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ariⅠ畸形的颅脑MR测量及发病机理初探 被引量:30
1
作者 郑晓风 高培毅 张晖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73-475,共3页
目的 利用MRI对ChiariⅠ畸形病例进行颅脑形态学测量 ,探讨ChiariⅠ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不伴脑积水、不伴环枕融合的 18例ChiariⅠ畸形病例及 2 8例不伴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分别进行MRI颅腔、颅腔形态及颅脑测量 ,并对测量结果作... 目的 利用MRI对ChiariⅠ畸形病例进行颅脑形态学测量 ,探讨ChiariⅠ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不伴脑积水、不伴环枕融合的 18例ChiariⅠ畸形病例及 2 8例不伴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分别进行MRI颅腔、颅腔形态及颅脑测量 ,并对测量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ChiariⅠ畸形患者的后颅颅腔形态及后脑大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后颅骨性结构及颅腔明显小于对照组 ,后颅脑颅比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MRI可以清楚显示颅腔内神经结构及重要骨性标志的准确位置。作者认为利用MRI进行形态学测量是可行的。ChiariⅠ畸形最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胚胎枕节发育不良导致后颅狭小 ,难以完全容纳正常发育的后脑 ,使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椎管。ChiariⅠ畸形多见于成人或儿童晚期 ,可能是由于出生至 7岁前是颅骨生长迅速期 ,相对缓解了后颅拥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Ⅰ畸形 磁共振成像 发病机理
原文传递
颈枕区融合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22
2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4 位作者 雷伟 周劲松 孙宏慧 吴起宁 贺增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0-425,共6页
目的总结颈枕区融合术后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颈枕区融合的318例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65例次。并发症分为颈枕区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中远期并发症)和供骨区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目的总结颈枕区融合术后的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3年1月行颈枕区融合的318例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65例次。并发症分为颈枕区并发症(围手术期并发症、中远期并发症)和供骨区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名医师联系并接待复诊患者,30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8年,平均6年8个月。单纯融合组并发症15例次,发生率38.5%,1例次神经症状加重、2例次植骨块移位、1例次植骨块吸收以及1例次植骨块不愈合者经翻修而恢复。融合内固定组并发症50例次,发生率19.1%。1例次Simmons钢丝固定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采用枕大孔减压颈枕融合Cervifix固定,神经症状明显改善。1例次先天性寰枢椎脱位Axis固定术后椎体移位加重,经口齿突切除、颈枕融合Cervifix固定。1例次Simmons钢丝固定术后3个月发现棘突骨折,行C1,2融合Vetex侧块螺钉固定,3个月后植骨块融合。螺钉方向不当致一过性神经根损伤者术中调整螺钉方向。4枚螺钉退出引起疼痛者取出螺钉。椎动脉损伤者经结扎椎动脉或拧入螺钉而止血。结论颈枕区融合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恰当的处理预后良好。熟悉解剖、掌握技巧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正确选择内固定系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压包扎是处理供骨区血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枕区 CERVIFIX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2003年1月 围手术期并发症 供骨区并发症 固定术后 症状加重 颈枕融合 1985年 回顾性分析 远期并发症 融合内固定 神经根损伤 椎动脉损伤 内固定系统 防治策略 随访时间 骨块移位
原文传递
后路枕骨髁螺钉通道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国庆 马维虎 +3 位作者 孙韶华 顾勇杰 阮超越 徐荣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 通过影像解剖学研究探讨国人后路经枕骨髁螺钉固定的最佳置钉参数.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选取12具成人枕颈部尸体标本,CT扫描测量枕骨髁的长度、宽度,舌下神经管下缘至枕骨髁下缘的垂直距离,在枕骨髁中轴面、矢状面上测量最长轴线与正... 目的 通过影像解剖学研究探讨国人后路经枕骨髁螺钉固定的最佳置钉参数.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选取12具成人枕颈部尸体标本,CT扫描测量枕骨髁的长度、宽度,舌下神经管下缘至枕骨髁下缘的垂直距离,在枕骨髁中轴面、矢状面上测量最长轴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和与颅底切线的夹角等,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指导置钉,通过大体观察和影像学验证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 术前枕骨髁高度、宽度的测量结果提示适合置入直径为4.0 mm双皮质螺钉.术后发现2具标本左侧椎动脉水平段有轻微压迫,无破损.CT扫描验证未发现枕骨髁内、外侧壁及舌下神经管破损.左、右侧枕骨髁钉道参数的测量结果稍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道长度为(20.8 ±2.6)mm,内倾角为(37.1±4.7)°,与颅底切线的夹角为(8.5±1.7)°,螺钉轴线至舌下神经管下缘的距离为(3.1±1.1)mm,进钉点至颅底的垂直距离为(4.6±1.4)mm,至枕骨髁内侧缘的水平距离为(6.1±1.5)mm.结论 枕骨髁螺钉技术同样可应用在国人身上,并初步测量出其置钉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脊柱融合术 枕骨髁螺钉
原文传递
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余作冲 姜建元 +5 位作者 金翔 吕飞舟 马晓生 王立勋 夏新雷 王洪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采用应用解剖学研究结合影像学研究,探讨国人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最佳位置参数。方法随机选用20个新鲜尸体头颅标本,先行CT平扫及二维重建,排除枕颈区破坏或畸形的标本。在CT图像上使用4.0mm粗的虚拟线模拟置钉过程,以矢状位最... 目的采用应用解剖学研究结合影像学研究,探讨国人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最佳位置参数。方法随机选用20个新鲜尸体头颅标本,先行CT平扫及二维重建,排除枕颈区破坏或畸形的标本。在CT图像上使用4.0mm粗的虚拟线模拟置钉过程,以矢状位最大长度为标准选取进钉点,测量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的水平距离和进钉点至颅底的垂直距离。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枕骨髁螺钉进钉点的位置,切除部分寰椎后弓,置入直径4.0mm的螺钉,再通过枕骨髁解剖、椎动脉充盈试验及CT扫描,确认枕骨髁螺钉置钉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结果20个新鲜尸体头颅标本均通过CT筛检,总计得到40侧枕骨髁。进钉点至枕骨髁内侧缘的水平距离左侧为(7.6±0.9)mm,右侧为(7.3±0.6)mm,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钉点至颅底的垂直距离左侧为(10.2±1.6)mm,右侧为(9.9±1.0)mm,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CT测量的进钉点位置,36个枕骨髁成功置入螺钉,经解剖及CT扫描证实无舌下神经管损伤,螺钉未穿出枕骨髁内、外侧壁,未损伤椎动脉;4个枕骨髁在置钉时分别穿破内侧壁。结论通过CT重建技术选择正确的进钉点能够使枕骨髁螺钉置入获得最大长度地,尽可能地减少枕骨髁螺钉置入的风险。左、右侧枕骨髁进钉点位置选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钉时部分寰椎后弓的切除能够有效地避免椎动脉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骨螺丝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枕骨髁的分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仕 柴瑜 +2 位作者 曾广南 梁善皓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目的研究干燥枕骨髁的解剖形态学特征。方法对165例枕骨髁的形状进行分类,并测量其长(前后径)、宽(左右径),厚度及前后径与枕骨大孔正中矢状线的连线的夹角。结果枕骨髁的形状可分为6型,两侧椭圆占66.1%(109例)、两侧哑铃占7.9%(13例)... 目的研究干燥枕骨髁的解剖形态学特征。方法对165例枕骨髁的形状进行分类,并测量其长(前后径)、宽(左右径),厚度及前后径与枕骨大孔正中矢状线的连线的夹角。结果枕骨髁的形状可分为6型,两侧椭圆占66.1%(109例)、两侧哑铃占7.9%(13例)、左椭圆右哑铃占6.7%(11例)、左哑铃右椭圆占8.5%(14例)、左椭圆右三角占3.6%(6例)、左三角右椭圆占7.3%(12例)。结论枕骨髁存在较多的解剖学形态,以两侧椭圆为主,传统对其认识并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枕骨髁 分型
下载PDF
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文飞 王卫东 +3 位作者 侯宁 宋瑞鹏 王利民 廖文胜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行一期后路枕枢椎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术,获得完全骨性融合后行二期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记录颈椎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 目的探讨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行一期后路枕枢椎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术,获得完全骨性融合后行二期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记录颈椎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均顺利完成后路枕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4个月。一期术后12~18个月CT复查显示患者均获得完全骨性愈合,枕颈部感觉及运动障碍等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同时神经功能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行二期后路内固定取出术后,患者枕颈部活动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左右旋转为83.36°±4.80°,前屈为32.50°±3.79°,后伸为21.96°±3.61°。结论ⅡC型齿状突骨折可先行后路枕枢椎临时内固定非融合治疗,再行二期内固定取出术,能较大程度保留患者寰枢关节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枕枢固定 齿状突骨折 非融合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后路螺钉内固定 被引量:6
7
作者 菅凤增 陈赞 +3 位作者 叶明 王亚冰 苏春海 凌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25-727,共3页
目的报告C2椎弓根螺钉结合C1侧块或枕骨螺钉用于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颈标本4个,根据解剖标志分别植入C2椎弓根及C1侧块螺钉,然后行CT扫描及重建,观察螺钉位置。2004年5月至2007年1... 目的报告C2椎弓根螺钉结合C1侧块或枕骨螺钉用于颅颈交界区后路内固定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颈标本4个,根据解剖标志分别植入C2椎弓根及C1侧块螺钉,然后行CT扫描及重建,观察螺钉位置。2004年5月至2007年1月,利用C2椎弓根-C1侧块/枕骨螺钉内固定9例病人,男4例,女5例,年龄12~68岁,平均38岁;各种原因引起的C1-C2半脱位6例,因颅底凹陷经口腔齿状突切除后1例,斜坡脊索瘤经口腔切除手术前2例;采用C2椎弓根-C1侧块螺钉技术4例,C2椎弓根-枕骨螺钉技术5例,手术后均行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结果手术中直接显露C2椎弓根内上缘,并以此确立进钉方向,在椎弓根峡部后缘确定进钉点,可保证C2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植入;直接显露C1侧块后正中确立进钉点,可避免螺钉植入过程中的椎动脉损伤。9例病人中,手术后CT复查有2例病人两颗螺钉穿破骨皮质,但未造成血管及神经的压迫,其余螺钉位置均较好;随访4—32个月,1例临床症状较术前无变化,其余8例均改善。结论C2椎弓根-C1侧块/枕骨螺钉技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颅颈交界区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枕骨 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带有枕骨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谢天浩 卢玉昭 +5 位作者 王在贵 丁慧超 杨铭 宋健 徐国政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目的构建含有枕骨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为颈椎及颅颈交界区疾病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力学模型。方法基于健康男性志愿者的枕颈部薄层CT构建模型,将CT的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构建三维点云模型,进而导入Geomag... 目的构建含有枕骨的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为颈椎及颅颈交界区疾病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力学模型。方法基于健康男性志愿者的枕颈部薄层CT构建模型,将CT的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构建三维点云模型,进而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构建全颈椎曲面模型,并在Hypermesh软件中进行实体网格划分、材料赋值等步骤构建枕骨~T1的全颈椎实体模型,最后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构建的带有枕骨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同真实脊柱解剖学形态一致,材料属性正确,且各节段活动度在既往文献标准差范围以内,通过了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带有枕骨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所要求的解剖学一致和生物力学相似,可用于颅颈交界区及颈椎的生物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 颈椎 脊柱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儿童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的三维CT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俊刚 李欣 +2 位作者 王春祥 张琳 国婉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的三维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89例患儿三维CT图像特征,所有图像均进行MIP、VR三维立体图像重组,分别观察正常枕骨鳞部的解剖、变异及骨折,总结其各自的部位、形态及其走行等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儿童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的三维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89例患儿三维CT图像特征,所有图像均进行MIP、VR三维立体图像重组,分别观察正常枕骨鳞部的解剖、变异及骨折,总结其各自的部位、形态及其走行等鉴别诊断特征。结果433例(75.2%)患儿未见颅缝变异,其中154例与成人期枕骨鳞部解剖特征相同,279例可见后枕内联合,37例可见Kerckring.上枕骨软骨联合。排除近期外伤者,共113例(19.1%)发生解剖变异,包括未贯通缝和贯通缝,其存在部位遵循骨化发生规律。未贯通缝包括假缝23例,上正中裂19例,上枕骨正中裂4例。贯通缝包括顶间骨变异54例,缝间骨23例,副骨7例。33例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34例(5.6%)见枕骨鳞部骨折,包括线样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3例,凹陷骨折1例,颅缝分离3例,另外尚见3例变异合并骨折者。骨折线锐利,常为线样或折线样,走行不受骨化发生限制。结论儿童期枕骨鳞部正常解剖、解剖变异及骨折有其各自不同的三维CT特征,正确认识对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枕骨 骨折 解剖学 比较
原文传递
胎儿额骨及枕骨的发育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维健 张岩 +1 位作者 吴蓉 赵玉俊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采用Noback氏法将胎儿制成透明标本,对8~40周160例胎儿额骨和枕骨的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1)胎儿额骨各部骨化时间为8~39周。最早眉弓.最晚眶上缘。(2)枕骨各部骨化时间为8~40周,最早枕鳞2,最晚横沟。(3)枕骨发... 本文采用Noback氏法将胎儿制成透明标本,对8~40周160例胎儿额骨和枕骨的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1)胎儿额骨各部骨化时间为8~39周。最早眉弓.最晚眶上缘。(2)枕骨各部骨化时间为8~40周,最早枕鳞2,最晚横沟。(3)枕骨发育过程中两次形成枕外隆突,第1枕外隆突出现于12周至26周消失.第2此外隆突出现于29周。(4)160例胎儿标本的枕鳞均由2个初级骨化中心发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骨 胎儿 枕骨 发育
下载PDF
枕颈融合术后患者枕颈角度与困难气道的关系
11
作者 毋楠 张林忠 +4 位作者 宋文慧 张毓婧 王利利 梁凯恒 殷昊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目的:评价枕颈融合术后患者颅底枢椎角(O-C_(2)角)、颌-咽夹角(M-P角)和颈椎活动度(CROM)与困难气道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行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 目的:评价枕颈融合术后患者颅底枢椎角(O-C_(2)角)、颌-咽夹角(M-P角)和颈椎活动度(CROM)与困难气道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本院行枕颈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气道评估资料和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O-C_(2)角、M-P角和CROM。根据末次随访改良Mallampati分级将患者分为阴性组(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无气管插管困难)和阳性组(Mallampati分级Ⅲ或Ⅳ级,可能造成气管插管困难)。 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阳性组18例,阴性组35例。53例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O-C_(2)角和C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M-P角较术前减小( P<0.0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末次随访时O-C_(2)角和M-P角减小( P<0.05),C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M-P角减小,阳性组末次随访时O-C_(2)角减小( P<0.05)。O-C_(2)角、M-P角和CROM预测困难气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888和0.519。 结论:枕颈融合术后患者O-C_(2)角和M-P角减小可增加困难气道风险,两者可用于该类患者气道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枕骨 颈椎 困难气道
原文传递
枕骨髁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夕富 张贵祥 +4 位作者 李康安 赵京龙 王悍 冯艳 郑林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枕骨髁骨折的MSCT表现,提高对头颈部外伤患者枕骨髁骨折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10例头颈交界区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枕骨髁骨折19例(17%);由2名骨放射专家独立对枕骨髁的MSCT表现进行评价。分型标准:I型,枕骨髁粉... 目的分析枕骨髁骨折的MSCT表现,提高对头颈部外伤患者枕骨髁骨折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10例头颈交界区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枕骨髁骨折19例(17%);由2名骨放射专家独立对枕骨髁的MSCT表现进行评价。分型标准:I型,枕骨髁粉碎性骨折;II型,颅底广泛的骨折延伸至枕骨髁部;Ⅲ型,枕骨髁翼状韧带附着部撕脱骨折;IV型为混合型,即I-Ⅲ型中的2型或2型以上骨折同时存在。结果19例枕骨髁骨折中,左侧7例,右侧11例,双侧1例。枕骨髁骨折I型1例,骨折位于左侧。Ⅱ型5例,左侧2例,右侧3例,主要为枕骨髁后份和中份受累。Ⅲ型12例,右侧8例,左侧3例,双侧1例;撕脱骨片多数不同程度移位,并且6例骨折线累及关节面,7例翼状韧带增粗。Ⅳ型1例,为Ⅱ型和Ⅲ型枕骨髁骨折同时存在。枕骨髁骨折伴随征象:14例枕骨髁骨折患者分别或同时存在头部和颈椎损伤,包括颅骨骨折8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挫裂伤1例,颅内积气、大脑镰下疝1例及颈椎骨折脱位9例等。结论MSCT对枕骨髁骨折能够作出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Malignant Hemangioendothelioma of Occipital Bone
13
作者 Amit Agrawal Arvind Bhake +1 位作者 Pankaj Banode Brij Raj Singh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61-163,共3页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is a rare vascular tumor of bone, and rarely these lesions can present as unique and extremely aggressive tumor. We report a case of highly aggressive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is a rare vascular tumor of bone, and rarely these lesions can present as unique and extremely aggressive tumor. We report a case of highly aggressive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and discuss the imaging findings. CT brain plain study revealed a poorly-defined, mixed density expansile and lytic lesion involving the occipital bone with extension to the left side with poorly defined trabecula forma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but irregular enhancement afte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contrast material and also marked bone destructi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the 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showed a tumor composed of vascular channels lined by plump endothelial cells, which had enlarged hyperchromatic nuclei. In view of the extensive infiltration the patient was submitted for the radi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NGIOENDOTHELIOMA bone tumor occipital bone
下载PDF
枕骨螺钉内固定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莉 彭田红 +1 位作者 王伟 任家武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 为枕骨螺钉内固定螺钉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测量50块干燥完整的成人枕骨后下部的骨质厚度。在3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测量窦汇和横窦的体表投影,在1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上分别作水平切面和矢状切面观测枕骨的骨质构造。结果 ... 目的 为枕骨螺钉内固定螺钉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测量50块干燥完整的成人枕骨后下部的骨质厚度。在3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上测量窦汇和横窦的体表投影,在10例成人头颈部标本上分别作水平切面和矢状切面观测枕骨的骨质构造。结果 枕骨后下部的骨质厚薄不一,但左右两侧基本对称,无明显差异,测量区最厚处位于枕外隆凸,为15.50±2.59(12.91~18.09)mm,最薄处大致位于小脑窝,为2.64±1.44(1.20~4.08)mm,骨质厚度大于8mm的区域为EOP线与H2、H4线的相交点及H线与L、R线的相交点这四点相连所围成的菱形区域。窦汇的体表投影与枕外隆凸基本一致,左侧横窦主要位于上项线稍下方,右侧横窦主要位于上项线水平。窦汇和横窦大致位于枕骨骨质厚度大于8mmm的菱形区域的深面。枕骨主要为致密的皮质骨。结论 枕骨螺钉内固定于枕骨的安全区域应选择在枕骨骨质厚度大于8mm的菱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内固定 形态学
下载PDF
后路枕骨髁螺钉安全置入的钉道参数分析:一项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娄桢祺 王扬 +5 位作者 李国庆 马维虎 蒋玮骞 秦力 吴可沁 李哲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枕骨髁螺钉安全置入的钉道参数范围,并评估最佳的进钉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上颈椎CTA扫描64例患者的数据,排除骨折脱位、肿瘤及椎动脉水平段变异等。利用Mimics软件对枕骨、寰椎及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后路枕骨髁螺钉安全置入的钉道参数范围,并评估最佳的进钉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上颈椎CTA扫描64例患者的数据,排除骨折脱位、肿瘤及椎动脉水平段变异等。利用Mimics软件对枕骨、寰椎及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以枕骨髁后方内、外侧中点及中点水平方向左、右侧间隔3 mm分别为中、内侧、外侧3个候选进钉点,测量各进钉点枕骨距椎动脉水平段上缘的垂直距离(vertebral artery-occipital distance,VOD),定义VOD>4 mm可容纳直径3.5 mm螺钉置入。将直径3.5 mm的虚拟螺钉分别以最大头倾角及最小头倾角结合各进钉点下最长钉道的合适内倾角置入VOD>4 mm的进钉点,随后将置钉后的三维模型导入3-Matic软件中测量置钉参数,计算各进钉点头倾角安全范围及置钉成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侧、中进钉点VOD分别为(8.07±2.13)mm、(7.70±2.19)mm,对应的可容纳置钉率分别为97.7%、96.1%,中、内侧进钉点VOD及可容纳置钉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外进钉点VOD为(5.63±1.66)mm,可容纳置钉率仅78.9%,均明显低于内侧、中进钉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侧进钉点可获得相对较大的内倾角度(44.14°±4.06°),从而辅以较长的钉道长度[(24.22±1.82)mm];而中、内侧进钉点的内倾角度及钉道长度随着进钉点的内移逐渐减小,分别为中进钉点[31.27°±3.85°,(21.82±1.66)mm]、内侧进钉点[24.37°±3.32°,(19.49±1.62)mm];外侧、中、内侧进钉点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内侧进钉点的头倾角安全范围分别为2.32°~21.43°(12.58°±4.23°)和3.41°~20.81°(12.09°±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外侧进钉点的头倾角安全范围仅2.07°~15.24°(8.17°±2.55°),明显小于中、内侧进钉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可容纳螺钉置入的进钉点中,外、中进钉点辅以5°头倾角可获得最大的置钉成功率,分别为98.02%与98.37%,而内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骨螺丝 计算机模拟 椎动脉
原文传递
Modified surgical method of supra-and infratentorial epidural hematoma and the related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squamous part of the occipital bone 被引量:1
16
作者 Rui-Chun Li Shi-Wen Guo Chen L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期477-484,共8页
BACKGROUND Supra-and infratentorial acute epidural hematoma(SIEDH)is a common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epidural hematoma located at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quamous part of the occipital bone(SOB).Traditionally,surgic... BACKGROUND Supra-and infratentorial acute epidural hematoma(SIEDH)is a common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epidural hematoma located at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quamous part of the occipital bone(SOB).Traditionally,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SIEDH requires a combined supra-infratentorial craniotomy.AIM To analyz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B and introduce a single supratentorial craniotomy for SIEDH.METHODS Skull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 data from 32 adult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1,2019 to January 31,2020.On the median sagittal plane of the CT scan,the angle of the SOB(ASOB)was defined by two lines:Line A was defined from the lambdoid suture(LambS)to the 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EOP),while line B was defined from the EOP to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foramen magnum(poFM).The operative angle for the SIEDH(OAS)from the supra-to infratentorial epidural space was determined by two lines:The first line passes from the midpoint between the EOP and the LambS to the poFM,while the second line passes from the EOP to the poFM.The ASOB and OA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RESULTS Based on the anatomical study,a single supratentorial craniotomy was performed in 8 patients with SIEDH.The procedur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modified surgical method were demonstrated in detail.For males,the ASOB was 118.4±4.7 and the OAS was 15.1±1.8;for females,the ASOB was 130.4±5.1 and the OAS was 12.8±2.0.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both in ASOB and OAS.The smaller the ASOB was,the larger the OAS was.The bone flaps in 8 patients were designed above the transverse sinus intraoperatively,and the SIEDH was completely removed without suboccipital craniotomy.The SOB does not present as a single straight plane but bends at an angle around the EOP and the superior nuchal lines.The OA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SOB.CONCLUSION The single supratentorial craniotomy for SIEDH is reliable and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ural hematoma 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occipital bone Transverse sinus Supra-and infratentorial acute epidural hematoma Modified surgical method
下载PDF
健康成人枕骨斜坡骨髓3.0T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龙 黄晓星 +1 位作者 肖学红 梁羡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枕骨斜坡骨髓3.0T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hilips 3.0T TX 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16通道头颈神经血管线圈,对61名健康志愿者行多b值DWI扫描。利用随机工作站的diffusion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枕骨斜坡骨髓3.0T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hilips 3.0T TX 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16通道头颈神经血管线圈,对61名健康志愿者行多b值DWI扫描。利用随机工作站的diffusion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取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由1名工作未满2年的低年资、1名工作满10年的高年资影像医生,先对图像进行质量分级,对入选的58例进行双盲测量枕骨斜坡骨髓的ADC值及其面积,1个月后,高年资医生进行第2次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C图的图像质量分级:Ⅰ级42例、Ⅱ级16例、Ⅲ级3例,优良率约95%(58/61)。不同年资者之间、高年资者2次测量枕骨斜坡骨髓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测量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成人枕骨斜坡骨髓3.0T磁共振多b值DWI图像质量良好,ADC值测量在观察者间、观察者内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易误诊为骨质破坏的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表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靓 郑汉朋 +1 位作者 王旭荣 邱乾德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6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表现。结果:29例中共51个病灶,最大横径3mm^30mm,平均(10.5±2.76)mm。单侧10例19个病灶;双侧19例32个病灶。16例35个病灶同时累及枕骨... 目的:探讨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表现。结果:29例中共51个病灶,最大横径3mm^30mm,平均(10.5±2.76)mm。单侧10例19个病灶;双侧19例32个病灶。16例35个病灶同时累及枕骨内板和板障,13例16个病灶同时累及内板、板障及外板。35个病灶CT显示颅骨呈类圆形、浅弧形类似破坏缺损,缺损界限清楚、规整;11个病灶呈多发小囊状融合成簇状或不规则状,边界欠锐利,边缘骨皮质模糊;5个病灶呈膨胀性改变,类良性骨肿瘤。结论: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CT表现具有特征性,掌握影像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蛛网膜颗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琳 鱼博浪 张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通过正常颅脑CT扫描图像,对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000例正常颅脑CT图像,男女各1500例,分9个年龄组,在骨窗上观察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存在、数目、形态和分布,并对其深径和横径进行测量统计。结果:枕骨蛛网膜颗... 目的:通过正常颅脑CT扫描图像,对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000例正常颅脑CT图像,男女各1500例,分9个年龄组,在骨窗上观察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存在、数目、形态和分布,并对其深径和横径进行测量统计。结果: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最早见于8个月,3岁后明显增多,总发生率为43.1%,压迹多数为1个,少数为2个,以单侧出现最常见,压迹横径和深径平均值分别为10.5mm和4.5mm,压迹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压迹外侧缘与中线距离平均为10.7mm,最远可达27mm。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在CT上表现为半圆形、半卵圆形或浅弧形,少数可呈穿凿样骨质缺损,深达板障或外板。结论: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常见,认识其CT表现对与枕骨破坏性病变的鉴别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蛛网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枕颈部外科临床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连顺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193-195,共3页
枕寰枢椎连接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解剖结构,临床上通常称为枕颈部结构,有其特征性的生物力学功能,其活动幅度占整个颈椎屈伸及旋转活动的5 0 % 。枕寰复合结构包括前寰枕膜、后寰枕膜和两侧的寰枕关节。枕寰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 枕寰枢椎连接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解剖结构,临床上通常称为枕颈部结构,有其特征性的生物力学功能,其活动幅度占整个颈椎屈伸及旋转活动的5 0 % 。枕寰复合结构包括前寰枕膜、后寰枕膜和两侧的寰枕关节。枕寰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和枕骨髁构成,成马鞍状,属于滑膜关节,并与枢椎连接形成完整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单位。因此,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枕颈部结构稳定功能丧失,在脊柱外科领域,枕颈部外科越来越受到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 寰椎 枢椎 关节不稳定性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