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层气赋存的两大地质控制因素 被引量:128
1
作者 王怀勐 朱炎铭 +2 位作者 李伍 张建胜 罗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9-1134,共6页
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机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河北赵各庄井田的煤层气赋存特征。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煤层气生成、聚集、产出过程的每一环节;煤层水溶解了部分煤层气,同时控制着煤储层的压力,水的流动将直接影... 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水动力条件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机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河北赵各庄井田的煤层气赋存特征。研究表明:构造控制着煤层气生成、聚集、产出过程的每一环节;煤层水溶解了部分煤层气,同时控制着煤储层的压力,水的流动将直接影响煤层气的吸附解吸程度。赵各庄井田现今煤层气的赋存特征主要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井田构造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Ⅰ区和Ⅱ区构造较发育,逆冲、压扭性断层对煤层气有很好的封堵作用;Ⅲ区受开平向斜控制,煤层气含量在向斜核部明显较大。同时,井田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封闭或半封闭的,而且由于井田所在的开平向斜北西翼受水力封堵作用影响,煤层气封存条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赋存 构造演化 水动力条件 开平向斜
下载PDF
我国粘虫发生概况:60年回顾 被引量:97
2
作者 姜玉英 李春广 +1 位作者 曾娟 刘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0-898,共9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1950—2013年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发生、防治和损失概况,揭示了60余年中我国粘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演化规律。(1)南方地区越冬代种群发生年代间有波动,江淮1代发生区为害减轻,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和西南等2、3... 本文总结了我国1950—2013年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发生、防治和损失概况,揭示了60余年中我国粘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演化规律。(1)南方地区越冬代种群发生年代间有波动,江淮1代发生区为害减轻,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和西南等2、3代发生区发生加重。(2)2代粘虫为发生最为广泛的1代,1995年以来粘虫主要危害作物已由小麦变为玉米。(3)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对种群数量总体变动起重要作用,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和区域间的种群波动和变化,农田生境影响小区域的发生危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种群动态 发生演化 影响因子
原文传递
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 被引量:81
3
作者 张子敏 吴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5,共9页
在编制全国2792对矿井、173个矿区、22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了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的10种类型,从... 在编制全国2792对矿井、173个矿区、22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了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的10种类型,从而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29个区,其中16个为高突瓦斯区,13个为瓦斯区。研究为更深入揭示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机理和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奠定了可靠基础并提供了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地质图 瓦斯赋存 区域地质构造 构造演化 构造逐级控制 高突瓦斯区
下载PDF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6-193,共8页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416.45万~6051.42万hm 2,...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416.45万~6051.42万hm 2,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136万t,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平均年挽回损失1134.94万t,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056.42万、1272.8万和1612.35万t;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发生危害 产量损失 发生演变
下载PDF
煤中硒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军营 任德贻 +1 位作者 许德伟 赵峰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18,共3页
中国煤中硒平均含量高于美国煤和世界煤。中国燃烧型硒污染比较严重。本文总结了煤中硒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成因、迁移转化和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分布规律 赋存形式 迁移 转化
下载PDF
邻避冲突的产生与演变逻辑探析——基于对A煤矿设施当地民众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2
6
作者 朱正威 王琼 吴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9,共9页
邻避设施推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产物,其选址过程中频频发生的冲突行为不仅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分配,更加剧了社会稳定风险。本文基于对A煤矿设施开发的实证调研,探索影响当地民众对煤矿设施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进而分析邻避... 邻避设施推行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产物,其选址过程中频频发生的冲突行为不仅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分配,更加剧了社会稳定风险。本文基于对A煤矿设施开发的实证调研,探索影响当地民众对煤矿设施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关系,进而分析邻避冲突的产生和演变逻辑。研究发现,当地民众认为"利益—风险"分配不公是导致其发起邻避冲突的根源,而影响邻避冲突是否进一步演变的主要因素则是地方政府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及当地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水平。因此,从利益补偿和风险沟通的双重路径进行策略优化是从源头上预防邻避冲突的核心措施。同时,在面对邻避冲突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吸纳多元主体利益诉求的民主协商机制,重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水平,从而中止邻避冲突的进一步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冲突 产生逻辑 演变逻辑 “利益—风险”分配 政府信任 风险沟通
原文传递
贵州省煤矿瓦斯赋存构造控制规律与分带划分 被引量:18
7
作者 贾天让 王蔚 +1 位作者 闫江伟 唐春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1-288,共8页
瓦斯赋存规律认识不清,是导致煤矿瓦斯突出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应用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结合贵州省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资料,探讨了贵州省煤矿瓦斯赋存构造控制规律,进行了瓦斯分带划分和瓦斯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 瓦斯赋存规律认识不清,是导致煤矿瓦斯突出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应用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结合贵州省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资料,探讨了贵州省煤矿瓦斯赋存构造控制规律,进行了瓦斯分带划分和瓦斯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位于滨太平洋构造域和西部特提斯构造域的接合部,其构造演化控制着成煤环境和瓦斯赋存。燕山运动形成的一系列褶皱、逆掩断层和推覆构造,使煤体强烈变形、构造煤特别发育,是导致贵州省瓦斯突出严重的根本原因。燕山期岩浆活动,使煤的变质程度增加,生烃能力增强。将贵州省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3个高突瓦斯带和1个瓦斯带,即六盘水高突瓦斯带、织纳六枝贵阳北高突瓦斯带、黔北高突瓦斯带和黔东瓦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构造控制 构造演化 瓦斯地质图 瓦斯分带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闫江伟 张玉柱 王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3,共6页
通过研究平顶山矿区17对生产矿井的瓦斯地质特征,分析各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涌出量实测数据,总结了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规律。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厘清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和矿井构造对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 通过研究平顶山矿区17对生产矿井的瓦斯地质特征,分析各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涌出量实测数据,总结了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规律。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厘清了区域构造演化、矿区和矿井构造对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分布的控制,提出了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特征:区域板块构造运动及演化奠定了平顶山矿区高瓦斯的基调;矿区构造李口向斜确定了矿区瓦斯东高西低、呈轴对称分布的总体规律;矿井构造主导矿井各煤层瓦斯赋存和矿井区域瓦斯赋存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准确预测瓦斯赋存分布和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逐级控制 瓦斯赋存 平顶山矿区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坡面泥石流形成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腾飞 姚磊华 陈爱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在对麻柳沟区域地形地质以及气候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模型试验。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区域坡面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通过对试验现象以及数据进行观测分析,研究暴雨条件下坡面侵... 在对麻柳沟区域地形地质以及气候条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暴雨条件下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模型试验。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区域坡面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通过对试验现象以及数据进行观测分析,研究暴雨条件下坡面侵蚀、溜滑以及由此引发的土体转化为泥石流的全过程。模型试验表明:麻柳沟区域坡面泥石流类型为降雨型、阵型、滑坡型泥石流;强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形成与表面冲刷及饱和土体浅层滑动有密切关系;泥石流形成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土体浸润→蠕变→局部溜滑→局部产流冲蚀→大规模滑动→泥石流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柳沟 坡面泥石流 模型试验 暴雨 发生机理 演化过程
下载PDF
页岩气赋存动态演化模式及含气性定量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倩文 唐令 庞雄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7-466,共10页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具有特殊的赋存形式,并且吸附、游离和溶解三种赋存形式的含量差别较大。为评价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成熟度下页岩气赋存形式及其含气能力的差异性,选取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成熟页岩和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高成熟... 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具有特殊的赋存形式,并且吸附、游离和溶解三种赋存形式的含量差别较大。为评价不同沉积环境、不同成熟度下页岩气赋存形式及其含气能力的差异性,选取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成熟页岩和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高成熟页岩样品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这些样品开展镜质体反射率测定、TOC含量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低温氮气吸附、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定性分析了页岩气在孔隙空间中的赋存状态及赋存机理,定量计算了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气的含量,并结合不同页岩的热演化程度、孔隙空间变化特征和含气量变化规律,建立了页岩气赋存形式动态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热演化阶段,页岩气的赋存形式差异较大。对低成熟的延长组页岩而言,吸附气含量约占58%,游离气占32%,溶解气占10%,具有"吸附气为主,游离气次之,溶解气不可忽略"的特征;而对高过成熟的龙马溪组页岩而言,游离气含量约占51%,吸附气含量占48%,溶解气仅占1%,具有"游离气和吸附气共同主导"的特征。随着热成熟度的增加,生成的页岩气首先满足页岩表面的饱和吸附和部分溶解,再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孔隙之中,最后吸附气和游离气处于动态平衡,该过程分别对应吸附、孔隙充填、裂缝充填和聚集成藏四个赋存演化阶段。结合页岩气藏的生产特征认为,延长组页岩气是吸附气占主导的气藏,总体产气量较低,初始产能较低,随着成熟度增加,稳产时间相对较长;而龙马溪组页岩气是吸附气和游离气共同主导的气藏,总体产气量较高,初始产能大,稳产期相对较长,气藏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式 演化模式 含气性 定量评价 页岩气
下载PDF
白云岩储层中蒸发矿物的赋存形式与成因演化——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何江 赵忠军 +5 位作者 乔琳 魏伟 王雅洁 冯春强 陈博 陈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9-66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马51—马54亚段粉晶白云岩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硬石膏柱状晶和小结核等蒸发矿物,是储层发育的关键。通过详细的井下地质调查、典型岩心剖面写实、系统取样配套测试和室内比对分析等方法,首次针对...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区马家沟组马51—马54亚段粉晶白云岩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硬石膏柱状晶和小结核等蒸发矿物,是储层发育的关键。通过详细的井下地质调查、典型岩心剖面写实、系统取样配套测试和室内比对分析等方法,首次针对硬石膏矿物的赋存形式与成因演化进行精细解剖。研究发现:硬石膏柱状晶和小结核赋存于粉晶白云岩中,其中柱状晶多呈星散状分布,而硬石膏小结核发育有中-高成核数量中核径、中-高成核数量小核径及低成核数量大核径3种典型结构。上述硬石膏矿物均为局限(内)陆棚环境准同生期或早成岩浅埋藏期交代先期白云岩的产物,其数量多少取决于硬石膏开始析出时海水含盐度的高低,个体大小取决于海水中适合于硬石膏生长的含盐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蒸发矿物组合在成岩阶段将经历不同的改造过程。其中,含中-高成核数中核径硬石膏结核的粗粉晶白云岩中,残余溶模孔及伴生的裂碎缝极其发育,最终演化为区内最为优质的裂缝-溶孔(洞)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式 成因演化 蒸发矿物 白云岩储层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焦坪矿区南部瓦斯构造控制规律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满贵 马正恒 +1 位作者 邹憬 崔秀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煤层瓦斯是含煤地层经历多次构造演化的地质体,只有掌握区域构造演化史,才能够掌握矿井瓦斯赋存规律。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阐述了焦坪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沉积层序及构造演化史。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 煤层瓦斯是含煤地层经历多次构造演化的地质体,只有掌握区域构造演化史,才能够掌握矿井瓦斯赋存规律。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阐述了焦坪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沉积层序及构造演化史。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论对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瓦斯抽放利用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坪矿区南部 瓦斯赋存 构造演化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格目底向斜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焕志 江明泉 +1 位作者 余照阳 李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154,共6页
为探明贵州水城县格目底向斜构造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控制影响,通过收集整理格目底向斜矿井瓦斯地质资料和生产资料,深入分析格目底向斜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井瓦斯赋存影响,并总结了该区域瓦斯赋存规律。结果表明:格目底向斜是1个呈NW走向... 为探明贵州水城县格目底向斜构造特征及其对瓦斯赋存控制影响,通过收集整理格目底向斜矿井瓦斯地质资料和生产资料,深入分析格目底向斜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井瓦斯赋存影响,并总结了该区域瓦斯赋存规律。结果表明:格目底向斜是1个呈NW走向的不对称向斜;北东翼地层倾角陡立,向东端地层倾角由85°逐渐减小为45°,南西翼地层相对平缓一般在15°~25°之间;煤层经历多起瓦斯生成过程,且受构造综合作用影响,煤层分化情况严重,造成含煤层数多,可采煤层数少,以薄煤层及中厚煤层为主;北东翼煤层瓦斯含量要高于南西翼,且同一瓦斯区及同一矿井中,由于次级褶皱、压性逆断层及张性正断层等局部构造不同,导致瓦斯赋存状态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目底向斜 地质构造 瓦斯赋存 构造演化 瓦斯含量
下载PDF
贵州省遵义市山盆镇一带煤矿煤层瓦斯地质规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冲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68,共3页
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的理论,对贵州省遵义市山盆镇一带煤矿所在区域的地层沉积层序及地质构造演化展布情况进行研究,得出区域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可采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等大量瓦斯参数,分析了... 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的理论,对贵州省遵义市山盆镇一带煤矿所在区域的地层沉积层序及地质构造演化展布情况进行研究,得出区域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可采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等大量瓦斯参数,分析了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确定该矿可采煤层瓦斯主控因素,并建立瓦斯参数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地质构造演化 构造逐级控制 瓦斯地质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储能技术研究景观辨识及演化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娜 孙静林 毛荐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基于SCI-E及SSCI数据库,检索并提取1991—2015年间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4大技术领域的论文数据,试图整合统计分析、文本挖掘、突现检测算法和共现网络可视化方法,旨在从整体视角实现对4大储能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景观的... 基于SCI-E及SSCI数据库,检索并提取1991—2015年间物理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4大技术领域的论文数据,试图整合统计分析、文本挖掘、突现检测算法和共现网络可视化方法,旨在从整体视角实现对4大储能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景观的辨识及演化探析。此外,还定义了稳定系数和创新系数,以测度储能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稳定性演化和创新性演化。研究发现:储能领域的研究问题是高度集中的,"飞轮"、"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相变材料"是研究热点,"压缩空气储能"、"能源存储"、"锂离子电池"、"导热性"和"热发电"是研究前沿;储能关键词共现网络扩张明显,知识结构也不断演化,储能研究仍处于创新热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技术景观 共现网络 拓扑演化 稳定系数 创新系数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超强El Nio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丁一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2-734,共13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2014—2016年超强El Nio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整个El Nio生命期长达2 a左右(2014年4月—2016年5月),其演变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1)早期的西风连续爆发(2013年12月—2014年4月)。连续三次西风爆发不但... 本文主要分析了2014—2016年超强El Nio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整个El Nio生命期长达2 a左右(2014年4月—2016年5月),其演变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1)早期的西风连续爆发(2013年12月—2014年4月)。连续三次西风爆发不但改变了热带中东太平洋长期盛行的偏东信风,同时也开始改变了中东太平洋长达12 a的平均冷水状态,使海表温度开始增暖,在2014年初春超过0.5℃,标志着一次新的El Nio事件可能在赤道中太平洋发生。2)交替的减弱与增强期(2014年6月—2015年8月)。赤道西太平洋继续发生了6次西风爆发,不但维持和增强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增温,而且通过了两次(2014年5—8月与2015年1—3月)海洋增暖的减缓期或障碍期,使初生的El Nio事件不但未夭折,而且明显的增强为一次强El Nio事件。Nio3.4区海温指数在2015年8月达到2℃。相应,赤道太平洋次表层中也观测到有6次暖Kelvin波东传,其正的热含量距平不但维持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连续增暖,也使El Nio的类型由中部型向东部型过渡。3)发展的鼎盛期(2015年9月—2016年2月)。西风出现2次更强的爆发,相应中东赤道太平洋对流活动异常强盛,Nio3.4区快速增温,在2015年11月达到3℃,增强到其超强阶段。4)快速衰减阶段(2016年3—5月)。El Nio迅速从Nio3.4区的2℃减少到0.5℃。以后很快开始向冷海温过渡。2016年7—8月,Nio3.4区海温已接近-0.5℃。这种快速转换是延迟振子理论的一种体现。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到,这次El Nio发生发展与冷暖位相转换的观测事实与目前的理论结果(如充电振荡与延迟振子理论)是一致的。正因为如此,基于这些理论的El Nio预报也是相当成功的。这清楚地表明El Nio理论研究的成果对于相关业务预报发展具有明显的科学支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El Nino 发生发展 演变机理 西风爆发 开尔文波
下载PDF
煤中As的赋存状态及其在燃烧过程中的转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静 孙俊民 赵承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共4页
对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综述 ,总结了砷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从飞灰演化的角度探讨了飞灰对砷的富集机制 ,认为飞灰对砷的富集是伴随飞灰的演化过程进行的。飞灰对砷的富集主要有 4种形式 ,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砷稳定化合物 ... 对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综述 ,总结了砷在燃煤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从飞灰演化的角度探讨了飞灰对砷的富集机制 ,认为飞灰对砷的富集是伴随飞灰的演化过程进行的。飞灰对砷的富集主要有 4种形式 ,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砷稳定化合物 ,进入粘土矿物晶格内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迁移转化 富集机制
下载PDF
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油气勘探讨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克绳 江培海 刘东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8,共4页
肯尼亚安札裂谷盆地与苏丹穆格莱德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中石油已在穆格莱德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地质条件类比之下,安札裂谷盆地也应有所发现。通过对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形成演化和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重... 肯尼亚安札裂谷盆地与苏丹穆格莱德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地质条件,中石油已在穆格莱德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获得突破。地质条件类比之下,安札裂谷盆地也应有所发现。通过对肯尼亚曼德拉台盆和安札裂谷盆地形成演化和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重、磁、地震及钻井资料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应用老地震资料重新寻找突破点。安札裂谷盆地下白垩统上段地震相与中国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层地震相具有相似性,而古生界曼德拉台盆与塔里木台盆也具有近似的地震相,推测这2个盆地具有较好的烃源岩条件。因此,通过对老资料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可能在肯尼亚取得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构造带 礁块体 形成演化 构造特征 曼德拉台盆 安札裂谷盆地
下载PDF
《黄帝内经》“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之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晋冀 李翠娟 +1 位作者 胡勇 邢玉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9-871,共3页
“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一语出自《黄帝内经》并论述了康复治疗的原则,经后世发展被赋予了丰富的理论内涵。为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和理论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为主的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探究其本义,追溯其渊源,归纳其应用。认为其... “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一语出自《黄帝内经》并论述了康复治疗的原则,经后世发展被赋予了丰富的理论内涵。为深入探究其发生发展过程和理论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为主的方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探究其本义,追溯其渊源,归纳其应用。认为其本义为万物生化之规律不可替代,四时之序列不可违背,强调康复阶段遵守气运变化之规律的重要性;渊源于先秦诸子对天人关系和自然时序认识的思想,后世在康复预后、病因病机、治疗用药方面皆有发挥。因此,“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已不再囿于《黄帝内经》康复治疗的理论范畴,演变为中医诊断、治疗、养生、康复的基本原则之一,更具有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不可代 时不可违” 康复治疗 发生演变 时代价值
下载PDF
阜康矿区煤层气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衡 赵宇 李月云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142,147,共5页
采用软件模拟恢复富集区构造沉降史,结合煤储层取样观测和实验,针对煤层气富集相关因素对阜康矿区煤层气富集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阜康矿区煤层气成藏的独特模式-挤压型急倾斜厚煤层煤层气成藏。阜康矿区煤层气成藏主要受挤压作用... 采用软件模拟恢复富集区构造沉降史,结合煤储层取样观测和实验,针对煤层气富集相关因素对阜康矿区煤层气富集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阜康矿区煤层气成藏的独特模式-挤压型急倾斜厚煤层煤层气成藏。阜康矿区煤层气成藏主要受挤压作用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挤压作用使得深部煤层气含量高,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起到封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康矿区 煤层气 赋存特征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