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eawater on incident plane P and SV waves at ocean bottom an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offshore ground motion records off the coast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A 被引量:28
1
作者 Diao Hongqi Hu Jinjun Xie Lil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4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The effect of seawater on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is studied via a theoretical method and then actual offshore ground motion records are analyzed using a statistical method.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ea... The effect of seawater on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is studied via a theoretical method and then actual offshore ground motion records are analyzed using a statistical method.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eawater on incident plane P and SV waves at ocean bottom indicate that on one hand, the affected frequency range of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is prominent due to P wave resonance in the water layer if the impedance ratio between the seawater and the underlying medium is large, but it is greatly suppressed if the impedance ratio is small; on the other hand, for the ocean bottom interface model selected herein,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consisting of mostly P waves are more easily affected by seawater than those dominated by SV wave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parameters of offshore ground motion records indicate that:(1) Under the infl uence of softer surface soil at the seafl oor,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tral accelerations of offshore motions are exaggerated at long period components, which leads to the peak spectral values moving to a longer period.(2) The spectral ratios(V/H) of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are much smaller than onshore ground motions near the P wave resonant frequencies in the water layer; and as the period becomes larger, the effect of seawater becomes smaller, which leads to a similar V/H at intermediate periods(near 2 s).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lusions of Boore and Smith(1999), but the V/H of offshore motion may be smaller than the onshore ground motions at longer periods(more than 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ground motion seawater P and SV waves vertical ground motions spectral ratio
下载PDF
近海域地震动的时频特征与工程特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苏 周越 +1 位作者 李小军 傅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27-233,共7页
利用美国加州及日本相模湾近海域地震台站采集的地震动记录,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计算得到近海域地震动时频分布特征;将其加速度反应谱、动力放大系数β谱与不同工程领域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近海域地震动含有丰富的... 利用美国加州及日本相模湾近海域地震台站采集的地震动记录,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计算得到近海域地震动时频分布特征;将其加速度反应谱、动力放大系数β谱与不同工程领域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近海域地震动含有丰富的长周期成分,优势能量集中于长周期与特长周期段内;归一化边际谱能量分布与震中距有一定的相关性;近海域地震动水平向分量强度远高于其竖向分量。进一步发现,多数近海域地震动反应谱动力放大系数β谱峰值远超目前常用规范标准反应谱的平台值,也就是近海域地震动反应谱的中长周期值远大于现有抗震设计规范的取值,采用现有陆域地震动设计规范开展近海工程地震安全性设计存在风险。近海域地震动长周期特性在大跨桥梁、油气平台等重大近海工程设计中应得到充分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域地震动 抗震设计 希尔伯特-黄变换 近海工程
下载PDF
海底地震动特性及相关谱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宝魁 王东升 +1 位作者 李宏男 孙治国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利用日本K-NET与美国SEMS台网中海底强震记录研究了海底地震动特性。通过分析水平反应谱、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的比谱和弹塑性反应谱,比较了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区别。发现海底竖向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明显更低。在大于0.2s的周期段,... 利用日本K-NET与美国SEMS台网中海底强震记录研究了海底地震动特性。通过分析水平反应谱、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谱的比谱和弹塑性反应谱,比较了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区别。发现海底竖向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明显更低。在大于0.2s的周期段,海底水平地震动反应谱大于陆地谱值,而且海底谱具有更长的特征周期,并随震中距增长而增大。此外,海底地震动的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比谱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异很大,在小于1s的中短周期段海底地震动的比谱明显更小。根据不同的震级与震中距的真实地震动记录,提出了中等地震下不同震中距海底地震动比谱的简化设计方程。最后,比较了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弹塑性反应谱,可知总体上海底与陆地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弹性反应谱 竖向与水平加速度反应比谱 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胡进军 杨泽西 谢礼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6,共9页
海域地震动是海洋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近年来学者们对海域地震动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涵盖海域地震动的各方面。为总结对海域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分类阐述了不同学者对海域地震的研究结果。根据采用的研究方法... 海域地震动是海洋工程建设必须考虑的因素,近年来学者们对海域地震动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涵盖海域地震动的各方面。为总结对海域地震动特性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分类阐述了不同学者对海域地震的研究结果。根据采用的研究方法可分为解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统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不同研究方法得出的海域地震动场地影响与传播规律的结论:解析方法与数值方法得出的结论侧重于分析海域地震动受海水、淤泥沉积层与地形等场地条件的影响;统计方法得出的结论集中在海域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在地震动特性与传播规律方面的差异,这些结论可以为采用相同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由于数据相对匮乏,导致缺少对海域地震动与陆域地震动差异的定量分析,也缺少对海域地震动不确定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场地条件 地震动特征 衰减关系
下载PDF
海底地震动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宝魁 李宏男 +1 位作者 王东升 孙治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共11页
为了解海底与陆地地震动弹塑性地震反应谱的差别,本文选取日本K-NET强震台网近年收集的部分海底及陆地强震记录,总计6个海底台站与相邻8个陆地台站在6次地震中的67组(双向水平)强震记录,以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海底台站及其相邻的陆地... 为了解海底与陆地地震动弹塑性地震反应谱的差别,本文选取日本K-NET强震台网近年收集的部分海底及陆地强震记录,总计6个海底台站与相邻8个陆地台站在6次地震中的67组(双向水平)强震记录,以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海底台站及其相邻的陆地台站强震记录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的特性。进一步选取美国"海底地震动观测系统项目(SEMS)"的7个台站在8次地震中的9组(双向水平)海底强震记录与K-NET海底强震记录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了对比,以探求震中距、水深等对海底地震动等延性系数强度折减系数谱的影响。总体上看,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相差不大,震中距对海底地震动等延性强度折减系数谱有一定影响,特别在周期T<1.5 s时,震中距越大其谱值越小,而水深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弹塑性反应谱 强度折减系数 K—NET强震台网 震中距 水深
下载PDF
海底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比定量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谭景阳 胡进军 +1 位作者 周旭彤 杨泽西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9,227,共8页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统计特性的差异,选取日本相模湾地区K-net的922组海底地震动记录和KiK-net的4599组陆地地震动记录,通过对海底与陆地地震动标准化弹性加速度反应谱以及弹塑性反应谱的对比分析表明:弹性反应谱的海...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统计特性的差异,选取日本相模湾地区K-net的922组海底地震动记录和KiK-net的4599组陆地地震动记录,通过对海底与陆地地震动标准化弹性加速度反应谱以及弹塑性反应谱的对比分析表明:弹性反应谱的海陆谱比变异较小,平均值可作为定量对比关系;当周期小于0.5 s时海域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异较小,当周期0.5 s以上时海域与陆地地震动反应谱的差异明显,海域地震动的竖向分量显著较小;对于等强度延性谱,当震级或震中距较小时,有必要考虑1.5 s及以上周期的水平方向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别;而对于竖向地震动,则需更加关注0.5 s以下短周期地震动的海底与陆地地震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陆地地震动 弹性反应谱 等强度延性谱 谱比
下载PDF
塔梁间设置BRB跨海斜拉桥减震约束体系及其地震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宝魁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李宏男 陈少林 李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提出在塔(墩)梁间设置防屈曲支撑(BRB)的斜拉桥耗能减震新型结构约束形式。以某跨海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包括全漂浮体系、塔(墩)梁间设置黏滞阻尼器,以及塔梁间设置BRB的三类斜拉桥模型。通过比较不同约束方式斜拉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 提出在塔(墩)梁间设置防屈曲支撑(BRB)的斜拉桥耗能减震新型结构约束形式。以某跨海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包括全漂浮体系、塔(墩)梁间设置黏滞阻尼器,以及塔梁间设置BRB的三类斜拉桥模型。通过比较不同约束方式斜拉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桥塔的位移与弯矩反应,关键位置的相对位移与内力,以及耗能装置的滞回耗能响应等,确定设置BRB跨海斜拉桥新型减震约束体系的地震反应性态。研究发现斜拉桥结构设置黏滞阻尼器可以有效地减小支座以及塔(墩)梁间的相对位移,对塔顶相对于塔底的位移也有较好的控制,但明显增大了塔底及桥墩的弯矩。而设置BRB的斜拉桥结构可以大幅度降低塔(墩)底的弯矩,并且表现出了良好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防屈曲支撑 减震耗能 地震反应分析 海底地震动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长周期特性及其强度指标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谭景阳 胡进军 谢礼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27,共10页
为了分析海域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选取893条三分量海域地震动记录,识别出其中长周期特性明显的水平和竖向海域地震动,比较了海域长周期地震动的动力放大系数谱和抗震设计规范谱的差异,研究了海域地震动强度指标PGA(Peak Ground Acceler... 为了分析海域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选取893条三分量海域地震动记录,识别出其中长周期特性明显的水平和竖向海域地震动,比较了海域长周期地震动的动力放大系数谱和抗震设计规范谱的差异,研究了海域地震动强度指标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V(Peak Ground Velocity),PGD(Peak Ground Displacement)与不同强度折减系数下的弹塑性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变形需求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由浅源远场强震(震源深度小于45 km,震中距大于120 km,且矩震级大于6.2)产生的海域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十分突出,其动力放大系数谱在长周期段(2~10 s)明显超过了抗震设计规范谱的取值,且竖向地震动的长周期特性比水平向地震动更显著;PGD和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变形需求的相关性在长周期段最好,因此建议选用PGD作为海域远场长周期地震动的抗震分析强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长周期特性 强度指标 相关性分析 远场强震
下载PDF
海底长周期地震动预测模型:以日本相模湾海域为例
9
作者 田浩 胡进军 +2 位作者 谭景阳 靳超越 刘名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201,共14页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日本K-NET台网相模湾地区的892组海域地震动数据和4 033组陆域地震动数据,考虑震级、震源距、震源深度以及震源类型和场地,建立了PGA和0.05~15.0 s的海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预测模型。...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基于日本K-NET台网相模湾地区的892组海域地震动数据和4 033组陆域地震动数据,考虑震级、震源距、震源深度以及震源类型和场地,建立了PGA和0.05~15.0 s的海域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预测模型。通过残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检验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了震源类型以及震源深度对反应谱的影响,对比了海陆地震动预测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震源类型以及震源深度对模型预测结果影响显著,水平向海域模型以及长周期(T≥1.0 s)竖向海域模型所预测反应谱大于陆域模型所预测的反应谱值,且水平向和长周期竖向模型的场地放大系数均大于1。该模型可为长周期海域地震动模型的建立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为长周期海域工程的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长周期地震动 预测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海域工程
下载PDF
基于HVSR的DONET1海底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旭彤 胡进军 +1 位作者 谭景阳 崔鑫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5-115,共11页
为基于谱比方法研究海底地震动场地效应,选取日本DONET1台网的20个海底台站2014-2021年记录的1634组地震数据,对其进行筛选和处理后,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方法考虑不同布设对海底5组节点台站(KMA、KMB、KMC、KMD、KME)谱比特征的影... 为基于谱比方法研究海底地震动场地效应,选取日本DONET1台网的20个海底台站2014-2021年记录的1634组地震数据,对其进行筛选和处理后,利用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方法考虑不同布设对海底5组节点台站(KMA、KMB、KMC、KMD、KME)谱比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MA与KME节点台站具有相似的场地特征,KMB与KMD节点台站分散布置在2种场地,KMC节点台站场地与其他节点均不相似,这与长期地质调查结果相似;海底台站谱比曲线呈多峰值现象,其中KMB、KMC、KMD分组台站利用HVSR方法识别的主频变异性较高,KMA、KME分组台站主频较稳定;相同地形条件下,布设方式相同的海底台站谱比曲线随频率分布相似,海底复杂场地条件下,采用装沙沉底方式布置的台站识别场地条件时出现偏差;海底复杂因素对掩埋沉箱方式布设的台站谱比曲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频率<5 Hz的低频处;海底复杂因素对未埋入海底台站谱比曲线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频率为5-10 Hz的高频处。研究结果可为海底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水平与竖向谱比(HVSR) 场地效应 地震台网
下载PDF
海域和陆域地震动输入能量与强度指标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进军 田浩 +2 位作者 谭景阳 刘巴黎 靳超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8,共12页
为给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依据,研究了海域和陆域地震动弹性输入能量与其他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相关性及海陆差异。基于日本K-NET台网的271次地震事件,包含1784条海域地震动记录和4480条陆域地震动记录,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了7个代表性强... 为给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依据,研究了海域和陆域地震动弹性输入能量与其他地震动强度指标的相关性及海陆差异。基于日本K-NET台网的271次地震事件,包含1784条海域地震动记录和4480条陆域地震动记录,通过相关性分析选取了7个代表性强度指标。首先,计算了不同震中距下强度指标与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的相关性,并从不同周期段及震中距的角度分析了结果;其次,对不同阻尼比下强度指标与绝对和相对输入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对比了海陆强度指标与输入能量的相关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周期段,海域和陆域地震动与输入能量相关性最好的强度指标多数相同,但在不同震中距下,强度指标与输入能量相关系数的极值存在海陆差异;在不同阻尼比下,同一强度指标与输入能量的相关性存在海陆差异,初步分析发现该差异可能是海域地震动低频成分丰富造成的。因此在研究输入能量与强度指标相关性时,需考虑阻尼比、震中距的影响。相关结论可为海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陆域地震动 输入能量 强度指标 阻尼比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远海岛礁与场地地震反应研究现状
12
作者 刘书序 胡进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本文从岛礁地质构造、岛礁地震反应数值模拟方法和岛礁场地效应等方面总结了海域岛礁地震反应的研究现状,对比并且分析了海域岛礁数值模拟方法中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固体边界模拟方法和地震动输入方法;总结了现有海域岛礁地震反应的场... 本文从岛礁地质构造、岛礁地震反应数值模拟方法和岛礁场地效应等方面总结了海域岛礁地震反应的研究现状,对比并且分析了海域岛礁数值模拟方法中的流固耦合模拟方法、固体边界模拟方法和地震动输入方法;总结了现有海域岛礁地震反应的场地效应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表明:海水对岛礁场地的放大系数有明显影响,岛礁表面砂层对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放大显著,随着输入地震动峰值的增大,岛礁场地的PGA放大效应趋于减小;海域岛礁场地对中低频段的地震动反应较为显著,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一般介于1.5到4.0之间。为满足岛礁工程的抗震设计,需要进一步解决岛礁工程合理地震动输入、岛礁场地地震反应规律与岛礁工程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等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海岛礁 地震反应 数值模拟 场地效应 设计地震动
下载PDF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地震及其对核电厂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华 李金臣 张志中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1期11-18,共8页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MS7.2地震具有两个引人瞩目的重要震害特点,一是造成十数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二是造成台湾第三核电厂紧急停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地震地震参数厘定、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动特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26日台湾恒春海外MS7.2地震具有两个引人瞩目的重要震害特点,一是造成十数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中断,二是造成台湾第三核电厂紧急停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该地震地震参数厘定、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背景、地震动特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然后重点介绍和讨论了该地震对台湾地区核电厂的影响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恒春海外地震 地震动 核电厂 地震影响
下载PDF
日本海沟S-net台网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研究
14
作者 谭景阳 颜仕龙 +2 位作者 陈灯红 张齐 陈柳灼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6-200,共15页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 地震动反应谱预测模型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该文基于日本海沟大型海底台网S-net的海域俯冲带板缘地震动数据库,建立了俯冲带地区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分析了板缘地震的海陆地震动模型差异。在地震动模型中考虑了与场地信息有关的台站水深和沉积层厚度。由于海底台站的埋设方式不同,在模型中将台站按埋设和未埋设进行区分,通过回归分析和参数平滑建立了考虑震源类型、矩震级、震源深度、断层距、水深、沉积层厚度和埋设方式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预测模型。通过对事件内残差进行分离,给出了研究区域的海底板缘模型单台标准差,可用于特定场点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该文的水平向海域板缘地震动模型可为考虑震源类型的海域区划和海域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地震动 俯冲带板缘地震 预测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海域工程
下载PDF
海陆地震动的时频域工程特性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琪 郑向远 李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8-45,共8页
海洋工程抗震几乎还沿用陆上土木工程的规范和成果,为了指出在海洋工程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估中使用海底地震动的重要性,选取多个地震事件,关注同一地震下震中距相似的海陆地震动记录.对比分析了传统地震动三要素,并且考虑到地震动属于非... 海洋工程抗震几乎还沿用陆上土木工程的规范和成果,为了指出在海洋工程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估中使用海底地震动的重要性,选取多个地震事件,关注同一地震下震中距相似的海陆地震动记录.对比分析了传统地震动三要素,并且考虑到地震动属于非平稳信号,利用希尔伯特-黄谱分析了海陆地震动的能量在时频分布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海底水平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比陆地的大很多,总体上其持时也较长,同时其加速度反应谱向中低频偏移,这些特征会对海洋结构动力响应造成更不利的影响;对于时频谱,海底地震动的主要能量所对应的频率比陆地的低,而其最大能量所对应的频率更接近峰-谷频率,而不是傅里叶谱上的卓越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海底地震动 地震动三要素 希尔伯特-黄谱 峰-谷频率
下载PDF
海域地震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
16
作者 刘名吉 胡进军 +1 位作者 石昊 谭景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6,共8页
为估算不同阻尼比海域工程结构的反应谱,研究了海域工程反应谱的阻尼修正系数(D_(MF))模型。基于S-net台网的5680条海底水平向地震动记录,分析了矩震级、断层深度和震源类别等震源参数,以及震源距和沉积层厚度对D_(MF)的影响,提出了考... 为估算不同阻尼比海域工程结构的反应谱,研究了海域工程反应谱的阻尼修正系数(D_(MF))模型。基于S-net台网的5680条海底水平向地震动记录,分析了矩震级、断层深度和震源类别等震源参数,以及震源距和沉积层厚度对D_(MF)的影响,提出了考虑阻尼比和谱周期的海域地震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DMF模型,并与陆域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矩震级和震源距对D_(MF)影响显著,低阻尼D_(MF)随矩震级和震源距增大而增加,高阻尼D_(MF)随之增大而降低,而D_(MF)受断层深度和沉积层厚度的影响不显著;与陆域研究不同,在低阻尼中长周期时海域地震动的浅地壳和上地幔地震的D_(MF)略大;谱周期大于0.1s时和小于0.1s时,可分别用三次和二次对数多项式模拟阻尼比对D_(MF)的影响,谱周期的影响可分别用四次和三次多项式表示;海域D_(MF)模型与陆域模型差异显著,海域D_(MF)模型更能合理预测不同阻尼比的海域地震动反应谱,提出的海域地震动反应谱D_(MF)模型为海域工程多阻尼抗震设计谱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工程 海域地震动 加速度反应谱 阻尼修正系数 海陆差异
下载PDF
基于K-NET强震台网的海底地震动特征初探
17
作者 钟紫蓝 郭佳希 +2 位作者 张卜 倪博 赵鑫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4,共8页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的特性,本文基于日本K-NET台网,选取124次地震事件中,5个海底台站和6个陆地台站所记录的981条地震动记录。经过数据筛选与处理,对典型地震动参数、动力放大系数谱和竖向与水平谱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的存在会...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的特性,本文基于日本K-NET台网,选取124次地震事件中,5个海底台站和6个陆地台站所记录的981条地震动记录。经过数据筛选与处理,对典型地震动参数、动力放大系数谱和竖向与水平谱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的存在会削弱竖向地震动的高频成分,导致竖向峰值加速度和强震持时要显著小于水平向;海底场地条件对海底地震动有放大作用,则选用陆地地震动进行海洋工程抗震设计会低估地震荷载带来的影响;当周期0.1 s<T<0.8 s时海底地震动的动力放大系数谱大于陆地地震动,最大值要大于抗震规范设计值,沿用现有的陆地抗震设计规范展开海底工程建造存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地震动参数 放大系数谱 峰值加速度比
下载PDF
海底与近岸陆地地震动作用下跨海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反应比较
18
作者 马海龙 王荣霞 +2 位作者 王宁宁 安正汉 王东升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8-346,共9页
跨海桥梁抗震时程分析通常采用陆地强震记录作为输入,因海底场地环境与陆地存在诸多差异,需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利用ADINA软件建立基底固接跨海隔震连续梁桥分析模型。基于日本KiK-net台网选取震级及震中距相似的7个海... 跨海桥梁抗震时程分析通常采用陆地强震记录作为输入,因海底场地环境与陆地存在诸多差异,需对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工程实际,利用ADINA软件建立基底固接跨海隔震连续梁桥分析模型。基于日本KiK-net台网选取震级及震中距相似的7个海底强震台站和7个近岸陆地强震台站各14条水平地震动(EW和NS方向独立考虑),沿桥梁纵桥向输入并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研究海底地震动和近岸陆地地震动输入下跨海隔震桥梁地震反应。通过对比桥墩最大变形及受力、主梁位移反应和支座最大剪应变,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底地震动作用下桥梁结构地震反应为近岸陆地地震动的1.3~1.9倍。跨海隔震桥梁抗震时程分析宜采用海底地震动作为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隔震连续梁桥 海底地震动 近岸陆地地震动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基于特征分类排序的典型海底地震动记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浩 胡进军 +2 位作者 谭景阳 崔鑫 石昊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0-371,共12页
面向海域工程抗震设计及评估对海底地震动的需求,基于日本相模湾海域K-NET的ETMC海底强震动记录,根据震级、震中距选取面向工程输入的949组地震动记录数据库。在考虑震源类型差异的基础上,对地震动峰值、持时、频谱等参数进行分析,通过... 面向海域工程抗震设计及评估对海底地震动的需求,基于日本相模湾海域K-NET的ETMC海底强震动记录,根据震级、震中距选取面向工程输入的949组地震动记录数据库。在考虑震源类型差异的基础上,对地震动峰值、持时、频谱等参数进行分析,通过反应谱、Arias烈度等指标描述典型海底地震动特征。根据峰值加速度、显著持时等强度指标对海底地震动记录进行排序,给出基于不同地震动特征分类下的典型地震动记录。推荐的海底地震动可为考虑不同结构需求参数的典型海域工程结构时程分析提供输入地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工程 输入地震动 海底地震动 特征分类
下载PDF
海底地震动作用下隔震桥地震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宝魁 卢宏飞 +2 位作者 宋固全 田钦 范力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20年第3期233-241,共9页
为确定海底地震动对跨海桥梁的影响,以跨海桥梁常使用的隔震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输入4次地震中相邻陆地与海底强震台站的7组实测强震记录,通过对比墩顶位移与加速度、墩底弯矩与剪力、墩顶相邻主梁的相对位移、以及隔震支座的耗能与位移... 为确定海底地震动对跨海桥梁的影响,以跨海桥梁常使用的隔震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输入4次地震中相邻陆地与海底强震台站的7组实测强震记录,通过对比墩顶位移与加速度、墩底弯矩与剪力、墩顶相邻主梁的相对位移、以及隔震支座的耗能与位移等,分析海底地震动对隔震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海底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与支座位移均明显增大,并可能造成支座损伤等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跨海隔震桥梁 地震反应 抗震设计 隔震支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