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肠管使用时间及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聂丹 黄莉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7年第9期3274-3276,共3页
[目的]探讨鼻肠管使用时间及导致鼻肠管堵塞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观察表对长期留置鼻肠管的84例老年病人进行观察。[结果]84例病人因发生堵管而拔管,使用时间最短53d,最长149d,使用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持续泵注时间是导致堵管的危险... [目的]探讨鼻肠管使用时间及导致鼻肠管堵塞的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观察表对长期留置鼻肠管的84例老年病人进行观察。[结果]84例病人因发生堵管而拔管,使用时间最短53d,最长149d,使用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持续泵注时间是导致堵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适当延长鼻肠管使用时间是可行的,持续泵注营养液的时间越长,鼻肠管发生堵塞的危险性越高,护理人员应提高警惕并加强导管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留置时间 导管堵塞 危险因素 导管维护
下载PDF
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辛玉宏 赵国平 +4 位作者 张彩虹 郑东升 李岱 甘日强 李丽娟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病例资料,导管组采用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联合钬激光碎石,对照组仅采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联合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并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病例资料,导管组采用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联合钬激光碎石,对照组仅采用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造成结石残留率增高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均完成碎石,其中导管组70例患者中58例一期成功碎石取石,12例患者术后有结石残留,有2例需体外碎石。对照组51例患者中30例一期成功碎石取石,20例患者术后有结石残留,有13例需体外碎石。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石大小、肾积水程度、输尿管扩张程度可影响碎石成功率。结论输尿管封堵取石导管联合钬激光碎石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减少结石移位并提高碎石成功率,输尿管扩张程度是影响碎石成功率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取石导管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 回顾性
原文传递
拔管前夹闭导尿管对短期留置导尿患者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彩凤 《护理与康复》 2018年第6期3-7,11,共6页
目的评价拔管前夹闭导尿管对短期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拔除留置导尿管前进行夹闭干预对短期留置导尿患者作用的相关文献,依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结果数... 目的评价拔管前夹闭导尿管对短期留置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拔除留置导尿管前进行夹闭干预对短期留置导尿患者作用的相关文献,依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和其他偏倚来源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评价。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及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对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重置管率及排尿异常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临床对照研究1 57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拔管前夹闭导尿管)736例,对照组(持续开放引流)835例。根据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分高质量组与低质量组进行亚组分析,高质量组与低质量组合并分析显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95%CI为(0.70,1.48),P=0.93;两组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70,95%CI为(1.01,2.88),P=0.05;两组患者重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2,95%CI为(0.56,1.19),P=0.29;两组患者排尿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4,95%CI为(0.21,3.34),P=0.80。结论基于现有资料分析提示短期留置导尿患者拔管前夹闭导尿管与持续开放引流相比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尿管 夹闭 留置导尿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机械减容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庄金满 李天润 +4 位作者 李选 栾景源 王昌明 冯琦琛 韩金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2-766,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减容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治疗的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 女性15例, 年龄(69.4... 目的探讨机械减容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治疗的5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7例, 女性15例, 年龄(69.4±10.1)岁(范围:47~89岁)。病变位于髂动脉6例, 股腘动脉42例, 同时累及髂动脉和股腘动脉4例。所有患者应用Rotarex机械减容, 残余狭窄>50%的患者同期行腔内血管成形术, 部分患者应用药物涂层球囊, 必要时植入支架。收集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术后靶血管再狭窄、再次手术情况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 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靶血管通畅率。结果 52例患者均成功行血运重建, 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行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1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24例患者植入支架共26枚(2例植入2枚支架), 其中9例为髂动脉支架, 15例为股腘动脉支架, 支架长度为(11.3±3.3)cm(范围:6~23 cm)。术中发生远端栓塞2例, 均以大腔导管抽吸方法取出栓子。1例髂动脉病变患者术后发生靶病变急性闭塞, 急诊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 术后恢复良好。患者住院时间(4.8±1.9)d(范围:2~9 d), 出院时踝肱指数为0.81±0.16, 较术前的0.34±0.16明显改善(t=-25.160, P<0.01), 卢瑟福分级为[M(IQR)]1(1), 较术前的3(1)明显降低(Z=-6.825, P<0.01)。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范围:6~42个月)。随访期间, 2例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分别于术后2周和2个月时发现靶血管急性血栓形成, 其中1例因静息痛明显再次行血运重建, 另1例因消化道出血, 不能行抗凝治疗, 未再次手术;4例患者死亡, 死亡原因为腹腔感染1例, 肺癌1例, 冠心病2例;13例患者超声提示靶血管病变再狭窄>50%, 均位于股腘动脉, 其中3例再次行腔内治疗。本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靶血管累积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完全闭塞 Rotarex机械减容 机械减容
原文传递
症状性颈动脉闭塞的介入开通治疗
5
作者 崔艳峰 祖茂衡 +2 位作者 高志康 王洵 徐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4期82-84,共3页
目的总结症状性颈动脉闭塞的介入开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2011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患者资料,采用介入方法进行开通治疗,通过临床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7例症状... 目的总结症状性颈动脉闭塞的介入开通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科2011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7例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患者资料,采用介入方法进行开通治疗,通过临床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7例症状性颈动脉闭塞,14例介入开通成功,术中予以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3~6个月后临床随访,症状改善。结论采用介入开通的办法治疗颈动脉闭塞,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 颈动脉 闭塞 介入治疗 球囊 支架
下载PDF
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被引量:62
6
作者 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 孙红 +10 位作者 郭彩霞 李旭英 杨巧芳 陈利芬 孙文彦 赵改婷 梅赣红 冯毕龙 陈英 颜美琼 王蕾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18期2381-2395,共15页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能力,指导和规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行为,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实际情况及专业人员判断,中华护...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能力,指导和规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行为,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实际情况及专业人员判断,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制订了《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以期为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意见,并根据临床最新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PICC 输液港 静脉炎 渗出/外渗 导管堵塞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中心静脉管路异位/移位 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实践指南
原文传递
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出血22例 被引量:60
7
作者 刘智勇 余雷 +1 位作者 易小宇 韦小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4-627,共4页
目的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腹主动脉后再行胎盘的剥离,探讨其对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放置球囊导管,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 目的应用球囊导管阻断腹主动脉后再行胎盘的剥离,探讨其对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剖宫产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放置球囊导管,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先娩出胎儿,断脐后立即给予球囊阻断。结果所有患者均证实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包括3例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该方法的技术成功率为86.3%(19/22)。19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并保留子宫。子宫切除率约13.7%(3/22)。术中出血量为(686±355)ml。22例患者中仅3例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术中输血,其余19例患者均未输血,术中球囊阻断时间以及胎儿的辐射剂量分别为(25.4±7.2)min和(30.2±8.9)m Gy。术后和随访期间并无介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能够有效控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胎盘剥离时引起的术中大出血,降低输血需求及子宫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阻断 球囊导管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下载PDF
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PICC置管时的应用 被引量:34
8
作者 付艳枝 戴德兰 +1 位作者 张海霞 周欣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阻断颈内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的作用。方法将118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在送管时让助手采用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以阻断颈内静脉。置管...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阻断颈内静脉的方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的作用。方法将118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在送管时让助手采用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偏头法以阻断颈内静脉。置管后通过胸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率。结果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对预防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喃喃自语中心静脉导管 指压式 颈内静脉阻断法 导管异位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桂林 杜世伟 +3 位作者 李静伟 孙力泳 张鸿祺 陈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开通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6年1月至9月采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模式治疗的63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4.5 h,血管内治疗开始时间(股动脉穿刺)在发病≤6 h。根据取栓方式将其分为单纯支架取栓组(41例)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闭塞部位及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 TICI)评价血管开通效果,分析静脉桥接下两种动脉内治疗方式的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入院时、术后72 h和90 d的NIHSS评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单纯支架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37例(90.2%),后循环闭塞4例(9.8%);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中,前循环闭塞20例(90.9%),后循环闭塞2例(9.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大血管均获得良好开通(m TICI分级:Ⅱb~Ⅲ级)。(2)单纯支架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6±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8±0.9)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6%(症状性出血5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1.2%(21/41)。支架联合抽吸取栓组血管平均再通时间为(83±11)min,平均动脉取栓次数为(2.2±0.8)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症状性出血2例,心源性死亡1例),90 d随访mRS(0~2分)患者占59.1%(13/22)。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单纯支架取栓和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均能快速使颅内闭塞大血管获得再通,并且支架联合抽吸取栓具有更好的再通率。但两种技术在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支架取栓 支架联合抽吸技术取栓
下载PDF
尿管夹闭练习对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京春 刘名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探讨尿管夹闭练习对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择期手术需留置尿管的患者104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不给予夹闭尿管训练,告知及时拔管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尿管夹闭练习对脊柱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我院脊柱外科择期手术需留置尿管的患者104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3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不给予夹闭尿管训练,告知及时拔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并告知拔管后及时排尿的必要性;对照组采用拔除尿管前夹闭尿管训练的方法,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48例(90.57%),对照组排尿成功46例(90.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时间上,实验组及对照组平均时间分别为(2.05±1.12)h、(0.82±0.45)h,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管留置时间短、没有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未受损的脊柱手术患者,尿管拔除前夹闭尿管与否,不会影响尿管拔除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尿 尿管夹闭 拔除尿管
下载PDF
ADAPT技术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钊硕 周腾飞 +5 位作者 李强 管民 刘焕 朱良付 王子亮 李天晓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ADAPT技术治疗的24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ADAPT组),术中... 目的探讨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ADAPT)技术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ADAPT技术治疗的24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ADAPT组),术中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再通失败后再予补救性治疗措施,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并与同期采用Solitaire支架联合Penumbra抽吸导管取栓(Solumbra)技术治疗的48例患者(Solumbra组)比较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结果与Solumbra组比较,ADAPT组患者股动脉穿刺至复流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lumbra组和ADAPT组首次血管再通率分别为25.00%、16.67%,最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3.33%、7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Solumbra组和ADAPT组间预后良好者比例以及围手术期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ADAPT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Solumbra技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 直接抽吸一次性取栓技术 Solitaire支架联合Penumbra抽吸导管取栓技术
原文传递
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金永春 郑晓菊 +1 位作者 王保山 王新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施行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接受Fogarty动脉取栓导管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产妇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2例产妇剖... 目的探讨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施行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接受Fogarty动脉取栓导管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产妇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2例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平均(1256±318)ml;9例成功保留子宫,3例出现难治性出血接受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胎盘穿透至膀胱接受全子宫切除、膀胱修补术)。产后均未发生感染、晚期出血、下肢血栓等并发症。12例新生儿均顺利出生。结论 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保留子宫,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 Fogarty动脉取栓导管 凶险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
下载PDF
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在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新星 冯石 梁东明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7期680-68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9例,均采用Solumbra技术行机械取栓术,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 目的观察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9例,均采用Solumbra技术行机械取栓术,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即刻行头颅CT血管造影,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 mTICI)评估治疗效果,1次取栓未成功者立即再次取栓。比较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术后24-48 h复查头部CT平扫,观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4个月,记录症状改善或加重情况,评估有无动脉残余狭窄。结果 19例均成功实现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1次取栓实现血管再通(mTICI≥2b/3级)15例,取栓2次3例,取栓3次1例,术后即刻mTICI 2b级3例、mTICI 3级16例。术后24-48 h头部CT平扫均未提示颅内出血。术后24 h时NIHSS评分[(10.3±3.9)分]低于术前[(15.2±4.8)分](P<0.05),高于出院时[(5.5±2.7)分](P<0.05)。术后随访3-24(11.3±5.7)个月,19例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发生动脉残余狭窄者3个月后行支架植入术。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应用Penumbra抽吸导管逆向半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可实现血流再通,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Solumbra技术 Penumbra抽吸导管 Solitaire支架 机械取栓术
原文传递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田卫东 刘祺 +3 位作者 代林志 何学君 李阳 赵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AB支架取栓联合Navien输送导管抽吸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机械血管再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接受SolitaireAB支架取栓联合Navien导... 目的探讨SolitaireAB支架取栓联合Navien输送导管抽吸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机械血管再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急诊接受SolitaireAB支架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治疗ABAO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取栓联合抽吸治疗的再通率及并发症,采用t检验比较入院时和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术后90d的临床预后。结果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45~78(中位59)岁。血管成功实现再通14例,2例未能再通,发病平均时间8.5h。16例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1周NIHSS评分为(13±7)分,较术前的(24±4)分明显降低(P=0.000)。术后90d随访,8例患者预后良好,3例死亡(mRS6),2例重度残疾(mRS4),3例中等残疾(mRS3)。在3例死亡患者中2例为取栓失败的患者,1例为随访期间因肺部感染并发症死亡。结论SolitaireAB支架取栓联合Navien导管抽吸是治疗ABAO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临床初步应用效果较好,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 导管抽吸 取栓
原文传递
Successful endovascula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thromboembolic ischemia of the lower limb including the crural arteries 被引量:9
15
作者 Sorin Giusca Dorothea Raupp +2 位作者 Dirk Dreyer Christoph Eisenbach Grigorios Korosoglo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8年第10期145-152,共8页
AIM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6 French(6F) Rotarex~S catheter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mb ischemia(ALI) involving thromboembolic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and mid-crural vessels.METHODS The fi... AIM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6 French(6F) Rotarex~S catheter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mb ischemia(ALI) involving thromboembolic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and mid-crural vessels.METHODS The files of patients in our department with ALI between 2015 and 2017 were examined. In seven patients, the Rotarex~S catheter was used in the proximal segment of the crural arteries. Data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Doppler sonography, angiography and followup from these patients were further used for analysis.RESULTS Two patients(29%) had thrombotic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femoral artery, and the remaining five exhibited thrombosis of the 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and popliteal artery.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as performed in all cases using a 6F Rotarex~S catheter. Additional Rotarex~S catheter thrombectomy due to remaining thrombus formation with no reflow was performed in the anterior tibial artery in two of seven cases(29%), in the tibiofibular tract and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in two of seven cases(29%) and in the tibiofibular tract and fibular artery in the remaining three of seven cases(43%). Ischemic symptoms resolved promptly in all, and none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a procedural complication, such as crural vessel dissection, perforation or thrombus embolization.CONCLUSION Mechanical debulking using the 6F Rotarex~S catheter system 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 in case of thrombotic or thromboembolic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and mid-portion of crural ar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us aspiration Rotarex*S mechanical DEBULKING catheter Crural ARTERIES Lower LIMB Critical LIMB ISCHEMIA ACUTE occlusion Duplex sonography
下载PDF
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小龙 吴雅妮 +6 位作者 孙羽东 朱江 苏鹏桓 冯睿 周建 赵志青 景在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和血运重建的21例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置管溶栓后接受腔内血管重建,术后3、6、9、12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腔内微创治疗和血运重建的21例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置管溶栓后接受腔内血管重建,术后3、6、9、12个月随访,每年复查主动脉CTA。结果21例均置管溶栓24h,完全采用裸支架倒Y型腔内重建11例(植入主动脉裸支架和外周自膨裸支架41枚),覆膜支架对吻成形2例(植入Gore Viabahn支架4枚),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腔内重建8例,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6~24个月,未见支架移位及内漏发生,裸支架治疗组1例术后8个月髂动脉支架内血栓闭塞,予以药物保守治疗;Gore Excluder覆膜支架组1例术后18个月一侧髂支远端狭窄,予以裸支架成形后通畅;其余移植物随访期通畅。结论腔内微创治疗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近、中期效果好,但需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肾主动脉-髂动脉闭塞 覆膜支架 腔内治疗 置管溶栓
下载PDF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韩辉 郭松韬 +4 位作者 吴喜 额布日勒图 李智强 姜昊 许玉柱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9期64-66,70,共4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予以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入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2例,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予以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入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2例,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对血管再通情况、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中TICIⅡb级6例,TICIⅢ级3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颈内动脉痉挛3例中,M1段痉挛2例,M2段痉挛1例。治疗前24 h NIHSS评分12~24分,平均(16.6±4.5)分,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4~18分,平均(8.6±1.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2,P=0.000)。结论对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目前采取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表现,降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急性闭塞 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 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在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熊娅琴 宋海波 +2 位作者 屠重棋 徐宏伟 张兰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实施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的应用经验及在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骨盆或骶尾部肿瘤患者,在Philips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放置腹主动脉内球囊导管,并于术始放置食道超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实施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的应用经验及在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骨盆或骶尾部肿瘤患者,在Philips4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放置腹主动脉内球囊导管,并于术始放置食道超声于胃底持续监测肾脏血流,暴露肿瘤后充盈球囊,每次充盈小于100min,间歇15~30min,使手术在腹主动脉内球囊间断阻断下完成。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放置腹主动脉内球囊导管。最小阻断注水量10~18(13.8±2.6)mL,累计阻断时间为45~180min,手术时间70~450(265±102)min,术中出血250~4000(1357±997)mL。最小阻断注水量(Y)与腹主动脉内径(X)回归方程:Y=7.1602X+2.9968(R2=0.7371,P<0.05)。术中持续食道超声监测未发现肾脏血流受阻情况。术后住院7~13(9.8±1.9)d,1例患者穿刺局部血肿形成,1年肿瘤复发率为10%。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可以简单准确地完成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的实施。术中使用食道超声于胃底持续监测肾脏血流大大提高了球囊阻断术的安全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可以减少骨盆及骶尾部肿瘤手术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阻断 球囊导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肿瘤 出血
原文传递
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阳 董徽 +4 位作者 蒋雄京 车武强 熊洪亮 邹玉宝 刘加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围术期临床资料、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临床结果。结果:55例患者中男性49例,年龄(60.7±14.8)岁。慢性、亚急性和急性下肢缺血分别为38例、14例和3例。Fontaine分期Ⅱb期35例,Ⅲ期13例,Ⅳ期7例。55例患者中25例术中溶栓后再通,其余30例持续置管溶栓24~48 h。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其中22例因残余狭窄>50%或夹层明显限制血流而置入支架。手术再通成功率为85.5%(47/55)。与术前比较,溶栓后下肢动脉平均闭塞长度明显缩短[(50.6±28.3)mm vs(145.4±43.6)mm,P<0.01],患侧踝臂指数(ABI)显著升高(0.67±0.41 vs 0.15±0.27,P<0.01)。围术期介入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随访(39.0±24.3)个月,失访6例(10.9%),患肢血管通畅率65.3%(32/49),保肢率为93.9%(46/49),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5例(10.2%),其中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2例;死亡7例(14.3%)。结论: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合并急慢性血栓的下肢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并可显著减少病变部位支架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血栓 置管溶栓 腔内成形
下载PDF
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任斌 仝海波 王向阳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2月至11月接受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14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2月至11月接受Solitaire支架取栓联合5F Navien导管抽吸技术治疗的14例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术后24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临床资料,并对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术前NIHSS评分[18.0(15.0,20.3)分]高于术后24h[15.0(13.3,15.8)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3,P=0.001)。治疗后所有患者大动脉均获得良好开通(mTICI分级Ⅱb~Ⅲ级)。随访3个月,10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使用支架机械取栓联合5FNavien导管抽吸技术可以改善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及远期临床预后,且不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初步研究显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 支架联合抽吸技术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