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夏秋转换季臭氧污染成因及前体物减排策略分析
1
作者 尉晴晴 杨威强 +1 位作者 裴成磊 王新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95-5705,共11页
为分析夏秋转换季珠三角地区臭氧(O_(3))污染成因及防控策略,以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为例,在综合观测基础上,使用盒子模型分析O_(3)生消路径及减排方案.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呈静稳气象条件且温度偏高,非常适宜O_(3)的二次生成,并导致出现大... 为分析夏秋转换季珠三角地区臭氧(O_(3))污染成因及防控策略,以珠三角中心城市广州为例,在综合观测基础上,使用盒子模型分析O_(3)生消路径及减排方案.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呈静稳气象条件且温度偏高,非常适宜O_(3)的二次生成,并导致出现大范围长时间O_(3)污染.芳香烃类物质对O_(3)生成潜势(OFP)贡献最大,间/对-二甲苯、甲苯和邻-二甲苯是对OFP贡献最大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物种.盒子模型分析发现污染期间O_(3)平均净生成速率为23.2×10^(-9) h^(-1),峰值可高达39.2×10^(-9) h^(-1);HO_(2)·+NO和NO_(2)+·OH反应途径分别对本地光化学O_(3)生成(51.2%)和去除(47.0%)贡献率最大,观测O_(3)体积分数受本地光化学O_(3)生成和以输出性为主的传输共同控制.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和经验动力学模型曲线(EKMA)分析可知,夏秋转换季广州市O_(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芳香烃类对O_(3)生成敏感性最大,其中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正丁烷和丙烯是影响O_(3)生成的5大关键组分.削减情景分析表明,单独减少人为源VOCs排放最有利降低O_(3)体积分数,但若在减排人为源VOCs后再强化NO_(x)排放管控,则会使O_(3)体积分数短时反弹,结果表明实施以VOCs减排为主的VOCs和NO_(x)协同减排策略才能使未来O_(3)体积分数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PRD) 盒子模型 臭氧(o_(3))成因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减排分析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mospheric oxidation and ozone formation regimes in a photochemically active region 被引量:4
2
作者 Kaihui Zhao Huihong Luo +8 位作者 Zibing Yuan Danni Xu Yi Du Shu Zhang Yuqi Hao Yonghua Wu Jianping Huang Ying Wang Rongsheng J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73-383,共11页
Understanding ozone(O_(3))formation regime is a prerequisite in formulating an effective O_(3)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Photochemical indicator is a simple and direct method in identifying O_(3)formation regimes.Most... Understanding ozone(O_(3))formation regime is a prerequisite in formulating an effective O_(3)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Photochemical indicator is a simple and direct method in identifying O_(3)formation regimes.Most used indicators are derived from observations,whereas the role of atmospheric oxidation is not in consideration,which is the core driver of O_(3)formation.Thus,it may impact accuracy in signaling O_(3)formation regimes.In this study,an advanced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ing system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mospheric oxidation and O_(3)formation regimes during a long-lasting O_(3)exceedance event in September 2017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of China.We discovered a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atmospheric oxidative capacity and O_(3)formation regime.Over eastern PRD,O_(3)formation was mainly in a NO x-limited regime when HO_(2)/OH ratio was higher than 11,while in a VOC-limited regime when the ratio was lower than 9.5.Over central and western PRD,an HO_(2)/OH ratio higher than 5 and lower than 2 was indicative of NO x-limited and VOC-limited regime,respectively.Physical contribution,including horizontal transport and vertical transport,may pose uncertainties on the indication of O_(3)formation regime by HO_(2)/OH ratio.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commonly used photochemical indicators,HO_(2)/OH ratio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iating O_(3)formation regimes.This study highlighted the necessities in using an atmospheric oxidative capacity-based indicator to infer O_(3)formation regime,and underscored the importance of characterizing behaviors of radicals to gain insight in atmospheric processes leading to O_(3)pollution over a photochemically activ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oxidation o_(3)formation regimes WRF-CMAQ Photochemically active region
原文传递
天津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与来源及其O_(3)生成潜势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泽鑫 古金霞 +2 位作者 霍光耀 陈锋 周建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为深入了解天津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及对O_(3)的影响,基于2020年天津市VOCs在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VOCs污染特征,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市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分析VOCs的O_(3)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202... 为深入了解天津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及对O_(3)的影响,基于2020年天津市VOCs在线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VOCs污染特征,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津市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分析VOCs的O_(3)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2020年天津市VOCs的年均质量浓度总和为56.56μg/m^(3),其中,前10的物种分别为丙烷、乙烷、正丁烷、乙烯、甲苯、异戊烷、异丁烷、间/对二甲苯、正戊烷、苯,其年均质量浓度之和为37.83μg/m^(3),占VOCs总浓度的66.88%;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汽车排放、轻工业溶剂的使用及挥发、石化工业排放、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使用是天津市VOCs的主要来源;天津市VOCs主要组分对OFP的贡献中,烯烃对OFP贡献最高,贡献率为68.65%;芳香烃次之,贡献率为2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o_(3) o_(3)生成潜势
下载PDF
西南典型区域夏季大气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解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木兰 王赛男 +12 位作者 陈天舒 朱波 彭超 周佳维 车汉雄 黄汝辉 杨复沫 刘合凡 谭钦文 韩丽 陈军辉 陆克定 陈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48-2658,共11页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臭氧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在成都平原对O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日变化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10个VOCs[...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是臭氧的重要来源之一.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在成都平原对OVOCs进行观测,探讨其日变化特征、光化学反应活性、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10个VOCs[乙醛、丙酮、异戊二烯、甲基乙基酮(methyl ethyl ketone,MEK)、甲基乙烯基甲酮(methyl vinyl ketone,MVK)、甲基丙烯醛(methacrolein,MACR)、苯、甲苯、苯乙烯、C8芳香烃和C9芳香烃]总浓度(体积分数)为(10.97±4.69)×10^(-9),OVOCs为(8.54±3.44)×10^(-9),芳香烃为(1.53±0.93)×10^(-9),生物源VOCs为(0.90±0.32)×10^(-9);光化学活性和臭氧生成潜势均排名前三的物种为:异戊二烯、乙醛和C8芳香烃;3个OVOCs物种(乙醛、丙酮和MEK)主要来源于本地生物源和人为二次源,且丙酮有较强的区域背景值,说明该地区的污染受到较为显著的区域传输的影响.本研究可加深对西南地区臭氧的区域形成机制的认识,为科学管控臭氧污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 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 臭氧生成潜势 光化学年龄参数法 来源分析
原文传递
伊宁市夏季大气臭氧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婷 谷超 +5 位作者 李丽明 李新琪 郑镇森 耿春梅 王晓丽 杨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8-677,共10页
为探究我国西北城市地区臭氧(O_(3))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2021年夏季在伊宁市开展环境大气加强观测,基于0-D盒子模型(采用MCMv3.3.1化学机制)分析伊宁市大气O_(3)生成机制并初步探究大气O_(3)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由O_(3)生成潜势(OFP)... 为探究我国西北城市地区臭氧(O_(3))生成机制及减排策略,2021年夏季在伊宁市开展环境大气加强观测,基于0-D盒子模型(采用MCMv3.3.1化学机制)分析伊宁市大气O_(3)生成机制并初步探究大气O_(3)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由O_(3)生成潜势(OFP)、·OH反应速率(k·OH)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这3个指标共同分析可知,烯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和芳香烃是影响O_(3)生成的关键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AVOC)组分,且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对O_(3)的生成贡献也不容忽视.基于RIR分析发现优控VOCs物种主要为乙醛、乙烯和丙烯等;②由盒子模型模拟可知,伊宁市O_(3)受到本地光化学生成和区域输出作用共同影响,且HO_(2)·+NO和·OH+NO_(2)反应途径分别对本地O_(3)光化学生成和去除贡献最大;③基于RIR(NO_(x))/RIR(AVOC)和EKMA共同表明,伊宁市夏季O_(3)生成主要处于过渡区且靠近VOCs控制区.不同削减情景模拟表明,AVOC和NO_(x)协同减排能有效降低当地O_(3)体积分数,其中AVOC减排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区域类似城市大气O_(3)污染管控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0-D盒子模型 MCMv3.3.1化学机制 o_(3)生成敏感性 减排情景模拟
原文传递
受焦化影响的下风向城区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宁一 孙洁亚 +5 位作者 薛志钢 李峰 张澄溪 陈卓囧 李斌 陈炫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0-717,共8页
为了解受焦化影响的下风向城区臭氧(O_(3))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19年临汾市6个国控点的O_(3)浓度、气象参数(气温等)以及北大街站点VOCs监测数据开展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临汾市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的90百分位数(MDA8-90... 为了解受焦化影响的下风向城区臭氧(O_(3))的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19年临汾市6个国控点的O_(3)浓度、气象参数(气温等)以及北大街站点VOCs监测数据开展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临汾市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MDA8)的90百分位数(MDA8-90th)为204μg/m^(3),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全年共有103 d O_(3)浓度超标,且超标天主要集中在5—9月;MDA8从2月开始升高,6月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月下降;O_(3)小时浓度总体呈14:00—16:00出现峰值的单峰日变化。MDA8与日最高气温(T_(max))呈正相关、与日最低相对湿度(RH_(min))呈负相关,当T_(max)>22℃或RH_(min)<55%时,可能发生O_(3)浓度超标现象。VOCs的O_(3)生成潜势(OFP)分析结果表明,乙烯的OFP最高,占总OFP的44.5%,乙烯是导致O_(3)污染的关键VOCs活性物种;液化石油气(LPG)的使用、机动车尾气和炼焦活动等的排放对临汾市O_(3)污染有重要贡献。6个国控点中,城南和唐尧大酒店对临汾市区所有级别的O_(3)污染贡献均较大,2个站点均有77%的O_(3)超标出现在刮南风和西南风时,其中城南有16.6%的O_(3)超标出现在风速大于3 m/s时,作为焦化典型示踪物的萘在南风向其浓度高于均值的占比为30.4%,表明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临汾市区大气受到了焦化区的影响,O_(3)浓度更易在刮南风时超标。临汾市区O_(3)污染除受到本地生成影响外,还受到襄汾县、洪洞县、翼城县和浮山县的焦化企业和钢铁企业排放的含高浓度NO_(x)、VOCs污染气团传输的影响。因此,临汾市在对本地LPG使用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进行管控的同时,还要加强与上风向焦化地区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市 焦化影响 臭氧污染特征 气象因素 臭氧生成潜势 潜在源区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臭氧生成潜势的河北挥发性有机物优控物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新军 王淑娟 +1 位作者 范莉茹 宿文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87,193,共6页
为研究河北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O_(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影响,利用2021年4—10月河北11个地市VOCs的监测数据,对河北VOCs污染特征及其关键活性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河北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36.16&#... 为研究河北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O_(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影响,利用2021年4—10月河北11个地市VOCs的监测数据,对河北VOCs污染特征及其关键活性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河北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36.16×10^(-9),低碳的醛酮类和低碳的烷烃是河北VOCs的主要构成物种。VOCs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河北中南部沧州、衡水、邯郸、石家庄等地,北部城市秦皇岛、张家口VOCs浓度较低。监测期间,河北O_(3)生成潜势(OFP)为259.67μg/m^(3),SOA生成潜势为0.61μg/m^(3),其中衡水OFP最高,达302.96μg/m^(3),石家庄SOA生成潜势最高,达0.92μg/m^(3)。甲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对OFP及SOA生成潜势的贡献均较大,是O_(3)和大气颗粒物协同控制的优控VOCs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
下载PDF
基于转置EKMA曲线的湖南省臭氧生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琴 莫慧偲 +4 位作者 周国治 潘海婷 黄河仙 姚腾 颜炜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基于湖南省2015—2020年夏秋季的污染物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O_(3))污染的时空特征和生成敏感性。湖南省中部和北部的O_(3)污染较为严重,且主要发生在9月,午后O_(3)峰值常与早高峰的NO_(2)浓度有较高的相关性。采用转置EKMA曲线... 基于湖南省2015—2020年夏秋季的污染物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O_(3))污染的时空特征和生成敏感性。湖南省中部和北部的O_(3)污染较为严重,且主要发生在9月,午后O_(3)峰值常与早高峰的NO_(2)浓度有较高的相关性。采用转置EKMA曲线方法探究了O_(3)在NO_(2)维度和VOCs反应活性维度下的生成敏感性。在NO_(2)维度下,NO_(2)控制区和NO_(2)-VOCs过渡区的NO_(2)质量浓度为7~13μg/m^(3),NO_(2)-VOCs过渡区和VOCs控制区的NO_(2)质量浓度为15~17μg/m^(3)。在VOCs反应活性维度下,当NO_(2)质量浓度大于10μg/m^(3)时,VOCs反应活性越高,O_(3)浓度越高。在高VOCs反应活性(30℃或以上)时,NO_(2)浓度每降低1μg/m^(3),各区域的O_(3)质量浓度能降低约8~9μg/m^(3)。结合NO_(2)和VOCs反应活性2个维度,得出湖南省午后O_(3)生成以NO_(2)控制区和NO_(2)-VOCs过渡区为主,在晴天干燥和高温条件下,减排NO_(2)可有效降低O_(3)浓度。转置EKMA曲线方法为缺少长期VOCs观测的区域提供了研究O_(3)生成敏感性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转置EKMA曲线 臭氧生成敏感性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地区城乡(郊)地面O_(3)和VOCs的联合在线观测研究
9
作者 王婉 高健 +11 位作者 李红 张玉洁 车飞 朱玉姣 薛丽坤 刘玥晨 吴志军 牟玉静 徐小娟 董薇 段玉森 周春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7-1869,共13页
针对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新形势下的环境问题,2021年6−9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同步开展了4组(北京市、保定市、廊坊市和上海市)城乡(郊)臭氧(O_(3))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观测与比对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我国O_(3... 针对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新形势下的环境问题,2021年6−9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同步开展了4组(北京市、保定市、廊坊市和上海市)城乡(郊)臭氧(O_(3))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观测与比对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我国O_(3)污染较严重的中东部地区,以往“郊乡地区O_(3)浓度明显高于城区”的O_(3)污染特征正在改变,3个北方城市(北京市、保定市和廊坊市)的城区O_(3)浓度不同程度地高于其邻近的郊乡地区,上海市则呈现城郊趋同的态势.②这4组城乡(郊)之间VOCs浓度差异较小,VOCs组成中均为烷烃占比最高,在3个北方城市(北京市、保定市和廊坊市)其占比在70%左右,而上海市则在60%左右.③对O_(3)生成潜势(OFP)贡献较大的VOCs类别主要为芳香烃和烯烃,对OFP贡献较大的VOCs物种主要为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和异戊二烯等.④O_(3)生成敏感性分析(EKMA曲线)表明,北京市城郊、保定市城乡和上海市城区为VOCs控制区,其他城乡(郊)则呈现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控制的特征.我国中东部85个城市中,卫星反演获得的甲醛与二氧化氮柱浓度比值在2018−2021年呈下降趋势,说明我国中东部郊乡地区O_(3)生成敏感性向VOCs控制区转变的现象普遍存在.研究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O_(3)城乡差异”较以往已发生深刻变化,无论在O_(3)的浓度水平、生成敏感性及其前体物来源和空间分布等方面都呈现出“趋同”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生成敏感性 城乡差异 o_(3)生成潜势(oFP) VoCS 我国中东部地区
下载PDF
基于观测模型量化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明棣 云龙 +7 位作者 李成柳 郭键锋 古添发 魏启兵 李文淑 陈玉茹 许均政 李光程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99-2608,共10页
为了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O_(3))生成的影响,探究O_(3)污染的防控策略,基于莲花站在线观测数据对2018年秋季O_(3)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生成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在分析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观测的模型分析了O_(3)... 为了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深圳市城区臭氧(O_(3))生成的影响,探究O_(3)污染的防控策略,基于莲花站在线观测数据对2018年秋季O_(3)污染过程中VOCs对O_(3)生成影响进行量化研究.在分析O_(3)污染特征的基础上,基于观测的模型分析了O_(3)原位生成特征,识别了影响O_(3)生成的关键VOCs组分,并量化了其对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深圳市城区秋季O_(3)污染过程具有高温低湿的特征,主导风向主要为持续偏北风影响型、海陆风影响型和无明显主风型,其中海陆风影响型和无明显主风型受传输影响导致φ(O_(3))在傍晚后呈居高不下的特征.②不同主导风向类型下,深圳市城区O_(3)化学生成的建模结果具有一致性.污染日O_(3)最大小时净生成速率平均值为12.85×10^(-9) h^(-1),HO_(2)·+NO和RO_(2)·+NO两种途径对O_(3)生成的贡献率分别为57.9%~60.2%和39.8%~42.1%.③深圳市城区O_(3)生成受VOCs控制,其中植物源ISO(异戊二烯)和人为源VOCs组分中的XYM(间对-二甲苯)、TOL(甲苯等其他芳香烃)、HC8(高碳数烷烃)、OLT(直链烯烃)是影响O_(3)生成的五大关键组分.④φ(ISO)和φ(AHC)(AHC为人为源VOCs)单独下降20%,φ(O_(3))小时峰值分别下降6.2%和28.0%,其中AHC组分中以φ(XYM)降低带来的φ(O_(3))下降效果最显著,降幅为10.1%.研究显示:人为源VOCs组分体积分数的下降对降低φ(O_(3))有显著效果,建议以二甲苯类物种来源为重要管控对象,特别是机动车排放与溶剂使用源;同时,建议加强醛酮类VOCs的监测与研究,为O_(3)的污染治理及污染源的精细化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o_(3))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