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只此青绿》热看中国古典舞的新发展
1
作者 宗怡然 《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中国古典舞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缩影,对中国舞剧的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而《只此青绿》的成功“出圈”亦受其影响。尽管不能将中国古典舞在当下的发展与《只此青绿》作片面对应,但或可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即:青绿腰下的“身体... 中国古典舞作为民族文化的艺术缩影,对中国舞剧的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而《只此青绿》的成功“出圈”亦受其影响。尽管不能将中国古典舞在当下的发展与《只此青绿》作片面对应,但或可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即:青绿腰下的“身体”写意、“诗”“剧”合一的情境叙事和“剧场”至“春晚”的传播更迭,从而可以窥出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新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只此青绿 国潮美学
下载PDF
舞台诗剧《只此青绿》的中国画意境美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苗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53-56,69,共5页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宋代美学意蕴、沉郁顿挫跌宕起伏的艺术表现力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舞剧之一,使宋代美学和传统绘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只此青绿》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画意境美学思想,其中身体意象...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宋代美学意蕴、沉郁顿挫跌宕起伏的艺术表现力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舞剧之一,使宋代美学和传统绘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只此青绿》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画意境美学思想,其中身体意象的诗性表达、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生命韵律,都体现了出“天人合一”“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三远法”“经营位置”等中国画意境美学思想。《只此青绿》通过“再生”与“重构”传统绘画艺术,让中国画意境美学在“转世”中得以重生,赋予了传统绘画现代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诗剧 只此青绿 中国画意境 美学
下载PDF
流转千年 舞绘江山——析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园欣 陈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1,共5页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舞绘江山,对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转化。文章分析该剧的创作思想、作品结构、人物设定、动作设计、舞台呈现,认为该剧坚守并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内核,突破常规...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舞绘江山,对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转化。文章分析该剧的创作思想、作品结构、人物设定、动作设计、舞台呈现,认为该剧坚守并传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内核,突破常规叙事结构,画舞互通,以小见大,尽显宋风雅韵,是一部难得的舞剧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此青绿》 画舞互通 舞剧赏析 微宏叙事
下载PDF
符号·空间·集体认同——对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沉浸式演绎创作的考察
4
作者 韩润磊 杜钰君 《中国舞蹈学》 2022年第2期360-368,434,435,共11页
作为当代舞蹈艺术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典范,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数字媒体技术与舞剧内容巧妙融合,使一卷古画艺术在新时代通过舞蹈样式传播呈现,在艺术创作上巧妙地对一出剧作的形态特征、文化内涵进行沉浸式演绎与时代化表达,... 作为当代舞蹈艺术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典范,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数字媒体技术与舞剧内容巧妙融合,使一卷古画艺术在新时代通过舞蹈样式传播呈现,在艺术创作上巧妙地对一出剧作的形态特征、文化内涵进行沉浸式演绎与时代化表达,蕴含了特定的美学哲思,为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沉浸式视听盛宴。该剧通过使用场景符号、肢体符号、人物符号等多元符号来建构“感官沉浸”;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演绎和延展,打造出特有的“空间沉浸”;对古画的创新性诠释和对东方美学元素的准确把握,使其与观众的审美期待产生有效联结,凸显了基于文化认同的“情感沉浸”。藉此三种高度复化的沉浸维度,共同演进完成了沉浸式演绎的创作闭环。本文通过对这三种创作沉浸维度的审视与考察,探析沉浸式演绎创作路径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演绎 《只此青绿》 符号建构 数字媒体技术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