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中英本体诠释学的建立及其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松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48,共9页
成中英创发的本体诠释学经过了三十余载的持续发展已于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源于其深刻的理论动机与长期的实践坚持。融贯古今中西的本体诠释学从整体的层面对中西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和相互理解,从本体学的视角透视中西哲学各... 成中英创发的本体诠释学经过了三十余载的持续发展已于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源于其深刻的理论动机与长期的实践坚持。融贯古今中西的本体诠释学从整体的层面对中西哲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和相互理解,从本体学的视角透视中西哲学各自的本体发展规律和特点。聚焦于西方围绕ontology发展出的实体哲学的演化轨迹及其在当代突显的知识与自知、科学与道德的割裂问题,本体诠释学强调根源性的重要,提出了动态的生成着的具有根源性的"本体"以补足实体论式的本体论。同样,在植根于东方传统哲学的深刻内在体验同时,本体诠释学也指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需要在外在性与分析性上的开拓。从观、感动态循环和人的四个性向出发的本体学、本体诠释不仅促使中西哲学各自反思自省,而且为两者在当代展开深层次的对话找到一条途径,进而在互释的实践和本体的生长中寻求人类的相互理解,共同面对知识、自知和价值在当代造成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中英 本体诠释学 本体的 本体学/论 超融 世界哲学
下载PDF
论本体诠释学的四个核心范畴及其超融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1,共7页
本体诠释学应阐释为对本体发生的一种诠释,以区别于实体化的本体论。古希腊和中国从不同的进路来讨论存在,此差异表现为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 as being)和作为发生与创造的存在(being as generative or creative)。通过界定本体诠释学... 本体诠释学应阐释为对本体发生的一种诠释,以区别于实体化的本体论。古希腊和中国从不同的进路来讨论存在,此差异表现为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 as being)和作为发生与创造的存在(being as generative or creative)。通过界定本体诠释学的本体和追溯中西哲学的Logos与道,能够进一步展现出本体诠释学的四个核心范畴、五个命题。在此基础上可以探求如何实现超融、如何从诠释的方法看待本体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的本体论 本体发生诠释学 外在性 内在性 超融
下载PDF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 被引量:2
3
作者 成中英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14,共10页
自创建“中国诠释学”的问题提出,迄今为止这一概念仍然处在内涵模糊、所指不清的状态,因而我们有必要追问何谓“中国诠释学”。“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诠释是把过去的语言意义融入现在的语境之中,或把现在的感受融入过去的语言... 自创建“中国诠释学”的问题提出,迄今为止这一概念仍然处在内涵模糊、所指不清的状态,因而我们有必要追问何谓“中国诠释学”。“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诠释是把过去的语言意义融入现在的语境之中,或把现在的感受融入过去的语言之中。诠释离不开本体,本体也不能离开诠释,诠释是一种本体性的认知。本体诠释学是中国诠释学的真正形态,本质上表现为以《易经》的本体宇宙论及其演化为范型的理解理论和诠释方法。当代学者的中国诠释学构想有其理论贡献亦存在不足,“本体诠释”具有原初的中国哲学性、普遍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诠释学 诠释 本体诠释 经典诠释 本体诠释学
原文传递
诠释学中的存在接受性与意义创造性:从伽达默尔到本体诠释学(上) 被引量:3
4
作者 成中英 管月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9-545,共17页
无论是西方诠释学还是中国诠释传统都注意到了理解和诠释中所蕴含的接受性和创造性这双重特质。伽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接受性改造成为一种被描述为哲学诠释学的诠释创造性的形式,而《易经》建立起一种"天—地—人"之间的... 无论是西方诠释学还是中国诠释传统都注意到了理解和诠释中所蕴含的接受性和创造性这双重特质。伽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接受性改造成为一种被描述为哲学诠释学的诠释创造性的形式,而《易经》建立起一种"天—地—人"之间的本体诠释学循环,人不仅接受性地经验世界,而且创造性地经验世界,《易经》的卦爻体系充分地体现了"本体—生成—诠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性 创造性 哲学诠释学 本体-生成-诠释学 《易经》
下载PDF
基于易经的中国商业伦理与管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成中英 张树旺 +2 位作者 黄晶 任庆怡 岳磊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7,共9页
现今中国社会存在一种综合的儒家商业伦理,从《易经》的思维角度看,这种商业伦理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中国的商业伦理以《易经》的宇宙本体论作为向导,与哲学流派间有趣地融合,成为中国商业与经济中一种指导经济行为的实践哲学。从《易... 现今中国社会存在一种综合的儒家商业伦理,从《易经》的思维角度看,这种商业伦理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中国的商业伦理以《易经》的宇宙本体论作为向导,与哲学流派间有趣地融合,成为中国商业与经济中一种指导经济行为的实践哲学。从《易经》的思考模式解析了这种从儒家德行伦理到升级的儒家伦理的发展融合过程,以及后者在商业上的实际运用。通过整合责任伦理、功利主义甚至是权利伦理来完成一种现代性的转换。这种转换的成果称之为综合的儒家商业伦理。在兼顾经济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它将是中国商业与经济领袖们手中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宇宙生成论 道家哲学 禅宗 现代新儒学 现代儒家功利主义 儒家商业伦理 C理论
下载PDF
诠释学中的存在接受性与意义创造性:从伽达默尔到本体诠释学(下) 被引量:1
6
作者 成中英 管月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1-672,共12页
无论是西方诠释学还是中国诠释传统都注意到了理解和诠释中所蕴含的接受性和创造性这双重特质。伽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接受性改造成为一种被描述为哲学诠释学的诠释创造性的形式,而《易经》建立起一种"天—地—人"之间的... 无论是西方诠释学还是中国诠释传统都注意到了理解和诠释中所蕴含的接受性和创造性这双重特质。伽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接受性改造成为一种被描述为哲学诠释学的诠释创造性的形式,而《易经》建立起一种"天—地—人"之间的本体诠释学循环,人不仅接受性地经验世界,而且创造性地经验世界,《易经》的卦爻体系充分地体现了"本体—生成—诠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性 创造性 哲学诠释学 本体-生成-诠释学 《易经》
下载PDF
基于诠释循环的社交问答服务信息实现模型构建
7
作者 丁明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8期94-98,50,共6页
揭示社交问答服务中用户微协作行为的信息实现机制,丰富和发展本体诠释学在图书情报学科的应用,为深度推进社交问答服务的协作共享、知识创生提供理论依据。梳理诠释学理论和社交问答服务研究现状,回顾诠释学理论在图书馆情报学科的应... 揭示社交问答服务中用户微协作行为的信息实现机制,丰富和发展本体诠释学在图书情报学科的应用,为深度推进社交问答服务的协作共享、知识创生提供理论依据。梳理诠释学理论和社交问答服务研究现状,回顾诠释学理论在图书馆情报学科的应用现状,尝试界定信息实现的内涵,运用学者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循环理论构建信息实现模型。信息实现模型是一个内、外双维的融合循环体,是包含"本存有"存知层、"本变"认知层、"本生"用知层、"体存有"创知层的开放动态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诠释学 诠释循环 社交问答服务 信息实现
原文传递
基于诠释循环的社交问答服务信息实现模型构建
8
作者 丁明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1期39-44,共6页
文章揭示了社交问答服务中用户微协作行为的信息实现机制,丰富和发展了本体诠释学在图书情报学科的应用,为深度推进社交问答服务的协作共享、知识创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梳理诠释学理论和社交问答服务研究现状,回顾诠释学理论在图书... 文章揭示了社交问答服务中用户微协作行为的信息实现机制,丰富和发展了本体诠释学在图书情报学科的应用,为深度推进社交问答服务的协作共享、知识创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梳理诠释学理论和社交问答服务研究现状,回顾诠释学理论在图书馆情报学科的应用现状,尝试界定信息实现的内涵,运用学者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循环理论构建信息实现模型。最后得出信息实现模型是一个内、外双维的融合循环体,是包含"本存有"存知层、"本变"认知层、"本生"用知层、"体存有"创知层的开放动态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诠释学 诠释循环 社交问答服务 信息实现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