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rces of ore-forming fluids and metalik materials in the Jinwozi lode gold deposit,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of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伟 李新俊 邓军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z1期135-153,共1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gas compositions and H-, O-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 and quartz-hosted fluid inclusions, and S-, Pb-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 separates collected from the principal Stage 2 ores in Vei... This paper presents gas compositions and H-, O-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 and quartz-hosted fluid inclusions, and S-, Pb-isotope compositions of sulfide separates collected from the principal Stage 2 ores in Veins 3 and 210 of the Jinwozi lode gold deposit,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of China. Fluid inclusions trapped in quartz and sphalerite are dominantly primary. H- and O-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yrit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indicate two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ore-forming fluid that include the degassed magma and the meteoric-derived but rock 18O-buffered groundwater. However, H- and O-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quartz-hosted fluid inclusions essential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groundwater. Sulfid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show considerably higher abundances of gaseous species CO2, N2, H2S, etc. Than quartz-hosted ones. The linear trends among inclusion gaseous species reflect the mixing tendency between the gas-rich magmatic fluid and the groundwater. The relative enrichment of gaseous species in sulfid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coupled with the banded ore structure indicating alternate precipitation of quartz with sulfide minerals, suggests that the magmatic fluid has been inputted to the ore-forming fluid in pulsatio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pyrite and galena separates indicate an essential magma derivation for sulfur but the multiple source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from the mantle to the bulk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ide-hosted fluid inclusion H- and o-isotopes gas composition lode gold deposit eastern TIANSHAN Mts.
原文传递
Dating and Nd, Sr, O Isotope Studies of the Chaganhundi Granite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有勤 王银喜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3年第19期1646-1650,共5页
The crust in northern Xinjiang intensely moved about during the Middle Hercynian, which formed a large area of granitoid. In the south of Alataw Mountain, granitic bodies such as Kongwusayi, Wulasitan, Zuluhong, Kazib... The crust in northern Xinjiang intensely moved about during the Middle Hercynian, which formed a large area of granitoid. In the south of Alataw Mountain, granitic bodies such as Kongwusayi, Wulasitan, Zuluhong, Kazibieke and Chaganhundi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Bole W-Sn mineralization belt from east to west, of which the Zuluhong, Kazibieke and Chaganhundi granitic bodies in the west sector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W-Sn mineralizations of quartz vein type, greisen type and chlorite type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E RB-SR DATING ND SR o isotopes petrogenesis.
原文传递
O同位素的相对论平均场计算中对能隙参数的研究
3
作者 丁斌刚 鲁定辉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53-1156,共4页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各种对能隙参数对O同位素偶偶核的适用性,通过对原子核结合能和四极形变的系统计算表明,在O同位素区域,对能隙参数△n和△p均可取为0.5,这样既简化了计算,又可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相对论平均场 对能隙参数 o同位素
原文传递
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水分来源的D、^(18)O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树宝 陈亚宁 +2 位作者 李卫红 陈亚鹏 任志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8-995,共8页
对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水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O)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潜在水源对胡杨的贡献。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δ18O差异显著,胡杨幼苗、成熟木、过熟木的δ18O值分别为-5.368 14‰、-6.032 7... 对黑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水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稳定同位素组成(δD、δ18O)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潜在水源对胡杨的贡献。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胡杨木质部δ18O差异显著,胡杨幼苗、成熟木、过熟木的δ18O值分别为-5.368 14‰、-6.032 75‰和-6.924 18‰;(2)不同林龄胡杨所利用的水分来源不同,胡杨幼苗主要利用30~50 cm的土壤水,利用率在70%左右,对地下水的利用仅为6%;成熟木主要利用200~220 cm的土壤水及地下水,对地下水的利用最多达85%;胡杨过熟木主要利用100~260 cm的土壤水及地下水,深度范围较幼苗和成熟木都广,对地下水的利用较高,最多达96%,胡杨成熟木和过熟木主要利用的是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来源 不同林龄胡杨 氢、氧同位素 黑河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天河 赵成义 +3 位作者 吴桂林 蒋少伟 俞永祥 王丹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河水、土壤水、地下水)的δD、δ^(18)O同位素组成,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研究了胡杨、柽柳的水分来源和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河水、土壤水、地下水)的δD、δ^(18)O同位素组成,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研究了胡杨、柽柳的水分来源和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0~100cm土壤水受蒸发影响大,土壤水δ^(18)O值偏大;100~300cm土壤水和地下水δ^(18)O值偏小且各点不存在显著差异。柽柳茎干水的δ^(18)O值小于胡杨,且均随河岸距离增加而减小;在河岸,胡杨最多能利用14.2%的河水,柽柳对河水的利用比例最大达到35.3%,二者对浅层0~10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较高;远离河岸,胡杨主要利用大于120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40%~50%,柽柳以地下水作为其主要水源,最大利用比例达到94.5%。胡杨生长需要适宜的地下水埋深条件(350~420cm),柽柳在浅地下水埋深和大于450cm的深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优于胡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D、δ18o稳定同位素 塔里木河 河岸带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水分来源
原文传递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砂岩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岩期次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21
6
作者 魏巍 朱筱敏 +5 位作者 国殿斌 费李莹 苏惠 蒋飞虎 谈明轩 吴陈冰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0-599,共10页
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碎屑岩储层中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特征及成因机理。结果表明,根据碳酸盐胶结物的组分和结构,从矿物学和成岩序列的角度,可划分出三期胶结物类型,分别是Ⅰ期泥晶方解... 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碎屑岩储层中多期碳酸盐胶结物的特征及成因机理。结果表明,根据碳酸盐胶结物的组分和结构,从矿物学和成岩序列的角度,可划分出三期胶结物类型,分别是Ⅰ期泥晶方解石、Ⅱ期含铁方解石,以及Ⅲ期的铁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铁白云石。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Ⅰ期泥晶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常温常压中,主要从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介质中析出,形成于早成岩阶段A期,早于压实期,对孔隙的形成起到保存作用;Ⅱ期铁方解石形成于早成岩阶段B期-中成岩阶段A期,受控于埋藏过程中的水岩作用影响,其中的碳酸根来源于有机酸脱羧产生的CO_2,而Ca^(2+)和Fe^(3+)来自长石类颗粒的溶解和黏土矿物的转化,该期胶结物主要充填在残余原生粒间孔和各类次生溶孔中,对储层以破坏作用为主;Ⅲ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形成于中成岩阶段B期,成岩环境由弱酸向弱碱性转化,黏土矿物转化释放Mg^(2+)和Fe^(3+),其中Fe^(3+)被烃类还原成低价铁,为Ⅲ期含亚铁碳酸盐胶结物提供了充足来源,该期胶结物与Ⅱ期胶结物类似,对储层形成也属于"破坏型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 巴音戈壁组 砂岩储层 碳酸盐胶结物 碳氧同位素 储层成岩 查干凹陷
下载PDF
蓟县早寒武-新元古不整合界面处风化壳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任伟 陈锦石 陈志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9,共5页
由于土壤中有机质降解产生的CO2 和淡水成岩作用的影响,在蓟县早寒武世和晚元古代景儿峪组不整合界面处古风化壳中碳酸盐的δ13C值和δ18O 值明显偏负,从风化壳向下往原岩的方向,δ13C和δ18O 数值逐渐增加;此外,... 由于土壤中有机质降解产生的CO2 和淡水成岩作用的影响,在蓟县早寒武世和晚元古代景儿峪组不整合界面处古风化壳中碳酸盐的δ13C值和δ18O 值明显偏负,从风化壳向下往原岩的方向,δ13C和δ18O 数值逐渐增加;此外,与风化壳上、下碳酸盐岩地层的δ13C和δ18O 数值具有明显的差别。上述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用于其它古风化壳剖面及地层不整合界面的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古风化壳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成岩作用
下载PDF
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碳氧稳定同位素及微量元素记录的环境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2 位作者 程海 林玉石 张美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5-632,共8页
通过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一系列的TIMSU系法测年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取得了连续 90 .0~ 16 0 .0ka气候变化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表明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和海洋同位素记录一样 ,也可以明显地按峰、谷划分为MIS5c,MIS5d ,MIS5e及... 通过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一系列的TIMSU系法测年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 ,取得了连续 90 .0~ 16 0 .0ka气候变化高分辨率的同位素记录。表明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和海洋同位素记录一样 ,也可以明显地按峰、谷划分为MIS5c,MIS5d ,MIS5e及MIS6多个气候阶段 ,界线年龄分别为 :5c/ 5d为 110 .0kaBP ,5d/ 5e为 12 0 .0kaBP ,5e/ 6为 12 9.2kaBP。在由冰盛期的 6阶段到间冰期的 5e,δ18O值由偏重的谷底至偏轻的峰顶的跃变 ,代表冰期旋回之间由冷到暖的快速转变。此外 ,δ13 C值也同样自谷底至峰顶的快速变化 ,说明生态环境也随气候环境的迅速变化而变化。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 ,Si,Al,Sr,P ,F等均表现出由冰盛期 6阶段至间冰期 5e阶段最大幅度的迅速变化 ,在间冰期 ,微量元素记录变化幅度较小 ,变化波形与δ13 C记录更为相似 ,研究表明 ,这些微量元素与δ13 C记录一样也可以作为岩溶区生态环境重建的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间冰期 稳定同位素 Δ^13C 代用指标 Δ^18o 冰期旋回 MIS BP 记录
下载PDF
氘氧同位素法在周口市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吕小凡 豆敬峰 +2 位作者 席航 夏飞雪 雷崇方 《地下水》 2017年第5期28-30,共3页
在野外采样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周口市内大气降水、河水和不同层位地下水中氘(δD)、氧(δ18O)同位素含量分析,发现当地降水、汾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氘(δD)、氧(δ18O)均落在全球和中国降水线附近,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表明区内浅层... 在野外采样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周口市内大气降水、河水和不同层位地下水中氘(δD)、氧(δ18O)同位素含量分析,发现当地降水、汾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氘(δD)、氧(δ18O)均落在全球和中国降水线附近,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而中深层和深层水则落在δD-δ18O降水线关系图的左下方,没有呈现明显的线性分布,表明其与大气降水的补给关系微弱;再者,根据不同深度地下水中δD、δ18O的含量特征分析,显示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氘(δD)和氧(δ18O)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表明其径流条件越差,可更新能力亦越差,这与区内不同层位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相一致;最后根据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的高度效应,计算出周口市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区高度为640~1 447 m;深层地下水补给区高度为1 240~2 447 m,这和区内西部地下水上游伏牛山区的海拔高度500~2 192 m相吻合,表明区内中深层和深层水主要来源于西部伏牛山区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市地下水 氘(δD)、氧(δ18o)同位素 补给来源
下载PDF
陆地热泉钙华:重建古气候历史信息重要载体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磊 文华国 +4 位作者 罗连超 董俊玲 温龙斌 游雅贤 王启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2-821,共20页
【研究目的】陆地热泉钙华作为火山、地热区常见的陆相碳酸盐岩沉积物/岩被广泛用于恢复古环境,但其中可反映古气候信息的代用指标多受复杂外界条件变化控制,因此利用热泉钙华进行古气候信息提取有待深入研究。【研究方法】本文对当前... 【研究目的】陆地热泉钙华作为火山、地热区常见的陆相碳酸盐岩沉积物/岩被广泛用于恢复古环境,但其中可反映古气候信息的代用指标多受复杂外界条件变化控制,因此利用热泉钙华进行古气候信息提取有待深入研究。【研究方法】本文对当前热泉钙华在重建古气候信息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总结,并梳理了与热泉钙华沉积相关的各类气候、非气候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研究认为针对热泉钙华进行古气候恢复代用指标的选取,目前较为可行的有C-O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孢粉学数据由于孢粉保存的局限性,可作为佐证信息,配合其他气候代用指标来检验古气候意义的正确与否,同时需将热泉钙华中各项气候代用指标与生物地层学、冰芯、石笋等相对成熟的古气候研究手段进行对比,使各类古气候替代指标相互验证,从而更好的解读热泉钙华中古气候信息。【结论】利用热泉钙华中的各项气候代用指标进行可靠的古气候信息提取与恢复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泉钙华 古气候 C-o同位素 主微量元素 孢粉学 水文和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皖南新元古代井潭组火山岩锆石U-Pb定年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68
11
作者 吴荣新 郑永飞 吴元保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96,共15页
对皖南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井潭组火山岩样品进行了锆石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以及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井潭组火山岩存在二期火山岩,形成时代分别为820±16Ma和776±10Ma。所有样品都具有... 对皖南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井潭组火山岩样品进行了锆石微区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分析以及矿物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井潭组火山岩存在二期火山岩,形成时代分别为820±16Ma和776±10Ma。所有样品都具有较高的基性组分(ΣTiO2+Fe2O3+MgO)含量(4.7%~16.36%),LREE富集,中等Eu负T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U等富集,Nb,Ta,Sr,Ti等相对亏损。εNd(t)值为-2.79~-1.71,指示岩浆源区含有显著的新生地壳组分。这些岩石具有高A/CNK(1.37~1.61)和高δ18O值(锆石6.52‰~8.98‰),显示为壳源S型岩浆岩的特点。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等矿物氧同位素具有很大的变化范围,表明井潭组火山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亚固相中温热液蚀变。根据锆石U-Pb定年和元素以及同位素分析结果,776±10Ma井潭组火山岩与石耳山花岗岩为同期岩浆岩,井潭组火山岩直接来源于早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重熔,而石耳山花岗岩源岩为约825Ma岩浆岩,间接来源于早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的再造。这些新生地壳是江南弧–陆碰撞造山带的组成部分,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发生拉张跨塌熔融,既不是地幔柱岩浆活动产物,也不是岛弧岩浆作用的直接产物,而是板块–裂谷岩浆活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氧同位素 新元古代 热液蚀变 井潭组火山岩
下载PDF
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探讨:流体包裹体及硫、铅、氢、氧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6
12
作者 陈永清 周顶 郭令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78-1491,共14页
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银多金属热液型脉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结合其蚀变矿化特征,依据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生成顺序,矿化阶段可划分为自形石英-黄铁矿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及他形黄铁矿-毒砂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 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银多金属热液型脉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结合其蚀变矿化特征,依据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生成顺序,矿化阶段可划分为自形石英-黄铁矿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及他形黄铁矿-毒砂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46.7~274.3℃)、低盐度(w(NaCl)为0.54%~8.52%)及低密度(0.790~0.943g/cm3)的特点;流体成矿压力及成矿深度估算结果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浅成的环境。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 OSMOW为-11.78‰^-6.01‰,δD为-110.90‰^-70.30‰,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与下渗的大气降水混合组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认为该矿床是在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伸展造山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受深断裂、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及寿山沟组多重地质因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敖包特 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硫、铅、氢、氧同位素 成因探讨
下载PDF
格宗、东谷岩体Nd、Sr、Pb、O同位素特征及其与扬子板块边缘其它晋宁期花岗岩对比 被引量:24
13
作者 凌洪飞 徐士进 +2 位作者 沈渭洲 王汝成 林雨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9-277,共9页
扬子板块西缘晋宁期格宗、东谷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εNd(t)值(-0.82~+2.54),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35~0.7045),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 扬子板块西缘晋宁期格宗、东谷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εNd(t)值(-0.82~+2.54),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35~0.7045),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7.444~17.695,15.403~15.566,36.671~37.181,δ18O值为9.01‰~10.11‰。它们与扬子板块其它边缘(北缘、东缘、东南缘)晋宁期花岗岩的同位素组成特征相类似,都是扬子古大陆板块之古岛孤或古活动大陆边缘非成熟地壳的产物。从扬子板块东缘、西缘、北缘到东南缘,晋宁期花岗岩同位素组成的微小差异显示其物质来源中幔源组分含量依次减少,壳源组分含量依次增加。扬子东南缘西南端的广西摩天岭花岗岩则是古大陆边缘相对较古老成熟地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汞锑金砷等低温矿床组合碳、氢、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3
14
作者 袁万春 李院生 +1 位作者 张国平 龙洪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2-426,共5页
滇黔桂地区分布着众多大中型Hg、Sb、Au矿床。通过对碳、氢、氧、硫等同位素的分析表明:大厂锑矿的硫来自地幔,木利、马雄锑矿的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各金矿的硫主要来自围岩,但碳大部分来自围岩。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本区锑、金... 滇黔桂地区分布着众多大中型Hg、Sb、Au矿床。通过对碳、氢、氧、硫等同位素的分析表明:大厂锑矿的硫来自地幔,木利、马雄锑矿的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各金矿的硫主要来自围岩,但碳大部分来自围岩。氢氧同位素数据表明,本区锑、金、汞等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相似,其主要来源为与围岩进行了氢氧同位素交换的大气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矿床 锑矿床 砷矿床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顺生 徐兆文 倪培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4-38,共5页
 研究了安徽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压力、成分、流体的H,O,C和Cu同位素),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来源。认为该矿床是在岩浆水和后期少量大气水的加入而形成的混合热液共同作用下...  研究了安徽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压力、成分、流体的H,O,C和Cu同位素),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来源。认为该矿床是在岩浆水和后期少量大气水的加入而形成的混合热液共同作用下,活化碳酸盐岩地层和石英闪长岩中的铜等成矿元素,形成含矿热液,并以铜的氯络合物方式运移,在弱还原性条件下使原始沉积矿胚层加厚变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特征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安徽 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下载PDF
稳定和放射性同位素在Cu-Ni-PGE岩浆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英文) 被引量:16
16
作者 Edward M.Ripley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4-132,共9页
硫、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比值在示踪岩浆与围岩的反应及在岩浆镍-铜-铂族元素矿床成因中同化过程的重要性方面有很大作用。如1.1Ga的Duluth杂岩、Norilsk地区二叠-三叠纪侵入岩和1.4Ga的Kabanga侵入岩体中矿床的硫同位素测定结果证... 硫、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比值在示踪岩浆与围岩的反应及在岩浆镍-铜-铂族元素矿床成因中同化过程的重要性方面有很大作用。如1.1Ga的Duluth杂岩、Norilsk地区二叠-三叠纪侵入岩和1.4Ga的Kabanga侵入岩体中矿床的硫同位素测定结果证明硫来自含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围岩。1.3Ga的VoisbeysBay矿床矿石的硫同位素δ34S值通常落入公认的地幔硫同位素组成范围(0±2‰)内,而对其元古宙变质沉积围岩进行的详细研究结果显示δ34S的平均值也在此范围。全面了解同位素组成的潜在混染对合理评价提供硫来源的围岩在矿石形成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用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岩浆和围岩相互作用时,必须在开放体系没有扰动同位素系统情况下进行。在氧同位素体系和放射性同位素体系(如Re/Os、Pb同位素体系)中,元素在热液条件下活动性强或主相没有发生同位素交换与吸收,都会导致低温热液过程掩盖高温过程。只有在进行详细的岩相观察和单矿物分析之后,再应用围岩混染同位素模式才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岩浆-围岩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中上扬子区海相层系流体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光祥 沃玉进 +1 位作者 潘文蕾 张长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1,27,共6页
通过对中上扬子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地层水氢氧硫同位素、天然气组成特征、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甲烷氢同位素、天然气轻烃组成特征等的研究,结合油气显示及产出情况将中上扬子区流体特征划分为5大区,即:川中—川西区(Ⅰ)、川北—川东—... 通过对中上扬子区地层水化学特征、地层水氢氧硫同位素、天然气组成特征、天然气烷烃碳同位素、甲烷氢同位素、天然气轻烃组成特征等的研究,结合油气显示及产出情况将中上扬子区流体特征划分为5大区,即:川中—川西区(Ⅰ)、川北—川东—川南区(Ⅱ)、江汉盆地南部(Ⅲ)、黔东南坳陷区(Ⅳ)和湘鄂西区、黔中及邻区、江汉盆地北部等区(Ⅴ),其对应的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硫同位素 碳氢同位素 地层水 天然气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层系 中上扬子区
下载PDF
青海玉树尕龙格玛VMS型矿床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键 孙丰月 +3 位作者 禹禄 姜和芳 王飞 宁传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956,共16页
为确定中国三江成矿带北段尕龙格玛VMS(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型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探讨成矿机制,对矿体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S、Pb、H、O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为确定中国三江成矿带北段尕龙格玛VMS(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型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探讨成矿机制,对矿体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S、Pb、H、O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矿体赋存于晚三叠世巴塘群英安质火山岩中,具有VMS型矿床的双层结构,由下部热液流体补给通道相的脉状-网脉状矿化系统和上部海底盆地卤水池喷气-化学沉积系统组成.通道相中流体包裹体可分为富气相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6~263.3℃,盐度为1.05%~6.29%NaCl eqv.,密度为0.820~0.935g/cm3,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包裹体气相成分为H2O、CO2和少量N2;沉积相重晶石中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5.2~157.1℃,盐度为0.18%~5.55%NaCl eqv.,密度为0.735~1.173g/cm3,显示了流体由通道相向沉积相温度显著降低,盐度保持不变,密度变大的趋势,与典型VMS型矿床流体特征相似.氢氧同位素(δ18 OH2O:0.25‰~1.75‰,δD:-103.2‰^-65.3‰)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海水的混合.综合分析前人硫同位素研究结果(δ34 S:1.13‰~2.45‰,12.36‰~12.37‰)及本次获得硫同位素结果(δ34 S:-22.9‰^-14.7‰)表明硫来源于岩浆和细菌还原的海水硫酸盐或基底岩石.硫化物方铅矿的206 Pb/204 Pb、207 Pb/204 Pb和208Pb/204Pb分别为18.449~18.519、15.699~15.777和38.875~39.141,具有高放射性铅的特征,μ值为9.65~9.80,结果显示Pb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并有岩浆物质参与成矿.成矿流体与海水的混合作用是尕龙格玛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成矿带 尕龙格玛 成矿流体 矿床 S同位素 PB同位素 H、o同位素 岩石学
原文传递
大兴安岭北段得耳布尔铅锌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岩 吕骏超 +3 位作者 张朋 张德宝 沈鑫 毕中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53,共12页
得耳布尔矿床是产于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内的大型铅锌银矿床,本文通过对闪锌矿、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和氢氧同位素测试以研究其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结果显示主成矿期闪锌矿及团块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 得耳布尔矿床是产于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地块内的大型铅锌银矿床,本文通过对闪锌矿、石英进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和氢氧同位素测试以研究其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结果显示主成矿期闪锌矿及团块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13~260℃,盐度为3.05%~9.6%NaCleq;成矿晚期脉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75~210℃之间,盐度3.53%~7.15%NaCl_(eq)。红外激光拉曼结果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及CO_2,含极少量CH_4。石英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主成矿期δD_水值为-153.8‰^-149‰,δ^(18)O_水值为-0.77‰~2.38‰;成矿晚期δD_水值为-154‰^-141.4‰,δ^(18)O_水值为-2.27‰^-0.47‰。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演化大气降水的混合。额尔古纳地块内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较为接近,主要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H_2O-CO_2±CH_4成矿流体;流体来源一致,推测为演化的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D-o同位素 成矿流体特征 得耳布尔铅锌银矿床 额尔古纳地块
下载PDF
江西西华山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 被引量:10
20
作者 许泰 李振华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2期95-101,共7页
本文对江西西华山钨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研究了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裹体类型有NaCl-H2O(盐水)包裹体(Ⅰ)和CO2-H2O包裹体(Ⅱ),且... 本文对江西西华山钨矿床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研究了石英流体包裹体的气、液相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裹体类型有NaCl-H2O(盐水)包裹体(Ⅰ)和CO2-H2O包裹体(Ⅱ),且以前者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在200℃~280℃,平均249.5℃;盐度为7.89%~13.95%,平均10.73%;成矿流体密度为0.628g/cm3~0.895g/cm3,平均0.795g/cm3,属低盐度低密度范畴;压力平均值为64.01MPa,对应的成矿深度平均值为6.45km。成矿热液气相成分以H2O为主,CO2含量低;液相成分阴阳离子浓度都很低,相对富钠和氯,流体离子类型大致呈Na+-K+-Cl--SO42-型。成矿流体基本来自岩浆水,部分可能有变质水的加入;流体中碳主要由岩浆水提供,少数由地幔源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华山钨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氧同位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