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出版——基于大洋洲文学丛书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略昌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3-88,共6页
大洋洲文学丛书是由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份期刊,它的出版恰逢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和外国文学研究的起步时期。该丛书译介了大量的新西兰文学作品,是当时国人了解新西兰文学、文化和社会的一扇主要窗口,具有重要... 大洋洲文学丛书是由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份期刊,它的出版恰逢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和外国文学研究的起步时期。该丛书译介了大量的新西兰文学作品,是当时国人了解新西兰文学、文化和社会的一扇主要窗口,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译介新西兰文学时,大洋洲文学丛书呈现出关注重要作家、追踪当代作家、首译毛利文学和兼顾学术译介的特点。大洋洲文学丛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新西兰文学在我国的传播,它是新西兰文学在我国传播接受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洲文学丛书 新西兰文学 译介出版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隋唐海洋文学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君尧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4-19,共6页
隋朝锐意经略海外,唐朝全方位开放,隋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海洋强国促进海洋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与隋唐以前朝代相比,无论是文学体裁、文学题材、文学艺术都达到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峰,表现为海洋文学体裁形式多样,海... 隋朝锐意经略海外,唐朝全方位开放,隋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海洋强国促进海洋文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与隋唐以前朝代相比,无论是文学体裁、文学题材、文学艺术都达到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峰,表现为海洋文学体裁形式多样,海洋文学题材内涵深刻,海洋文学艺术绚丽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海洋文学 体裁 题材 艺术
下载PDF
南太平洋文学研究特征探析
3
作者 刘胜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4-72,81,共10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施行,南太平洋文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国学界的关注。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外国文学研究的视域,为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友好交流提供了重要媒介,也为南太平洋社会提供了观照本土文学意义的样本,并能促成其自身文学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施行,南太平洋文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中国学界的关注。这种研究不仅拓展了外国文学研究的视域,为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友好交流提供了重要媒介,也为南太平洋社会提供了观照本土文学意义的样本,并能促成其自身文学的发展。文章从南太平洋文学研究出发,探究其历史的发展特征,进而观照自我,反拨西方研究范式的影响,避免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冲突与误读,以增进中国文学与南太平洋文学之间的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文学 大洋洲文学 外国文学 后殖民文学 文学交流
原文传递
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与研究史(1981—1999)——基于《大洋洲文学丛刊》的数据分析
4
作者 于凤保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128-138,163,共12页
面对我国日益繁荣兴盛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梳理和建构新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与研究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然而,现有文献却表明,在我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及研究史的建构中,改革开放初至20世纪末这段时间几乎是断档期。作为该时期我国唯... 面对我国日益繁荣兴盛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梳理和建构新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与研究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然而,现有文献却表明,在我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及研究史的建构中,改革开放初至20世纪末这段时间几乎是断档期。作为该时期我国唯一一本以大洋洲文学为译介和研究对象的期刊,《大洋洲文学丛刊》在1981—1999年期间集中刊载了大量澳大利亚文学作品译文和相关学术文章,是新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及研究史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文以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重点对《大洋洲文学丛刊》刊载的有关澳大利亚文学的全部文章作竭泽而渔式的数据处理,并结合数据图表和历史文化背景试图挖掘数据背后的历史动因、史脉特征及文化内涵,力图为建构该时期我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及研究史提供阶段性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译介及研究史 1981—1999年《大洋洲文学丛刊》 数据分析
原文传递
海洋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君尧 《职大学报》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伴随海洋文化研究的兴起,海洋文学的研究日益引起世人关注。海洋文学渗透着海洋精神的独立品格,20世纪人们逐渐将海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这对文学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海洋是文学...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伴随海洋文化研究的兴起,海洋文学的研究日益引起世人关注。海洋文学渗透着海洋精神的独立品格,20世纪人们逐渐将海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这对文学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海洋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海洋文学是海洋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学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中国海洋文化视野中的台湾海洋文学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7年第4期86-94,共9页
当前"台独"派鼓吹台湾是一个与中国无关的"海洋国家",使得其"海洋文化"的提倡,带有"去中国化"的明显企图。然而当代台湾的"海洋文学"却说明:台湾的"海洋文化"仍为多元一... 当前"台独"派鼓吹台湾是一个与中国无关的"海洋国家",使得其"海洋文化"的提倡,带有"去中国化"的明显企图。然而当代台湾的"海洋文学"却说明:台湾的"海洋文化"仍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一种地方表现形态,无论是汪启疆海洋诗中的"以海为田"理念,吕则之塑造的融合海洋性格和陆地性格的人物形象,东年透过海洋对民族历史和精神特征的省思,或是夏曼·蓝波安和廖鸿基表达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的创作,都不离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具有丰厚的中华文化传统根柢,是以其海洋特色为中华文化、中国文学整体做出的一种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文化 台湾海洋文学 汪启疆 吕则之 东年 夏曼·蓝波安 廖鸿基
下载PDF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海洋文学刍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君尧 《职大学报》 2008年第3期55-61,共7页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大大推动了明代海洋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并使之成为继宋元海洋文学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一是进一步扩大明代海洋文学创作者的视野,既继承了宋元海洋文学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的开拓性,又表现出明代独有的对海外事物更主动...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大大推动了明代海洋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并使之成为继宋元海洋文学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一是进一步扩大明代海洋文学创作者的视野,既继承了宋元海洋文学所具有的海洋文化的开拓性,又表现出明代独有的对海外事物更主动的追求。二是促进明代海洋文学创作体裁的多样化,使小说、歌赋、戏剧、碑文等成为明代海洋活动的艺术表现载体。三是拓宽了明代海洋文学的创作题材,在航海技术、海洋贸易、海外关系,文化交往、海洋神灵、海外风物、海防意识等诸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下西洋 明代海洋文学 创作视野 创作体裁 创作题材
下载PDF
汉魏六朝海洋文学刍议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君尧 《职大学报》 2006年第3期43-49,共7页
汉魏六朝海洋文学上承先秦文学并有所创新,尤其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描写、赞美和神往。并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以海洋为题材的文学体裁诠释海洋这个神秘的世界。人们既看到汉魏六朝个体人格及自我生命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精... 汉魏六朝海洋文学上承先秦文学并有所创新,尤其反映出这一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描写、赞美和神往。并以全新的视角和方式、以海洋为题材的文学体裁诠释海洋这个神秘的世界。人们既看到汉魏六朝个体人格及自我生命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精神,又看到汉魏六朝海洋文学所折射出的那种充满新的[光、蓬勃的生命力,斑斓的色彩,海一样的磅礴气势。其具体表现为:①经略海洋的心理模式;②寄情海洋的情感世界;③崇尚海洋的英雄气势;④赞美海洋的瑰奇壮阔;⑤跨越海洋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海洋文学 个体人格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中西经典海洋文学主题浅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晓安 《嘉应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74-76,共3页
以比较的视角从中西经典海洋文学为出发点,对中西海洋文学的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1.寄托人生感悟;2.海洋神话;3.人类征服自然;4.海盗。认为,中西海洋文学在主题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在征服自然和海盗两个主题方面,中国文... 以比较的视角从中西经典海洋文学为出发点,对中西海洋文学的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1.寄托人生感悟;2.海洋神话;3.人类征服自然;4.海盗。认为,中西海洋文学在主题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但在征服自然和海盗两个主题方面,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相比,主题深度和广度远不及西方文学或有根本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学 比较 海洋神话 海盗文学
下载PDF
普希金与海洋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晓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11,共5页
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从野蛮的内陆的封建农奴制走向海洋文明社会的。在古代的俄国的文学中,就已经出现对海洋的生动描写,但海洋形象大量出现还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这与俄国地理环境的巨变密切相关,也是与启蒙主义和浪漫... 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从野蛮的内陆的封建农奴制走向海洋文明社会的。在古代的俄国的文学中,就已经出现对海洋的生动描写,但海洋形象大量出现还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这与俄国地理环境的巨变密切相关,也是与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潮出现相关的。普希金的许多作品都描写或涉及了大海。普希金创作中的海洋形象和意义,与一个文学思潮和两个著名历史个性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文学思潮就是兴起于19世纪初期席卷欧洲大陆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而两个历史个性,一个是彼得大帝,另一个是拿破仑一世。普希金海洋主题和形象塑造对俄国文学的影响深远。普希金描绘海洋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这些诗歌作品的艺术形式上,也同样彰显在普希金可贵的人生价值观上,他歌颂自由,讴歌善良,同情下层民众,祈盼人民的解放,追求历史的进步。他的作品的思想主题与人类千百年来主流的价值观是相吻合的,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普希金 海洋文学 价值观
下载PDF
论台湾兰屿作家笔下的达悟文化意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向忆秋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4,共6页
老海人、拼板船、飞鱼和海是兰屿作家夏本奇伯爱雅和夏曼·蓝波安创作生涯中倾力书写和抒情的达悟文化意象,凝聚着族人的情感、想象和精神信仰,凸显了独特的族群经验、族群意识,内蕴着族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达悟文化的... 老海人、拼板船、飞鱼和海是兰屿作家夏本奇伯爱雅和夏曼·蓝波安创作生涯中倾力书写和抒情的达悟文化意象,凝聚着族人的情感、想象和精神信仰,凸显了独特的族群经验、族群意识,内蕴着族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达悟文化的重要符号。兰屿作家以其富于族群文化和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学创作,开启了母体文化传承的路径,丰富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版图,拓展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悟文化 夏曼·蓝波安 夏本奇伯爱雅 海洋文学
原文传递
重塑北部湾海洋文学新形象——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系列研究论文之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坚 《钦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6-9,共4页
北部湾文学在新时期以来逐渐凸显它的区域特色,那是一种海洋文学特色;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融汇了本土美丽的山水文化、旖旎的边疆风光、斑斓的民族风情,更有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在当今时代,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北部湾文学在新时期以来逐渐凸显它的区域特色,那是一种海洋文学特色;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融汇了本土美丽的山水文化、旖旎的边疆风光、斑斓的民族风情,更有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在当今时代,如何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探索求新,为时代打造磅礴大气之作,重塑北部湾海洋文学新形象,这仍然是桂东南沿海文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北部湾文学 区域特色 新形象
下载PDF
《历代妈祖诗咏辑注》与妈祖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渊 《莆田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9-90,共2页
概述妈祖文化属于海洋文化的内涵,重点评析《历代妈祖诗咏辑注》一书的文化史料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并指出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历代妈祖诗咏辑注 妈祖文化 海洋文学
下载PDF
中国的海洋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毛明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的海洋文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界定概念以推进类型化研究、选择经典并勾勒海洋文学史、开展海洋文学批评。今后需要进一步推进海洋文学类型化研究,引入生态思想重新审视“海洋性”“人...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的海洋文学研究取得了诸多成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界定概念以推进类型化研究、选择经典并勾勒海洋文学史、开展海洋文学批评。今后需要进一步推进海洋文学类型化研究,引入生态思想重新审视“海洋性”“人文性”“文学性”的关系,建立起符合海洋文学特征的批评体系,让海洋元素参与丰富中国文学与中华文明的内涵,并为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学 海洋性 人文性
下载PDF
大连人的海洋书写及其传播中的育人作用研究
15
作者 范英梅 黄磊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9年第12期218-219,共2页
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切入点,大连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学,这些文学作品形成了丰富的勇于探索、宽阔包容、开放进取的海洋精神。这些精神对于提高民众的海洋意识、道德意识和精神境界非常重要,已经逐步转化为大连人... 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切入点,大连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学,这些文学作品形成了丰富的勇于探索、宽阔包容、开放进取的海洋精神。这些精神对于提高民众的海洋意识、道德意识和精神境界非常重要,已经逐步转化为大连人的自觉行动实践。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要不断挖掘传统海洋文化资源,引导群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提升大连海洋文化的品牌、层次,实现大连海洋文化的繁荣发展,加强大连软实力建设,全面推进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海洋文学 传播 育人作用
原文传递
舟山古代海洋文学中的海上丝路踪迹探寻
16
作者 王静飞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0-53,共4页
舟山古代海洋文学从唐代开始,经宋至元明清,呈现日益繁荣的趋势,究其原因有海外航海贸易和普陀观音文化交流等。海洋文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海上丝路活动,包括商人海上活动描写、海上“万国梯行”盛况、六国港称呼、大红头形象等。通... 舟山古代海洋文学从唐代开始,经宋至元明清,呈现日益繁荣的趋势,究其原因有海外航海贸易和普陀观音文化交流等。海洋文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海上丝路活动,包括商人海上活动描写、海上“万国梯行”盛况、六国港称呼、大红头形象等。通过对这些诗文的赏析研究,了解作家文人的人生经历及在舟山的活动状况,探索各个时期海上丝路舟山段的发展盛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 海洋文学 海上丝路
下载PDF
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导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如安 钱张帆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7-53,共7页
本文尝试对中国古代海洋文学作概念上的界定、题材上的分类,并初步概括出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的神秘性、变幻性、幻想性、哲理性、象征性、抒情性等艺术特点。
关键词 古代海洋文学 界域 题材分类 特点
下载PDF
元代浙东海洋文学初窥——以宁波、舟山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如安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3-20,共8页
由于政治、经济、宗教诸因素的作用,元代浙东海洋文学(以今宁波——舟山地区为中心)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并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其中以中期作品最多,意蕴最为丰富。
关键词 浙东海洋文学 海洋旅游 海塘
下载PDF
论舟山海洋文学特色及其在我国海洋文学中的地位
19
作者 柳和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12,共8页
在舟山群岛独有的海岛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影响下,舟山海洋文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色。它具有勇于反映涉海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创新特质,体现了我国海岛海洋文化的典型特征,形成了中国海洋文学创作的地域性特点,并有着... 在舟山群岛独有的海岛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影响下,舟山海洋文学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色。它具有勇于反映涉海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创新特质,体现了我国海岛海洋文化的典型特征,形成了中国海洋文学创作的地域性特点,并有着突出的佛教文学色彩。这些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海洋文学的发展,使舟山海洋文学在我国海洋文学中占有重要席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洋文学 特色 地位
下载PDF
史料钩沉联结两岸,拾贝补遗破陈立新——评《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
20
作者 黄桂波 《华文文学》 2023年第4期115-119,共5页
程桂婷等合著的《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上下册)运用“研究(史料)—编撰(年表)—选校(佚文)”的“三维一体”写作思路,基于“全面性”、“时间延续性”和“学术补白”等标准,有条理地进行“史料选考”“年表选... 程桂婷等合著的《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上下册)运用“研究(史料)—编撰(年表)—选校(佚文)”的“三维一体”写作思路,基于“全面性”、“时间延续性”和“学术补白”等标准,有条理地进行“史料选考”“年表选编”“佚文选校”。从整体上看,这套书虽存在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其实现了在纷繁复杂的史料文海中识别并拾掇出“宝贝”的学术初心,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赴台文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集外文”予以发掘补遗,完善原本“残缺”的作家文学年表,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学界的“陈见”进行推翻重述,阐释“新见”。这有利于打破“两岸学术分断”的僵局,统合海峡两岸对这一群体的学术研究。该著作无论是对“赴台文人”个体的文学史定位、抑或是群体研究史的推进、甚至是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发展,都有突破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海拾贝——中国现代作家集外文考与年表编撰》 赴台文人 史料整理与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