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 被引量:336
1
作者 齐庆新 李一哲 +4 位作者 赵善坤 张宁博 郑伟钰 李海涛 李宏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共40页
文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从理论、监测与预警装备、防治技术及法律法规与标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兼顾国外主要采矿国家在冲击地压研究上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煤... 文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从理论、监测与预警装备、防治技术及法律法规与标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兼顾国外主要采矿国家在冲击地压研究上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灾害危害程度显著增加,而国外冲击地压因煤矿开采的萎缩,只在个别一些国家偶尔发生冲击地压;对于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研究,国外对此研究的工作主要是停留在20世纪50—90年代,而我国主要研究成果是近30年的事情,主要包括“三因素”机理、强度弱化减冲机理、应力控制理论、冲击启动理论和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等;在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面,国外主要集中在微震与地音监测方面,并配合钻屑法,而我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关技术装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煤矿冲击地压监测与预警;在冲击地压防治方面,以往重点关注在煤层和顶板冲击危险性的消除和解危上,而最近10年来,在巷道支护及煤岩体结构控制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加强局部巷道支护的同时,从区域上控制煤岩体结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开发了分级分类的冲击地压巷道支护技术,采用水力压裂与深孔爆破等技术实现了对坚硬顶板岩层的有效控制;在冲击地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最近10年来,我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制订工作,包括《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在内的规程及相关标准已制订并实施,现已初步建成冲击地压标准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矿井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冲击地压的人数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不断完善,冲击地压监测技术及仪器与装备从无到有,性能不断提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方法不断完善,有效性不断提高,冲击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发生机理 监测 防治 标准 技术体系
下载PDF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现状与难题 被引量:149
2
作者 窦林名 田鑫元 +5 位作者 曹安业 巩思园 贺虎 何江 蔡武 李许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71,共20页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和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冲击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政府关注度不断上升,我国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冲击地压矿井防治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多数冲击地压矿井达到事故可控。基于冲击地压重要研究成果... 随着煤矿开采强度和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冲击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政府关注度不断上升,我国冲击地压防治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冲击地压矿井防治能力取得长足的进步,多数冲击地压矿井达到事故可控。基于冲击地压重要研究成果,全面地阐述了冲击地压领域在法规建设、发生机理、监测预警等方面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同时指明了未来冲击地压防治面临的难题。法规与标准方面,形成了《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为核心的法规体系,法规建设的具体化、标准化不断完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方面,形成了“三因素”理论、动静载叠加诱冲理论等多种机理共存的局面,从多角度叙述了冲击地压致灾过程,呈现多元化发展;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方面,形成了综合多因素、多系统、多前兆信息的复合预测预警体系,预警效率不断上升;冲击地压巷道支护方面,形成了三级支护理论体系,增强了巷道稳定性和抗动载扰动的能力;冲击地压限员管理方面,实现了智能化限员;冲击地压防治层面,形成了区域防范、局部解危相结合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冲击地压防治理论与技术体系,防治效果显著,但由于冲击地压的震动性、瞬时性、复杂性以及难预知性,还存在冲击地压与矿震关系不清、冲击危险预测方法难以定量、空间监测精度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发生机理 预测预警 灾源防治 深部围岩控制 智能管理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35
3
作者 金之钧 王冠平 +5 位作者 刘光祥 高波 刘全有 王红亮 梁新平 王濡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1-835,共15页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限于陆相盆地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陆相页岩油的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不够明确,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充分调研国内外以细...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限于陆相盆地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陆相页岩油的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不够明确,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充分调研国内外以细粒沉积、烃类赋存以及流体运移为重点研究页岩油的最新进展,结合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进展,对比总结了陆相和海相页岩油的基础地质特征及其差异,提出了目前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陆相盆地发育多套页岩油,陆相泥页岩层系具有沉积相变快、沉积厚度大、成熟度较低、黏土矿物含量高的特点;与海相地层相比,沉积构造背景较不稳定,沉积年代较新、非均质性更强,地层能量和地温梯度较低、烃类流体黏度和密度较大。细粒组分形成及地质事件的成因机制不仅是沉积地质学关注的“成源”与地球系统演化的事件信息,也是页岩“成储”及源-储耦合机制研究的关键内容。页岩油的赋存机制与其可动性密切相关,明确赋存机制是优选甜点的关键。微运移机制是页岩油藏开发的基础,随着微流体流动理论、计算机分子模拟与实验技术的发展,其运移机理将会得到进一步揭示。3个关键科学问题为:①细粒沉积岩的形成机理;②陆相页岩油的赋存机制;③陆相页岩油的微运移机制。建议以这3个科学问题为导向,加大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与技术攻关,使其成为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勘探进展 细粒沉积 地质事件 赋存空间 赋存机理 微流动机理
原文传递
页岩油评价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趋势 被引量:118
4
作者 卢双舫 薛海涛 +12 位作者 王民 肖佃师 黄文彪 李俊乾 谢柳娟 田善思 王森 李吉君 王伟明 陈方文 李文浩 薛庆忠 刘学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09-1322,共14页
页岩储层的致密性限制了石油在其中的可动性、可动量,这是制约其勘探开发成效的瓶颈因素。而页岩油的可动性、可动量首先与页岩孔隙、喉道、裂缝及矿物组成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油-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前者事关页岩成储的可能性和机理,后... 页岩储层的致密性限制了石油在其中的可动性、可动量,这是制约其勘探开发成效的瓶颈因素。而页岩油的可动性、可动量首先与页岩孔隙、喉道、裂缝及矿物组成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油-岩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前者事关页岩成储的可能性和机理,后者则事关石油在页岩中的赋存机理。因此,页岩的成储机理、石油在页岩中的赋存机理和石油在页岩中的可动性是页岩油研究中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页岩油的富集性与其有机非均质性有关,页岩油的可采性/可压裂改造性与其无机非均质性有关,这是筛选页岩油"甜点"面临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认识这3个关键的科学问题和2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并建立定量的表征/评价技术是提高页岩油勘探开发成效的关键基础。结合近期的研究和国内外的成果,探讨了页岩油相关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能够对推动页岩油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勘探开发的实质性进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可动性 成储机理 赋存机理 有机非均质性 无机非均质性
下载PDF
论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00
5
作者 钱旭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74,共7页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深度学习备受关注。深度学习立足生命立场,强调主体思维;促进概念转化,着力知识重构;倡导参与体验,关注学生发展,从符号的表层形式化传递走向知识的逻辑演绎和价值关怀相融合的文化内生性创造。学生的...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深度学习备受关注。深度学习立足生命立场,强调主体思维;促进概念转化,着力知识重构;倡导参与体验,关注学生发展,从符号的表层形式化传递走向知识的逻辑演绎和价值关怀相融合的文化内生性创造。学生的学习兴趣、困惑和意义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关键和条件。深度学习经过知识的激活与召唤、解构与炼制、判断与选择,实现内在问题域的呈现、表征与立意。型塑文化实践的学习品格,开展研创型的学习活动,践行面向质量的学习性评价,是深度学习的实现之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问题域 发生机制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与聚集机理 被引量:96
6
作者 腾格尔 申宝剑 +7 位作者 俞凌杰 仰云峰 张文涛 陶成 席斌斌 张庆珍 鲍芳 秦建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8,共10页
综合运用有机超显微组分识别、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和页岩气稀有气体同位素年龄测定等技术,深入研究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主力产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烃源品质、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页岩气赋存形... 综合运用有机超显微组分识别、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和页岩气稀有气体同位素年龄测定等技术,深入研究四川盆地涪陵地区页岩气主力产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烃源品质、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页岩气赋存形式和封存机制。结果表明:1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形成于表层水生产力高、底层水缺氧的沉积环境,TOC值呈两段式分布,下段TOC≥3%,主要由浮游藻类、疑源类、细菌和笔石等成烃生物及残留沥青组成,其中笔石是TOC值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但页岩气主要来自浮游藻类、疑源类等富氢富脂质有机质及由其生成的液态烃裂解。2有机质孔隙主要发育在固体沥青和富氢有机质中,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笔石等大量有机质呈纹层状、堆积式分布,为页岩气提供了更多的储存空间和各类孔隙连通、流体流动的优势通道。3涪陵页岩气处于超临界状态,以游离气为主。页岩气封闭体系的形成时间与生气高峰期之间的有效匹配,以及后期构造活动对页岩气封存条件的改造程度低是复杂构造区高热演化页岩气滞留富集的关键,页岩的吸附作用、毛管封闭以及低速扩散形成了页岩气微观滞留富集机制。可见,复杂构造区高热演化海相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受缺氧的沉积环境、优质的烃源品质、优越的储集空间和良好的封存条件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涪陵气田 页岩气 成烃生物 储集空间 赋存形式 封存机制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页岩油赋存机理 被引量:77
7
作者 王民 马睿 +4 位作者 李进步 卢双舫 李传明 郭志强 李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9-802,共14页
为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赋存机理及其可动性,通过有机地球化学、薄片观察、低温氮吸附、高压压汞、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揭示了页岩油赋存机理,包括页岩油赋存的孔隙大小、吸附油/游离油比例、可动性大小及影响因素、... 为研究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赋存机理及其可动性,通过有机地球化学、薄片观察、低温氮吸附、高压压汞、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揭示了页岩油赋存机理,包括页岩油赋存的孔隙大小、吸附油/游离油比例、可动性大小及影响因素、赋存模式。常温常压条件下,残留页岩油主要赋存在孔径100nm以下的孔隙中,游离油赋存的孔径下限为5nm,可动油赋存的孔径下限约为30nm;轻质组分、低TOC、高孔隙度是可动油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每种类型孔隙均可见页岩油残留,但并非所有的孔隙中都发育页岩油,孔隙的连通性及其表面润湿性决定了页岩油的富集程度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吸附油 游离油 赋存机理 古近系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70
8
作者 窦林名 李振雷 张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1-46,共6页
为合理选用监测预警方法以便进行高效的冲击地压防治,通过工程与文献调研、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等方法,分析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特征、影响因素、发生机理、监测预警手段等。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大多发生在巷道,破坏范围一般为90~... 为合理选用监测预警方法以便进行高效的冲击地压防治,通过工程与文献调研、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等方法,分析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特征、影响因素、发生机理、监测预警手段等。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大多发生在巷道,破坏范围一般为90~150 m,且矿震能量越大、距离巷道及采场越近,其诱冲可能性越高;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一般为静载应力集中和矿震动载扰动叠加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主要从静载应力场和震动场两方面,单一监测方法难以实现对冲击地压的精确预测,而联合多种方法涉及震动场和应力场的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技术较为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监测预警 冲击特征 发生机理 动静载 互联网+
下载PDF
油茶炭疽病的研究现状、问题与方向 被引量:67
9
作者 靳爱仙 周国英 李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1,共5页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是我国油茶上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果实产量。该文介绍了油茶炭疽病病原、发生规律、影响发病因素、抗病机制以及防治技术等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油茶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发生规律 抗病机制 防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被引量:50
10
作者 钟大鹏 张新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1,共2页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 ,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综述。
关键词 运动疲劳 产生机制 消除手段 运动生理学
下载PDF
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杨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49,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 ,对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对于运动疲劳产生机制的认识 ,已经从单纯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 ,向着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单一因素的致疲劳理论 ,已经...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 ,对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 ,对于运动疲劳产生机制的认识 ,已经从单纯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 ,向着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单一因素的致疲劳理论 ,已经逐渐被综合性疲劳理论所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产生机制 综述 中枢疲劳 外周疲劳
下载PDF
中国松材线虫病研究 被引量:52
12
作者 张锴 梁军 +1 位作者 严冬辉 张星耀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3,共5页
松材线虫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自其发现之日起就对中国的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冲击。松材线虫在中国有着相当广泛的适生区,到目前为止已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及台湾和香港等17个省(市)和地区发生危害。由于其致病... 松材线虫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自其发现之日起就对中国的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冲击。松材线虫在中国有着相当广泛的适生区,到目前为止已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及台湾和香港等17个省(市)和地区发生危害。由于其致病机理尚不明确,致使该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进展缓慢。文中指出目前该病的检验检疫与防治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松材线虫致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松属树木抗病机制研究、松林系统对松材线虫病入侵的生态抵御机制等几个方面是将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发生与发展 致病机理 检验检疫 防治方法 中国
原文传递
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布及去除 被引量:52
13
作者 邵一如 席北斗 +4 位作者 曹金玲 高如泰 许其功 张慧 刘树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5-92,182,共9页
根据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几类主要的抗生素在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的残留浓度及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途径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有明显差... 根据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几类主要的抗生素在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的残留浓度及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途径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世界各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中抗生素的种类和浓度有明显差异:污水中抗生素的浓度与该国抗生素的使用量有关,我国城市污水中四环素类、磺胺类的检出最高浓度达到103~104ng/L,远高于其他国家;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在美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检出浓度较高,达到103ng/L。污泥中抗生素残留主要是通过污泥吸附作用,残留浓度受到抗生素在固-液相的分配系数、亲脂性和离子所带电荷影响。自然条件下,水解、光解和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对抗生素的去除率低,而高级氧化技术和膜过滤技术对抗生素的去除效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城市污水处理厂 浓度分布 去除途径
下载PDF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44
14
作者 叶贵 李静 段帅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6,共6页
为梳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基于建筑工人个体视角确定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理论模型。结合现场访谈对模型进行修正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处理问卷数据并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建筑工人... 为梳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基于建筑工人个体视角确定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理论模型。结合现场访谈对模型进行修正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处理问卷数据并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确定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结果显示:安全认知与安全能力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显著,安全意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不显著,且安全能力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安全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人 不安全行为 发生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SEM)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孕育发生的机制与动力学问题 被引量:43
15
作者 李延兴 张静华 +3 位作者 周伟 胡新康 郭良迁 张中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9-530,共12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_S8.0强烈地震.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分析震前的UPS速度场发现,从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到龙门山断裂带沿大约N103°E方向的缩短速率为13.0mm/a,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1.1mm/a...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_S8.0强烈地震.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分析震前的UPS速度场发现,从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到龙门山断裂带沿大约N103°E方向的缩短速率为13.0mm/a,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1.1mm/a,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四川盆地沿大约N103°E方向有少量的压缩变形,而沿SW方向有少量的拉张变形.同震位移场显示,这次地震可能是巴颜喀拉块体SE向逆冲与四川盆地NW向俯冲同时发生的.应变场分析发现,震前震中区的主压与主张应变率分别为—30.840×10^(-9)/a与13.956×10^(-9)/a,主压应变轴N105.4°E与震源机制解得到的主压应力轴的方向N103°E一致.由本文提出的应力-应变机制得到的断层滑动方向和走向与地表破裂调查和震源机制解得到的结果一致.印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相互作用是龙门山断裂带积累弹性应变能和孕育汶川地震的长期作用力.苏门达腊大地震使青藏高原和华南块体的相互作用加强,促进了汶川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场分析 应变场分析 发生机制 动力学 汶川地震
下载PDF
深度学习的发生过程、设计模型与机理阐释 被引量:40
16
作者 胡航 李雅馨 +3 位作者 郎启娥 杨海茹 赵秋华 曹一凡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1,77,共9页
本研究基于图式、格式塔、认知负荷、ACT-R和APOS等认知与学习心理理论,全面审视了历时三年的深度学习实证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研究案例,从认知过程、学习内容、教学行为和资源表征态四者的对应关系角度解析了S-AICG深度学习发生过程,... 本研究基于图式、格式塔、认知负荷、ACT-R和APOS等认知与学习心理理论,全面审视了历时三年的深度学习实证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和研究案例,从认知过程、学习内容、教学行为和资源表征态四者的对应关系角度解析了S-AICG深度学习发生过程,设计了深度学习课堂的设计模型;以数学学科为例构建了深度学习的发生机理模型,并从表征、交互、调适、建构和生成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本研究基于循证的研究,从教育实践中解析现象、总结规律,丰富并发展了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和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实证归纳 教育目标分类比较 认知心理基础 发生过程 设计模型 发生机理 CTCL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炎症及氧化应激机制与糖尿病肾病关系 被引量:39
17
作者 汪容 曹和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98-101,共4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微血管病变,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无确切定论,通过知网及Pubmed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主要的微血管病变,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无确切定论,通过知网及Pubmed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涉及到多种因素,主要的有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及遗传因素等,其中氧化应激与细胞因子两种机制及两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在促使疾病发生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我国林业重大害虫松毛虫的灾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8
作者 曾菊平 戈峰 +1 位作者 苏建伟 何忠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1-459,共9页
我国松毛虫种类丰富,已报道27种,其中6种频繁暴发,年危害松林面积达20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数亿元。松毛虫灾害研究可以为综合治理松毛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影响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分析、性信息素的... 我国松毛虫种类丰富,已报道27种,其中6种频繁暴发,年危害松林面积达200万hm2以上、经济损失数亿元。松毛虫灾害研究可以为综合治理松毛虫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相关技术。近年来,我国在影响松毛虫种群发生的关键性因子分析、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松树挥发性物质的成分鉴定及其对寄生蜂或寄生蝇的定位作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缺少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为此,文章就近些年来我国在松毛虫灾害机制与暴发机理研究、治理现状与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今后我国松毛虫治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 针叶林 暴发危害 机理
原文传递
太西煤中有害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行为与机理 被引量:27
19
作者 秦勇 王文峰 宋党育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通过对太西原煤及洗选产物样品中 19种有害元素的系统测试 ,分析了煤中有害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行为 ,初步讨论了其迁移机理。结果表明 :有害微量元素As、Sb、Se、Co、Sb、Mo、Pb、Br在太西原煤中明显富集 ,但洗选后得到很大程度的... 通过对太西原煤及洗选产物样品中 19种有害元素的系统测试 ,分析了煤中有害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行为 ,初步讨论了其迁移机理。结果表明 :有害微量元素As、Sb、Se、Co、Sb、Mo、Pb、Br在太西原煤中明显富集 ,但洗选后得到很大程度的脱除。大粒精煤的洁净度最高 ,对环境的危害性相对较小 ;绝大多数有害元素在煤泥中相对富集 ,煤泥不适宜于用做燃料。煤中有害元素的迁移行为 ,与元素赋存状态、显微组分种类与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西煤 有害元素 赋存状态 迁移 机理
下载PDF
组织氛围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成家磊 祁神军 张云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6,共6页
为了研究组织氛围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从班组级安全氛围、班组级安全教育和项目级安全氛围三个层面测量组织氛围,基于组织氛围与安全态度、不安全动机及安全能力之间的关系,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机理。通过23个项目267... 为了研究组织氛围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从班组级安全氛围、班组级安全教育和项目级安全氛围三个层面测量组织氛围,基于组织氛围与安全态度、不安全动机及安全能力之间的关系,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机理。通过23个项目267份有效问卷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验证,采用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进一步计算和分析各潜变量之间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研究结果表明:班组级安全氛围对安全态度、班组级安全教育对安全态度、安全能力对安全态度、安全态度对安全动机的影响显著;安全动机和安全能力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显著;班组级安全氛围、班组级安全教育和项目级安全氛围之间相互关系显著;班组级安全氛围、班组级安全教育和项目级安全教育是典型的原因影响因素,通过安全态度共同影响不安全行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对措施,可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氛围 建筑工人 不安全行为 发生机理 安全能力 安全态度 安全氛围 安全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