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蒸散双层模型及其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9
1
作者 隋洪智 田国良 李付琴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3期220-224,共5页
该文建立了在部分植被条件下估算农田蒸散的双层模型,利用此模型和NOAA-AVHRR数据对黄淮海平原春季旱情进行了评估,并做出了干旱及蒸散分布图。对双层模型和单层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部分植被条件下双层模型估算的精度... 该文建立了在部分植被条件下估算农田蒸散的双层模型,利用此模型和NOAA-AVHRR数据对黄淮海平原春季旱情进行了评估,并做出了干旱及蒸散分布图。对双层模型和单层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部分植被条件下双层模型估算的精度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模型 干旱 半植被覆盖 农田 蒸散 遥感
下载PDF
Mechanisms of bush encroachment and its inter-connection with rangeland degradation in semi-arid African ecosystems:a review 被引量:1
2
作者 Anteneh BELAYNEH Zewdu K TESSEM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299-312,共14页
Many studies show that semi-arid rangelands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been rapidly converted from a grassland state to a bush encroachment state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Bush encroachment includes the spread of local... Many studies show that semi-arid rangelands throughout the world have been rapidly converted from a grassland state to a bush encroachment state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Bush encroachment includes the spread of local woody species and/or incursion of woody species introduced from other ecosystems into semi-arid savannas and grassland ecosystems. Rangeland degradation due to bush encroachment causes several challenges, affecting the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d pastoral people livelihoods in most parts of Africa. Scientists have long been attempting to develop schematic and mathematical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phenomenon of bush encroachment, and several theories were proposed and developed. The well-regarded theories include: (1) Waiter's two-layer model, (2) Moir's one-layer model, (3) state-and-transition theory, (4) equilibrium theory, (5) disequilibrium theory, and (6) non-equilibrium theory. Within those theories, the most frequently-indicated driving factors that explain bush encroachment include over-grazing, availability of soil nutrient and moisture, elevated CO2 levels,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fire, spread of seeds of woody species by livestock and wild animals. It should be stressed that couplings and interactions among diverse driving factors are more often at work in determining the condition of bush encroachment. To summarize, the effort in managing semi-arid ecosystems needs critical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the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s of underlying factors through integrated approach. Therefore, future research on encroachment of woody plants should be multi-discipline oriented and multi-partnership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exotic woody species indigenous woody species Moir's one-layer model rangelandtheories Walter's two-layer model
下载PDF
Groundwater Leakage and River Runoff in a Catchment Influenced by Tectonic Move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Md Motaleb Hossain Kazuhisa A. Chikita +2 位作者 Yoshitaka Sakata Takuto Miyamoto Yasuhiro Ochiai 《Open Journal of Modern Hydrology》 2015年第2期32-44,共13页
In order to clarify how groundwater leakage and river runoff occur in a catchment under tectonic movement, the water balance was estimated in the forested (88.3% in area) Oikamanai River catchment (area, 62.6 km2), Ho... In order to clarify how groundwater leakage and river runoff occur in a catchment under tectonic movement, the water balance was estimated in the forested (88.3% in area) Oikamanai River catchment (area, 62.6 km2), Hokkaido, Japan. The catchment’s geology is early Miocene to Pliocene sedimentary bedrock of partly high permeability, accompanied by currently active faults. Daily evapotranspiration, E, in water balance was calculated by applying the one-layer model to meteorological data in the rainfall season of 2011 and 2012, with the topographic influence on heat balance of the catchment considered. The coupling with the short-term water balance method for river runoff events allows us to estimate groundwater leaking to the other catchments through the faults and bedrock. As a result, the leakage corresponded to 50% - 80% of effective rainfall (=P - E: P, rainfall) in 2011, whereas it was lower or negative in 2012. The estimate of leakage then included variability of ca. 80%. In 2012, shallow groundwater storage seems to retain high baseflow during non-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LEAKAGE FAULT Water BALANCE EVAPOTRANSPIRATION one-layer Model
下载PDF
One-layer pancreaticojejunostomy for prevention of pancreatic fistulae 被引量:2
4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04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关键词 one-layer PANCREATICOJEJUNOSTOMY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下载PDF
Dynamic modeling of the horizontal eddy viscosity coefficient for quasigeostrophic ocean circulation problems
5
作者 Romit Maulik Omer San 《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SCIE 2016年第4期300-324,共25页
This paper puts forth a simplified dynamic modeling strategy for the eddy viscosity coefficient parameterized in space and time.The eddy viscosity coefficient is dynamically adjusted to the local structure of the flow... This paper puts forth a simplified dynamic modeling strategy for the eddy viscosity coefficient parameterized in space and time.The eddy viscosity coefficient is dynamically adjusted to the local structure of the flow using two different nonlinear eddy viscosity functional forms to capture anisotropic dissipation mechanism,namely,(i)the Smagorinsky model using the local strain rate field,and(ii)the Leith model using the gradient of the vorticity field.The proposed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one-layer and two-layer wind-driven quasigeostrophic ocean circulation problems,which are standard prototypes of more realistic ocean dynamics.Results show that both models capture the quasi-stationary ocean dynamics and provide the physical level of eddy viscosity distribution without using any a priori estimation.However,it is found that slightly less dissipative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the dynamic Leith model.Two-layer numerical experiments also reveal that the proposed dynamic models automatically parameterize the subgrid-scale stress terms in each active layer.Furthermore,the proposed scale-aware models dynamically provide higher values of the eddy viscosity for smaller resolut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ocal resolved flow information,and addressing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dy viscosity coefficients and the numerical resolution employed by the quasigeostrophic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y viscosity Dynamic Smagorinsky model Dynamic Leith model Anisotropic dissipation one-layer problem Two-layer problem
原文传递
求解具有约束的l_1-范数问题的神经网络模型
6
作者 李翠平 高兴宝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0-98,共9页
提出了一个解约束最小l_1-范数问题的单层神经网络模型。与已有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所需神经元数少且层数少。通过引入Lyapunov函数,证明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
关键词 l1-范数问题 神经网络 单层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临床评价 被引量:35
7
作者 吕会增 陈图锋 +5 位作者 徐明 魏波 郭卫平 郑宗珩 罗一民 卫洪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评价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郴州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724例右下腹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或常规麦氏(或横)切口分层缝合方... 目的评价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郴州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724例右下腹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或常规麦氏(或横)切口分层缝合方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单层缝合组)行化脓性、坏疽性阑尾切除者,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常规分层缝合法者(分层缝合组)(P<0.01);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阑尾炎切除病人中,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与常规分层缝合法比较,临床效果无优越性(P>0.05),疼痛程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右下腹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应做为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标准方法。右下腹切口的分层缝合法应做为单纯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腹膜单层缝合 腹壁切口
原文传递
空间数据库网格索引机制的最优划分 被引量:15
8
作者 胡久乡 何松 钟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27-1230,共4页
该文证明了当空间对象的分布特征小于0.2929时,一级网格索引机制才有效,并获得了最佳网格划分条件.通过分析二级网格的最优划分,证明了二级网格检索机制比一级网格索引机制有效,可以减少存储桶的个数.
关键词 空间数据库 网格索引机制 最优划分 地理信息系统 R树
下载PDF
2甲4氯在土壤中吸附常数的测定 被引量:16
9
作者 渠锋 莫汉宏 +1 位作者 安凤春 杨克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1,共3页
介绍2甲4氯除草剂在3种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吸附常数的测定.利用批量平衡法建立了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获得2甲4氯在土壤中有机碳吸附常数为108.2甲4氯在土壤中是单分子层吸附。
关键词 2甲4氯 土壤 吸附常数 吸附等温线 物理吸附
下载PDF
高超音速飞机鲁棒自适应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燕斌 陆宇平 何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0-624,629,共6页
由于高超音速飞机自身特有的结构以及飞行时所处的复杂条件,其高度非线性的数学模型往往很难获知,即便是建立的某种数学模型也是极为不准确的,因此许多传统的控制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所提出来的高超音速飞机鲁棒自适应控制,依靠在线调参... 由于高超音速飞机自身特有的结构以及飞行时所处的复杂条件,其高度非线性的数学模型往往很难获知,即便是建立的某种数学模型也是极为不准确的,因此许多传统的控制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所提出来的高超音速飞机鲁棒自适应控制,依靠在线调参的单隐层神经元来逼近其不确定的数学模型,使得整个控制过程对模型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除此之外,该控制方法还具有非线性解耦的能力,最后通过对某种高超音速飞机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控制效用及强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 鲁棒自适应控制 高超音速飞机 单隐层神经元
下载PDF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与腹腔镜用于阑尾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会增 魏波 +4 位作者 叶小勇 陈新岐 张帆 张文海 周如建 《新医学》 201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比较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和腹腔镜用于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因单纯性阑尾炎或化脓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而急诊行阑尾切除术的543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层缝合组261例和腹腔镜组282例,分别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 目的比较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和腹腔镜用于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因单纯性阑尾炎或化脓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而急诊行阑尾切除术的543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层缝合组261例和腹腔镜组282例,分别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2种术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腹腔镜组比较,单层缝合组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医疗费用明显降低(P均<0.01)。尽管术后单层缝合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延长(P<0.01),但其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术行阑尾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的临床特点,可作为阑尾切除的推荐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腹膜外单层缝合 腹腔镜技术
下载PDF
地表蒸散遥感监测的进展及问题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雪 彭国照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和作物蒸散具有快速、宏观、方便等特点,国内外学者围绕该领域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查阅大量文献,较详细地分析了地表蒸散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的有关进展和问题,供从事地表蒸散遥感监测的...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和作物蒸散具有快速、宏观、方便等特点,国内外学者围绕该领域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查阅大量文献,较详细地分析了地表蒸散遥感监测技术方法研究的有关进展和问题,供从事地表蒸散遥感监测的相关工作者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在部分植被覆盖条件下,双层模型的估算精确度明显高于单层模型,但双层模型中引入较多的参数增加了其运算难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表蒸散 单层模型 双层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界面加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宝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3,共5页
为提高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界面粘结效果,从基层表面处治技术与新型层间封层技术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两油一料"的新型层间施工工艺,通过剪切试验及拉拔试验,对比研究了表面未处治、表面拉毛和刻槽3种基层处理方式以及"一油一... 为提高沥青路面基面层间界面粘结效果,从基层表面处治技术与新型层间封层技术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两油一料"的新型层间施工工艺,通过剪切试验及拉拔试验,对比研究了表面未处治、表面拉毛和刻槽3种基层处理方式以及"一油一料"和"两油一料"两种层间封层技术不同组合下的层间粘结效果.结果表明:基层表面拉毛和刻槽处治能显著加强基面层间粘结效果;相同基层表面处治方式下,采用"两油一料"比采用"一油一料"的基面层间抗剪性能与抗拉性能平均分别提高13.0%、35.6%.从而为沥青路面基面层间加强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层间 加强技术 “两油一料”
下载PDF
码头胸墙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防裂措施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然 李绍平 黄睿奕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9-194,共6页
依托在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针对其TRS码头胸墙典型施工中出现大量竖向裂缝的问题,结合施工方案及温度监测数据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裂缝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分层浇筑时上层的收缩受到下层的约束造成的结论。采取在加拌冰屑控... 依托在建的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针对其TRS码头胸墙典型施工中出现大量竖向裂缝的问题,结合施工方案及温度监测数据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裂缝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分层浇筑时上层的收缩受到下层的约束造成的结论。采取在加拌冰屑控制入模温度的基础上,调整为整体一次浇筑的措施,并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加强保温保湿养护促进细小裂缝自愈,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值得阿什杜德港项目后续Q27主码头及类似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水化热反应 温度场数模 整体浇筑
下载PDF
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平辉 朱旻明 +2 位作者 张根烜 陈义良 姜海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9-684,共6页
考虑多孔固体构架的辐射换热以及气固相间的对流换热,引入弥散效应及相间对流换热系数,使用GRI 3.0机理和双通量辐射模型,数值求解双层多孔介质内燃烧过程.分析了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器内火焰稳定性和污染物排放,并与单层的进行比较.结果表... 考虑多孔固体构架的辐射换热以及气固相间的对流换热,引入弥散效应及相间对流换热系数,使用GRI 3.0机理和双通量辐射模型,数值求解双层多孔介质内燃烧过程.分析了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器内火焰稳定性和污染物排放,并与单层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器能够在较宽的流量范围内将火焰稳定在它的交界面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多孔介质燃烧器 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器 火焰传播速度 超绝热火焰温度 孔径(PD)
下载PDF
网壳结构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甘明 万涛 《建筑创作》 2000年第2期48-51,共4页
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结构科学的进步电子计算机在工程中的普遍应用近年来网壳结构和张拉结构作为新起的两类空间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步增加。空间结构别于平面结构在于形体的三维状态及在受力状态下的三线传力功能。详细观察自然界... 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结构科学的进步电子计算机在工程中的普遍应用近年来网壳结构和张拉结构作为新起的两类空间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步增加。空间结构别于平面结构在于形体的三维状态及在受力状态下的三线传力功能。详细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物体用仿生学的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间网壳结构的发展。蜂窝的结构形式就是一种空间结构形式。相对于平面结构网壳结构造型丰富,用钢量省。本文介绍了常见的空间网壳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单层网壳 建筑形式 网壳结构
下载PDF
胰腺后壁加固胰肠一层半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金平 苏志雷 +2 位作者 吴德海 珊巴嘎 邰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0-1204,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后壁加固胰肠一层半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部和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胰腺后... 目的探讨胰腺后壁加固胰肠一层半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部和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胰腺后壁加固胰肠一层半吻合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2)术后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3)术后病理学检查。(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门诊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腹部CT,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饮食、睡眠等一般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0月。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7例患者中,16例患者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左半肝切除术。1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患者。1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76min(230~440min),平均胰肠吻合时间为12min(9~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10mL(200~950mL),肿瘤平均大小为3.25cm^2(1.92~5.60cm^2)。(2)术后情况:17例患者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d(1—7d)。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胰肠吻合口瘘(A级)1例,胃排空障碍2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缓解。17例患者出院前行T管造影或CT检查,未见胰肠吻合口有渗漏。17例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d(6—20d)。(3)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胰腺导管腺癌5例,胆总管壶腹区腺癌4例,十二指肠乳头状腺癌3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十二指肠壶腹腺癌2例。(4)随访情况: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4个月,均生活良好,彩色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壶腹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一层半吻合
原文传递
梁格法在桥梁建模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晓明 《山西建筑》 2012年第9期164-165,共2页
首先介绍了桥梁结构空间分析的梁格法理论,对一典型的扁平宽箱梁分别用板壳单元模型,单梁模型及梁格法模型进行建模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梁格法计算精度满足工程需求。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梁格法 网格划分 板壳单元模型 单梁模型
下载PDF
一类折线模糊神经网络的存在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丹 刘轶明 王贵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应用折线模糊值函数的表示定理和Weierstrass第一逼近定理构造了一个三层折线模糊神经网络,并借助折线模糊数的优良性质证明了折线模糊神经网络对连续折线模糊值函数具有泛逼近性.
关键词 折线模糊数 折线模糊值函数 单隐层神经网络 折线模糊神经网络 泛逼近
下载PDF
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颖毅 潘吉勇 +1 位作者 宋永蔚 赵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356例经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或常规分层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小切... 目的评价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356例经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或常规分层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单层缝合组)行化脓性,坏疽性阑尾切除术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常规切口分层缝合法组(分层缝合组)(P<0.01),而在术后疼痛程度方面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单纯性阑尾炎切除病人中,常规切口分层缝合法与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比较,临床效果无优越性(P>0.05)。结论右下腹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切口美观,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以及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并可做为阑尾切除术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腹膜外单层缝合 小切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