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面积与次大面积肺栓塞诊断与溶栓延迟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洋 杨媛华 王辰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的诊断延迟时间(从发病到确诊)、溶栓延迟时间(从确诊到溶栓)、以及总延迟时间(从发病到溶栓)。方法连续入选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患者共24例。记录发病时间、CT肺动... 目的探讨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的诊断延迟时间(从发病到确诊)、溶栓延迟时间(从确诊到溶栓)、以及总延迟时间(从发病到溶栓)。方法连续入选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患者共24例。记录发病时间、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时间和溶栓开始时间。分析与早期诊断(诊断延迟≤7 d)相关的因素。结果诊断延迟时间为(8.4±6.7)d,46%的病例超过7 d,17%超过14 d,4%超过25 d。溶栓延迟时间为(18.8±14.8)h。总延迟时间为9.4±6.7 d。早期诊断的患者氧分压(PaO2)更低[(64.8±11.1)vs.(84.3±18.0)mmHg,t=3.242,P=0.004],肌钙蛋白Ⅰ(cTnI)升高者更多(χ2=6.115,P=0.041),总延迟时间更短[(4.3±2.6)vs.(14.1±2.4)d,t=9.410,P<0.001]。16例(67%)患者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接受CTPA检查,比正常工作时间接受CTPA的患者诊断延迟[(6.3±5.0)vs.(12.6±7.8)d,t=2.428,P=0.024]和总延迟[(7.1±5.1)vs.(14.0±7.5)天,t=2.675,P=0.014]更短。18例(75%)患者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接受溶栓治疗。结论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和溶栓延迟时间过长,对于肺栓塞诊治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完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诊断 溶栓 延迟 非正常工作时间
原文传递
Total ischemic time and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oes time of admission make a difference? 被引量:2
2
作者 Jun-Xian SONG Li ZHU +3 位作者 Chong-You LEE Hui REN Cheng-Fu CAO Hong CHE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658-664,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dmission tim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delay of reperfusion therapy and in-hospital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STEM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dmission time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delay of reperfusion therapy and in-hospital death in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Methods All patients with STEMI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 ment and underwen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t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12 and March 2015 were included. We examined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total ischemic time, and in-hospital death between patients admitted during off-hours and those admitted during regular hour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ff-hours admis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Results The sample comprised 184 and 105 patients with STEMI admitted to hospital during off-hours and regular hours, respectively. Total ischemic and onset-to-door time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patients admitted during off-hours than among those admitted during regular hours (all P 〈 0.05). Door-to-balloon (DTB) time, the rate of DTB time 〈 90 min, and in-hospital death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group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age and creatinine level, but not off-hours admission, were associated independently with increased in-hospital death. Conclusions Off-hours admission did not result in delayed reperfusion therapy or increase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EMI. Further efforts should focus on identifying pivo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re-hospital and in-hospital delay of reperfusion therapy, and implementing qua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for reperfusion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hospital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f-hours admiss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otal ischemic time
下载PDF
Off-hours admission does not impact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with a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 time within 90 min 被引量:2
3
作者 Wen-Jian Ma Si-De Gao +3 位作者 Si-Zhuang Huang Xu-Ze Lin Yue-Jin Yang Meng-Yue Y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5期1795-1802,共8页
Background: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outcomes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patients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during off-hours are as favorable as those treated d... Background: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e outcomes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patients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during off-hours are as favorable as those treated during on-hours,especially those with a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FMC-to-device)time within 90 min.We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ff-hours admission impacted late outcom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PCI and with an FMC-to-device time<90 min.Methods:This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670 STEM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PPCI and had an FMC-to-device time<90 min from 19 chest pain centers in Beijing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n-hours group and off-hours group based on their arrival time.Baseline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data,and key time intervals during treatment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Quality Control&Improvement Center of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of Beijing by the 4tHeart and Brain Green Channel”app.Results:Overall,the medi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58.8 years and 19.9%(133/670)were female.Of these,296(44.2%)patients underwent PPCI during on-hours and 374(55.8%)patients underwent PPCI during off-hours.Compared with the on-hours group,the off-hours group had a longer FMC-to-device time and fewer patients with FMC-to-device time<60 min(P<0.05).During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of 24 months,a total of 64(9.6%)participants experienced a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with 28(9.1%)in the on-hours group and 36(9.6%)in the off-hours group(P>0.05).According to the Cox regression analyses,off-hours admission was not a predictor of 2-year MACEs(P=0.788).Similarly,the Kaplan-Meier curves showed that the risks of a MACE,all-cause death,reinfarction,and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s:This real-world,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for STEM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PCI within 90 min,off-hours admission was safe,with no difference in the risk of 2-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 tim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f-hours
原文传递
非工作时间就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晶 刘微 +2 位作者 庞军 田龙海 吴强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913-916,共4页
目的分析非工作时间就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7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工作时间组患者125例,工作时间组患者147例。结果非工作时间组患者发... 目的分析非工作时间就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72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工作时间组患者125例,工作时间组患者147例。结果非工作时间组患者发病时间<12 h入院的比例为39.5%,工作时间组患者发病时间<12 h的比例为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工作时间组患者相比,非工作时间组发病<12 h入院的患者接受急诊血运重建的比例降低(85.5%vs 96.6%),尤其是急诊PCI率明显降低(59.7%vs 7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急诊PCI的患者中,非工作时间组患者Door To Balloon(D2B)的平均时间较工作时间组延长(112.0 min vs 101.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2B<90 min的比例两组均十分低,非工作时间组为43.2%,而工作时间组为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非工作时间,均存在明显的延迟就诊现象。与工作时间组相比,非工作时间组发病时间<12 h入院的STEMI患者急诊血运重建率显著降低,尤其是急诊PCI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D2B<90 min的比例均很低,非工作时间就诊可能导致D2B时间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非工作时间就诊 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非工作时间效应:一项基于高级卒中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5
作者 杨玉佳 张阳 周沐科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692-698,共7页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急诊到院后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流程是否存在非工作时间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入院拟行急诊EVT...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急诊到院后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流程是否存在非工作时间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入院拟行急诊EVT的AIS患者,根据到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工作时间组与非工作时间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到院至行股动脉穿刺时间(door-to-puncture time, DPT)、到院至行头颈部影像学检查时间(door-to-head/neck imaging time, DIT)以及到院至行血液学检查时间(door-to-blood test time, DBT)进行比较,根据是否夜间到院、指南更新前后以及是否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期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586例大血管闭塞型AIS患者,工作时间到院的患者220例,非工作时间到院的患者366例。工作时间到院与非工作时间到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和EVT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非工作时间组中,夜间到院与非夜间到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和EVT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南更新前和指南更新后,工作时间到院与非工作时间到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和EVT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冠疫情时期和非新冠疫情时期,工作时间到院与非工作时间到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和EVT流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到院后EVT流程时间不存在非工作时间效应。未来需要更多不同级别的卒中中心进一步探索非工作时间效应对AIS患者急诊诊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非工作时间效应
原文传递
非工作时间就诊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陈光 王琰 +4 位作者 张向阳 宋琳琳 王非 龚晓杰 陈旭岩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699-702,707,共5页
目的探讨非工作时间就诊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北京清华... 目的探讨非工作时间就诊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24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分别记录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资料,以就诊时间分为工作时间组(就诊时间为工作日08:00至17:00)及非工作时间组(就诊时间为工作日17:00至次日08:00,周末和节假日),分析两组患者间心电图完成时间、心脏损伤标志物完成时间、门到球囊时间(door-to-balloon time,D to B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及院内病死率。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指标与就诊时间的关系。结果工作时间就诊47例(37.9%),非工作时间就诊77例(62.1%),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的犯罪血管均主要为左前降支。非工作时间组在心电图完成时间([8.73±10.05)min比(7.53±6.87)min,P=0.47]、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ardiac isoform of Tropnin T,cTnT)完成时间([37.53±15.54)min比(33.13±14.89)min,P=0.12],D to B时间([90.19±37.43)min比(95.34±59.25)min,P=0.55]和急诊滞留时间([51.66±32.21)min比(54.04±54.73)min,P=0.76]方面与工作时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所有基线数据及D to B时间纳入对于就诊时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均与就诊时间无相关性。结论非工作时间就诊的STEMI患者在接受心电图、心脏损伤标志物检测及PCI治疗方面无延误,院内病死率同工作时间就诊的患者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工作时间就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非正常工作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再灌注延迟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书山 胡大一 +8 位作者 杨进刚 孙艺红 宋莉 王冉冉 张清潭 杜兰芳 李超 赵薇 袁彦菊 《中国医药导刊》 2007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非正常工作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再灌注延迟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在北京市19个医疗中心至急诊室就诊并接受再灌注的STEMI患者共297例。分为正常工作时间(A时间)... 目的:多中心、前瞻性观察非正常工作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再灌注延迟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在北京市19个医疗中心至急诊室就诊并接受再灌注的STEMI患者共297例。分为正常工作时间(A时间)和非正常工作时间(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分析与A时间再灌注治疗相比,B时间对进门-再灌注延迟的影响。结果:297例患者中,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20例(40.4%),其中38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82例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77例(59.6%),其中49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128例患者接受PCI治疗。在校正患者的其他临床因素后,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2B)中位数显著长于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174.3min[95%可信区间(CI):172.8~176.2]比138.3min[95% CI:136.1~140.2];P<0.01),B时间再灌注治疗组的进门-溶栓时间(D2N)中位数和A时间再灌注治疗组无显著差别(62.7min[95% CI:61.8~64.5]比59.8min[95% CI: 58.1~61.3];P=0.07)。结论:北京市在B时间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D2B时间延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进门-再灌注时间 非正常工作时间 正常工作时间
下载PDF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工作时间发病与梗死面积的关系
8
作者 马静 崔岩 +3 位作者 邹众赫 肖健勇 刘寅 高静 《职业与健康》 CAS 2023年第21期2911-2916,共6页
目的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45岁青年患者中,探讨非工作时间发病是否会造成梗死面积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青年STEMI患者217例,根据症... 目的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45岁青年患者中,探讨非工作时间发病是否会造成梗死面积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青年STEMI患者217例,根据症状出现时间将患者分为正常工作时间(工作日08:00~16:59)和非工作时间(工作日17:00—次日07:59和周末);进一步按6 h间隔分为4个发病时间组即00:00~05:59,06:00~11:59,12:00~17:59和18:00~23:59。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评估梗死面积(峰值肌酸激酶替代)随24 h发病时间的变化,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发病时间和梗死面积的关联性。结果非工作时间发病组的射血分数低于正常工作时间发病组,峰值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发病组(P<0.05),00:00~05:59发病组的中位峰值CK水平高于其他3组的趋势。周期正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年STEMI患者梗死面积随24 h发病时间显示昼夜节律变化,最大梗死面积出现在凌晨2点。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非工作时间发病的青年STEMI患者相对于工作时间发病的患者峰值CK平均增加708.07 U/L;00:00~05:59发病的青年STEMI患者相对于06:00~23:59发病的患者峰值CK平均增加864.08 U/L。结论本研究在中国青年STEMI患者中梗死面积随24 h发病时间的昼夜变化,在非工作时间和00:00~05:59发病的青年STEMI患者可能有更严重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非工作时间 发病时间 梗死面积
原文传递
护理人员业余时间资源的利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恩华 陈俐 周蕾蕾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1年第2期136-137,共2页
为探讨护理人员业余时间资源的利用情况 ,对我院 2 2 7名护理人员的业余时间资源进行了调查。认为护理人员业余时间资源的知识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护理人员对知识扩大化的认知有待提高 ,部分护理人员还是要走以自学为主的道路。应增... 为探讨护理人员业余时间资源的利用情况 ,对我院 2 2 7名护理人员的业余时间资源进行了调查。认为护理人员业余时间资源的知识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护理人员对知识扩大化的认知有待提高 ,部分护理人员还是要走以自学为主的道路。应增加护理人员业余时间资源的开发投资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继续护理学教育 ,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护理学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业余时间 资源利用
下载PDF
“非正常工作时间”就诊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熊波 成联超 +2 位作者 蔡琳 周名纲 陈应忠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1年第9期853-858,共6页
目的分析“非正常工作时间”就诊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且在该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418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正常工作时间”... 目的分析“非正常工作时间”就诊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且在该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418例,根据就诊时间分为“正常工作时间”组134例和“非正常工作时间”组2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早期救治效率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在418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中,“非正常工作时间”组284例(67.9%)。与“正常工作时间”组相比,“非正常工作时间”组症状发作至球囊开通时间≤180 min的患者比例更高(53.2%vs 42.5%,P<0.05),门-球时间≤90 min的比例更低(38.4%vs 51.5%,P<0.05),而院内死亡率更高(4.58%vs 0.75%,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提示:“非正常工作时间”就诊为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62,95%CI 1.018~131.362,P=0.048)。结论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来院就诊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常工作时间 预后 救治效率 胸痛中心
下载PDF
老年照料需求增加会减少中年劳动人口的劳动时间吗? 被引量:7
11
作者 柴化敏 蔡娇丽 李晶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8,94,共19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数据,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强度老年照料需求与中年劳动人口的非农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在剔除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发现,当照料需求增加到低强度时会使得男...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数据,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强度老年照料需求与中年劳动人口的非农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在剔除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后发现,当照料需求增加到低强度时会使得男性非农劳动时间显著减少8%;当照料需求增加到高强度时才会使女性劳动时间显著减少35%;且随着家庭照料需求增加这一负向影响都不断提高,同时,对非农户口和高收入家庭中的男性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但与父母同住却可以缓解高强度照料对女性劳动时间的负面影响。此外,照料强度也会影响就业结构,对于工资获得者的女性和自我雇佣者的男性的影响更为显著,但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二者的负向关系,虽然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照料需求 高强度照料 非农劳动时间
下载PDF
医院行政总值班制度的改进与成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涛 《医院管理论坛》 2012年第9期56-57,共2页
通过完善医院行政总值班制度,充实总值班查房内容,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使医院的医疗管理质量及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 医院 行政总值班 实施 成效
下载PDF
非高峰时段购电对多能互补系统电力平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旭 李富春 +2 位作者 孙沛 邵成成 杨攀峰 《供用电》 2022年第2期65-70,共6页
针对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出力受资源、天气、气候等影响较大,光伏、风电参加电力平衡能力有限,光热和水电也不能完全参与电力平衡,系统高峰时段的电力不足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区域电网互联系统的资源互补和协调运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这是... 针对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出力受资源、天气、气候等影响较大,光伏、风电参加电力平衡能力有限,光热和水电也不能完全参与电力平衡,系统高峰时段的电力不足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区域电网互联系统的资源互补和协调运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这是导致新能源弃电率居高不下和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能互补系统各类电源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容量效益,保障可靠供电。对于某些容量效益未能充分发挥,调节电源仍有一定空闲容量的多能互补系统,提出通过非负荷高峰时段购电,可降低售电省区的负荷峰谷差,补充多能互补系统的电量不足,降低多能互补系统的装机需求。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多能互补能源基地优化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容量效益 多能互补系统 非高峰时段 电力平衡
下载PDF
非正常工作时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若莹 蒋廷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4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时间与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85例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时间分组,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情况。结果与正常工作时间组比较,非正常工作时间组患者高血...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时间与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85例STEMI患者根据急诊PCI时间分组,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情况。结果与正常工作时间组比较,非正常工作时间组患者高血压病史者、吸烟者比例以及年龄、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前体(NI-pro-BNP)较正常工作时间组更低,住院期间心脏合并事件发生率更低(P均〈0.05)。结论非正常工作时间内接受急诊PCI治疗STEMI者病情相对较轻,住院期间合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常工作时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中部地区Y县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剌美香 周力 +1 位作者 刘宗志 王兴华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3-503,共11页
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具有长期性,如何发挥分布式光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户用分布式光伏为例,利用中部地区Y县2014—2019年农户追踪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探讨户用... 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具有长期性,如何发挥分布式光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户用分布式光伏为例,利用中部地区Y县2014—2019年农户追踪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探讨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4—2019年农户收入大幅度提升,其中建光伏农户的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大于未建光伏农户,户用分布式光伏使农户人均收入提高25.4%,其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提高74.4%和444.5%,而工资性收入降低45.3%。户用分布式光伏是通过减少非农劳动时间和缩短非农就业空间距离降低农户工资性收入,增加经营性收入,从而影响人均收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户用分布式光伏对非中心村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影响大于中心村农户,劳动力能力越强的农户经营性收入上升幅度越大,工资性收入下降幅度越小。因此,建议统一维护光伏设施,促进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并依据劳动能力差异分层分配股份,降低劳动能力强的农户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另外,创新光伏产业发展模式,拓宽光伏产业增收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用分布式光伏 农户收入 非农就业时间 非农就业空间距离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浅谈利用城市公交客流低谷时段实施物流运输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燕 《西部交通科技》 2014年第9期69-72,共4页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最大运输能力是按高峰小时客流需求配置的,而实际运行中存在一昼夜各时段不均衡客流,客流低谷时段线路运力存在较为显著的闲置与浪费。充分利用客流低谷时段运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运营收...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最大运输能力是按高峰小时客流需求配置的,而实际运行中存在一昼夜各时段不均衡客流,客流低谷时段线路运力存在较为显著的闲置与浪费。充分利用客流低谷时段运力,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运营收入,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顽症,缓解城市交通堵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南宁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现状与规划,对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客流低谷时段实施城市物流运输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运力利用 客流低谷时段 物流运输 SWOT分析
下载PDF
广州地铁某主变电所SVG装置改造方案研究
17
作者 侯峰 薛敏 《建筑电气》 2015年第11期18-23,共6页
对比相控电抗器(TCR)、磁控电抗器(MCR)、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几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优缺点及技术经济性,针对轨道交通无功补偿特点:运营低谷时段无功比重大,高峰时段无功比重小的特点,以广州地铁4号线某主变电所改造工程为例,介绍采用... 对比相控电抗器(TCR)、磁控电抗器(MCR)、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几种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优缺点及技术经济性,针对轨道交通无功补偿特点:运营低谷时段无功比重大,高峰时段无功比重小的特点,以广州地铁4号线某主变电所改造工程为例,介绍采用S VG装置进行无功补偿的方案设计过程:接线方案及补偿容量设计,对改造效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 动态无功补偿方式 相控电抗器(TCR) 磁控电抗器(MCR)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广州地铁 高峰时段 低谷时段
下载PDF
苏州置业广场冷热源设备选型的技术经济分析
18
作者 亢雷 朱勇军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4年第1期56-60,共5页
通过对三种冷热源系统型式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了在建筑物中应用蓄能系统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在建设过程中业主如何实施蓄能系统的建议方法。
关键词 建筑物 冰蓄冷 冷热源系统 机电一体化 运行费用 峰谷电力差价
下载PDF
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若干管理措施 被引量:33
19
作者 宋红杰 白慧芳 于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1-62,共2页
从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本措施出发 ,完善、制定了一整套运行管理制度 ,总结了变电运行专业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部分管理办法 。
关键词 变电站 运行 供电可靠性 电力系统 电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