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油棕 被引量:18
1
作者 雷新涛 曹红星 +2 位作者 冯美利 王永 李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190,共6页
油棕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具有结果期长、产量和含油量高等特点。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生物柴油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而棕榈油由于生产成本低廉,成为生产生物柴油最具竞争力的原料。本文分别综述了油棕的基本特性、... 油棕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木本生物质能源树种,具有结果期长、产量和含油量高等特点。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生物柴油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而棕榈油由于生产成本低廉,成为生产生物柴油最具竞争力的原料。本文分别综述了油棕的基本特性、全球及我国棕榈油生产贸易和消费状况、我国发展油棕产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油棕产业的可行性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生物质能源 生物柴油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程旭 曹红星 +2 位作者 马子龙 唐龙祥 李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3-386,共4页
以油棕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受害指数增大,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酶、POD酶活性出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以油棕盆栽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苗受害指数增大,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OD酶、POD酶活性出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该研究结果对于油棕品种的引种或栽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12个油棕新品种大田栽培抗逆性调查初报 被引量:16
3
作者 曹建华 李晓波 +2 位作者 林位夫 谢贵水 陈俊明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采用全株调查统计法,对种质圃12个油棕新品种多年来大田抗逆性表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连续9个月的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棕的生长、开花、结实与产量,但无植株因干旱死亡,其中品种RYL7和RYL3表现最好;中心风力达11级的强台... 采用全株调查统计法,对种质圃12个油棕新品种多年来大田抗逆性表现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连续9个月的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棕的生长、开花、结实与产量,但无植株因干旱死亡,其中品种RYL7和RYL3表现最好;中心风力达11级的强台风后,64%以上植株的叶片受损,但断折叶片仅占树体总叶片数的2.9%~8.2%,无折干和倒伏植株;受持续32d低温冷害,期间花序、初果、小果几乎全部受冻害死亡,受冷害叶片数占植株所有叶片数的3.5%~17.4%,但无植株死亡,当年油棕减产约20%。冷害后所有植株都正常开花、结实;几乎无明显病虫害,多年来没有喷洒过农药,对环境无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大田栽培 抗逆性 调查
下载PDF
不同低温处理对油棕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曹红星 黄汉驹 +3 位作者 雷新涛 张大鹏 张如莲 孙程旭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459,共6页
以2年生的油棕幼苗为材料,根据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设置4个不同的最低温度处理,分别为CK(自然温度处理),16℃(T1处理)、12℃(T2处理)、8℃(T3处理),处理20 d后对其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的伤害情况、解剖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 以2年生的油棕幼苗为材料,根据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设置4个不同的最低温度处理,分别为CK(自然温度处理),16℃(T1处理)、12℃(T2处理)、8℃(T3处理),处理20 d后对其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叶片的伤害情况、解剖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叶片受伤害情况越来越严重。其中油棕叶片总厚度和组织疏松度(SR)2个叶片结构指标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变化明显,可作为油棕抗寒种质鉴定的结构指标,为培育适合在中国栽培的抗寒油棕品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低温处理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油棕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牛晓庆 唐庆华 +3 位作者 余凤玉 朱辉 宋薇薇 雷新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03-105,108,共4页
对油棕发生的一种严重叶部病害进行研究,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球形,浅褐色至深褐色;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 对油棕发生的一种严重叶部病害进行研究,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球形,浅褐色至深褐色;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合该菌生长,其次是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DA)和燕麦琼脂培养基(OMA);在10~3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0;以葡萄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最适合菌丝生长,该病原菌的致死温度是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茎点霉属 生物学特性 油棕
下载PDF
油棕转录组SSR标记开发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丽霞 肖勇 杨耀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36-138,143,共4页
从NCBI网站下载40 728条油棕EST,结合文献报道的油棕果肉转录组序列信息,通过聚类拼接和处理,得到全长为32 637.947 kb的无冗余序列20 054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检索出4 538个SSR,检出率为22.6%。其中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为主导类型,出现频... 从NCBI网站下载40 728条油棕EST,结合文献报道的油棕果肉转录组序列信息,通过聚类拼接和处理,得到全长为32 637.947 kb的无冗余序列20 054条。在这些序列中共检索出4 538个SSR,检出率为22.6%。其中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序为主导类型,出现频率为51.2%,二核苷酸、三核苷酸重复基序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0.4%和17.9%。随机挑选了400对SSR引物进行PCR多态性检测,获得29对PCR多态性引物,并随机选取11对引物进行验证,在4种不同来源的油棕样本中表现出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转录组 SSR
下载PDF
不同树龄油棕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年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美利 李杰 +3 位作者 孙程旭 曹红星 雷新涛 张如莲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6-9,共4页
研究不同树龄(8~42个月)油棕叶片N、P、K、Ca、Mg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油棕树体5种元素含量始终保持N>K>Ca>Mg≥P的顺序,但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N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大呈现双"S"的趋势,种... 研究不同树龄(8~42个月)油棕叶片N、P、K、Ca、Mg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油棕树体5种元素含量始终保持N>K>Ca>Mg≥P的顺序,但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N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大呈现双"S"的趋势,种植后在8个月N含量最高,在42个月时最低,18~30个月间的差异不显著;K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在20个月时最大,之后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减少;P、Ca、Mg含量随树龄的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树龄 营养元素 年变化
下载PDF
西双版纳新引油棕品种抗寒性鉴定及抗氧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倪书邦 刘世红 魏丽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了解油棕低温抗性及适应机制,对西双版纳新引油棕品种T1,T2,T3,M1,采用人工低温恒温槽处理离体叶片,测定电解质外渗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4个品种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呈"S"形曲... 为了解油棕低温抗性及适应机制,对西双版纳新引油棕品种T1,T2,T3,M1,采用人工低温恒温槽处理离体叶片,测定电解质外渗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4个品种相对电导率随温度的降低呈"S"形曲线上升,模拟Logistic方程,求出低温半致死温度作为抗寒能力参考指标,其中以T1(-4.11℃)的抗寒性最强,T3(-2.90℃),T2(-0.92℃)次之,M1(2.18℃)抗寒能力最差。冬季常温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相对较高,保护酶活性较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表现较低,保护酶活性则提高,说明低温胁迫诱发了保护酶活性,消除了部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降低了低温胁迫对膜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抗寒性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油棕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丽霞 曹红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90-1497,共8页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WRKY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特性,并分析其与油棕抗寒性的相关性,为阐明WRKY转录因子在油棕生长和低温响应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油棕品种XJS30和SJ64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驯化处理(0 h、1 d和7 d...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WRKY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特性,并分析其与油棕抗寒性的相关性,为阐明WRKY转录因子在油棕生长和低温响应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油棕品种XJS30和SJ64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驯化处理(0 h、1 d和7 d)及冷处理(10℃4 h、8℃4 h、6℃4 h、4℃4 h和2℃4 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不同处理时间的WRKY1、WRKY7、WRKY22、WRKY40和WRKY55基因表达特性,并分析其与油棕抗寒性的相关性。【结果】WRKY1和WRKY7基因在低温驯化结束时的表达量较冷处理结束时高,说明其在低温驯化过程中对XJS30的抗寒性构成发挥调控作用。WRKY22、WRKY40和WRKY55基因均在XJS30冷处理中表达量最高,说明其在冷处理过程中对XJS30的抗寒性发挥调控作用。WRKY1基因在低温驯化结束时的表达量较冷处理结束时低,说明其在冷处理过程中对SJ64的抗寒性发挥调控作用。WRKY7基因在低温驯化结束时的相对表达量较冷处理结束时高,说明其在低温驯化过程中对SJ64的抗寒性构成发挥调控作用。【结论】油棕的WRKY1、WRKY7、WRKY22、WRKY40和WRKY55基因均属于低温应激反应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WRKY转录因子 低温胁迫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表达特性
下载PDF
油棕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力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建华 李静 +2 位作者 陶忠良 陈俊明 谢贵水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8-12,共5页
在0~15℃温度范围内,测定10个油棕种质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与抗寒性大小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SAS8.1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对10份油棕种质的抗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丙二醛... 在0~15℃温度范围内,测定10个油棕种质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与抗寒性大小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SAS8.1统计主成分分析法,对10份油棕种质的抗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是反映油棕低温胁迫的最重要指标,其次是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再次为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的10个油棕种质的综合抗寒力为:RYL38】RYL36】RYL31】RYL33】RYL39】RYL34】RYL32】RYL37】RYL40】RYL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抗寒力评价
下载PDF
不同树龄油棕光合特性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孙程旭 雷新涛 +2 位作者 曹红星 冯美利 李杰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1-545,共5页
利用LCi-ADC便携式光合仪对2年生和4年生油棕的光合特性的日变化及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型日变化,4年生油棕净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 利用LCi-ADC便携式光合仪对2年生和4年生油棕的光合特性的日变化及环境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型日变化,4年生油棕净光合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总体高于2年生的,但蒸腾速率却低于2年生。但不同树龄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差异不大。油棕叶片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叶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样本室CO2浓度变化和叶片温度对光合速率有重要影响,空气湿度和叶片温度是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叶片温度是影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环境因子。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样本室水蒸汽压分别是影响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光合特性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外源ABA对低温胁迫油棕幼苗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艳菊 林以运 +2 位作者 曹红星 李静 雷新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生理的影响,为提高油棕种苗抗寒能力及进行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油棕幼苗期,于10℃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ABA后,测定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对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生理的影响,为提高油棕种苗抗寒能力及进行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油棕幼苗期,于10℃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ABA后,测定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分析油棕幼苗的抗寒性能。【结果】在10℃胁迫下喷施ABA,油棕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及脯氨酸、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下同),SOD和POD活性显著下降。喷施50.0~200.0μmol/L ABA处理在降低幼苗质膜透性和SOD活性的同时,抑制了MDA和H2O2含量上升,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并提高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结论】低温胁迫下喷施ABA可提高油棕幼苗抗寒能力,以喷施200.0μmol/L ABA的抗寒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低温胁迫 ABA 生理代谢
下载PDF
油棕CBF基因的克隆及与禾本科植物CBF基因的进化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勇 杨耀东 +3 位作者 曹红星 范海阔 雷新涛 乔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8期127-131,共5页
本研究致力于克隆油棕低温相应转录因子基因CBF。以NCBI网站上公布CBF基因设计引物,对油棕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并对其进行回收,转化和测序。总共测了11个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这11个克隆中有3个不同拷贝的CBF基因序列,它们序列之间的同源性... 本研究致力于克隆油棕低温相应转录因子基因CBF。以NCBI网站上公布CBF基因设计引物,对油棕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并对其进行回收,转化和测序。总共测了11个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这11个克隆中有3个不同拷贝的CBF基因序列,它们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分别是99%,92%和91%。将克隆的CBF基因与不同物种的CBF基因进行了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不同物种的CBF基因可以分为3类,克隆的油棕的3个CBF基因被聚在一块,此外,油棕CBF基因与HvCBF1,OsDREB1E,HvCBF11以及TaCBF11的同源性较高。采用同源序列法,克隆了3个拷贝的CBF基因,通过Blast比对发现,克隆的CBF基因与NCBI数据库现有的CBF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这些工作将为油棕抗寒的分子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CBF基因 鉴定 抗冷性
下载PDF
持续干旱对油棕幼苗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宫丽丹 魏丽萍 +1 位作者 倪书邦 刘世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3期1-6,共6页
为研究持续干旱对油棕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油棕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模拟自然持续干旱,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棕叶片叶绿素含量、可... 为研究持续干旱对油棕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以油棕2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模拟自然持续干旱,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棕叶片叶绿素含量、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均降低;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升高,说明干旱胁迫伤害了光系统Ⅱ(PSⅡ),使得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降低,光合电子传递、光合原初反应过程受到抑制,起光保护作用的热耗散(NPQ)提高。4个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整个处理过中对干旱的适应性‘热油6号’>‘热油8号’>‘热油2号’>‘热油4号’,因此,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抗旱性强弱的诊断指标用于油棕抗旱育种及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持续干旱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
下载PDF
油棕苗期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丽 杨兴玉 +6 位作者 谢昌平 李静 冯朝阳 曾宪海 田婉莹 沈会芳 覃新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4-801,共8页
对采集于广东江门的油棕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这是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油棕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 对采集于广东江门的油棕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这是在我国属首次发现由小孢拟盘多毛孢菌引起油棕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8~30℃,p H为6.0~8.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p H为6.0~9.0。菌丝对碳源的利用效果最高为D-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对氮源的利用效率以蛋白胨最高,明显优于其他氮源,而以可溶性淀粉、D-半乳糖、D-麦芽糖、葡萄糖为碳源,分生孢子的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4.33%、90.00%、88.33%、89.67%,四者差异不显著;以蛋白胨和硝酸钾为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率较高,分别为80.33%和7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叶斑病 小孢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马来西亚对油棕种植材料研究及棕榈油产品生产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云 覃文 《粮食与油脂》 2004年第8期28-31,共4页
油棕种植业与棕榈油加工业是马来西亚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与马来西亚有大量棕榈 油进口贸易,检验检疫工作繁重且多样。该文探讨马来西亚对油棕种植材料研究现状及主要棕榈油产 品生产过程和用途。
关键词 油棕 棕榈油 马来西亚
下载PDF
GC-MS分析不同品种油棕果肉中的脂肪酸组分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丽霞 雷新涛 曹红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2-1077,共6页
[目的]分析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的脂肪酸组分,为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品种的新鲜油棕果为试验材料,参考国家标准GB/T 14772 2008提取果肉脂肪酸,利用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 [目的]分析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的脂肪酸组分,为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品种的新鲜油棕果为试验材料,参考国家标准GB/T 14772 2008提取果肉脂肪酸,利用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同时测定油脂营养成分。[结果]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脂肪酸种类相同,但成分含量所占比例不同。LS30果肉中棕榈酸含量所占比例最高(53.00%),油酸含量比例最低(22.56%);SJ64果肉中棕榈酸含量比例最低(43.94%),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比例最高(33.24%和7.10%)。4个品种油棕果肉脂肪酸组分中,棕榈酸平均含量所占比例高达48.47%,变异系数为0.05;其次为油酸,平均含量所占比例为27.90%,变异系数为0.08。脂肪酸组分中,月桂酸与肉豆蔻酸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 r |=0.90~1.00,下同),其相关系数为0.90,与其他4种脂肪酸均呈负相关;棕榈酸与油酸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3,与亚油酸呈较大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1,与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呈负相关,与硬脂酸呈正相关。对油棕果肉油脂各营养成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品种间α-维生素E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多重比较分析,α-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SD60和XJS30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SJ64和LS30间存在显著差异;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SJ64果肉中的油酸、亚油酸,以及油脂营养成分α-维生素E和β-谷甾醇含量均最高,具有较高的营养开发价值,为今后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材料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甲酯化 组分 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油棕育种与引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希财 林位夫 《热带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62-65,共4页
综述了油棕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简述了国内外油棕引种情况。
关键词 油棕 引种 育种
下载PDF
不同外源激素对油棕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雁 周焕起 +2 位作者 曹红星 陈卫军 赵松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39,共3页
以油棕幼胚为外植体,以N6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表明,无激素的培养基上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单独加入2,4-D、IAAIBA、6-BA中N6+2,4-D110mg/L的浓度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为83.75%,诱导过程... 以油棕幼胚为外植体,以N6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研究。结果表明,无激素的培养基上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单独加入2,4-D、IAAIBA、6-BA中N6+2,4-D110mg/L的浓度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为83.75%,诱导过程中褐化现象少。N6+2,4-D110mg/L+PVP5g/L+蔗糖6%+AC0.3%培养基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适合进一步继代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激素 油棕 愈伤组织 诱导
下载PDF
不同时间下低温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艳菊 曹红星 张如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0-865,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时间的低温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以8个月苗龄的油棕幼苗为材料,根据海南的气温变化规律,设置4个不同的最低温度处理,分别为28℃(CK处理),18℃(T1处理)、12℃(T2处理)、6℃(T3处理),分别处理0、7、14、21 d时... 为了研究不同时间的低温胁迫对油棕幼苗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以8个月苗龄的油棕幼苗为材料,根据海南的气温变化规律,设置4个不同的最低温度处理,分别为28℃(CK处理),18℃(T1处理)、12℃(T2处理)、6℃(T3处理),分别处理0、7、14、21 d时取样。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下降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叶片含水量、SOD活性不断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H2O2、MDA含量不断升高;POD、CAT、APX活性先上升而后下降;T2、T3处理2周后的幼苗其心叶都变褐色,且生长明显减缓。低温会对油棕幼苗造成了明显地氧化伤害,但油棕幼苗可能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含量,抗氧化酶维持一定活性的适应机制,以抵抗低温造成的氧化伤害,维持其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低温 MDA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