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酯酶同工酶研究(直翅目:蝗总科) 被引量:12
1
作者 韩雅莉 谭竹钧 郑哲民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8年第3期157-162,共6页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斑翅蝗科(Oedipodidae)6属8个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共显示30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根据酶带迁移距离的不同,可以分为5个泳动区。通过EST同工酶酶带的聚类分析,对斑翅蝗...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斑翅蝗科(Oedipodidae)6属8个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研究,共显示30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根据酶带迁移距离的不同,可以分为5个泳动区。通过EST同工酶酶带的聚类分析,对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斑翅蝗科 酯酶同工酶 分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ND5基因序列的中国飞蝗属3亚种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叶维萍 叶海燕 +1 位作者 卢慧甍 黄原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3,共9页
对分布于中国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3亚种的线粒体12S rDNA 487 (bp)和 ND5 (451 bp) 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与已知全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非洲飞蝗亚种进行序列比较,... 对分布于中国的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3亚种的线粒体12S rDNA 487 (bp)和 ND5 (451 bp) 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与已知全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非洲飞蝗亚种进行序列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ND5基因,以斑腿蝗科瘤喉蝗Parapodismamikado 为外群,重建 MP 树。基于序列长度的限制,将两基因联合分析重建了 1 棵最简约无根树。在对准的 4 个亚种共有的 481 bp 的 12S rDNA 和 451 bp 的 ND5 片断序列比较中,AT 含量明显高于 GC 含量。由序列差异来看,亚洲飞蝗和东亚飞蝗序列相似度高,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相似度高,ND5 基因的 MP 树和联合树也支持这个结论。由于大陆漂移和青藏高原隆起的特殊地质事件,正好解释了非洲飞蝗和西藏飞蝗的相似性,支持西藏飞蝗为单独 1 亚种,与非洲飞蝗为同一起源地,与其它 2 亚种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斑翅蝗科 飞蝗 线粒体 12S rDNA ND5
下载PDF
斑翅蝗科四种蝗虫卵子发生阶段及种间差异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卓 奚耕思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1-508,共8页
通过组织学观察与测量对斑翅蝗科(直翅目,蝗总科)中4种蝗虫卵子发生各阶段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4种蝗虫分别为: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coerulipes(Ivan.)、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Sauss.、花胫绿纹蝗Aiolopustamulus(Fabricius)和疣... 通过组织学观察与测量对斑翅蝗科(直翅目,蝗总科)中4种蝗虫卵子发生各阶段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4种蝗虫分别为: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coerulipes(Ivan.)、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Sauss.、花胫绿纹蝗Aiolopustamulus(Fabricius)和疣蝗Trilophidiaannulata(Thunberg)。结果显示,在蝗虫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体积和形态变化显著,呈现指数增长模式;细胞核体积增长在发育初期增长显著,后期变化不显著;滤泡细胞体积和形态及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进而比较种间差异,可见不同种蝗虫的卵子发生存在不同的发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蝗科 卵子发生 统计分析 种间差异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2基因的中国斑翅蝗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直翅目:蝗总科) 被引量:7
4
作者 丁方美 黄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0,共6页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线粒体ND2基因进行分析,重建斑翅蝗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传统分类结果的异同。扩增并测定了我国斑翅蝗科10属16种蝗虫的线粒体ND2全基因1023bp的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线粒体ND2基因进行分析,重建斑翅蝗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探讨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和传统分类结果的异同。扩增并测定了我国斑翅蝗科10属16种蝗虫的线粒体ND2全基因1023bp的序列,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转换颠换、系统发育信号等进行了分析。并基于ND2全基因序列数据,分别采用邻接法(NJ)、最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重建了10属16种蝗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斑翅蝗科蝗虫ND2全基因A+T含量平均为74.6%;痂蝗亚科和异痂蝗亚科没能得到区分,建议合并为一个亚科;而斑翅蝗亚科和飞蝗亚科的分类地位还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蝗科 ND2基因 系统发育 分子进化
下载PD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16 Oedipodidae species (Insecta: Orthoptera) based on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被引量:5
5
作者 HUI-MENG LU YUAN HUANG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The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of 16 Oedipodidae specie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All sequences were align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ere inferred. The properties of 16S ... The sequences of the mitochondrial 16S rRNA gene of 16 Oedipodidae specie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All sequences were align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ere inferred. The properties of 16S gene in Oedipodidae showed typical patterns of many insects such as a high A+T content and variable distance-dependent transition/transversion ratios. The 0.2 weight for sites of loops may be advisable for phylogeny reconstruction using the maximum parsimony method.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sults do not support the current subfamily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Oedipodidae. Bryodemellinae and Bryodeminae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should be merged as one subfamily. The status of Oedipodinae and Locustinae is also problem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molecular evolution oedipodidae phylogeny.
原文传递
新疆北部地区蝗虫三新种记述(直翅目,斑翅蝗科)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哲民 张陵 +1 位作者 杨亮 王延峰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55-359,共5页
记述采自新疆北部地区蝗虫3新种,即黑胫平顶蝗FlatovertexnigritibialisZhengetZhang,sp.nov.、三纹束颈蝗SphingonotustristrialZhengetWang,sp.nov.及布尔津束颈蝗SphingonotusburqinensisZhengetYa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 记述采自新疆北部地区蝗虫3新种,即黑胫平顶蝗FlatovertexnigritibialisZhengetZhang,sp.nov.、三纹束颈蝗SphingonotustristrialZhengetWang,sp.nov.及布尔津束颈蝗SphingonotusburqinensisZhengetYa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斑翅蝗科 蝗虫 新种 新疆
下载PDF
新疆束颈蝗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斑翅蝗科) 被引量:5
7
作者 龚玉新 郑哲民 牛瑶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0-563,共4页
记述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的斑翅蝗科Oedipodidae2新种,即乌鲁木齐束颈蝗Sphingonotus wulumuqiensissp.nov.和雅玛里克山束颈蝗Sphingonotusyamalike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直翅目 斑翅蝗科 束颈蝗属 新种 新疆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探讨中国斑翅蝗科部分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叶海燕 黄原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29-235,共7页
基于斑翅蝗科14种的线粒体Cytb基因462 bp序列,使用MEGA2和PAUP*4.0b软件包进行分析,显示Cytb基因序列具有明显的高A、T偏向性和距离依赖的TS/TV值.采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P)和极似然法(ML)分别构建斑翅蝗科4亚科8属的系统发育树... 基于斑翅蝗科14种的线粒体Cytb基因462 bp序列,使用MEGA2和PAUP*4.0b软件包进行分析,显示Cytb基因序列具有明显的高A、T偏向性和距离依赖的TS/TV值.采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P)和极似然法(ML)分别构建斑翅蝗科4亚科8属的系统发育树,不同算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支持分为四大分支(亚科):A(绿纹蝗属)、B(束颈蝗属)、C((飞蝗属+车蝗属)+小车蝗属)、D((痂蝗属+异痂蝗属)+皱膝蝗属);红胫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作为两个种比较合适;痂蝗亚科和异痂蝗亚科应该合并为一个亚科;飞蝗亚科与斑翅蝗亚科的分类关系尚未解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蝗科 CYTB基因 分子进化 系统发育
下载PDF
新疆12种常见蝗虫雄性外生殖器的比较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白静 任金龙 +1 位作者 赵莉 牙森·沙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7-194,共8页
为准确鉴定新疆草原的常见蝗虫,本研究基于雄性外生殖器原色图片对新疆草原的4科10属12种常见蝗虫的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总结属级和科级分类阶元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对选取的9个雄性外生殖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 为准确鉴定新疆草原的常见蝗虫,本研究基于雄性外生殖器原色图片对新疆草原的4科10属12种常见蝗虫的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总结属级和科级分类阶元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对选取的9个雄性外生殖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斑翅蝗科雄性外生殖器的阳茎基瓣呈宽圆形,而网翅蝗科雄性外生殖器的阳茎基瓣呈花瓣状。9个雄性外生殖器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都在1.00以上的有2个主成分,即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两者的总贡献率为88.10%;第一主成分的主要组分为后突间距、桥宽和锚状突的相对位置;而第二主成分的主要组分为阳具基背片长宽比。区分12种蝗虫雄性外生殖器的主要特征为后突间距、桥宽、锚状突的相对位置和阳具复合体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蝗科 分类 网翅蝗科 阳具复合体 阳具基背片
原文传递
4种鸣虫染色体核型研究(直翅目:蝗总科) 被引量:5
10
作者 郝锡联 闻鸣 +3 位作者 张雪 鲁莹 赵卓 任炳忠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1,共6页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网翅蝗科的隆额网翅蝗(Arcyptera coreana Shiraki)、宽翅曲背蝗[Para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ikov)]及斑翅蝗科的赤翅蝗(Celes skalozubovi Adelung)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Pall.)]4种具...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网翅蝗科的隆额网翅蝗(Arcyptera coreana Shiraki)、宽翅曲背蝗[Para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Ikonnikov)]及斑翅蝗科的赤翅蝗(Celes skalozubovi Adelung)和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Pall.)]4种具有鸣叫行为的蝗虫进行染色体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蝗虫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0+XO=21。斑翅蝗科2种蝗虫染色体数目:2n(♂)=22+XO=23。4种直翅目鸣虫的染色体核型在较高的分类阶元中彼此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差异性;同科的蝗虫体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染色体核型存在较大的共性(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组式相同),然而在同一科下的不同属蝗虫间,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科间蝗虫的染色体组式、染色体绝对长度及相对长度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蝗虫染色体的核型可用作科间、属间分类的依据。4种鸣虫染色体核型的相似性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蝗科 网翅蝗科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南疆束颈蝗属二新种(蝗总科:斑翅蝗科)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哲民 席碧侠 廉振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38-342,共5页
本文记述采自新疆南部地区束颈蝗属二新种,叶城束颈蝗Sghingonotusyechengensissp.nov.及塔克拉玛束颈蝗Sphingonotustakrama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 本文记述采自新疆南部地区束颈蝗属二新种,叶城束颈蝗Sghingonotusyechengensissp.nov.及塔克拉玛束颈蝗Sphingonotustakrama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斑翅蝗科 束颈蝗属 新种
下载PDF
新疆斑翅蝗科三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哲民 龚玉新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8-262,共5页
记述分布在新疆地区斑翅蝗科Oedipodidae 3新种 ,即蓝胫胫刺蝗Compsorhipiscyanitibiasp .nov .,黑肛束颈蝗Sphingonotuspeliepiproctsp .nov .及托里束颈蝗Sphingonotustoliensissp .nov .。
关键词 新疆 斑翘蝗科 新种 直翅目 蝗总科
下载PDF
青海四种土蝗(直翅目:斑翅蝗科)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2年第4期5-7,共3页
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山草地的四种土蝗:黄胫异痂蝗(Brydemellaboldereri holderei Krauss,)、白边痂蝗(Bryodema luctuosum luctuosun Stoll)、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方法研究了青海高山草地的四种土蝗:黄胫异痂蝗(Brydemellaboldereri holderei Krauss,)、白边痂蝗(Bryodema luctuosum luctuosun Stoll)、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usc B.-Bienko)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四种土蝗染色体数目均为,(2n(?))=23=22+XO;全部染色体都为近端着丝点类型;四种土蝗染色体的核型公式均为K(2n,(?))=23=23T=4L+14M+4S+XO。结果表明:斑翅蝗科3属间的蝗虫主要区别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相对长度有明显差异,小车蝗属内2种间区别主要表现为常染色体相对长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土蝗 直翅目 斑翅蝗科 染色体核型分析 异痂蝗属 小车蝗属
下载PDF
中国异爪蝗属一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凤岭 任炳忠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2年第1期11-13,共3页
作者在整理本校生物系标本室蝗虫标本时,发现异爪蝗属1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大兴安岭异爪蝗Euchorthippus dahinganlingensis,新种(图1-6) 雄 体型中等。头较大,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前缘近直角,颜面隆起... 作者在整理本校生物系标本室蝗虫标本时,发现异爪蝗属1新种,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大兴安岭异爪蝗Euchorthippus dahinganlingensis,新种(图1-6) 雄 体型中等。头较大,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前缘近直角,颜面隆起全长具纵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丝角蝗科 异爪蝗属 新种
下载PDF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some genera in Oedipodidae (Orthoptera: Acridoidea) based on 16S mitochondrial partial gene sequences
15
作者 Xiang-Chu Yin Xin-Jiang Li +4 位作者 Wen-Qiang Wang Hong Yin Cheng-Quan Cao Bao-Hua Ye Zhan Yi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1-476,共6页
Basedonthe 16S mitochondrial partial gene sequences of 29 genera, containing 26 from Oedipodidae and one each from Tanaoceridae, Pyrgomorphidae and Tetrigidae (as outgroups), the homologus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an... Basedonthe 16S mitochondrial partial gene sequences of 29 genera, containing 26 from Oedipodidae and one each from Tanaoceridae, Pyrgomorphidae and Tetrigidae (as outgroups), the homologus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inferred by neighbor-joining (N J). The results of sequences compared show that: (i) in a total of 574 bp of Oedipodidae, the number of substituted nucleotides was 265 bp and the average percentages ofT, C, A and G were 38.3%, 11.4%, 31.8% and 18.5%,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tent of A+T (70.1%) was distinctly richer than that of C+G (29.9%); and (ii) the average nucleotide divergence of 16S rDNA sequences among genera of Oedipodidae were 9.0%, among families of Acridoidea were 17.0%, and between superfamilies (Tetrigoidea and Acridoidea) were 23.9%, respectively. The phylogenetic tree indicated: (i) the Oedipodidae was a monophyletic group,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this family was confirmed; (ii) the genus Heteropternis separated from the other Oedipodids first and had another unique sound-producing structure in morphology, which is the type-genus of subfamily Heteropterninae; and (iii) the relative intergeneric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same continent was closer than that of different continents, and between the Eurasian genera and the African genera, was closer than that between Eurasians and Americ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edipodidae ACRIDOIDEA ORTHOPTERA 16S rDNA phylogenetic analyses
原文传递
金屏山地区斑翅蝗科—新属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哲民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本文记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屏山地区斑翅蝗科壮蝗属Ochyracris Zheng新属及红胫壮蝗Ochyracris rufutibialis Zheng新种。该新属近似于赤翅蝗属CelesSaussure,主要区别为:头侧窝短三角形,在头顶顶端相距较远;后翅基部淡黄色;后足... 本文记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屏山地区斑翅蝗科壮蝗属Ochyracris Zheng新属及红胫壮蝗Ochyracris rufutibialis Zheng新种。该新属近似于赤翅蝗属CelesSaussure,主要区别为:头侧窝短三角形,在头顶顶端相距较远;后翅基部淡黄色;后足胫节红色。 模式种:红胫壮蝗Ochyracris rufutibialis Zheng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蝗科 新属 新种 金屏山
下载PDF
欧亚大陆斑翅蝗科分类系统(直翅目:蝗亚目)(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印象初 王文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953,共5页
对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斑翅蝗科Oedipodidae昆虫进行了亚科分类研究,将已知的69个属分为7个亚科飞蝗亚科Locustinae,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异距蝗亚科Heteropterninae subfam.n.,痂蝗亚科Bryodeminae,异痂蝗亚科Bryodemellinae,哑斑翅蝗亚... 对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斑翅蝗科Oedipodidae昆虫进行了亚科分类研究,将已知的69个属分为7个亚科飞蝗亚科Locustinae,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异距蝗亚科Heteropterninae subfam.n.,痂蝗亚科Bryodeminae,异痂蝗亚科Bryodemellinae,哑斑翅蝗亚科Oedipodacrinae subfam.n.和聋斑翅蝗亚科Rashidinae subfam.n.,其中包括3个新亚科。建立了欧亚大陆斑翅蝗科新的亚科分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翅蝗科 分类系统 新亚科 欧亚大陆
下载PDF
甘肃斑翅蝗科一新属新种(直翅目,蝗总科) 被引量:2
18
作者 龚玉新 郑哲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8-481,共4页
记述了采自甘肃肃南斑翅蝗科 1新属 1新种 ,拟皱膝蝗属Angaracrisoidesgen .nov.,黑翅拟皱漆蝗An garacrisiodesnigripennissp .nov.,并与近缘属蔷蝗属UvaroviolaB Bienko和皱漆蝗属AngaracrisB Bienko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甘肃 斑翅蝗科 新属 新种 直翅目 蝗总科
下载PDF
甘肃省痂蝗属一新种(蝗总科:斑翅蝗科)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格侠 郑哲民 欧晓红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61-463,共3页
本文记述采自甘肃省肃北县鱼儿红牧场的斑翅蝗科痂蝗属Bryodema一新种,野马山痴蝗B.yemashanasp.nov,新种与透翅痂蝗B.hyalinalaZhengetZhang近似。
关键词 直翅目 斑翅蝗科 痂蝗属 新种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BRYODEMELLA YIN (ORTHOPTERA:ACRIDOIDEA:OEDI PODIDAE) FROM XINJIANG, CHINA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保平 《Entomotaxonomia》 CSCD 1997年第2期83-85,共3页
A new species of Bryodemella Yin from northern Xinjiang is described. The new species, Bryodemella elegans, can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other species of the genus by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male body muc... A new species of Bryodemella Yin from northern Xinjiang is described. The new species, Bryodemella elegans, can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other species of the genus by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1) male body much smaller, with body length under 23mm; (2) pronotum with a testaceous band along the posterior b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PTERA ACRIDOIDEA oedipodidae Bryodemella new species XINJIA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