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0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秀梅 刘小京 +1 位作者 杨艳敏 段德玉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对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沧州地区绿盲蝽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在多年生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5%,在地面双子叶杂草上的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8.5%... 本文对绿盲蝽在Bt转基因棉及枣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沧州地区绿盲蝽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杂草上越冬,在多年生枣股芽鳞内的越冬卵占总卵数的91.5%,在地面双子叶杂草上的越冬卵仅占总卵数的8.5%。该虫1年发生5代,枣树和棉花是该虫的主要互为寄主,1-2代危害枣树,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转主高峰为6月19-25日,3-5代危害棉花,第5代成虫于9月初开始返回枣树产卵越冬。1-3代若虫孵化时间集中、成虫羽化高峰明显。根据绿盲蝽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主之前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规律 转基因棉 绿盲蝽 枣树 Bt 双子叶杂草 成虫羽化 系统研究 沧州地区 孵化时间 薄弱环节 关键时期 防治策略 多年生 越冬卵 棉花 第5代 生活史 孵化期 地面 危害 寄主 产卵 若虫
下载PDF
太湖与巢湖水华蓝藻越冬和春季复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吴晓东 孔繁翔 +3 位作者 张晓峰 曾庆飞 季健 钱善勤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3-1318,共6页
研究了太湖、巢湖水华蓝藻的越冬和春季复苏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从秋季11月时蓝藻大量下沉进入底泥越冬,到次年5月后底泥中的蓝藻开始复苏进入水体.在11月-次年5月的越冬过程中,底泥中的蓝藻保持增长,其中在3-5月蓝藻生长加快.... 研究了太湖、巢湖水华蓝藻的越冬和春季复苏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从秋季11月时蓝藻大量下沉进入底泥越冬,到次年5月后底泥中的蓝藻开始复苏进入水体.在11月-次年5月的越冬过程中,底泥中的蓝藻保持增长,其中在3-5月蓝藻生长加快.巢湖中蓝藻表现出类似的下沉越冬和春季复苏规律,即蓝藻自11月开始下沉,但巢湖底泥中的蓝藻在3-4月时即开始复苏.本研究表明太湖和巢湖中蓝藻都有明显的下沉越冬和春季复苏现象.太湖不同营养盐湖区蓝藻的越冬和复苏规律相似,底泥中的蓝藻数量在越冬过程中相差不大,说明越冬期间底泥中蓝藻含量与夏季水体中蓝藻数量可能没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巢湖 蓝藻 越冬 复苏
下载PDF
紫花苜蓿田间越冬期抗寒生理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崔国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为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在越冬期对低温的适应性,选取抗寒能力不同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测定其在2003年秋末、深冬至2004年春季田间越冬期间根系的主要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品种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 为了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在越冬期对低温的适应性,选取抗寒能力不同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测定其在2003年秋末、深冬至2004年春季田间越冬期间根系的主要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品种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随着气温下降而增加、随着气温升高而减少的变化趋势,但积累量与抗寒能力相关性不显著;丙二醛(MDA)含量在秋末冬初随着气温的降低都有轻微下降,但随着寒冷的加剧,呈现急速增加,然后急速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表现为随着秋末温度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寒冷的加剧而迅速下降,再随着翌年温度的回升而缓慢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力与品种抗寒力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越冬 渗透调节物质 丙二醛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桔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过冷却点的测定 被引量:29
4
作者 侯柏华 张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8-643,共6页
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蛹的过冷却点最低(-12.2℃^-15.0℃)。老熟幼虫... 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虫期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不同虫期的过冷却点差异显著,其中蛹的过冷却点最低(-12.2℃^-15.0℃)。老熟幼虫的过冷却点为-8.1℃。成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值为7日龄雄虫(-10.5℃)和雌虫(-10.1℃),最高值为60日龄雄虫(-5.9℃)和雌虫(-6.4℃),但同一发育时期的雌、雄成虫之间的过冷却点没有差异。测定结果提示蛹期最有可能是该虫在温带地区越冬的虫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过冷却点 耐寒性 越冬
下载PDF
四种冬季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33
5
作者 汪秀芳 许开平 +4 位作者 叶碎高 薛淋淋 刘贵华 尤爱菊 苏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1-406,共6页
选择10种耐低温的水生植物构建4种植物组合,研究了冬季低温环境下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组合1〔常绿水生鸢尾(Iris hexagonus Hybrid)+羊蹄(Rumex japonicus)+金叶"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q... 选择10种耐低温的水生植物构建4种植物组合,研究了冬季低温环境下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组合1〔常绿水生鸢尾(Iris hexagonus Hybrid)+羊蹄(Rumex japonicus)+金叶"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Ogan")+反曲灯心草"蓝箭"(Juncus inflexus"BlueArrows")〕4种植物均能在试验富营养化水体中茂盛生长,且对TN、NOx-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7.8%、52.2%、32.4%和70.1%;组合2〔常绿水生鸢尾+羊蹄+金叶"金钱蒲"+大苞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ii)〕4种植物也都能在试验富营养化水体中存活,并且有一定量的生长,对TN、NOx-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4.2%、58.5%、34.6%和67.8%;而未种植物的对照对TN、NOx-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40.0%、25.9%、27.3%和64.5%;组合1和2对富营养化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组合3和组合4中由于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和三穗薹草(Carex tristachya)等植物长势较差,仅对NOx-N具有较明显去除能力,对其他指标去除效果不明显。通过这些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特性和对营养元素的去除能力,发现冬季组合1和2的净化效果较好,是低温条件下适宜的浮床植物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脱氮除磷 越冬 浮床
原文传递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宗世祥 骆有庆 +2 位作者 路常宽 许志春 张连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4,共6页
对沙棘术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人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 对沙棘术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人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达90%以上,卵期16d。幼虫常常十几头至上百头聚集在一起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在树基部周围的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在地下10cm左右,蛹期3ld。成虫羽化集中在16:00-19:00,交配高峰在21:30左右;雌雄性比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l:0.85和0.912:1。雌虫产卵集中在交配后的第2天20:30-22:00之间;雄虫寿命2~8d,雌虫寿命3,8d。以幼虫在树干部和根部越冬,坡向不同、危害程度不同的沙棘林地并不影响其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 天敌 越冬
下载PDF
越冬候鸟对鄱阳湖水文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25
7
作者 胡振鹏 葛刚 刘成林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0-1779,共10页
鄱阳湖是东亚地区主要的候鸟越冬地,平均每年约有105种、34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鄱阳湖独特的水文过程及五河入湖三角洲众多的碟形湖是形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越冬候鸟栖息地的重要条件。论文根据每年的候鸟监测资料和鄱阳湖水位... 鄱阳湖是东亚地区主要的候鸟越冬地,平均每年约有105种、34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鄱阳湖独特的水文过程及五河入湖三角洲众多的碟形湖是形成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越冬候鸟栖息地的重要条件。论文根据每年的候鸟监测资料和鄱阳湖水位过程记录,通过分析各类候鸟越冬的取食对象和夜宿环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水位对候鸟越冬的影响因素,揭示了越冬候鸟对鄱阳湖水文过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鄱阳湖处于平水年时,对候鸟越冬最为有利,候鸟数量最多;2鄱阳湖丰水期处于高水位时,食物缺乏,对候鸟越冬不利,影响最大的是雁、鸭、鹤和天鹅类候鸟,候鸟数量较少;3鄱阳湖枯水期处于高水位时,对鹳类、天鹅和鸻鹬类候鸟取食造成一定困难,有可能使候鸟数量减少;4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较低时,如果科学管理碟形湖的水位,对候鸟越冬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主湖区水位太低,对候鸟越冬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候鸟 越冬 鄱阳湖 水文过程 生态水文学
原文传递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复苏 被引量:20
8
作者 许兵 徐怀恕 纪伟尚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EITor生物型)注入兔肠结扎段中,通过兔肠可以使休眠的霍乱弧菌复苏,恢复成为可培养状态.复苏的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使兔肠结扎段肿胀、积水、内壁紫红色并出现溃疡。结扎段积液中含有约1... 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EITor生物型)注入兔肠结扎段中,通过兔肠可以使休眠的霍乱弧菌复苏,恢复成为可培养状态.复苏的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使兔肠结扎段肿胀、积水、内壁紫红色并出现溃疡。结扎段积液中含有约109cells/ml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培养状态 兔肠结扎
下载PDF
越冬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活性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吴晓东 孔繁翔 +3 位作者 曹焕生 张民 刘桂民 赵巧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5,共7页
水体中浮游植物在越冬期间数量少,关于湖泊中越冬浮游植物如蓝藻、绿藻、硅藻等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活性情况少见报道.本实验通过Phyto-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对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可变荧光和最大荧光之比)和快速光曲线... 水体中浮游植物在越冬期间数量少,关于湖泊中越冬浮游植物如蓝藻、绿藻、硅藻等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活性情况少见报道.本实验通过Phyto-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对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可变荧光和最大荧光之比)和快速光曲线的测定,结合显微镜镜检结果,并在室内进行了硫酸铜处理以及鲁哥氏液处理实验,对太湖、巢湖和玄武湖处于越冬期间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原位光合作用活性的研究.显微镜镜检结果表明太湖和玄武湖水体中以绿藻和硅藻为主,而蓝藻很少,巢湖水体中有大量蓝藻、绿藻和硅藻,Phyto-PAM在对玄武湖和太湖水样原位测定时未检测出蓝藻,而绿藻和硅藻有光合作用活性,其F_v/F_m在0.5左右;对巢湖的水体检测到的蓝藻、绿藻、硅藻都具有光合作用活性,其中绿藻和硅藻的Fv/Fm在0 5左右.蓝藻的n/Fm在0.3左右:用硫酸铜处理实验在巢湖水样中发现水体仅有硅藻活性(F_v/F_m下降至0.2左右),而用鲁哥氏液处理后无任何藻类光合作用活性,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处于越冬期间,以较多数量出观在水体中的蓝藻、绿藻和硅藻仍然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越冬 原位 光合作用活性 Phyto-PAM FV/FM
下载PDF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冬季独栖羚牛及其习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袁重桂 胡锦矗 +3 位作者 吴毅 魏辅文 江明道 邓启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笔者于1987年冬季至1988年春季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离群的独栖羚牛进行了考察研究,获得了数量、分布及冬季活动规律等资料,并在行为生态、越冬适应及死亡限制因素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老、弱、病、残羚牛离群而独栖生活,也是羚... 笔者于1987年冬季至1988年春季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离群的独栖羚牛进行了考察研究,获得了数量、分布及冬季活动规律等资料,并在行为生态、越冬适应及死亡限制因素等方面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老、弱、病、残羚牛离群而独栖生活,也是羚牛个体发生的必然规律;它们日趋衰弱,濒于死亡的边缘也是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越冬 行为生态
下载PDF
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司升云 周利琳 +8 位作者 王少丽 江幸福 许再福 慕卫 王冬生 王小平 陈浩涛 杨亦桦 吉训聪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2-1438,共7页
针对当前我国蔬菜生产中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高抗药性、猖獗为害、防控困难的现状,项目组对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越冬与迁飞、抗药性、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在我国各地的发生规律... 针对当前我国蔬菜生产中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高抗药性、猖獗为害、防控困难的现状,项目组对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越冬与迁飞、抗药性、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甜菜夜蛾在我国各地的发生规律及发生动态,从南到北发生时间呈楔形,而发生量总体东高西低,从南到北呈中部高南北低的马鞍形。阐述了甜菜夜蛾"无卵子发生-飞行拮抗"的迁飞特性,提出了接力棒式季节性南北往返迁飞模式,初步阐明了甜菜夜蛾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迁飞路线与迁飞时间。提出并认证了甜菜夜蛾在我国的越冬区域。明确了全国各主要发生区甜菜夜蛾对10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探明了甜菜夜蛾对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抗性风险、交互抗性、种群适合度、抗性遗传规律和抗性机理,提出了抗药性治理措施。分别在海南、湖南、湖北、上海、天津等地进行了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环境友好型高效杀虫剂7种。掌握了马尼拉陡胸茧蜂、夜蛾黑卵蜂和淡足侧沟茧蜂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改进了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工艺,解决了寄生蜂和病毒规模化生产及田间释放关键技术,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改进优化了甜菜夜蛾性引诱剂配方、研发出新型诱捕装置,并投入生产应用。集成出4套农业生产轻简化实用技术,华南、华中、华北、华东地区根据当地发生特点制定了4套防控方案。在全国甜菜夜蛾主要发生区建立试验基地16个,核心示范基地29个,年示范面积总计约3800hm2,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发生 越冬 迁飞 抗药性 生物防治 综合防治 示范
原文传递
晋北地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孙建平 张志华 董宽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00-2305,共6页
为探讨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晋北农牧交错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本研究选用国内外使用广泛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其越冬率、连续两年的产草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 为探讨不同品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晋北农牧交错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本研究选用国内外使用广泛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其越冬率、连续两年的产草量和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的越冬率和适时刈割后的干草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差异,WL^(-1)68HQ、三得利、皇后和中苜一号的越冬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P<0.05),中苜一号的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除皇后以外的其它品种(P<0.01),各品种的茎叶比随着刈割次数地增加,差异变大,并且各品种紫花苜蓿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中苜一号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基于该地区的生产实际需求(越冬、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认为,中苜一号、三得利以及阿尔冈金更适合在该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越冬性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的越冬变化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盛昌 林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61-565,共5页
采用电导法定量测定了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的越冬变化 ,探讨了抗寒力与水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1 988年 9月至 1 989年 4月越冬期间 ,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随气温下降... 采用电导法定量测定了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植物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的越冬变化 ,探讨了抗寒力与水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1 988年 9月至 1 989年 4月越冬期间 ,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随气温下降而增强 ,分别于1月和 1 2月达到最大 ,低温处理 1h ,半致死温度为 - 9.3℃和 - 9.0℃ ;其后 ,抗寒力随气温回升而迅速下降 .冬季秋茄和桐花树抗寒力的提高与束缚水含量增加或自由水含量减少密切相关 ,并伴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 .束缚水与自由水、叶绿素a与b含量的比值变化可以反映红树植物抗寒力变化 :两种比值越高 ,抗寒力越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寒力 越冬 红树科秋茄 桐花
下载PDF
小菜蛾在温带地区越冬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马春森 马罡 杨和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628-3636,共9页
小菜蛾是世界性重要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能正常发育繁殖,可见到各种虫态。但在温带冬季十字花科植物不能生长的地区,小菜蛾的越冬成为一个重要生态学问题。综述了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小菜蛾越冬的研究进展。小... 小菜蛾是世界性重要害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冬季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能正常发育繁殖,可见到各种虫态。但在温带冬季十字花科植物不能生长的地区,小菜蛾的越冬成为一个重要生态学问题。综述了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小菜蛾越冬的研究进展。小菜蛾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岛的北陆和东北大部分地区不能越冬,越冬北限相当于冬季积雪覆盖时间为60d的区域;在中国,小菜蛾不能在寒冷的东北地区越冬,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冬季可见各虫态,但越冬北限尚不清楚;小菜蛾在冬天气候温和的韩国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继续发生;北美洲的加拿大西部和安大略地区大量的试验证明小菜蛾不能成功越冬,在美国南部小菜蛾冬季可正常发生,北部小菜蛾的越冬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但确认春季从南部运输的受小菜蛾感染的甘蓝等种苗是美国北部的重要虫源。小菜蛾在欧洲各地越冬的系统研究未见报道,没有证据表明在英国小菜蛾会发生有显著意义的越冬。目前小菜蛾越冬研究主要采用冬季直接试验观察和基于耐寒性试验的越冬预测两种方法。冬季直接试验观察法包括:(1)利用人工饲养的小菜蛾在田间各种潜在的越冬场所的越冬试验;(2)在秋播、野生或残留的十字花科植物上进行冬季种群的系统抽样调查;(3)越冬前后在前茬为十字花科植物的田块广泛搜寻普查小菜蛾的存活个体。基于耐寒性试验的越冬预测法:在获取小菜蛾越冬场所温度的基础上设计低温处理模式,试验低温处理后小菜蛾的存活率及后续发育和生殖。将试验数据和各地气温或小气候相结合,对小菜蛾在的越冬可能性进行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温带地区 越冬 耐寒性 低温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纳帕海湿地黑颈鹤越冬生境的干扰强度与格局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杰 胡金明 +1 位作者 罗怀秀 贾海锋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3-350,共8页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湿地造成空前的压力,在短期内以人类活动干扰为主要特征;强度各异、来源多样的干扰对以城市湿地为载体的候鸟生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影响着候鸟的越冬生境质量,进而影响了候鸟的种群变化。其中,量化人类活动干扰的...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湿地造成空前的压力,在短期内以人类活动干扰为主要特征;强度各异、来源多样的干扰对以城市湿地为载体的候鸟生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影响着候鸟的越冬生境质量,进而影响了候鸟的种群变化。其中,量化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度与其对候鸟生境格局的影响是生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帕海湿地(Ramsar湿地)是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中部种群的主要越冬地,然而日趋严重的人类活动干扰已经影响了黑颈鹤种群的越冬生境质量,因而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区内,根据黑颈鹤的可利用景观,识别黑颈鹤的潜在生境,结合2010~2015年期间对人类活动干扰源的多次实地调查资料,将影响黑颈鹤生境的主要干扰源进行分类,确定其强度和干扰范围,从而确定2010~2015年期间黑颈鹤实际生境格局及复合干扰位置、强度和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越冬种群稳定期和迁离期实际生境分别仅占两时期潜在生境的48.9%和38.3%,人类活动干扰是造成黑颈鹤实际生境和潜在生境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低复合强度干扰的影响面积在稳定期和迁离期都接近总干扰面积的90%,所以,低复合强度干扰是黑颈鹤生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控制低复合强度干扰,可以快速、有效地起到保护和恢复黑颈鹤生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越冬 生境 格局 人类活动干扰 城市湿地
原文传递
鄱阳湖小天鹅越冬种群数量与行为学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戴年华 邵明勤 +3 位作者 蒋丽红 杜建华 蒋剑虹 曾宾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768-5776,共9页
2012年10月—2013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分布进行了5次调查。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小天鹅的种群数量均不稳定,可能与食物丰富度、水位等相关。各次调查中以第2次调查观测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合计10... 2012年10月—2013年3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鄱阳湖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种群数量分布进行了5次调查。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小天鹅的种群数量均不稳定,可能与食物丰富度、水位等相关。各次调查中以第2次调查观测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合计10756只;调查区域中以鄱阳县白沙洲自然保护区调查到的小天鹅数量最多。5次调查中鄱阳县的小天鹅数量均占每次调查总数的56%以上,平均2239.80只。小天鹅在各保护区不同湖泊的数量分布存在时间差异,但分布仅局限在几个湖泊中。调查显示,小天鹅的幼体比例为29.04%(n=1150)。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小天鹅越冬期的行为进行了研究,其用于静止(43.12%)和取食(27.44%)行为的时间较多,用于运动(16.82%)和梳理(11.48%)行为的时间较少,用于社会行为(1.14%)的时间最少。在小天鹅的日间行为节律中,静止行为高峰出现在07:00—08:00和17:00—18:00时段,取食行为高峰出现在16:00—17:00。下午取食强度的增加与冬季夜间长和气温低有关,鸟类必须获得足够的能量以维持其夜间的能量消耗。对小天鹅成幼体行为分配进行检验,发现除社会行为差异显著(Z=-2.310,P=0.021)外,其余行为差异均不显著。但成幼体的行为节律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静止和取食行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天鹅 越冬 行为 幼体 鄱阳湖
下载PDF
树莓自然越冬枝条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代汉萍 薛志杰 郭修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3-577,共5页
测定了5个树莓栽培品种及野生树莓"牛叠肚"在自然越冬条件下枝条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了树莓枝条在越冬期间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植株越冬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9~12月份树莓枝条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 测定了5个树莓栽培品种及野生树莓"牛叠肚"在自然越冬条件下枝条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了树莓枝条在越冬期间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与植株越冬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然降温过程中,9~12月份树莓枝条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抗寒性强的野生种"牛叠肚"枝条中3种物质含量最高,增加的幅度最大;抗寒性弱的栽培品种"澳洲红"枝条中3种物质含量最低,增加的幅度最小。12月份以后这3种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与树莓枝条越冬性强弱密切相关。6份树莓试材越冬过程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野生种"牛叠肚"越冬枝条中SOD和CAT活性最强,MDA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 越冬性 可溶性糖 淀粉 可溶性蛋白 SOD CAT MDA
下载PDF
中华蜜蜂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12
18
作者 余林生 韩胜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21-724,共4页
1998~ 2 0 0 3年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对中华蜜蜂 (Apisceranacerana)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中蜂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日变化同步 ,伴随着越冬蜂群群势下降 ,越冬蜂团中心温度和相对湿... 1998~ 2 0 0 3年在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对中华蜜蜂 (Apisceranacerana)群体越冬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中蜂越冬蜂团中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日变化同步 ,伴随着越冬蜂群群势下降 ,越冬蜂团中心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增大 ,蜂群越冬稳定性下降 .旧法饲养比新法饲养中蜂蜂群越冬稳定性强 .秋季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蜂群 ,工蜂腺体处于发育初期 ,越冬期蜂群群势下降率低 ,越冬安静 ,饲料消耗率低 ,越冬稳定性强 ,幽王断子提高了适龄越冬蜂数量和质量 ,蜂群内年龄组配在不断变化 .在新法饲养中蜂季节性管理中 ,必须采取培育适龄越冬蜂并适时幽王断子的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越冬 适龄越冬蜂 幽王断子 年龄组配
下载PDF
越冬过程中桃小食心虫结茧和裸露幼虫体内耐寒性物质动态变化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鹏 于毅 +4 位作者 门兴元 张思聪 张安盛 许永玉 李丽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85,共7页
为比较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越冬过程中种群耐寒性的差异,本文研究了其结茧和裸露幼虫自然种群的耐寒性,分别测定了不同时期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体内含水量、总脂肪、总蛋白和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从10月... 为比较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越冬过程中种群耐寒性的差异,本文研究了其结茧和裸露幼虫自然种群的耐寒性,分别测定了不同时期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体内含水量、总脂肪、总蛋白和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从10月至翌年2月份结茧和裸露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结冰点、总蛋白含量、总糖和总脂肪含量及结茧幼虫的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裸露幼虫含水量持续增加,在2月达到最高61.42%,在其存活的整个时期的含水量高于同时期结茧幼虫含水量。裸露幼虫的总糖含量持续降低,在2月份含量达到最低(0.65μg/mg),存活的整个时期显著低于同时期的结茧幼虫总糖含量。在裸露幼虫存活的整个时期总蛋白含量和总脂肪含量都和结茧幼虫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越冬过程中,裸露幼虫体内高含水量和低含糖量可能是其不能正常越冬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越冬 耐寒性 过冷却点 生化物质 动态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中国褐飞虱越冬北界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卢小凤 霍治国 +4 位作者 申双和 黄大鹏 王丽 肖晶晶 于彩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77-1983,共7页
基于GIS技术,利用1951—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289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褐飞虱历史越冬考察资料,通过采用典型年褐飞虱越冬实况调查资料进行检验,对前人研究的褐飞虱越冬北界指标进行优选,最终选择1月10℃等温线作为中国褐飞虱越冬北界位... 基于GIS技术,利用1951—2010年中国南方地区289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褐飞虱历史越冬考察资料,通过采用典型年褐飞虱越冬实况调查资料进行检验,对前人研究的褐飞虱越冬北界指标进行优选,最终选择1月10℃等温线作为中国褐飞虱越冬北界位置确定的指标,分析了最近60年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褐飞虱越冬北界年代际变化以及前后30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由于暖冬年份频次的增加,使得每隔10年、30年褐飞虱越冬北界平均界限均不同程度北移,与冷冬年相比,暖冬年褐飞虱越冬北界位置可向北推移2~3个纬度;年代际变化以20世纪80年代最为明显,80年代之后的30年较之前的30年北移显著;空间北移较明显的地区为云南中部和福建南部,其中云南境内最大位移处60年约向北移动了近9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越冬 气候变暖 分布北界 北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