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K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春琳 刘祥 俱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4,共8页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K原核表达载体,优化OmpK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制备OmpK蛋白小鼠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ompK基因,连接pET-32a质粒构建OmpK-pET32a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进行诱导表达。利用切胶纯化获...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K原核表达载体,优化OmpK蛋白的诱导表达条件,制备OmpK蛋白小鼠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ompK基因,连接pET-32a质粒构建OmpK-pET32a载体,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进行诱导表达。利用切胶纯化获得OmpK蛋白后,免疫小鼠制备OmpK蛋白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抗血清特异性。通过正交试验,获得OmpK菌株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与培养条件。【结果】PCR扩增获得了长816bp的ompK基因;成功构建了OmpK-pET32a载体,其诱导表达产物分子质量为30ku,与预期结果一致。ELISA法获得OmpK抗血清效价达1∶1 600,Western-Blotting试验证实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OmpK菌株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菌液OD600值0.8,IPTG终浓度0.3mmol/L,诱导时间8h,诱导温度32℃;最佳培养条件为:不添加葡萄糖,转速230r/min,装液量50mL。【结论】成功制备了OmpK蛋白多克隆抗体,确定了OmpK蛋白菌株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与培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ompk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OmpK/Omp22融合蛋白的制备及诱导小鼠抗体应答水平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三君 任珊 谢勇恩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制备鲍曼不动杆菌OmpK/Omp22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抗原特异性抗体应答水平。方法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19606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取OmpK/Omp22融合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ColdI,筛选重组质粒并进行酶切... 目的制备鲍曼不动杆菌OmpK/Omp22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抗原特异性抗体应答水平。方法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19606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取OmpK/Omp22融合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ColdI,筛选重组质粒并进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株,经IPTG诱导表达,镍亲和纯化柱纯化重组蛋白。小鼠背部皮下注射重组融合蛋白(20μg/只,体积50μL)和等体积完全弗氏佐剂,并于初次免疫后第14和21天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末次免疫后7、21 d小鼠内眦取血,测定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 PCR扩增获得约1 400 bp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筛选到约5 800 bp的重组质粒,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2 000,小鼠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最高抗体滴度可达1∶102 400。结论成功制备了鲍曼不动杆菌OmpK/Omp22融合蛋白,小鼠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特异性IgG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ompk Omp22 融合蛋白 抗体应答
原文传递
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K的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
3
作者 张峥嵘 张玉晴 +1 位作者 许如苏 许晓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85-790,共6页
目的预测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K(OmpK)的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 NCBI下载已登录的OmpK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DNAStar protean软件综合分析OmpK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表面可能性、亲水性和抗原指数等多种参数,预测其B细... 目的预测副溶血性弧菌外膜蛋白K(OmpK)的B细胞线性表位。方法 NCBI下载已登录的OmpK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DNAStar protean软件综合分析OmpK蛋白的二级结构、柔性、表面可能性、亲水性和抗原指数等多种参数,预测其B细胞线性表位。结果 OmpK蛋白的优势B细胞线性表位位于肽链的第7-13、25-36、63-69、140-147、182-188、234-239区段。结论预测得到OmpK蛋白的6个优势B细胞线性表位,为进而克隆表达串联表位蛋白,研制副溶血性弧菌多表位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ompk蛋白 B细胞表位
原文传递
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及ompK36突变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翁幸鐾 糜祖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545-2548,共4页
目的了解1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获得性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存在及突变状况。方法将1株对16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的MDRKP进行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及其载体(整合子、转座子)的遗传标记检测和膜孔蛋... 目的了解1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获得性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存在及突变状况。方法将1株对16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的MDRKP进行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及其载体(整合子、转座子)的遗传标记检测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的检测。结果该株MDRKP耐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检出TEM-1、SHV-11、KPC-2型(均经测序比对证实),耐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检出aac(3)-Ⅱ、ant(3″)-Ⅰ,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出;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qacE△1-sul1阳性、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阳性;检出膜孔蛋白基因ompK36,且存在变异(GGCGAC小片段插入)。结论该株MDRKP耐β-内酰胺类、基糖苷类等抗氨菌药物与该菌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SHV-11、KPC-2型、aac(3)-Ⅱ、ant(3″)-Ⅰ基因相关;另外,该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发生了变异,这可能与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多药耐药 获得性耐药基因 膜孔蛋白 ompk36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崇文 于涟 +2 位作者 毛芝娟 褚武英 钱荣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根据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K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哈维氏弧菌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一段约800bp的序列。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测序结果证明该序列是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用... 根据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K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哈维氏弧菌基因组中扩增获得一段约800bp的序列。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测序结果证明该序列是哈维氏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用PCR方法去除其信号肽序列,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OmpK。IPTG诱导后能够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分子量约为53kD的GSTOmpK融合蛋白。用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了高效价的抗血清。Westernblotting分析表明,它与从哈维氏弧菌中提取的约27kD的外膜蛋白能够发生特异反应,提示外膜蛋白OmpK可能是哈维氏弧菌的重要保护性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外膜蛋白 ompk 原核表达
下载PDF
19株海水鱼致病性弧菌OmpK基因序列及其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智慧 李宁求 +5 位作者 白俊杰 石存斌 潘厚军 叶星 劳海华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7-813,共7页
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克隆、测定了共19株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序列,探讨其作为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共同抗原的分子基础。根据已知的弧菌外膜蛋白Omp... 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克隆、测定了共19株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序列,探讨其作为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共同抗原的分子基础。根据已知的弧菌外膜蛋白OmpK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19株弧菌总DNA中分别扩增得到约800 bp外膜蛋白OmpK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DM18-T Vector载体筛选阳性重组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OmpK基因分别含有786 bp^849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261~282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在72%~100%,推测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71%~100%,且种内OmpK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比种间高。序列分析还表明,每一种弧菌OmpK基因都有一段特异性序列,可用于设计核酸探针或特异性引物来诊断、检测哈维氏弧菌等海水鱼致病性弧菌。本研究不仅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外膜蛋白OmpK广泛存在于海水鱼致病性弧菌中,而且证明了它们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由结果推测外膜蛋白OmpK是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致病性弧菌的一种共同抗原,是较好的亚单位疫苗候选成分,为进一步研制广谱的海水鱼类致病性弧菌外膜蛋白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外膜蛋白ompk 序列分析 相似性 共同抗原
下载PDF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及ompK36膜孔蛋白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彦 姜建东 徐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322-3325,共4页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所携带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状况。方法对20株MDRKPN进行了22种耐药基因的PCR法检测,包括A类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群、CTX-M-2群、CTX-M-8群、CTX-M-9群、CTX-M-25群、PER、...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所携带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状况。方法对20株MDRKPN进行了22种耐药基因的PCR法检测,包括A类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群、CTX-M-2群、CTX-M-8群、CTX-M-9群、CTX-M-25群、PER、GES、VEB、CARB、LAP、KPC;B类β-内酰胺酶基因IMP、VIM、NDM;C类β-内酰胺酶基因LEN、OKP、DHA群;D类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群、OXA-48群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结果 20株MDRKPN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为A类TEM、CTX-M-1、LAP和C类DHA,其ompK36膜孔蛋白基因检测出4株为基因缺失和16株为基因突变。结论 20株MDRKPN除1株外均检出1~3种β-内酰胺酶基因;ompK36膜孔蛋白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均有缺陷;提示该组MDR-KPN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为产β-内酰胺酶和ompK36膜孔蛋白缺陷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多药耐药 Β-内酰胺酶 ompk36膜孔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弧菌外膜蛋白OmpK免疫交叉反应性的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伦镜盛 袁传飞 +4 位作者 夏常艳 王娅琴 郭川 黄通旺 胡忠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2-63,共12页
本研究旨在研究弧菌外膜蛋白(oute rmembrane protein,OMP)OmpK免疫交叉反应的特征,探讨OmpK免疫交叉反应性的分子机制.利用克隆得到5株弧菌的ompK基因,通过比对10种(22株)弧菌的OmpK基因序列发现,ompK基因在弧菌中高度保守,... 本研究旨在研究弧菌外膜蛋白(oute rmembrane protein,OMP)OmpK免疫交叉反应的特征,探讨OmpK免疫交叉反应性的分子机制.利用克隆得到5株弧菌的ompK基因,通过比对10种(22株)弧菌的OmpK基因序列发现,ompK基因在弧菌中高度保守,其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达77%~93%.对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VPL4—90的ompK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利用纯化的OmpK重组蛋白,制备了兔抗OmpK血清.通过westernblot分析发现,OmpK抗血清能够与16种不同的弧菌发生交叉识别反应,其中V.proteolyticus、y.furnissii、V.damsela和V.metschnikovii这4种弧菌OmpK的免疫交叉反应为首次报道,并且证实弧菌OmpK的免疫交叉反应具有种属特异性.通过抗原表位预测和比对发现,弧菌的OmpK具有8个保守的抗原表位,包括7个T细胞表位以及1个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表位.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OmpK抗体能够识别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提示这些抗原表位可能位于细菌表面.结果表明,这些保守的且位于细胞表面的OmpK抗原表位可能是弧菌OmpK具有免疫交叉反应性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外膜蛋白 ompk 免疫交叉反应性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融合蛋白FlaA-OmpK疫苗的制备及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郑磊 郭养浩 +3 位作者 马振宁 樊海平 吴斌 唐凤翔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8-853,共6页
采用延伸PCR技术拼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ATCC17802)的外膜蛋白K基因ompK和鞭毛蛋白A基因flaA,获得融合基因flaA-ompK。制备高纯度的r-OmpK,r-FlaA及r-FlaA-OmpK蛋白。分别以所制备的OmpK、FlaA-OmpK和混合蛋白OmpK+F... 采用延伸PCR技术拼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ATCC17802)的外膜蛋白K基因ompK和鞭毛蛋白A基因flaA,获得融合基因flaA-ompK。制备高纯度的r-OmpK,r-FlaA及r-FlaA-OmpK蛋白。分别以所制备的OmpK、FlaA-OmpK和混合蛋白OmpK+FlaA作为免疫原,通过口服及注射的方法免疫黑石斑鱼(Centropristisstriata),研究其免疫原性及对野生副溶血弧菌(Vp89)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ELISA分析结果表明,注射FlaA-OmpK组抗体效价最高,是OmpK组的2倍,是混合蛋白组的4倍,注射FlaA-Ompk提供的免疫保护率达到80%。本工作制备了FlaA-Ompk肠溶口服微球疫苗,口服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低于注射组血清抗体效价,口服FlaA-Ompk提供的免疫保护率达到50%。研究结果显示融合蛋白FlaA-Ompk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多元弧菌疫苗抗原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融合蛋白FlaA-ompk 免疫原性 口服疫苗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a Fused OmpK/Omp22 Protein Vaccine Candidate agains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in Mice 被引量:5
10
作者 GUO San Jun REN Shan XIE Yong E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Acinetobocter baumannfi (A. Baumannii) is an emerging opportunistic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nd which now constitutes a sufficiently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to necessitate the ... Acinetobocter baumannfi (A. Baumannii) is an emerging opportunistic pathogen responsible for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 and which now constitutes a sufficiently serious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to necess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vaccine. In this study, a recombinant fused protein named OmpK/Omp22 and two individual proteins OmpK and Omp22 were obtained using recombinant expression and Ni-affinity purification. Groups of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these proteins and challenged with a clinically isolated strain of A. boumonnii. The bacterial load in the bloo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ung tissue and survival rates after challenge were evaluated. Mice immunized with OmpK/Omp22 fused protein provid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protection against A. boumonnfi challenge than those immunized with either of the two proteins individually. The results provide novel clues for future design of vaccines against A. boumonn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luation of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a Fused ompk/Omp22 protein Vaccine Candidate agains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in Mice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K的原核表达、抗原性分析及抗血浆杀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荣娜 康超 +3 位作者 孙薇 简思杰 伍娜娜 刘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9-1366,共8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淡水养殖主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K的免疫学功能,为相关疫苗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K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利用分子克隆构建OmpK蛋白表达菌株,结合L_(9)^(3~4)正交实验确... 【目的】本文研究了淡水养殖主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K的免疫学功能,为相关疫苗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mpK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利用分子克隆构建OmpK蛋白表达菌株,结合L_(9)^(3~4)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通过包涵体洗涤和SDS-PAGE电泳切胶纯化OmpK蛋白;Western blot检测抗血清特异性与效价,ELISA检测OmpK蛋白抗血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识别;Western blot分析OmpK蛋白抵抗鱼血浆的杀菌作用。【结果】OmpK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呈桶状,在气单胞菌属间同源性较高,进化相对保守;成功构建OmpK表达菌株,并获得较高纯度的OmpK蛋白,其最佳表达条件为:诱导时菌液浓度OD_(600)=1.0,IPTG浓度为0.5 mmol/L,28℃诱导8 h;Western blot验证OmpK蛋白抗血清特异性较好,且效价达到1∶1600,ELISA显示OmpK蛋白抗血清与嗜水气单胞菌存在体外相互作用;Western blot发现OmpK蛋白可通过表达下调实现抵抗鱼血浆的杀菌作用。【结论】原核表达的OmpK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与嗜水气单胞菌存在体外相互作用。此外,OmpK蛋白可有效抵抗鱼血浆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菌作用。本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OmpK蛋白的免疫作用研究与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ompk 多克隆抗血清 抗原性 血浆杀菌作用
下载PDF
重组外膜蛋白OmpK规模化高密度培养和诱导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家发 赖迎迢 +1 位作者 孙承文 任燕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为提高重组外膜蛋白Ompk规模化培养得率。方法:利用高密度培养,进行不同时间补料和升温诱导表达,测定不同培养方法的菌体量和蛋白诱导表达效果。结果:经5、50、500 L发酵罐多批次培养效果比较,采用培养4 h开始补料,6 h开始诱导表... 目的:为提高重组外膜蛋白Ompk规模化培养得率。方法:利用高密度培养,进行不同时间补料和升温诱导表达,测定不同培养方法的菌体量和蛋白诱导表达效果。结果:经5、50、500 L发酵罐多批次培养效果比较,采用培养4 h开始补料,6 h开始诱导表达培养,工程菌体和外膜蛋白得率效果最佳。在5、50、500L发酵罐菌体得率分别为17.2、14.8、26.6 g/L,均高于普通发酵培养的菌体得率(平均得率不到5 g/L);在50、500L发酵罐外膜蛋白得率分别为61.6、198.0 mg/L,均高于其它批次。结论:初步确定了重组蛋白工程菌高密度规模化诱导表达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培养 外膜蛋白 ompk基因 亚单位疫苗
原文传递
鱼类4种病原弧菌耐药性及主要外膜蛋白OmpK基因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君 阎斌伦 +2 位作者 秦国民 秦蕾 徐静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4,共7页
对鱼源4种病原弧菌(鳗弧菌、哈氏弧菌、鱼肠道弧菌、秦皇岛弧菌)进行了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鳗弧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6种常用药物耐药;哈氏弧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 对鱼源4种病原弧菌(鳗弧菌、哈氏弧菌、鱼肠道弧菌、秦皇岛弧菌)进行了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鳗弧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等6种常用药物耐药;哈氏弧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杆菌肽等4种常用药物耐药;鱼肠道弧菌对苯唑青霉素和杆菌肽等2种耐药;秦皇岛弧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5种耐药。根据已知的弧菌外膜蛋白OmpK序列设计1对简并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从4种病原弧菌总DNA中均扩增外膜蛋白OmpK的基因片断,结果鳗弧菌、哈氏弧菌、秦皇岛弧菌及鱼肠道弧菌均扩增得到约800bp DNA片段,但鱼肠道弧菌扩增的片段较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耐药性 外膜蛋白 ompk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mpK的原核重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三君 任珊 谢勇恩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7-839,共3页
目的通过分子克隆方法制备重组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K(OmpK)并进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免疫活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外膜蛋白K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I,构建重组质粒pC... 目的通过分子克隆方法制备重组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K(OmpK)并进行纯化,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免疫活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外膜蛋白K编码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I,构建重组质粒pColdI/OmpK。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通过镍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结果 PCR扩增获得大小约726bp的目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I后进行酶切和DNA测序分析,pColdI/OmpK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转化BL21经IPTG诱导后表达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0×103),经镍亲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重组OmpK。结论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使鲍曼不动杆菌OmpK蛋白在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高效表达,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鲍曼不动杆菌OmpK的免疫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ompk 表达 纯化
原文传递
弧菌外膜蛋白ompk工程菌规模化培养表达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陶家发 赖迎迢 +3 位作者 孙承文 任燕 李宁求 石存斌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为Ompk亚单位疫苗生产提供参数。方法:利用振荡和发酵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菌液浊度和蛋白诱导表达效果。结果:工程菌30℃摇瓶培养10h,种子罐培养8~10h,较为合适;摇瓶和5L发酵罐诱导表达培养,升温42℃诱导表达,7h效果较佳;经5... 目的:为Ompk亚单位疫苗生产提供参数。方法:利用振荡和发酵培养,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菌液浊度和蛋白诱导表达效果。结果:工程菌30℃摇瓶培养10h,种子罐培养8~10h,较为合适;摇瓶和5L发酵罐诱导表达培养,升温42℃诱导表达,7h效果较佳;经5批次50L、500L发酵罐诱导表达培养,均可得到重组蛋白表达的工程菌体,50L和500L发酵罐最高生物量分别为5.32g/L和6.38g/L,平均可达到3.75 g/L和4.74 g/L;适当延迟升温诱导前的培养时间,可提高工程菌的得率。结论:初步确定了重组蛋白工程菌规模化诱导表达培养方法,利用500L发酵罐培养可得到诱导表达的工程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氏弧菌 外膜蛋白 ompk基因 亚单位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