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嵬 张柱亭 +4 位作者 董辉 钱海涛 石玉 谢丽娜 丛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7-916,共10页
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Saussure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农牧业生产危害严重的经济害虫。本文对黄胫小车蝗10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利用DnaSP5.0和Arlequin3.5.1.2软件对该蝗虫种群问的遗传多样性... 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Saussure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农牧业生产危害严重的经济害虫。本文对黄胫小车蝗10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利用DnaSP5.0和Arlequin3.5.1.2软件对该蝗虫种群问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水平及分子变异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倍型贝叶斯系统发育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44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到21种单倍型,其中1种单倍型为10个地理种群所共享。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53,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423~0.790之间。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D检验结果皆不显著,说明该种害虫在较近的历史上未经历群体扩张。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4436,固定系数Fst为0.05255,基因流Nm为9.01。AMOVA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其地理距离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贝叶斯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研究结果揭示,黄胫小车蝗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胫小车蝗 地理种群 线粒体COI基因 单倍型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黄胫小车蝗卵子发生及卵母细胞凋亡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建平 奚耕思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共6页
对黄胫小车蝗 (Oedaleusinfernalis)卵子发生过程和卵母细胞凋亡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黄胫小车蝗卵子发生可明显分为 3个时期 1 0个阶段 ,即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和卵壳形成期。第 1阶段 ,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 ,经历减数第一次分... 对黄胫小车蝗 (Oedaleusinfernalis)卵子发生过程和卵母细胞凋亡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黄胫小车蝗卵子发生可明显分为 3个时期 1 0个阶段 ,即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和卵壳形成期。第 1阶段 ,卵母细胞位于卵原区 ,经历减数第一次分裂 ;第 2阶段 ,卵母细胞核内染色体解体成网状 ,滤泡细胞稀疏地排列在卵母细胞周围 ;第 3阶段 ,滤泡细胞扁平状 ,在卵母细胞周围排成一层 ;第 4阶段 ,滤泡细胞呈立方形排在卵母细胞周围 ;第 5阶段 ,滤泡细胞呈长柱形排在卵母细胞周围 ,滤泡细胞之间、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出现空隙 ;第 6阶段 ,卵母细胞边缘开始出现卵黄颗粒 ;第 7阶段 ,卵母细胞中沉积大量卵黄 ,胚泡破裂 ;第 8阶段 ,滤泡细胞分泌卵黄膜包围卵黄物质 ;第 9阶段 ,滤泡细胞分泌卵壳 ;第 1 0阶段 ,卵壳分泌结束 ,卵子发育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凋亡发生在卵黄发生前期 ,主要表现为滤泡细胞向卵母细胞内折叠 ,胞质呈团块状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胫小车蝗 卵子发生 卵母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蝗虫种群密度对牧草生长与损失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贺达汉 王新谱 郑哲民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在贺兰山东麓天然草地,以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为对象,进行了不同植物群落组成下不同蝗虫密度对牧草生长和损失影响的测定。田间笼养供试成虫,以实际取食日计取食时间,用目测法和收获法进行牧草生长量测定,用相关方差分... 在贺兰山东麓天然草地,以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为对象,进行了不同植物群落组成下不同蝗虫密度对牧草生长和损失影响的测定。田间笼养供试成虫,以实际取食日计取食时间,用目测法和收获法进行牧草生长量测定,用相关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蝗虫取食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在低密度时,有利于禾本科牧草的生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多,对禾本科牧草的过量取食,会导致杂草增长,使草场质量下降。蝗虫对牧草的为害受植物生长期和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生长季节的适时降雨,能促进植物生长,减少蝗虫的为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种群密度 植物群落组成 牧草损失
原文传递
不同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嵬 张柱亭 +3 位作者 类成平 董辉 钱海涛 丛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753,共6页
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对10个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68 条序列样本中,共发现了14 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 种单倍型。总单倍型... 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对10个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68 条序列样本中,共发现了14 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 种单倍型。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 为0.462,种群内单倍型多样度在0.125-0.625 范围之内。总群体的Fst 为0.0812,Gst 为0.0991,Nm为4.55,表明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着较为充分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占方差比率的91.53%。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及系统树显示,各种群中的单倍型分布混杂,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胫小车蝗 CYTB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黄胫小车蝗受精囊内含物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建平 奚耕思 +1 位作者 路健 魏宪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4,共7页
用组织化学、亲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Saussure交配前后受精囊内含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受精囊内含物有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交配前后黄胫小车蝗受精囊腔及腺细胞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用组织化学、亲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Saussure交配前后受精囊内含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受精囊内含物有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交配前后黄胫小车蝗受精囊腔及腺细胞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较大差异,交配后的含量明显高于交配前的,说明交配活动启动了受精囊腺细胞的分泌,使受精囊腔及受精囊管中积聚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交配前后受精囊脂类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用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交配后受精囊进行染色分析,表明受精囊腔内含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主要以糖蛋白形式存在,糖残基主要有半乳糖、甘露糖及α_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胫小车蝗 受精囊 内含物 组织化学 亲和组织化学
下载PDF
黄胫小车蝗受精囊的亚显微结构 被引量:4
6
作者 何建平 奚耕思 任耀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5-731,共7页
利用组织学方法 ,观察了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受精囊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黄胫小车蝗受精囊为单个 ,由高度卷曲的受精囊管和蚕豆状的端囊构成。受精囊壁主要由表皮层、上皮层、基膜和肌肉层构成 ;上皮层包含上皮细胞... 利用组织学方法 ,观察了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受精囊的显微与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 ,黄胫小车蝗受精囊为单个 ,由高度卷曲的受精囊管和蚕豆状的端囊构成。受精囊壁主要由表皮层、上皮层、基膜和肌肉层构成 ;上皮层包含上皮细胞、导管细胞和腺细胞。上皮细胞在靠表皮层的边缘有大量的微绒毛 ,两相邻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相互嵌入 ,并有细微的突起延伸在导管细胞及腺细胞之间 ,直到基膜 ,达基膜处的上皮细胞膜折叠 ,与腺细胞膜的折叠 ,一起形成迷宫样的指状突起 ,附着在基膜上。导管细胞有一个较大的核和分泌导管 ,连接于腺细胞的细胞腔和受精囊腔 ,将腺细胞中分泌物运输到受精囊腔中。腺细胞具有典型的分泌细胞特征 :含发达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不同大小的囊泡。肌肉层位于受精囊最外层 ,附在基膜上。在受精囊不同部位的结构有差异。在交配前和交配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胫小车蝗 受精囊 显微结构 亚显微结构
下载PDF
氰戊菊酯对黄胫小车蝗解毒酶的影响
7
作者 金永玲 杨苏宁 +1 位作者 丛斌 王丽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13-1919,共7页
为了确定氰戊菊酯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解毒酶的影响,利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的同时,针对不同虫源黄胫小车蝗测定了增效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和虫体内解毒酶的活力。结... 为了确定氰戊菊酯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解毒酶的影响,利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的同时,针对不同虫源黄胫小车蝗测定了增效醚(PBO)、磷酸三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和虫体内解毒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室内虫源的LD50为4.38×10-3μg·头-1,对黑龙江地区田间虫源HG、LD和ZY的LD50分别7.30×10-3、7.21×10-3和2.298×10-2μg·头-1,与室内虫源相比,抗性比分别为1.67、1.65和5.25倍。PBO对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的增效比分别为2.16、3.91倍,TPP对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的增效比分别为2.00、2.15倍。田间虫源ZY体内酯酶及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室内虫源(P<0.05)。经氰戊菊酯诱导后,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体内的酯酶上升比值分别为2.25、1.59倍,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分别上升1.21、1.45倍。以上结果表明,田间虫源ZY黄胫小车蝗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下降,且其体内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提高,说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参与了氰戊菊酯的代谢作用,推断这两种酶是导致黄胫小车蝗氰戊菊酯抗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黄胫小车蝗 酶抑制剂 解毒酶
下载PDF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菌株的鉴定及对黄胫小车蝗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冯书亮 曹伟平 +2 位作者 范秀华 王容燕 松本继男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8-161,共4页
从粘虫自然病死虫尸中分离到一株产紫红色色素的昆虫病原菌HBZBS 1菌株 ,经鉴定该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 ,血清型为O 6型。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该菌株对黄胫小车蝗有很高的杀虫毒力 ,蝗虫感染 4d后的死亡率达 80 %以上。
关键词 鉴定 毒力测定 生物防治 粘质沙雷氏菌 黄胫小车蝗 粘虫 昆虫病原菌
下载PDF
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书晶 韩靖玲 +2 位作者 刘爱萍 闫志坚 常秀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4-100,共7页
为了解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关系及其遗传分化情况,应用RAPD-PCR技术对两种蝗虫的50头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8条随机引物产生6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其多态性条带占93.85%。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高于... 为了解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关系及其遗传分化情况,应用RAPD-PCR技术对两种蝗虫的50头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8条随机引物产生6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其多态性条带占93.85%。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高于亚洲小车蝗,分别为0.322 4和0.256 0;亚洲小车蝗27.6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72.3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黄胫小车蝗41.9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58.0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种群间变异均小于种群内变异。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亚洲小车蝗与黄胫小车蝗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地理上存在较大跨度的两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供试的50个个体分为两大聚类簇,亚洲小车蝗3个种群聚为一支,黄胫小车蝗2个种群聚为另一支。结论:RAPD分析方法可显示个体间的多态性,反映个体或物种间的细微差异,是区分近缘物种的有效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黄胫小车蝗 RAPD 遗传分化
下载PDF
黄胫小车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玉 孙嵬 +4 位作者 董辉 丛斌 白鸿岩 类成平 胡志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试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7.19℃,18.50,18.75,19.86,14.99,18.41,17.04,19.51℃,有效积温依次为:263.97,86.43,71.55,85.00,83.99,59.30,423.09,652.31,442.90,940.50,657.9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胫小车蝗 恒温饲养法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7种杀虫剂对大庆地区车蝗的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苏宁 王丽艳 金永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7期309-311,共3页
为确定大庆地区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敏感性,试验采用点滴法测定7种杀虫剂对大庆2个不同地点黄胫小车蝗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肇源种群对三唑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敏感性下降,LC50值分别是大学种群的3.9... 为确定大庆地区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敏感性,试验采用点滴法测定7种杀虫剂对大庆2个不同地点黄胫小车蝗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肇源种群对三唑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敏感性下降,LC50值分别是大学种群的3.9、2.2、2.2、3.0倍。肇源黄胫小车蝗种群对阿维菌素、丁烯氟虫腈和印楝素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胫小车蝗 杀虫剂 敏感性
下载PDF
黄胫小车蝗配子发生时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
12
作者 郝锡联 赵卓 任炳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配子发生期间原癌基因c—kit的特异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 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配子发生期间原癌基因c—kit的特异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表达,精巢末端还有较粗大的阳性颗粒分布;卵子发生过程中,第1~6阶段卵母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但随着卵黄的发生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胫小车蝗 配子发生 c—k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