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比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谭景阳 胡进军 +1 位作者 周旭彤 杨泽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9,227,共8页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统计特性的差异,选取日本相模湾地区K-net的922组海底地震动记录和KiK-net的4599组陆地地震动记录,通过对海底与陆地地震动标准化弹性加速度反应谱以及弹塑性反应谱的对比分析表明:弹性反应谱的海...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统计特性的差异,选取日本相模湾地区K-net的922组海底地震动记录和KiK-net的4599组陆地地震动记录,通过对海底与陆地地震动标准化弹性加速度反应谱以及弹塑性反应谱的对比分析表明:弹性反应谱的海陆谱比变异较小,平均值可作为定量对比关系;当周期小于0.5 s时海域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异较小,当周期0.5 s以上时海域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的差异明显,海域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显著较小;对于等强度延性谱,当震级或震中距较小时,有必要考虑1.5 s及以上周期的水平方向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别;而对于竖向地震动,则需更加关注0.5 s以下短周期地震动的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陆地地震动 弹性反应谱 等强度延性谱 谱比
下载PDF
海域和陆域地震动输入能量与强度指标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进军 田浩 +2 位作者 谭景阳 刘巴黎 靳超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8,共12页
为给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依据,研究了海域和陆域地震动弹性输入能量与其他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相关性及海陆差异。基于日本K-NET台网的271次地震事件,包含1784条海域地震动记录和4480条陆域地震动记录,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了7个代表性强... 为给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依据,研究了海域和陆域地震动弹性输入能量与其他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相关性及海陆差异。基于日本K-NET台网的271次地震事件,包含1784条海域地震动记录和4480条陆域地震动记录,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了7个代表性强度指标。首先,计算了不同震中距下强度指标与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的相关性,并从不同周期段及震中距的角度分析了结果;其次,对不同阻尼比下强度指标与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对比了海陆强度指标与输入能量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周期段,海域和陆域地震动与输入能量相关性最好的强度指标多数相同,但在不同震中距下,强度指标与输入能量相关系数的极值存在海陆差异;在不同阻尼比下,同一强度指标与输入能量的相关性存在海陆差异,初步分析发现该差异可能是海域地震动低频成分丰富造成的。因此在研究输入能量与强度指标相关性时,需考虑阻尼比、震中距的影响。相关结论可为海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陆域地震动 输入能量 强度指标 阻尼比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海底与近岸陆地地震动作用下跨海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比较
3
作者 马海龙 王荣霞 +2 位作者 王宁宁 安正汉 王东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8-346,共9页
跨海桥梁抗震时程分析通常采用陆地强震记录作为输入,因海底场地环境与陆地存在诸多差异,需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利用ADINA软件建立基底固接跨海隔震连续梁桥分析模型。基于日本KiK-net台网选取震级及震中距相似的7个海... 跨海桥梁抗震时程分析通常采用陆地强震记录作为输入,因海底场地环境与陆地存在诸多差异,需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利用ADINA软件建立基底固接跨海隔震连续梁桥分析模型。基于日本KiK-net台网选取震级及震中距相似的7个海底强震台站和7个近岸陆地强震台站各14条水平地震动(EW和NS方向独立考虑),沿桥梁纵桥向输入并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研究海底地震动和近岸陆地地震动输入下跨海隔震桥梁地震反应。通过对比桥墩最大变形及受力、主梁位移反应和支座最大剪应变,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底地震动作用下桥梁结构地震反应为近岸陆地地震动的1.3~1.9倍。跨海隔震桥梁抗震时程分析宜采用海底地震动作为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隔震连续梁桥 海底地震动 近岸陆地地震动 地震反应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multi-support depth-varying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within heterogeneous onshore and offshore sites 被引量:6
4
作者 Li Chao Li Hongnan +2 位作者 Hao Hong Bi Kaiming Tian L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3期475-490,共1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model and simulate the multi-support depth-varying seismic motions(MDSMs) within heterogeneous offshore and onshore sites.Based on 1 D wave propagation theory,the three-dime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to model and simulate the multi-support depth-varying seismic motions(MDSMs) within heterogeneous offshore and onshore sites.Based on 1 D wave propagation theory,the three-dimensional ground motion transfer functions on the surface or within an offshore or onshore site are deriv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seawater and porous soils on the propagation of seismic P waves.Moreover,the depth-varying and spatial variation properties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s are considered in the ground motion simulation.Using the obtained transfer functions at any locations within a site,the offshore or onshore depth-varying seismic motions are stochastically simulated based on the spectral representation method(SRM).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for simulating spatially varying ground motions are improved and extended to generate MDSMs within multiple offshore and onshore site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D functions and coherency losses of the generated MDSMs are compatible with respective target values,which fully valid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imulation method.The synthesized MDSMs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ecise seismic response prediction and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of both offshore and onshore large-spa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motion simulation onshore and offshore sites ground motion spatial variation depth-varying motions transfer function
下载PDF
冲刷环境下跨海桥梁海陆地震动作用易损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德斌 夏青 +2 位作者 孙治国 王东升 刘朵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137,共11页
现有跨海桥梁抗震分析研究仍选用陆地地震动而忽略了海底与陆地地震动间的差异,且处于海洋环境中的桥梁下部结构在长时间流水冲刷下,桩周土体流失进而导致结构稳定性降低。本文以某跨海大桥引桥段为例,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考... 现有跨海桥梁抗震分析研究仍选用陆地地震动而忽略了海底与陆地地震动间的差异,且处于海洋环境中的桥梁下部结构在长时间流水冲刷下,桩周土体流失进而导致结构稳定性降低。本文以某跨海大桥引桥段为例,利用ABAQUS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考虑桩土作用和动水压力等因素影响,采用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对不同冲刷环境下陆地和海底地震动作用下的桥墩、支座进行易损性分析。通过绘制桥墩、支座超越概率易损性曲线和超越概率增幅柱状图研究桥梁关键构件在海陆地震动和不同冲刷深度下的损伤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对比陆地地震动作用,海底地震动作用下的桥墩更易损坏,且随着土体局部冲刷深度增加,桥墩破坏概率持续提高;冲刷深度对桥墩纵桥向破坏超越概率影响更为明显,同等强度地震动激励下,桥墩纵桥向破坏超越概率高于横桥向。支座较桥墩在相同工况作用下更易发生破坏,海底地震动作用下其破坏超越概率增幅普遍高于陆地地震动作用下;随着冲刷深度增加,支座破坏超越概率逐渐提高,且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相较于陆地地震动,海底地震动作用下支座破坏超越概率受冲刷深度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海陆地震动 局部冲刷深度 桩土作用 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