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桥稠油O/W乳状液的稳定性与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传宪 杨飞 +1 位作者 林名桢 郭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5-761,共7页
采用OP-10作乳化剂,制备了油水体积比为7:3的草桥稠油O/W乳液。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流变实验研究了乳化条件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随着乳化剂浓度的提高(0.5%-5%),乳滴直径减小而乳液黏度先减小,再增大。当乳化剂浓度≤4%时,乳液为简单... 采用OP-10作乳化剂,制备了油水体积比为7:3的草桥稠油O/W乳液。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流变实验研究了乳化条件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随着乳化剂浓度的提高(0.5%-5%),乳滴直径减小而乳液黏度先减小,再增大。当乳化剂浓度≤4%时,乳液为简单的牛顿流体;增大乳化剂浓度到5%将导致乳液转变为非牛顿流体。随着乳化温度的提高(40-70℃),乳液黏度和液滴直径均减小而乳液始终为牛顿流体。随着乳化强度的提高,乳滴直径减小而乳液黏度增大,乳液逐渐从简单的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此外,通过稳定性评价实验,考察了乳化条件和水相盐浓度对乳液动、静态稳定性的影响。乳液静态稳定性随乳化剂浓度、乳化温度的提高明显提高,随盐浓度的提高而变差;随着乳化强度的提高,在低乳化剂浓度下(1%)制备的乳液的静态稳定性变差,而在高乳化剂浓度下(3%)制备的乳液的静态稳定性提高。乳液动态稳定性随乳化剂浓度的提高得到改善,随水相盐浓度和价态的提高而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o/w乳液 乳化条件 稳定性 流变性
下载PDF
大豆-乳清混合蛋白对O/W乳液稳定性及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良 张小影 +3 位作者 朱建宇 韩璐 李杨 齐宝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2-379,共8页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制备O/W(水包油)乳液,通过测定粒径、Zeta电位、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系数、乳液稳定性系数、扫描电镜、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蛋白混合比例及浓度对复合乳液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制备O/W(水包油)乳液,通过测定粒径、Zeta电位、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系数、乳液稳定性系数、扫描电镜、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蛋白混合比例及浓度对复合乳液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PI-WPI乳液蛋白质量分数为2.0%、SPI与WPI质量比为1∶9时,乳液体积平均粒径最小,为288.56 nm,Zeta电位绝对值达到最大,为35.0 mV,乳化活性指数最大,为108.23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最大,为3784.71 min,稳定性系数最大,为93.59%,此时乳液稳定性最好。当SPI-WPI乳液蛋白质量分数为2.0%、SPI与WPI质量比为9∶1时,乳液的粘度最大,乳液的剪切应力最大,流变特性较好。添加乳清分离蛋白增大了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了乳液的粘度和剪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乳清分离蛋白 o/w乳液 稳定性 流变特性
下载PDF
紫苏球蛋白乳化性及其O/W乳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超 樊成 +1 位作者 刘宁 方晨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将紫苏籽粉碎过60目筛后采用石油醚脱脂得到紫苏籽脱脂粉,采用osborne法提取紫苏球蛋白,研究其乳化性质,并将其应用于水包油(oil in water, O/W)乳液,进一步研究紫苏球蛋白浓度对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紫苏脱脂粉中球蛋白含量较高,... 将紫苏籽粉碎过60目筛后采用石油醚脱脂得到紫苏籽脱脂粉,采用osborne法提取紫苏球蛋白,研究其乳化性质,并将其应用于水包油(oil in water, O/W)乳液,进一步研究紫苏球蛋白浓度对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紫苏脱脂粉中球蛋白含量较高,其溶解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在pH 2~9,呈现U型曲线;球蛋白质量浓度为2.5~12.5 g/L时,随蛋白质量浓度增大,乳状液粒径、絮凝指数、凝结指数均逐渐减小,界面蛋白含量和质量浓度增加;在14 d贮存过程中,蛋白质量浓度低于7.5 g/L的乳状液均发生脂肪上浮现象,高于10 g/L的乳液贮存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球蛋白 o/w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负载碳酸钙的水包油包固乳液稳定性及相互作用研究
4
作者 李功伟 张杰 +3 位作者 郝佳 赵伊聪 许朵霞 曹雁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48,共7页
碳酸钙由于分散稳定性差,很难在食品基质中传递。水包油包固(solid-in-oil-in-water,S/O/W)三相载体乳液作为食品营养素的载体,具有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为提高碳酸钙在液态食品中的分散稳定性,实现较高品质利用,该文以黄原胶(x... 碳酸钙由于分散稳定性差,很难在食品基质中传递。水包油包固(solid-in-oil-in-water,S/O/W)三相载体乳液作为食品营养素的载体,具有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为提高碳酸钙在液态食品中的分散稳定性,实现较高品质利用,该文以黄原胶(xanthan gum,XG)和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复凝聚为水相,精制猪油为油相,通过高速剪切分散构建负载碳酸钙的S/O/W钙-脂质乳液,考察PGA和XG复凝聚的界面活性和相互作用,研究不同配比PGA-XG复合物制备乳液的物理稳定性、Zeta电位、表观黏度、粒径分布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PGA与XG以氢键的方式产生相互作用,复凝聚后显著降低了XG在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m(PGA)∶m(XG)=4∶6时,乳液Zeta电位为(-43.3±0.1)mV,平均粒径为(1.59±0.08)μm,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碳酸钙位于油相内部。该研究结果可丰富构建S/O/W传递系统理论,为开发新型营养素输送载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S/o/w乳液 物理稳定性 黄原胶 海藻酸丙二醇酯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盐离子对大豆-乳清混合蛋白乳液的稳定性及界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小影 齐宝坤 +4 位作者 孙禹凡 韩璐 钟明明 李良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8,共7页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形成水相,加入大豆油作为油相,制备O/W乳液,通过粒径、Zeta电位、乳液稳定性系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界面蛋白吸附量、界面压力及界面膨胀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盐离子浓度(0~0.5 mol/L ...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形成水相,加入大豆油作为油相,制备O/W乳液,通过粒径、Zeta电位、乳液稳定性系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界面蛋白吸附量、界面压力及界面膨胀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盐离子浓度(0~0.5 mol/L NaCl)对混合蛋白界面特性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会使混合蛋白乳液表面电位增加,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乳液的体积平均粒径(D_(43))升高,乳液稳定系数降低,乳液稳定性降低。并且,盐离子浓度为0.05 mol/L时,乳液最为稳定。此外,盐离子会使SPI-WPI在油-水界面的相互作用较弱,从而导致SPI-WPI溶液的界面压力值增大,在油-水界面的总模量(E)、弹性模量(E_(d))、粘性模量(E_(v))等降低,进而影响乳液的稳定性。这为食品产业生产较稳定的双蛋白乳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离子 大豆分离蛋白 乳清分离蛋白 界面特性 o/w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明胶和海藻酸钠的协同作用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曹立豪 党乐平 卫宏远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47,共9页
为了改善目前单一蛋白质明胶(GE)作为乳化剂所制备乳液的不稳定性,研究了明胶和海藻酸钠(AL)复合凝聚物对水包油乳液配方的影响。ζ电位法和比浊法的分析表明,在总浓度为0.05%和GE与AL的质量浓度之比R为8∶1~1∶1的比例下,明胶和海藻酸... 为了改善目前单一蛋白质明胶(GE)作为乳化剂所制备乳液的不稳定性,研究了明胶和海藻酸钠(AL)复合凝聚物对水包油乳液配方的影响。ζ电位法和比浊法的分析表明,在总浓度为0.05%和GE与AL的质量浓度之比R为8∶1~1∶1的比例下,明胶和海藻酸钠由于静电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凝聚物。在pH值低于5.1时,2种生物大分子的静电相互作用随pH值的降低而增大。在pH值(4.5~7.0)和GE与AL的质量浓度之比R为4∶1~1∶2下制备了含有5%大豆油(质量分数,下同)和2%生物聚合物的乳液,并且通过粒度分布分析、显微镜观察和稳定分析仪(LUMi Fuge116)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H值从7.0降低至4.5,乳液液滴的粒径在所有浓度比均呈下降趋势。在1∶1的比例下,明胶和海藻酸钠对乳液的稳定性表现出更好的协同作用,因为在这一条件下的乳液具有较小的液滴尺寸和更好的乳析稳定性。此外,乳液在50℃以下显示出更好的稳定性,液滴发生较少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海藻酸钠 凝聚 o/w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O/W乳液对金属表面润湿性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严宏志 钟掘 谭建平 《合成润滑材料》 CAS 1995年第1期4-7,共4页
分析了润滑剂的润湿性与润滑性的关系,通过实验探讨了不同因素(油相组成及其浓度、乳化剂组成及其浓度、金属材料与表面粗糙度)影响下,O/W乳液对金属表面的润湿性能,分析了各种因素影响下润湿性变化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o/w乳液 润湿性 润滑剂 金属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胺破乳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海卫 徐昆 +5 位作者 谭颖 路璀阁 那辉 王丕新 汪洋 刘秀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3-429,共7页
以N-丙烯酰-1,2-乙二胺盐酸盐(ADE)合成为基础,通过ADE的Michael加成反应制备阳离子超支化聚合物聚N-丙烯酰-1,2-乙二胺盐酸盐(HADE),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50℃下,HADE破乳剂(质量浓度为200 mg/L)对含煤油质量分数5%的水包油... 以N-丙烯酰-1,2-乙二胺盐酸盐(ADE)合成为基础,通过ADE的Michael加成反应制备阳离子超支化聚合物聚N-丙烯酰-1,2-乙二胺盐酸盐(HADE),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50℃下,HADE破乳剂(质量浓度为200 mg/L)对含煤油质量分数5%的水包油(O/W)煤油乳液的除油率可高达95.6%,显示了产品在乳液破乳除油方面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o/w乳液 破乳剂 破乳机理
下载PDF
低成本O/W型乳液与岩心孔吼配伍性及其驱油效率 被引量:3
9
作者 宁健 魏兵 +4 位作者 高炎 王牧明 蒲万芬 王崇阳 王生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8-332,共5页
本文利用廉价碱和少量高酸值稠油,建立了一种低成本O/W型乳液驱方法,并系统研究了乳液的物理性质以及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和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水比0.5∶9.5条件下,通过调整转速(1500~2600 r/min)和搅拌时间(0.5数2 h)制备... 本文利用廉价碱和少量高酸值稠油,建立了一种低成本O/W型乳液驱方法,并系统研究了乳液的物理性质以及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和驱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水比0.5∶9.5条件下,通过调整转速(1500~2600 r/min)和搅拌时间(0.5数2 h)制备的一种不稳定型和三种稳定型的O/W型乳液,在岩心中流动时,由于贾敏效应,稳定型乳液的注入压力明显升高,而不稳定型乳液发生油水分离,注入压力变化不明显。从乳液驱效果上看,转速2000 r/min、搅拌时间1.5 h下形成的稳定乳液可以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7%。乳液液滴和岩石孔喉的匹配系数f小于1时,乳液的驱油效率不高;f大于1时,乳液液滴能对岩心孔喉有效封堵,提高采收率明显。但是并非f越大提高采收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化学驱 o/w乳液 流动行为 驱油效率 匹配系数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磷脂比例对超声乳化亚麻籽油乳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聪慧 王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46,72,共7页
适宜的乳化剂组成对于乳液的特性及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为超声乳化制备稳定的亚麻籽油乳液,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大豆磷脂(SLT)为乳化剂,亚麻籽油为油相制备O/W乳液,研究SPI与SLT比例对亚麻籽油乳液特性的影响,从乳液的微观结构、水... 适宜的乳化剂组成对于乳液的特性及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为超声乳化制备稳定的亚麻籽油乳液,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大豆磷脂(SLT)为乳化剂,亚麻籽油为油相制备O/W乳液,研究SPI与SLT比例对亚麻籽油乳液特性的影响,从乳液的微观结构、水合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ζ-电位、分层稳定性、表观黏度及低场核磁共振弛豫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SPI与SLT比例从3∶1减小至1∶3,乳液的水合平均粒径增大,多分散指数先减小后增大,ζ-电位绝对值、乳层析指数及表观黏度总体增大,且T_(2)弛豫图谱右移,体系中氢质子所受的束缚力减小。当SPI与SLT比例为1∶1时,乳液的多分散指数最低(0.07±0.07)且粒径呈单峰分布,ζ-电位绝对值较高,乳层析指数较低,同时体系中氢质子所受的束缚力较大,表观黏度较大,说明所形成的亚麻籽油乳液体系更为均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磷脂 o/w乳液 特性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染料木黄酮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O/W乳液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登兆 鲍云翔 +2 位作者 吕思瑶 谷春梅 于寒松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0-267,共8页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O/W(水包油)复合乳液,探究不同SPI质量浓度和GE添加量对乳液微观结构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检测分析Zeta电位、乳化活性指数、傅里叶红外光...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和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作为复合乳化剂制备O/W(水包油)复合乳液,探究不同SPI质量浓度和GE添加量对乳液微观结构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检测分析Zeta电位、乳化活性指数、傅里叶红外光谱、流变学性质等指标的变化,表征GE对复合乳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GE的试验组乳液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当GE的添加量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乳化活性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粒径、表面张力则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当乳液中SPI质量浓度为1.0%,SPI与GE质量比1:0.025时,乳液中粒径最小,为0.736μm,Zeta电位拥有38.2 mV的最大绝对值,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系数最大,分别为91.8 m^(2)/g、2276.4 min,乳液黏度最大,性质最稳定。因此,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GE与SPI的协同共乳化作用能够改善SPI乳液的品质,使其具有更好的黏度和稳定性,拓宽了SPI在功能性食品方向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染料木黄酮 复合乳化剂 o/w乳液 流变学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亚麻油微胶囊的制备及环氧涂层的自修复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佳赢 张茗珺 +2 位作者 张琲瑶 李鑫 李海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28,136,共9页
以亚麻油(LO)为芯材、聚氨酯(PU)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在水包油(O/W)乳液体系中制备了包覆率高、热化学稳定的LO@PU微胶囊,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浓度、搅拌速度、芯壁比等对微胶囊成囊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微胶囊分散效果好、形貌规则、... 以亚麻油(LO)为芯材、聚氨酯(PU)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在水包油(O/W)乳液体系中制备了包覆率高、热化学稳定的LO@PU微胶囊,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浓度、搅拌速度、芯壁比等对微胶囊成囊性能的影响。所制备的微胶囊分散效果好、形貌规则、成球性好,粒径为(60±21)μm;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为235~480℃;微胶囊芯材LO的质量分数为55.6%。同时,制备了含微胶囊的自修复环氧涂层,盐水浸泡实验和电化学阻抗实验表明,含有10%微胶囊的环氧树脂涂层的自修复及防腐蚀性能最好,划痕涂层浸泡30 d后的阻抗模量仍为1.0×10^(4)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油@聚氨酯微胶囊 界面聚合 o/w乳液 自修复涂层
下载PDF
原位塌陷自组装法制备氧化锰纳米结构材料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丽 胡玉才 贺军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66-672,共7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原位塌陷自组装法利用高锰酸钾(KMnO4)和油酸(OA)在O/W乳液界面上发生的"Baeyer test for unsaturation"反应,用乙醚作为共溶剂来制备氧化锰纳米结构.与之前相比,加入乙醚(EE)最大的优点是减少了反应过程中油... 采用一种简单的原位塌陷自组装法利用高锰酸钾(KMnO4)和油酸(OA)在O/W乳液界面上发生的"Baeyer test for unsaturation"反应,用乙醚作为共溶剂来制备氧化锰纳米结构.与之前相比,加入乙醚(EE)最大的优点是减少了反应过程中油酸的用量,大大简化了产品的洗涤过程,降低了制备成本.得到的产品分别用SEM,TEM和XRD进行了表征.产品的形貌和尺寸可以通过调控OA/乙醚体积比,KMnO4/OA物质的量比,油相/水相体积比和反应温度来实现.当OA/乙醚的体积比在10∶0~3∶7之间,KMnO4/OA物质的量比小于1∶1,或油相/水相体积比小于2∶45时,得到的产品形貌为蜂窝状;当OA/乙醚体积比低于3∶7,KMnO4/OA物质的量比大于0.67∶1,或油相/水相体积比大于2∶75时,得到的产品形貌为片状结构;当反应温度从25℃升高到33℃,产品的形貌、结构和尺寸变化不大,继续升高到45℃时,颗粒中的纳米片数量有所减少.依据所得的结果推断反应是通过一个纳米片不断塌陷的过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o/w乳液 氧化锰 纳米结构
原文传递
微流控法以单乳为模板制备单分散中空微囊的研究
14
作者 张豪 巨晓洁 +1 位作者 谢锐 褚良银 《四川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单分散中空微囊在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含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两种单体的单分散水包油(O/W)乳液,并以此为模板,在致孔剂的作用下,光引发聚合成功制备了单分散聚甲基... 单分散中空微囊在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含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两种单体的单分散水包油(O/W)乳液,并以此为模板,在致孔剂的作用下,光引发聚合成功制备了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中空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囊进行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微囊的粒径在40μm左右,尺寸分布较窄,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微囊外表面光滑,内表面粗糙,囊壁较薄,为中空结构。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为单分散中空微囊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 微流控 o/w乳液 单分散
下载PDF
W/O/W乳液的渗透溶胀与夹带溶胀 被引量:8
15
作者 严年喜 施亚钧 苏元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733-738,共6页
研究了W/O/W乳液的溶胀,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溶胀随内外相溶液间的渗透压差、表面活性剂及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膜粘度的增加而降低,渗透压差较高时,水渗透的影响大于夹带的影响;膜相中含氧化合物对溶胀的影响大于含氮化合物,采用Spa... 研究了W/O/W乳液的溶胀,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溶胀随内外相溶液间的渗透压差、表面活性剂及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膜粘度的增加而降低,渗透压差较高时,水渗透的影响大于夹带的影响;膜相中含氧化合物对溶胀的影响大于含氮化合物,采用Span 80作乳化剂时,比采用E 644渗透溶胀约高6倍,夹带溶胀也较高;重复聚结再分散使夹带溶胀急剧增加,因而多级混合澄清槽对液膜操作似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 w/o/w乳液 溶胀
下载PDF
镉(Ⅱ)-8-羟基喹啉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春艳 陈复彬 +2 位作者 赵慧 常自强 章竹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3-2229,共7页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可知Cd2+与8-羟基喹啉(8-HQ)可以形成1∶1型的稳定络合物,根据此比例以Cd2+模板分子,8-羟基喹啉为配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W/O/W乳液聚合法制备了...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可知Cd2+与8-羟基喹啉(8-HQ)可以形成1∶1型的稳定络合物,根据此比例以Cd2+模板分子,8-羟基喹啉为配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W/O/W乳液聚合法制备了Cd2+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研究了乳化剂、致孔剂和外水相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形貌的影响,SEM结果显示在选定的条件下合成的MIP微球的粒径为1~3μm,并且粒径较为均匀,分散性较好;对比了几种不同条件下合成的MIP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对MIP Cd2+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IP对Cd2+的吸附和解吸具有较快的传质速度,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因此可考虑将该吸附剂用于废水中的Cd2+吸附与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8-羟基喹啉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w/o/w乳液聚合法 形貌
原文传递
米糠蛋白O/W及W/O/W乳液制备及界面稳定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可心 段庆松 +6 位作者 王依凡 段玉敏 霍金杰 江睿生 何东 高育哲 肖志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4-30,共7页
为对比不同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下O/W及W/O/W乳液的稳定性,以米糠蛋白作为基料,采用双乳化法制备O/W及W/O/W乳液,考察不同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下乳液的微观形态和稳定性并探究其界面稳定机理。结果表明:W/O/W乳液的贮存稳定性显著优于O/W乳液... 为对比不同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下O/W及W/O/W乳液的稳定性,以米糠蛋白作为基料,采用双乳化法制备O/W及W/O/W乳液,考察不同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下乳液的微观形态和稳定性并探究其界面稳定机理。结果表明:W/O/W乳液的贮存稳定性显著优于O/W乳液;与相同蛋白含量的O/W乳液相比,W/O/W乳液的黏度显著提高;当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为0.4 g/100 mL时,W/O/W乳液的稳定性较O/W乳液提高了1倍以上;乳液内部包裹更多的W/O液滴,W/O/W乳液的粒径较大;而此时静电斥力也较大,起到稳定乳液的目的。同时,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不小于0.4 g/100 mL时,O/W及W/O/W乳液中蛋白质的吸附率较高,达到78%以上。本研究为天然米糠蛋白质在食品级乳液中的开发提供参考,为粮食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蛋白 w/o/w乳液 o/w乳液 界面性质 乳液稳定性
下载PDF
蛋白种类对大豆皂苷-蛋白W/O/W型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杨杨 朱力杰 +3 位作者 刘秀英 李赫 刘军 刘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6-42,共7页
将大豆皂苷添加至内水相(W_(1)),大豆蛋白添加至外水相(W_(2)),以玉米油为油相(O),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多重乳液。探究乳液的整体稳定性、粒径特性、电位特性、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界面张力以及长期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 将大豆皂苷添加至内水相(W_(1)),大豆蛋白添加至外水相(W_(2)),以玉米油为油相(O),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多重乳液。探究乳液的整体稳定性、粒径特性、电位特性、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界面张力以及长期稳定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乳液的稳定性动力指数值呈上升趋势,粒径集中在6μm附近,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电位绝对值最大(-30.2 mV),该体系表现出假塑性的剪切稀化行为,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黏度值最大(0.029 Pa•s);15 d后,所有蛋白乳液都出现了一定的分层现象,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稳定性动力指数最小(21.51)。在1%蛋白质量分数下,大豆分离蛋白制备的W/O/W型乳液稳定性优于大豆11S和7S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大豆皂苷 w/o/w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颜秀花 王正武 +1 位作者 王建磊 俞惠新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2,共6页
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选择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制备了β-胡萝卜素的Tween80/乙醇/丁酸乙酯/H2O的O/W型微乳液。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油-水双连续型)区域;对相同浓度β-胡萝卜素的... 通过绘制拟三元相图选择合适的微乳液组分,制备了β-胡萝卜素的Tween80/乙醇/丁酸乙酯/H2O的O/W型微乳液。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电导率法区分了微乳液的O/W、W/O和B.C(油-水双连续型)区域;对相同浓度β-胡萝卜素的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溶液进行了光、热稳定性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β-胡萝卜素的残存率。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和pH降低使微乳区稍有减小,盐度对微乳区基本无影响;微乳体系中水的质量分数大于61·5%时形成O/W型微乳液;β-胡萝卜素在微乳液和丁酸乙酯溶液中对光和热都比较敏感,但在微乳液中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o/w乳液 制备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复合物对O/W型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丁俭 隋晓楠 +5 位作者 王婧 董济萱 马文君 李杨 齐宝坤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4-80,共7页
为探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soybean protein isolate-chitosan,SPI-CS)复合物对形成O/W型乳液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张力、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经... 为探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soybean protein isolate-chitosan,SPI-CS)复合物对形成O/W型乳液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张力、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经超声处理的SPI-CS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界面吸附性较低,形成的O/W型乳液粒径相对较大,约100?μm,乳液Zeta电位较低,乳滴有发生聚集的倾向。乳液贮存7 d后乳层析指数最高。经超声处理后SPI-CS复合物形成的乳状液性质发生明显变化,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形成的O/W型乳液的稳定性有所增加:超声功率为400 W时SPI-CS复合物形成的乳液最为稳定,乳层析指数最低;当超声功率超过400 W时,乳液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其粒径有所增大,同时乳液的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下降,界面张力降低缓慢。超声处理暴露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使部分结构展开、柔性增加,促进了其与壳聚糖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说明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形成的复合物影响了O/W型乳液的稳定性及相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o/w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