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轻组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张军科
江长胜
郝庆菊
吴艳
谢德体
-
机构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4379-4387,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5069,40975095和40805050)
西南大学生态学重点学科“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
西南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基金(201028)
-
文摘
以位于西南大学实验农场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0—60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及垄作翻耕(LF)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总有机碳的主体,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69.56%—95.66%,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分配比例逐渐升高;其次是自由轻组有机碳,约占土壤总有机碳的5.03%—26.43%,从土壤表层向下,其分配比例迅速下降;闭合轻组有机碳最低,仅占土壤总有机碳的1.37%—4.93%,其分配比例随土壤深度的变化不明显。在0—60 cm土壤深度内,不同耕作方式下自由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4.36 g/kg)>DP(2.11 g/kg)>LF(1.74 g/kg)>SH(1.46 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17.1%、14.0%、12.2%和11.3%;闭合轻组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LM(0.82 g/kg)>DP(0.51 g/kg)>LF(0.36 g/kg)>SH(0.34g/kg),相应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分别为3.36%、3.45%、2.71%和3.00%。因此,在西南地区紫色水稻土上实行垄作免耕能提高轻组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分配比例,从而改善土壤有机碳质量。另外,与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及闭合轻组有机碳相比,自由轻组有机碳对耕作方式的变化最敏感,是指示土壤有机碳变化的良好指标。
-
关键词
耕作方式
自由轻组有机碳
闭合轻组有机碳
紫色水稻土
-
Keywords
Tillage system
Free light fraction carbon
occluded light fraction carbon
Purple paddy soil
-
分类号
S153.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