indicum不同部位、不同浓度水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并配置不同浓度的太行菊和野菊花的花和茎部位的水提取液,分别以拉米夫定(3TC)和绿茶提取物(GTE)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太行菊花和茎提取物对HBs Ag、HBe Ag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提取物对HBV复制过程中HBV RNA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不同提取物对HBV转录的影响。结果酶联免疫反应结果表明,1μg/m L太行菊茎提取物能够在作用48、96 h时抑制HBs Ag和HBe Ag,而1μg/m L野菊花茎提取物只能在作用48 h时抑制HBs Ag和HBe Ag;0.1μg/m L太行菊花提取物与1μg/m L野菊花花提取物对HBs Ag和HBe Ag的抑制作用相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说明,太行菊花和茎提取物相对野菊花和茎提取物对HBV启动子质粒CP有抑制作用。PCR结果显示,太行菊花和茎提取物在低浓度时对HBV RNA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太行菊水提取物和野菊花提取物都能够不同程度抗HBV,但太行菊效果优于野菊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野菊花 绿茶 提取物 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建中 葛水莲 +2 位作者 杨明建 昝立峰 刘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102,共8页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 为研究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抑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采用萃取法制得太行菊黄酮的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使用体外(PNPG)法建立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筛选模型,通过酶促反应动力学绘制Lineweaver-Burk曲线,分析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抑制类型。太行菊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活性与黄酮的质量浓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黄酮质量分数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萃取相,且高于阿卡波糖,而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低于阿卡波糖。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IC_(50)=1.01 mg/mL)<正丁醇(IC_(50)=1.25 mg/mL)<阿卡波糖(IC_(50)=1.47 mg/mL)<残余水相(IC_(50)=1.77 mg/mL)<石油醚(IC_(50)=2.12 mg/mL)。酶抑制动力学研究发现,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混合型抑制类型中竞争与非竞争关系;残余水相和石油醚相中太行菊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是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抑制类型。太行菊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相黄酮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在开发成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或药品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有望将太行菊醇提物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黄酮开发为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黄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动力学 降糖活性
下载PDF
太行菊和芙蓉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健 陈发棣 +1 位作者 陈素梅 房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46,共4页
对太行菊和芙蓉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和芙蓉菊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基本构型为9个二价体,其中太行菊和芙蓉菊每个花粉母细胞(PMC)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5... 对太行菊和芙蓉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和芙蓉菊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基本构型为9个二价体,其中太行菊和芙蓉菊每个花粉母细胞(PMC)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5Ⅰ+8.92Ⅱ+0.03Ⅳ和0.04Ⅰ+8.61Ⅱ+0.02Ⅲ+0.17Ⅳ;部分花粉母细胞后期Ⅰ和后期Ⅱ及末期Ⅰ和末期Ⅱ发现有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微核及不同步分裂等减数分裂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芙蓉菊 减数分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