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乳清混合蛋白对O/W乳液稳定性及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良 张小影 +3 位作者 朱建宇 韩璐 李杨 齐宝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2-379,共8页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制备O/W(水包油)乳液,通过测定粒径、Zeta电位、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系数、乳液稳定性系数、扫描电镜、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蛋白混合比例及浓度对复合乳液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制备O/W(水包油)乳液,通过测定粒径、Zeta电位、乳化活性指数、乳化稳定性系数、乳液稳定性系数、扫描电镜、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蛋白混合比例及浓度对复合乳液稳定性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PI-WPI乳液蛋白质量分数为2.0%、SPI与WPI质量比为1∶9时,乳液体积平均粒径最小,为288.56 nm,Zeta电位绝对值达到最大,为35.0 mV,乳化活性指数最大,为108.23 m^2/g,乳化稳定性指数最大,为3784.71 min,稳定性系数最大,为93.59%,此时乳液稳定性最好。当SPI-WPI乳液蛋白质量分数为2.0%、SPI与WPI质量比为9∶1时,乳液的粘度最大,乳液的剪切应力最大,流变特性较好。添加乳清分离蛋白增大了乳液的稳定性,降低了乳液的粘度和剪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乳清分离蛋白 o/w乳液 稳定性 流变特性
下载PDF
辽河超稠油乳化降粘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本芳 沈本贤 +2 位作者 杨允明 王评 曾宪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乳化药剂组成(g/L,以水相计)如下:碱2.0;混合表面活性剂5.0;促进剂1.0;助剂3.0。用该组乳化药剂制备的油水体积比70∶30水包油乳状液,30℃、28.68s-1粘度为40mPa·s,另加入1.0g/L稳定剂可使乳状液粘度降至30mPa·s;如将乳化药剂中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改为11.0,则制得的乳状液粘度升至124mPa·s,其稳定性则增大。这3种水包油乳状液的流变性都比较接近牛顿流体,在20~80℃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较小。图4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乳化 降粘 流变性 稳定性 辽河油田
下载PDF
胜利油田开发和应用的清防蜡剂 被引量:5
3
作者 宁廷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9-191,共3页
本文概括介绍了70年代后期以来胜利油田开发和应用的各种化学清防蜡剂,包括组成、现场试验、推广应用及其效果。
关键词 清蜡剂 防蜡剂 清防蜡剂 o/w乳状液 胜利油田 综述
下载PDF
盐离子对大豆-乳清混合蛋白乳液的稳定性及界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小影 齐宝坤 +4 位作者 孙禹凡 韩璐 钟明明 李良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2-28,共7页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形成水相,加入大豆油作为油相,制备O/W乳液,通过粒径、Zeta电位、乳液稳定性系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界面蛋白吸附量、界面压力及界面膨胀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盐离子浓度(0~0.5 mol/L ... 采用大豆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SPI-WPI)作为乳化剂形成水相,加入大豆油作为油相,制备O/W乳液,通过粒径、Zeta电位、乳液稳定性系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界面蛋白吸附量、界面压力及界面膨胀流变等指标探究不同盐离子浓度(0~0.5 mol/L NaCl)对混合蛋白界面特性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会使混合蛋白乳液表面电位增加,且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乳液的体积平均粒径(D_(43))升高,乳液稳定系数降低,乳液稳定性降低。并且,盐离子浓度为0.05 mol/L时,乳液最为稳定。此外,盐离子会使SPI-WPI在油-水界面的相互作用较弱,从而导致SPI-WPI溶液的界面压力值增大,在油-水界面的总模量(E)、弹性模量(E_(d))、粘性模量(E_(v))等降低,进而影响乳液的稳定性。这为食品产业生产较稳定的双蛋白乳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离子 大豆分离蛋白 乳清分离蛋白 界面特性 o/w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乳液清蜡剂溶蜡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正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在溶剂珠在蜡表面优先聚结的条件下测定了乳液清蜡剂的溶蜡速度V_B,用乳液的比浓溶蜡速度V_(BR)表征该乳液的溶蜡效率。当溶剂种类一定时,V_(BR)不随溶剂含量而变但随水相组成而变,影响V_(BR)的配方因素有乳化剂、... 在溶剂珠在蜡表面优先聚结的条件下测定了乳液清蜡剂的溶蜡速度V_B,用乳液的比浓溶蜡速度V_(BR)表征该乳液的溶蜡效率。当溶剂种类一定时,V_(BR)不随溶剂含量而变但随水相组成而变,影响V_(BR)的配方因素有乳化剂、极性有机物、无机电解质。配方适当的乳液清蜡剂的V(BR)值可达46-54mg/min·ml溶剂,而所用溶剂的V_B值为28-30mg/min·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蜡剂 水包油乳状液 溶蜡 配方
下载PDF
不同极性没食子酸酯对水包油型乳状液物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梦婷 吴辰 +1 位作者 陈奕 谢明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22,共10页
为了阐明抗氧化剂极性与其在乳状液中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本文以不同极性没食子酸酯为研究对象,首先以乳液颗粒粒径和ζ-电位为指标,考察抗氧化剂极性对水包油型乳状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然后以过氧化值和己醛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它们在乳... 为了阐明抗氧化剂极性与其在乳状液中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本文以不同极性没食子酸酯为研究对象,首先以乳液颗粒粒径和ζ-电位为指标,考察抗氧化剂极性对水包油型乳状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然后以过氧化值和己醛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它们在乳状液中的抗氧化效果,再结合HPLC法和16-ArN^(2+)探针法分别测定其在乳状液水相和界面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化剂后乳状液粒径均变小,然而不受抗氧化剂极性和浓度的影响。不同抗氧化剂对乳状液ζ-电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与其疏水性大小相关。油滴ζ-电位随着抗氧化剂添加浓度的增大反而减小。不同极性没食子酸酯在乳液中抗氧化活性依次为没食子酸丙酯(R3)>没食子酸月桂酯(R12)>没食子酸辛酯(R8)>没食子酸(R0)>没食子酸十八酯(R18)。它们在界面膜中的分布依次为R3>R12>R8>R18>R0。研究表明不同极性没食子酸酯均能有效增强乳状液的物理和氧化稳定性,其抗氧化活性除与极性相关外,还受其分布模式的影响。抗氧化剂在界面膜中分布越多,在乳液中的抗氧化活性就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乳状液 粒径 ζ-电位 没食子酸酯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SPG膜制备O/W型乳液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登飞 李娜 杨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4,共5页
利用孔径为0.6μm的SPG(Shirasu Porous Glass)多孔微滤膜,以异辛烷为分散相、pH=7的磷酸盐缓冲水溶液为连续相、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PVA(聚乙烯醇)分别为水相乳化剂和稳定剂,制备了。倒型乳液,研究了操作条件对乳液性能... 利用孔径为0.6μm的SPG(Shirasu Porous Glass)多孔微滤膜,以异辛烷为分散相、pH=7的磷酸盐缓冲水溶液为连续相、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PVA(聚乙烯醇)分别为水相乳化剂和稳定剂,制备了。倒型乳液,研究了操作条件对乳液性能包括液滴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关系.当跨膜压差在0.12~0.16MPa时,连续相流速分布在0.20~0.40m/s时,乳化剂浓度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之上时,乳液的单分散性较好.由于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单分散性.可用于多相界面酶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乳化 SPG膜 o/w型乳液 操作参数
下载PDF
O/W液润滑下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蜗轮传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建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在台架试验中研究了在0/W液润滑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蜗轮传动性能的变化,并运用MQ—800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自润滑转移膜的形成,结果表明,在O/W液润滑下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蜗轮传动效率较锡青铜蜗轮传动效率明显提高,这主要是由于... 本文在台架试验中研究了在0/W液润滑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蜗轮传动性能的变化,并运用MQ—800四球摩擦试验机考察了自润滑转移膜的形成,结果表明,在O/W液润滑下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蜗轮传动效率较锡青铜蜗轮传动效率明显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润滑性及水膜的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蜗轮传动 o/w 润滑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Fine 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 Particles for Hydrophilic Drug Using a Solid-in-Oil-in-Water Emulsion
9
作者 Eiichi Toorisaka Kikumi Watanabe Makoto Hirata 《Journal of Encapsulation and Adsorption Sciences》 2018年第2期58-66,共9页
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 copolymer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as controlled-release carriers for many hydrophilic drugs because they are non-toxic, biodegradable, bioavailable, and biocompatible. In g... 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 copolymer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as controlled-release carriers for many hydrophilic drugs because they are non-toxic, biodegradable, bioavailable, and biocompatible. In general, PLGA particles have been produced by a solvent evaporation technique utilizing water-in-oil-in-water (W/O/W) emulsions. However, W/O/W emulsions are unstable, causing the outer and inner aqueous phases to easily fuse during particle preparation. Consequently, a sufficient amount of drug was not encapsulated inside the particl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a new particle preparation method utilizing a solid-in-oil-in-water (S/O/W) emulsion technique. The advantages of S/O/W emulsions, wherein a surfactant-drug complex disperses into the oil phase, were as follows: 1) leakage of hydrophilic drugs from the emulsions was inhibited, and 2) facile control over the emulsion particle size. Thus, the PLGA particles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showed high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drugs and formation of fine particles of submicron size by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wer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HYDRoPHILIC drugs S/o/w emulsions Solvent EVAPoRATIoN
下载PDF
微流控法以单乳为模板制备单分散中空微囊的研究
10
作者 张豪 巨晓洁 +1 位作者 谢锐 褚良银 《四川化工》 CAS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单分散中空微囊在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含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两种单体的单分散水包油(O/W)乳液,并以此为模板,在致孔剂的作用下,光引发聚合成功制备了单分散聚甲基... 单分散中空微囊在化工、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了含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两种单体的单分散水包油(O/W)乳液,并以此为模板,在致孔剂的作用下,光引发聚合成功制备了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中空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囊进行系统的表征,结果表明,微囊的粒径在40μm左右,尺寸分布较窄,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微囊外表面光滑,内表面粗糙,囊壁较薄,为中空结构。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为单分散中空微囊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 微流控 o/w乳液 单分散
下载PDF
超稠油乳化降粘剂SHVR-02的研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孟洲 龚大利 尉小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用荧光法测得辽河油田杜84块杜54 30井超稠油(室温粘度54.8Pa·s)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0.8。根据这一HLB值,由主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辅剂快速渗透剂JFC配成了超稠油乳化降粘剂SHVR 02。当油水体积比为1.0∶0.... 用荧光法测得辽河油田杜84块杜54 30井超稠油(室温粘度54.8Pa·s)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0.8。根据这一HLB值,由主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及辅剂快速渗透剂JFC配成了超稠油乳化降粘剂SHVR 02。当油水体积比为1.0∶0.7、水相中SHVR 02浓度为1g/L时,超稠油乳状液的粘度为492mPa·s,水相浓度增大至5g/L时乳状液粘度降至268mPa·s。在油水体积比1.0∶0.7、水相SHVR 02浓度3g/L、混合温度50℃条件下,粘度在6.2~20.9Pa·s的8种辽河稠油形成的乳状液,粘度在53~148mPa·s之间。乳状液在40~80℃放置10h后,粘度随放置温度升高略有下降(378→248mPa·s),放置温度为90℃时乳状液发生反相,粘度升至26.1Pa·s。SHVR 02的乳化降粘效果优于3种对比乳化剂。SHVR 02形成的超稠油乳状液易破乳,与联合站现用破乳剂配伍。表6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降粘剂 超稠油 表面活性剂 乳化降粘技术 采油化学剂 温度
下载PDF
镉(Ⅱ)-8-羟基喹啉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春艳 陈复彬 +2 位作者 赵慧 常自强 章竹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3-2229,共7页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可知Cd2+与8-羟基喹啉(8-HQ)可以形成1∶1型的稳定络合物,根据此比例以Cd2+模板分子,8-羟基喹啉为配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W/O/W乳液聚合法制备了... 通过紫外光谱分析可知Cd2+与8-羟基喹啉(8-HQ)可以形成1∶1型的稳定络合物,根据此比例以Cd2+模板分子,8-羟基喹啉为配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丙烯酸甲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W/O/W乳液聚合法制备了Cd2+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研究了乳化剂、致孔剂和外水相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形貌的影响,SEM结果显示在选定的条件下合成的MIP微球的粒径为1~3μm,并且粒径较为均匀,分散性较好;对比了几种不同条件下合成的MIP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温度对MIP Cd2+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IP对Cd2+的吸附和解吸具有较快的传质速度,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因此可考虑将该吸附剂用于废水中的Cd2+吸附与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8-羟基喹啉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w/o/w乳液聚合法 形貌
原文传递
化学驱采出水特性和清水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3
作者 吴迪 任海燕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综述了化学驱采出水的主要特性、稳定机制和化学驱采出水处理中所用的各类清水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各类化学驱采出水清水剂研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指出了化学驱采出水清水剂研发中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化学驱 采出水 水包油(o/w)乳状液 清水处理 清水剂 悬浮固体含量 含油量 聚合物含量 综述
下载PDF
初乳乳化工艺对W/O/W型复乳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魏慧贤 钟芳 麻建国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9-665,共7页
研究了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的过程中,初乳制备时的乳化工艺参数(分散速度和分散时间)对复乳的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规律。用离心分层稳定性评价复乳的稳定性,高效液相法测定胰岛素在复乳中的包埋率,初乳的黏度和粒度... 研究了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的过程中,初乳制备时的乳化工艺参数(分散速度和分散时间)对复乳的稳定性和药物包埋率的影响规律。用离心分层稳定性评价复乳的稳定性,高效液相法测定胰岛素在复乳中的包埋率,初乳的黏度和粒度分布也被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配方下,初乳制备时的乳化工艺参数对复乳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复乳的药物包埋率影响显著。主要影响规律是:乳化强度的提高使初乳的粒径减小,黏度增大,对药物的包埋率提高,但是过高的乳化强度使初乳的分散相液滴发生絮凝和聚结,初乳黏度反而降低,复乳的药物包埋率随之下降。结论:复乳的药物包埋率与初乳相的黏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137,而复乳的分层稳定性与初乳的制备工艺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本研究中使复乳的药物包埋率最高的初乳制备工艺参数为:Ultra-TurraxT25高速分散乳化器分散速度9500r·min-1,分散时间6min;此工艺下胰岛素的包埋率达到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复乳 两步乳化法 乳化工艺参数 离心稳定性 胰岛素包埋率
下载PDF
乳化剂的复配对w/o/w型复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许晓鹏 魏慧贤 +1 位作者 麻建国 钟芳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研究了以液体石蜡作为油相,以Span85、Span80与Tween80复配作为亲脂性乳化剂,以Span80、Tween80复配作为亲水性乳化剂制备w/o/w复乳,不同的复配比例和乳化剂用量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复乳的稳定性用黏度和离心分离实验评价.结果表明,Spa... 研究了以液体石蜡作为油相,以Span85、Span80与Tween80复配作为亲脂性乳化剂,以Span80、Tween80复配作为亲水性乳化剂制备w/o/w复乳,不同的复配比例和乳化剂用量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复乳的稳定性用黏度和离心分离实验评价.结果表明,Span80与Tween80相容性较好,适于复配作为复乳的乳化稳定剂,当它们以9∶1的质量比(Span80∶Tween80,)复配作为亲脂性乳化剂,以7∶3的质量比复配作为亲水性乳化剂所制得的复乳稳定性较好,其最适质量分数分别为亲脂性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14%,亲水性乳化剂在外水相中的质量分数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复合乳状液 稳定性 乳化剂复配 浓度
下载PDF
白油W/O/W型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华杰 柳松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91,共4页
以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了乳化剂的HLB值、质量分数、亲油亲水乳化剂体积比及油水的相比等对白油W/O/W型多重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乳化剂体系中适宜的制备条件:乳液中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2... 以多重乳状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探讨了乳化剂的HLB值、质量分数、亲油亲水乳化剂体积比及油水的相比等对白油W/O/W型多重乳状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乳化剂体系中适宜的制备条件:乳液中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2.2%,V(Span80)/V(Tween80)=7.5;适合多重乳液稳定的油水相比为:第一相体积比为2.5,第二相体积比为0.2。复合乳化剂体系中适宜的制备条件:第一相乳化剂的HLB值为6.5,V(复合乳化剂)/V(Tween80)=27.5,乳液中乳化剂质量分数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乳状液 白油 稳定性
下载PDF
提高W/O/W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光水 邵国泉 +2 位作者 雍国平 方智勇 林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研究了W/O/W多重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W/O/W多重乳状液制备的较佳工艺操作条件为乳化温度40℃,pH值2.5,W/O/W搅拌时间25min,第一相体积比0.48,第二相体积比0.66。
关键词 w/o/w多重乳状液 稳定性 工艺参数 分离问题
下载PDF
各相体积比对W/O/W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慧贤 钟芳 麻建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8,47,共5页
目的:研究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时,第一相体积比(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第二相体积比(初乳与外水相的体积比)对W/O/W型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固定制备工艺条件,改变第一相体... 目的:研究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时,第一相体积比(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第二相体积比(初乳与外水相的体积比)对W/O/W型复合乳状液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W/O/W型复合乳状液,固定制备工艺条件,改变第一相体积比和第二相体积比的数值制备初乳和复乳,用离心分层稳定性评价复乳的稳定性,初乳的离心稳定性、黏度和复乳的粒度分布被测定;结果:随着第一相体积分数增大,初乳黏度增大,初乳和复乳的离心稳定性都提高,但是内水相的体积分数达到65%时,初乳表现出凝胶的外观,所制备的复乳的稳定性反而降低,当内水相的体积分数增加到70%的时候,初乳转相形成O/W型乳状液,不能进一步制备复乳;随着第二相体积分数的增大,复乳黏度线性增大,复乳滴的体积平均粒径减小,复乳的离心稳定性提高。初乳中内水相与油相的适宜的体积比及复乳中初乳和外水相的适宜体积比皆为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复乳 第一相体积比 第二相体积比 黏度 粒径 离心稳定性
下载PDF
三种不同EPA/DHA组成鱼油乳液的体外消化特性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佳楠 刘琳 +5 位作者 张友胜 张业辉 赵甜甜 苏健裕 焦文娟 黄文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127,共10页
探究不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组成比例的鱼油乳液的体外消化特性。制备不同EPA/DHA(5.13、2.45、1.34)比例的O/W鱼油乳液,对消化过程中粒径、ζ-电位、微观结构及小肠... 探究不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组成比例的鱼油乳液的体外消化特性。制备不同EPA/DHA(5.13、2.45、1.34)比例的O/W鱼油乳液,对消化过程中粒径、ζ-电位、微观结构及小肠阶段脂肪酸的释放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EPA/DHA比例的鱼油乳液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似,同时各乳液消化特性有所区别。具体而言,三种初始乳液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电荷性介于-40.02 mV和-43.77 mV,粒径主要分布于0.1~1.0μm之间。经口腔与胃阶段消化后,各体系电荷绝对值显著降低(P<0.05),乳滴中心脂质暴露,粒径呈多峰分布且主要集中于10~100μm区间。小肠阶段各组乳液粒径显著降低至8~13μm(P<0.05),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相对释放结果表明,EPA/DHA=5.13组乳液(103.21%)>EPA/DHA=2.45组乳液(73.54%)>EPA/DHA=1.34组乳液(62.51%),EPA与DHA相对水平是影响三种鱼油乳液消化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可为富含EPA与DHA的海洋脂类膳食摄入及鱼油递送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A/DHA o/w鱼油乳液 体外消化
下载PDF
石蜡油W/O/W型多重乳液的制备及其对维生素C的包裹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兰兰 杨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09年第5期23-25,16,共4页
以多重乳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探讨了石蜡油、乳化剂、以及第一相质量分数对石蜡油W/O/W型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石蜡油W/O/W型多重乳液的较佳条件为:第一相中石蜡油和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8%,第一相质量分数... 以多重乳液相对体积为衡量标准,探讨了石蜡油、乳化剂、以及第一相质量分数对石蜡油W/O/W型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石蜡油W/O/W型多重乳液的较佳条件为:第一相中石蜡油和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8%,第一相质量分数为65%,乳化剂Tween80质量分数为1%。采用透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多重乳液对维生素C的包裹能力,结果表明:多重乳液可以有效包裹维生素C,包裹率达98.55%,且能缓慢释放被包裹的维生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乳液 稳定性 维生素C 包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