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晓艳 杨国维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1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究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提高顺产率、改善分娩结局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8月1日至8月30日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17年7月1日至7月30日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 目的探究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提高顺产率、改善分娩结局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8月1日至8月30日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17年7月1日至7月30日自然分娩的8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实施自由活动待产,观察组产妇利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待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头吸引术助产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宫颈水肿率、枕后位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应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可纠正枕后位,有效提高顺产率,改善分娩不良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球 初产妇 自由体位 第一产程 枕后位
下载PDF
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金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8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实验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实验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产后感染发生情况,产程时长,新生儿情况及新生儿产伤情况。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29例,产后感染3例;对照组自然分娩22例,产后感染11例。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产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516.43±77.61)min、第二产程(66.54±8.36)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60.67±105.73)、(94.73±16.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新生儿窒息1例,出生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9.34±0.41)分;对照组发生新生儿窒息6例,出生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8.83±0.38)分。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出生5 min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发生脊柱受损1例,颅骨骨折2例,头皮产伤0例;对照组新生儿发生脊柱受损5例,颅骨骨折3例,头皮产伤2例。实验组新生儿产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进行徒手旋转胎头术,有利于矫正胎头位异常情况,便于产妇顺利进行分娩,减少产妇时长,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旋转胎头术 枕横位 枕后位 难产
下载PDF
产前预演示教体位教育联合产程进展式针对性体位管理在枕后位产妇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文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9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产前预演示体位教育联合产程进展式针对性体位管理在枕后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分娩的持续枕后位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娩护理,试验组接受产前预演示教... 目的观察产前预演示体位教育联合产程进展式针对性体位管理在枕后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分娩的持续枕后位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娩护理,试验组接受产前预演示教育联合产程进展式针对性体位管理,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和胎儿枕前娩出率及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等情况。结果试验组阴道自然分娩率和胎儿枕前位娩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第一、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胎儿娩出至产后2 h内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产前预演示教体位教育联合产程进展式针对性体位管理对枕后位产妇护理,可显著提高该类产妇转为枕前位分娩的可能性,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并降低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示教育 体位管理 枕后位 护理
下载PDF
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单利霞 《临床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所有产妇均为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所有产妇均为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率,产伤、产后出血发生率,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头皮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46.67%,14/3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6/30),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伤、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头皮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是处理枕横位以及枕后位难产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后位 枕横位 徒手旋转胎头术
原文传递
产程体位指导干预对胎位不正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玮 《当代医学》 2020年第7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产程体位指导干预对胎位不正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产妇,经B超检查显示均为枕横位或枕后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方式,不作任何特殊干预,... 目的研究产程体位指导干预对胎位不正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产妇,经B超检查显示均为枕横位或枕后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方式,不作任何特殊干预,观察组实施产程体位指导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41例(82.0%)、剖宫产9例(18.0%),对照组则分别为29例(58.0%)、21例(42.0%),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产程体位指导干预,可显著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后位 枕横位 体位指导干预 分娩方式
下载PDF
自由体位管理模式对枕后位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白治爱 严玲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管理模式对枕后位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600名枕后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自由体位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管理模式对枕后位产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600名枕后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自由体位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中转剖宫产指征、疼痛程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中转剖宫产指征发生率、疼痛数字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枕后位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缓解疼痛,改善妊娠结局,产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位管理模式 枕后位 自然分娩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产程中全程体位管理矫正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迪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4期2-3,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体位管理矫正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分娩的病例,将发生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253例)。将持续性枕后位的患者定义枕后位组(91例),将持续性枕横位患者定义为枕... 目的探讨全程体位管理矫正枕后位枕横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分娩的病例,将发生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的患者定义为研究组(253例)。将持续性枕后位的患者定义枕后位组(91例),将持续性枕横位患者定义为枕横位组(162例)。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分娩、无剖宫产史、均为头位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253例)。结果研究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而中初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经产妇的剖宫产率(P<0.05)。枕后位组经产妇的剖宫产率高于枕横位组经产妇的剖宫产率(P<0.05),枕后位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高于枕横位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P<0.05)。结论体位管理对于持续性枕后位患者的效果差于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患者。体位管理对于经产妇的效果好于初产妇。体位管理对于持续性枕后位患者效果不佳时,应尽快终止试产,剖宫产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管理 枕后位 枕横位
下载PDF
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鸿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456-1457,共2页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86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86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伤率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枕横位以及枕后位难产可以帮助产妇更好地完成分娩过程,提高顺产率,降低产后出血以及产伤对产妇的伤害,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手旋转胎头术 枕横位 枕后位
下载PDF
分娩镇痛下采用支撑式前倾位对枕后位分娩结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最华 余欢 +2 位作者 王晓秋 郑芳 黄月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下采用支撑式前倾位对枕后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枕后位产妇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产妇200例,分别采取支撑式前倾位、分娩镇痛下支撑式前倾位,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疼痛程度、产程时...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下采用支撑式前倾位对枕后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枕后位产妇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有产妇200例,分别采取支撑式前倾位、分娩镇痛下支撑式前倾位,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妊娠结局、会阴与阴道撕裂伤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疼痛评估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会阴、阴道撕裂伤发生率、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为(9.20±0.46)分,对照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为(8.86±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枕后位产妇,在分娩镇痛下采用支撑式前倾位,有利于产程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会阴与阴道撕裂伤程度的控制,提升自然分娩率和新生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后位 分娩镇痛 支撑式前倾位 分娩结局
下载PDF
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娩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英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7期38-39,共2页
目的分析持续性枕后位在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4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设置为研究组,采用枕后位分娩;另随机选42例头位难产产妇选用枕前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娩效果。结果研究组出现产力较小、盆腔异常情况、顺产以及... 目的分析持续性枕后位在产妇分娩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4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设置为研究组,采用枕后位分娩;另随机选42例头位难产产妇选用枕前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娩效果。结果研究组出现产力较小、盆腔异常情况、顺产以及剖宫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胎儿较大的情况及采用助产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有效地将持续性枕后位变为枕前位能够极大地增加顺产的机率,具备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后位 分娩 枕前位 顺产
下载PDF
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丽晔 崔友红 +1 位作者 张梅 费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8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两组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时间比较,...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特点及分娩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2例持续性枕后位(枕后位组)和82例枕前位(枕前位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两组活跃期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时间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后位组并发症、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位 分娩方式
下载PDF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陶艳琴 何丽 崔扬洋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7期175-177,198,共4页
目的探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80例枕后位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胎头旋转法治... 目的探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80例枕后位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胎头旋转法治疗。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以及胎儿阿普加(Appearance-pulse Grimace Activity Respiration,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与产钳或胎吸助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后位难产治疗中应用胎头旋转法可以显著提高顺产率与胎儿Apgar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后位难产 胎头旋转法 分娩结局 产后不良事件
下载PDF
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左利平 肖玉凤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0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患者52例,均采用徒手旋转治疗,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徒手旋转成功40例(76.9%)。结论: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和枕横位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位 持续性枕横位 徒手旋转
下载PDF
持续性枕后位体位旋转纠正分娩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2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体位旋转纠正持续性枕后位(POPP)分娩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6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根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体位干预护理,护理组在改变体位的基础上采取徒手旋转纠正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 目的探讨体位旋转纠正持续性枕后位(POPP)分娩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6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根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体位干预护理,护理组在改变体位的基础上采取徒手旋转纠正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旋转纠正POPP分娩的护理效果显著,对保证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位(POPP) 体位旋转 纠正分娩
下载PDF
持续性枕后位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少军 陈明 +2 位作者 郑艺 杨高巧 安强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3115-311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持续性枕后位的分娩方式、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羊水粪染(Ⅱ°以上)、新生儿Apgar评分(5min评分≤7分)、新生儿产伤等情况,并与同期350例枕前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持...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位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持续性枕后位的分娩方式、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羊水粪染(Ⅱ°以上)、新生儿Apgar评分(5min评分≤7分)、新生儿产伤等情况,并与同期350例枕前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持续性枕后位手术产率、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新生儿产伤及新生儿不良转归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儿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位 母儿并发症 分娩方式
下载PDF
两指法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生命体征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师蔚 《青岛医药卫生》 202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两指法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生命体征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持续性枕后位产妇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胎头法治疗,研究组采用二指法转胎头治疗。观... 目的探讨两指法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生命体征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持续性枕后位产妇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胎头法治疗,研究组采用二指法转胎头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产妇生命体征、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转位成功率、胎方位纠正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双顶径、1min新生儿Apgar评分、胎心率、胎心基线变异减少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指法转胎头能够稳定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的生命体征,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指法转胎头 持续性枕后位 分娩结局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新产程模式下对枕后位难产孕妇不同分娩结局的评估
17
作者 张伟锋 舒艳 +2 位作者 唐克峰 李琼珊 牟兰芳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20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剖宫产和产钳术对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分娩结局的评估。方法选择2017至2020年于浙江省湖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收住入院的103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其中以产钳分娩的60例孕妇为研究组,以剖宫产术分娩的53例孕妇为对照... 目的探讨新产程模式下剖宫产和产钳术对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分娩结局的评估。方法选择2017至2020年于浙江省湖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收住入院的103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其中以产钳分娩的60例孕妇为研究组,以剖宫产术分娩的53例孕妇为对照组,评估其分娩结局,比较剖宫产及产钳分娩两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时、产后感染、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Ⅲ度裂伤、阴道裂伤、宫颈裂伤)、切口预后不良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产时发热、产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66%、1.66%、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32%、13.20%、15.09%,但研究组会阴Ⅲ度裂伤、宫颈裂伤、阴道裂伤发生率分别为15.00%、13.33%、11.66%,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1.88%、1.88%、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切口预后不良的比率分别为8.33%、6.66%,略低于对照组11.32%、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下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选择产钳分娩可明显降低产时、产后感染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但软产道裂伤发生率较高,所以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孕妇选择产钳分娩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但同时需要注意软产道裂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程模式 持续性枕后位 产钳分娩 剖宫产分娩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发生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李利平 《中外医疗》 2020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发生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情况(枕后位发生率、母婴解决以及临床分娩方式)。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妇,按照有无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分为实验组(50例,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发生持续性枕后位临床情况(枕后位发生率、母婴解决以及临床分娩方式)。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妇,按照有无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分为实验组(50例,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和对照组(50例,未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母婴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第一产程催产素使用率、第二产程催产素使用率、产后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00%、60.00%、32.00%、(200.02±100.15)mL,对照组分别为10.00%、30.00%、30.00%、(290.36±110.38)mL,两组产妇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第二产程催产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55、10.212,P>0.05),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催产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χ~2=5.993,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18.326,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00%、2.00%、(3.26±0.21)kg,对照组分别为2.00%、2.00%、(3.30±0.14)kg,两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12、3.485、3.522,P>0.05);实验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为62.00%,对照组为82.00%,实验组产妇剖宫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554,P<0.05)。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分娩 持续性枕后位 母婴结局
下载PDF
胎儿持续性枕后位112例分析
19
作者 奚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41-342,共2页
目的探讨胎儿持续性枕后位的相关因素、产程特点及分娩预后。 方法 1997~ 1999年住院分娩 112例持续性枕后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枕前位 112例初产妇进行比较。 结果持续性枕后位组胎儿平均体重明显增大 ;骨盆... 目的探讨胎儿持续性枕后位的相关因素、产程特点及分娩预后。 方法 1997~ 1999年住院分娩 112例持续性枕后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枕前位 112例初产妇进行比较。 结果持续性枕后位组胎儿平均体重明显增大 ;骨盆临界狭窄、宫缩乏力及产程异常发生明显增加 ;总产程平均时间明显延长 ,尤其经阴道分娩者 ,除第三产程外 ,产程各期平均时间均明显增加。持续性枕后位组剖宫产率、难产率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母体产褥病率均明显增加 ( P 均 <0 .0 5 )。 结论持续性枕后位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第一产程时及早诊断与处理潜在问题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是提高围产期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枕后位 难产 分娩方式 产程 围产期学
下载PDF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192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王丽华 赵瑞生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0-42,共3页
本文对我科1987年收住的132例持续性枕横位及60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分娩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占同期分娩总数的9.21%,后者占4.18%;二者的手术产率为93.23%。本文对其发生的原因及早期诊断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枕横位 枕后位 胎位异常 持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