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法典绿色原则的法理辩护与内容解析
被引量:26
- 1
-
-
作者
巩固
-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7-148,43,共1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源国家所有权与生态环境监管权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9BFX17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否定绿色原则具有民法基本原则地位的观点均不成立。作为面向生态文明的制度创新,绿色原则是立法者着力构建的显性原则、兼具强制与倡导双重面向的限制性原则、具有司法裁判功能的概括条款、单一环保指向的实体性原则、“补充公法”的私法原则。从我国法上的条文表述看,绿色原则表达宽泛的环保之意,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施加普遍环保义务,效力、范围限于私法层面,依诉讼请求推断具体后果,具有强制与倡导双重面向,追求“无害于”或“有益于”双重目标,从环保角度界定“节约资源”,对“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一体保护。
-
关键词
民法典
绿色原则
生态环境
节约资源
环保义务
-
Keywords
Civil Code
Green Princip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 Conservation
obl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分类号
DF5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
-
题名生态文明时代的法理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徐祥民
张红杰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
出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0年第1期25-40,共16页
-
文摘
人类解决个体与整体之间关系的法则主要有自然法则作用下的有力者居之、个人主义的"有理者居之"和团体主义的"共享而后自有之"三种。以"弱肉强食"为特点的有力者居之与当今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应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选择。"有理者居之"在当代表现为有权者居之,而权利内容的增加和权利主体的增加都只能使业已紧张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权利对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只对全部环境利益中的极小部分有效。"共享而后自有之"是应对环境危机的最佳选择,是生态文明时代应遵循的社会法则。"共享而后自有之"法则所规定的生态文明时代的法理的核心内容有三点,即适应自然、整体优先和义务本位。
-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义务本位
环境保护
-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bligation standa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分类号
D91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题名海洋环境保护义务与对世义务之关系辨析
- 3
-
-
作者
莫俞淅
-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23年第3期31-47,共17页
-
基金
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基于混合立法模式的公海保护区管理机制研究”(FJ2020C00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对世义务是国际法中保护共同体利益的一种义务性规范,由国际法院创设并呈现发展的态势。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承认海洋环境保护义务是对世义务的司法实践有限,理论上形成了海洋环境保护义务是对世义务还是备选对世义务的争议。目前关于对世义务具体内涵的认定标准存在习惯国际法之强行法标准、国际司法实践之司法判例标准以及国际公法学家之学说标准。不可否认,随着国际司法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运用对世义务保护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海洋环境具有可能性。但运用对世义务保护海洋环境仍面临着强行法规范认定困难、国家实践证明阙如,以及对世义务外延不明等挑战。目前,海洋环境保护义务仍是一项备选对世义务,需要国际实践进行检视。
-
关键词
对世义务
共同利益
海洋环境保护
强行法
-
Keywords
obligation Erga Omnes
Common Interest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us Cogens
-
分类号
D996.9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D993.5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从环境权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
被引量:199
- 4
-
-
作者
蔡守秋
-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1,共19页
-
基金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10A2D008)
-
文摘
综合性的环境法律应以规范政府环境行为为主,从确认公众(主要是自然人)的环境权出发,规定国家的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明确"传统环境侵权责任、传统环境民事诉讼、传统行政诉讼"与"新型环境侵权责任、新型环境公益民事诉讼、新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的联系与区别,明确"环境利益"、"环境损害"和"环境损害责任"的概念。环境权是维护公众环境利益的法律基础和依据;损害作为公众共用物的环境,就是侵犯公众的环境利益,就是侵犯公众的环境权;环境公益诉讼是因侵犯环境权而引起的诉讼,是对受到侵犯的环境权进行救济的主要途径;公民为了维护其环境权而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就是为了保护作为公众共用物的环境而提起诉讼。
-
关键词
环境权
国家环境义务
政府环境责任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法》修改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right
environmental obligation of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mendment to China' 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
分类号
DF4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题名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
被引量:147
- 5
-
-
作者
陈海嵩
-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81,共20页
-
文摘
"因雾霾状告环保局第一案"暴露出环境保护领域法律判断与社会认同的矛盾,需要对政府环境保护职责之根源——国家环境保护义务问题予以理论回应。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证立,不能简单根据保障基本权利之国家义务体系进行演绎推理,而应从国家任务的现实需要出发进行归纳推理。环境基本国策是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宪法规范形态,是对所有国家权力构成约束的"国家目标条款"。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在内涵上包括:现状保持义务、危险防御义务、风险预防义务。"立法+行政"是我国实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基本路径。现行宪法第26条和第9条第2款共同表述了环境基本国策,并具有"国家目标条款"的规范效力。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任务,应围绕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从现状保持、危险防御、风险预防三个方面展开,共同推进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实现。
-
关键词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
环境基本国策
国家目标条款
环境保护法
-
Keywords
state oblig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sic state environmental policy, state ob-jective clau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题名环境法视角下的环发协调
被引量:2
- 6
-
-
作者
李智卓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7-105,共9页
-
文摘
在发展是主旋律的当下,经济发展具有无可辩驳的正当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运用环境法去实施环境保护势在必行。然而,在只重速度而不重质量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问题的必然性和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限制性让环境法陷入两难境地。"义务本位论"环境法另辟蹊径,对此提供了解决良策,但仍存瑕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义务本位论"环境法在理论上互通互补,尤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生态观为"义务本位论"环境法的完善提供了借鉴,也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
关键词
义务本位论环境法
环发矛盾
人类命运共同体
-
Keywords
obligation-based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law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
分类号
D91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题名中国环境法治中的政党、国家与社会
被引量:64
- 7
-
-
作者
陈海嵩
-
机构
中南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共18页
-
文摘
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法治的发展,但与环境法治实践取得极大进步相对照,环境法治研究则存在"理论虚置""解释乏力"现象。政党、国家、社会是影响中国环境法治的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政党—国家—社会"关系决定了中国环境法治的基本架构、塑造了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内核。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国家—社会"的理论框架下,当代中国环境法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诉求,以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履行和实现为核心内容,通过授权和委托实现法律制度创新。环境政策法律化现象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变革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可以得到更合理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理论体系、制度体系、话语体系。
-
关键词
环境法治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义务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rule of law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state oblig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