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67
1
作者 张芸 李惠通 +4 位作者 张辉 黄彬彬 刘春华 蒋宗垲 马祥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20-2531,共12页
为了阐明林龄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福建农林大学三明莘口林场选取4个林龄(4, 20, 24, 33a)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40—60 cm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pH、总碳(TC)... 为了阐明林龄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磷(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福建农林大学三明莘口林场选取4个林龄(4, 20, 24, 33a)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0—20,20—40,40—60 cm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pH、总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探讨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与C∶N∶P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为杉木人工林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质量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先减小后增加,在20 a达到最小,TN和TP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在24 a林分的深层土壤达到最小,TC和TK保持不变;(2)随着林龄的增加,C∶N保持不变,C∶P和N∶P在24 a成熟林达到最大,但只在20—60 cm达到显著差异;(3)TC与多数水分-物理性质及3个生态化学计量比显著相关,质量含水量和孔隙度与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显著相关,TP与C∶P和N∶P显著负相关。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养分循环存在一定关联,有机质与土壤结构及养分平衡的调节有关,研究区杉木林发育过程中土壤腐殖质化进程较缓慢,24 a成熟林杉木的生长受到土壤磷的限制,在杉木速生阶段适当增施磷肥,保证林木的良好生长,促进土壤与植物的良性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发育阶段 养分循环 养分限制
下载PDF
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群落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差异 被引量:37
2
作者 蒋智林 刘万学 +1 位作者 万方浩 李正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0-664,共5页
入侵植物对自然生境土壤养分的正反馈作用促进了入侵,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入侵植物对入侵生境肥力平衡的打破而增加了其对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力。本文比较研究了入侵杂草紫茎泽兰和3种本地草本植物群落根际土壤肥力和土壤酶(蛋白酶、脲酶和... 入侵植物对自然生境土壤养分的正反馈作用促进了入侵,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入侵植物对入侵生境肥力平衡的打破而增加了其对本地植物的竞争能力。本文比较研究了入侵杂草紫茎泽兰和3种本地草本植物群落根际土壤肥力和土壤酶(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并对上述土壤酶活性和不同土壤肥力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群落根际土壤全氮、NH4+-N、NO3--N和全钾含量显著比在本地植物群落的高,而其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显著比在本地植物群落的低,其土壤速效钾含量也较低;紫茎泽兰群落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比在本地植物群落的高;土壤酶活性与全氮、NH4+-N、NO3--N和全钾显著正相关,而与全磷和速效磷显著负相关。与本地植物相比,紫茎泽兰改变了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这种改变可能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竞争和对本地植物生长的抑制,尤其有利于紫茎泽兰在贫瘠生境的入侵成功;不同植物群落根际土壤酶活性差异可能是引起土壤肥力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本文为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影响和其成功入侵的原因提供了试验证据,为紫茎泽兰入侵生理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外来入侵植物 营养循环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生物量结构与N、P分布格局及其循环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杜有新 潘根兴 +2 位作者 李恋卿 胡忠良 王新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338-6347,共10页
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系统生态功能逐渐丧失与稳定性不断下降,这些退化特征皆与系统生物量结构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密切相关。采用实地调查和典型取样方法,探讨了贵州省普定县3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喀斯特生态系统... 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系统生态功能逐渐丧失与稳定性不断下降,这些退化特征皆与系统生物量结构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密切相关。采用实地调查和典型取样方法,探讨了贵州省普定县3个不同退化程度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生物量结构与养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生态系统不断退化,植被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效态养含量呈下降趋势,植物营养物质通过凋落物返还土壤的比例也呈类似的趋势,而细根和草本植物等活性生物组分的生物量却呈现上升趋势。(2)对应于生物量结构的变化,各组分主要养分储量也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乔木林枯落物层养分(N和P)累积量显著高于草本层和细根部分,而灌木林和灌草丛系统草本层和细根部分的养分储量超过或接近枯落物层。(3)随着生态系统不断退化,N和P的生物吸收率、生物返还率、生物迁移率和生物分解率出现明显变化,生物吸收率和生物分解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生物迁移率和生物返还率却表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植被退化 生物量结构 养分 循环特征
下载PDF
农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先进 宇万太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2-967,共6页
微量元素含量很低,但对生物却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因而微量元素研究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许多人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从农田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影响循环效率的因素及前人研究概况等方面对农田... 微量元素含量很低,但对生物却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因而微量元素研究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同,许多人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从农田生态系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影响循环效率的因素及前人研究概况等方面对农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养分循环 农田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长白山某些树种叶子的分解动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耿晓源 John Pastor Bradely Dewey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0-96,共7页
在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下,红松、蒙古栎、春榆、白桦、山杨、色木及紫椴叶分解至300天时,其重量损失百分数分别为24.2,37.6,30.8,44,47,50.6及55.6。在分解过程中,每种叶子的重量损失同该叶子的木质素、水溶性物质、全碳及全氨的变化成... 在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下,红松、蒙古栎、春榆、白桦、山杨、色木及紫椴叶分解至300天时,其重量损失百分数分别为24.2,37.6,30.8,44,47,50.6及55.6。在分解过程中,每种叶子的重量损失同该叶子的木质素、水溶性物质、全碳及全氨的变化成线性相关(R=0.99)。在叶子分解前期,木质素、N素的绝对量有所增加。而水溶性物质则急剧减少。除紫椴叶外,其它几种叶子在分解过程中氮的含量有一定增加。但是,当红松、蒙古栎、春榆、白桦、山杨及色木叶中N素浓度分别为0.96%,1.41%,2.38%,1.67%,1.32%及1.32%时,则开始了N素的矿化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 森林生态 养分循环
下载PDF
酸沉降对蔬菜吸收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宁安荣 张洪生 +3 位作者 张跃民 李玉明 魏世强 王定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1-655,共5页
重庆市是我国受酸沉降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蔬菜(豇豆、甘蓝和西红柿)吸收养分的影响。对酸沉降影响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在污染区和对照区吸收养分的影响的试验田块中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 重庆市是我国受酸沉降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蔬菜(豇豆、甘蓝和西红柿)吸收养分的影响。对酸沉降影响的机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讨论。在污染区和对照区吸收养分的影响的试验田块中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试验田块中酸沉降的输入不同和土壤酸化程度的不同,蔬菜吸收N、P、K和S营养元素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污染区降雨中S的输入是对照区的2倍。污染区单位面积蔬菜对N、P、K和S的吸收均低于对照区,尤以K吸收的减少最为明显。3种蔬菜受酸沉降影响的程度也不同,西红柿和豇豆对酸沉降和土壤酸化比较敏感,甘蓝具有一定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沉降污染 蔬菜 养分吸收 影响因素 田间试验 土壤酸化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潮棕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状况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先进 姜子绍 +2 位作者 马强 周桦 宇万太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8期195-200,共6页
了解下辽河平原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利用下辽河平原18年的定位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中Fe、Mn、Zn、Cu、Pb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研究。下辽河地区所测微量元素含量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采用常... 了解下辽河平原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利用下辽河平原18年的定位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中Fe、Mn、Zn、Cu、Pb的含量及其变化进行研究。下辽河地区所测微量元素含量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采用常规施肥方式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除了Fe以外,试验前后所测元素的变化量在施肥处理与CK间均有显著差异,而各元素的变化量在养分循环处理与化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长期试验过程中,对照处理除了Zn以外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施肥处理除Cu以外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重茬玉米地中Cu含量比豆茬玉米地高。下辽河平原地区不同施肥模式下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限定标准,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不同施肥模式下微量元素变化不同,但养分循环再利用能够增加农田中微量元素的输入,对于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施肥 养分循环 潮棕壤 茬口
下载PDF
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孔健健 杨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1-296,共6页
北方针叶林土壤是一个重要的碳库,其林床蓄积了大量养分。火干扰是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调节器,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变林下环境。本文综述了林火加热土壤和火烧残留物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燃烧... 北方针叶林土壤是一个重要的碳库,其林床蓄积了大量养分。火干扰是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调节器,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变林下环境。本文综述了林火加热土壤和火烧残留物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燃烧显著改变了土壤性质和养分循环,火后残留物(灰分和黑炭)仍继续影响土壤性质,并能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此外,林火还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及其组成。火对土壤系统的影响,进而会影响立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探讨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土壤性质的影响,对于揭示火后植被更新的机制和森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北方针叶林 林床 土壤 养分 氮循环
原文传递
UV-B辐射增强对生态系统矿质营养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杜彩艳 祖艳群 李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31-736,共6页
人类活动产生的氟氯烃等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造成臭氧损耗,引起地面UV-B辐射增强,进而造成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综述了UV-B辐射增强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矿质营养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态势,尤其是对两者矿质营养循环的影响研究... 人类活动产生的氟氯烃等化合物对大气的污染造成臭氧损耗,引起地面UV-B辐射增强,进而造成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综述了UV-B辐射增强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矿质营养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态势,尤其是对两者矿质营养循环的影响研究,并就目前研究状况,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生态系统 矿质营养 循环
下载PDF
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莉 戴军 +4 位作者 何斌 肖继谋 罗柳娟 刘红英 覃祚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1-215,共5页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人工林的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卷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营养元... 采用标准样地法对广西南宁市8年生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人工林的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积累量、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卷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为最高,干材最低,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K和Ca,Mg和P最低.(2)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823.80 kg/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64.86%、20.59%、5.20%和9.35%;(3)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151.30、84.48和66.82 kg.hm-2.年-1,年归还量占年吸收量的55.84%;(4)卷荚相思人工林营养元素循环系数为0.56,循环速率依次为Mg>Ca>N>K>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荚相思 人工林 营养元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载PDF
林型和地形因子对太岳山森林地表凋落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峰 赵鸣飞 +5 位作者 康慕谊 王宇航 王国义 邢开雄 陈晨 施晶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3-498,共6页
森林地表凋落物是树木生长所需矿质养分的重要储库,探索森林凋落物矿质元素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凋落物—土壤的反馈机制.本研究选择涵盖整个太岳山的9个不同海拔梯度,采样收集森林地表凋落物并同时记录环境因... 森林地表凋落物是树木生长所需矿质养分的重要储库,探索森林凋落物矿质元素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凋落物—土壤的反馈机制.本研究选择涵盖整个太岳山的9个不同海拔梯度,采样收集森林地表凋落物并同时记录环境因子特征,经实验室分析测定样品中的6种重要矿质元素,包括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的质量分数,并分析林型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凋落物矿质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是凋落物S质量分数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单独解释了S质量分数变异的40%;凋落物P和Ca质量分数变异主要是由林型、海拔和二者的交互作用造成的;然而,林型和地形因子对凋落物中K、Mg、Fe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差别反映了矿质元素受植物生理调节及其在凋落物中固持能力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矿质养分循环建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坡度 坡向 养分循环
下载PDF
厚荚相思中龄林养分分布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斌 余春和 +3 位作者 何荣 刘莉 罗柳娟 刘红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了7年生(中龄林)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10种养分元素(N、P、K、Ca、Mg、Fe、Mn、Zn、Cu和B)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结果表明:1)厚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各... 采用标准样地法研究了7年生(中龄林)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林10种养分元素(N、P、K、Ca、Mg、Fe、Mn、Zn、Cu和B)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结果表明:1)厚荚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为:树叶>干皮>树枝>树根>干材,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Mg,P最低,微量元素含量则以Mn和Fe最高,其次是Zn和B,Cu最低;2)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贮存量为1 121.07 kg.hm-2,其中乔木层、林下植物层和凋落物层积累量依次为848.94、116.05和156.08 kg.hm-2,分别占总积累量的75.72%、10.35%和13.92%,林木中不同器官养分元素贮存量排序为:干材>树叶>树枝>干皮>树根;3)厚荚相思人工林养分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261.87、140.59和121.28 kg.hm-2.年-1,循环系数为0.54,周转期为6.04年.因此,厚荚相思中龄林的营养元素利用率较低,归还速率较快,周转期较短,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荚相思 中龄林 养分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载PDF
高寒沙地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
13
作者 李清雪 贾志清 +2 位作者 何凌仙子 赵雪彬 羊秀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目的]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 [目的]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对人工林N、P和K 3种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分中,叶和皮的养分含量最高,干的养分含量最低;随着林龄的增加,3个径级根系(粗根:直径>5 mm、中根:2 mm<直径≤5 mm、细根:直径≤2 mm)N含量和叶片P含量显著增加,细根的P和K含量、枝和中根的K含量显著降低;3个径级根系N含量与细根P和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根和细根的N含量与枝和中根的K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根系养分积累量大于地上组分,其占总养分积累量的百分比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17年生人工林达到峰值,N、P和K积累量百分比分别达70%、66%和63%。(3)随着林龄增加,3种养分元素的利用系数降低,循环系数和周转期增加;K的利用系数和循环系数明显大于N和P,周转期明显小于N和P。[结论]高寒沙地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生长过程中将更多的养分分配给根系来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其固氮过程会消耗自身的K和P,其中,K元素的循环速率较快,流动性大。因此,建议对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的管护过程中适当添加K肥和P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 养分 分配 循环 高寒沙地
下载PDF
养分循环研究数据管理概念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建平 孙波 杨林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873-1878,共6页
近年来 ,农田生态系统NPK养分循环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迫切需要建立可长期保存数据、并为养分循环研究全局决策服务的数据管理系统 .本文描述了用于养分循环数据管理的概念模型的设计 ,并说明构建模型的过程 ,最后给出依据该模... 近年来 ,农田生态系统NPK养分循环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迫切需要建立可长期保存数据、并为养分循环研究全局决策服务的数据管理系统 .本文描述了用于养分循环数据管理的概念模型的设计 ,并说明构建模型的过程 ,最后给出依据该模型建立数据库系统应用实例 .结果表明 ,依据模型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可提供按照时间、地点、专题查询的功能 ,能够管理野外观测数据、专题图和研究报告等多种类型数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循环 数据管理 概念模型
下载PDF
两种营养源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碳/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龙升 周琼 +4 位作者 谢从新 申明华 周根根 何绪刚 李大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86-1297,共12页
为探讨主养草鱼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营养循环过程与能量转化效率,本实验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与C/N分析技术,研究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苏丹草、人工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C-N营养转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 为探讨主养草鱼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营养循环过程与能量转化效率,本实验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与C/N分析技术,研究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苏丹草、人工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C-N营养转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投喂营养源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投喂苏丹草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群落增长。在投喂苏丹草的池塘,绝大部分苏丹草的能量被草鱼、团头鲂所利用(84%),而鲢、鳙利用较少(6.8%)。苏丹草对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OM)贡献了7.4%的能量。在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70.9%的人工饲料能量被草鱼和团头鲂利用。由于人工饲料的颗粒性特征,有少量饲料形成的碎屑被鳙利用(5.1%),另有8.1%和12%的能量分别贡献于POM和沉积物。研究表明,两种饲料源的营养元素首先被草食性鱼类利用,其次通过水体中浮游生物以及残饵、鱼类粪便传递给滤食性鱼类,最后归于沉积物。与人工饲料相比,苏丹草的营养元素更多被鱼类利用,较少浪费于沉积物中,其传递到沉积物的过程较慢。鱼类的能量转化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投喂苏丹草池塘的鱼类能量转化效率要高于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池塘养殖 营养循环 转化效率 碳氮比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分析 被引量:52
16
作者 王振强 刘春广 乔光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2-85,97,共5页
通过对朱庄水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氮含量比磷含量大几百倍。氮和磷都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外界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源远远大于磷污染。水库水体溶解氧较大,pH值呈碱性,硝化作用的结果使水... 通过对朱庄水库营养物质监测分析,氮含量比磷含量大几百倍。氮和磷都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由于受外界环境条件和水体性质的影响,外界污染源调查,氮污染源远远大于磷污染。水库水体溶解氧较大,pH值呈碱性,硝化作用的结果使水体中硝酸盐氮累计;同样的条件,导致不溶性磷的积累,大部分沉积于库底。水体富营养化条件是氮磷达到适合的比例,才会导致水华的爆发。该水库水体磷含量低,是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此,该水库属于磷限制性水库。控制水库上游磷的排入量,可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营养物质 氮磷循环特征 富营养化形成机理 朱庄水库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细根现存量及养分内循环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存国 韩士杰 +4 位作者 周玉梅 张军辉 张岩 徐媛 王树堂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细根(直径≤2mm)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细根通过呼吸作用和周转过程向土壤输送有机质(Jackson et al.,1997;王政权等,2008)。细根生物量虽然仅占植物体总生物量的5%左右,但由于细根生长和周转迅速,其生长量可占森林初级... 细根(直径≤2mm)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细根通过呼吸作用和周转过程向土壤输送有机质(Jackson et al.,1997;王政权等,2008)。细根生物量虽然仅占植物体总生物量的5%左右,但由于细根生长和周转迅速,其生长量可占森林初级生产力的50%~75%(Nadelhoffer et al.,1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细根现存量 养分内循环
下载PDF
香港桃金娘群落植物的养分分配、季节动态和生物循环 被引量:6
18
作者 管东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6-391,共6页
研究香港桃金娘灌木林中植物的N、P、K养分,结果表明:(1)生物量和养分贮量的分配格局明显不同。桃金娘茎和枝的生物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66.3%,其N、P、K贮量分别只占地上部N、P、K贮量的38.0%、37.6%和5... 研究香港桃金娘灌木林中植物的N、P、K养分,结果表明:(1)生物量和养分贮量的分配格局明显不同。桃金娘茎和枝的生物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66.3%,其N、P、K贮量分别只占地上部N、P、K贮量的38.0%、37.6%和51.6%;叶子的生物量占地上部生物量的18.9%,其N、P、K贮量却分别占39.9%,35.4%和28.0%。(2)常绿的桃金娘叶子终年保持相对高的养分贮量;花和果的养分贮量则存在有规律的季节变化,从4月到7月其养分贮量迅速增加,9月之后则突然下降。(3)群落净第一性生产量中的N、P、K量分别为6844,472和4379mg/m2.a。对于桃金娘来说,叶子的净第一性生产量最大,所占的养分贮量也最大;花和果的净第一性生产量最小,却占净生产量中养分的第二位。(4)凋落物归还的N、P、K养分贮量分别为2815,164和892mg/m2.a,地上部净第一性生产中所需N、P的44.7%,50.8%来自养分的内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养分 分配 季节动态 生物循环 桃金娘灌木林
下载PDF
Decreasing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and trees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across a treelineecotone in Rolwaling Himal, Nepal 被引量:4
19
作者 Simon DROLLINGER Michael MULLER +4 位作者 Timo KOBL Niels SCHWAB Jurgen BOHNER Udo SCHICKHOFF Thomas SCHOLT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843-858,共16页
At a global scale, tree growth in alpine treeline ecotones is limited by low temperatures. At a local scale, however, tree growth at its upper limit depends on multiple interaction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 At a global scale, tree growth in alpine treeline ecotones is limited by low temperatures. At a local scale, however, tree growth at its upper limit depends on multiple interaction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s. The aim of our research was to understand local scale effects of soi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ycling on tree growth limit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in a near-natural Himalayan treeline ecotone. Soil samples of different soil horizons, litter, decomposition layers, and foliage samples of standing biomass were collected in four altitudinal zones along three slopes, and were analysed for exchangeable cations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precipitation, and tree physiognomy patterns were evaluated. Both soil nutrients and foliar ma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N), magnesium(Mg), potassium(K), and foliar phosphorus(P)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elevation. Foliar manganese(Mn) concentrations, bycontrast, are extraordinarily high at high elevation sites. Potential constraining factors on tree growth were identified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We propose that tree growth, treeline position and vegetation composition are affected by nutrient limitation, which in turn, is governed by low soil temperatures and influenced by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iar nutrients HIMALAYA Nitrogen nutrient cycling PODZOL TREELINE
下载PDF
放牧对草原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52
20
作者 高英志 韩兴国 汪诗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0-797,共8页
介绍了放牧对草原土壤物理性质 (容重、渗透率 )、化学性质 (有机质、N素 )和微生物的影响。由于草原土壤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滞后性和弹性 ,放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而言 ,随放牧强度的增大 ,动物践踏作用的增强 ,土壤孔隙... 介绍了放牧对草原土壤物理性质 (容重、渗透率 )、化学性质 (有机质、N素 )和微生物的影响。由于草原土壤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滞后性和弹性 ,放牧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而言 ,随放牧强度的增大 ,动物践踏作用的增强 ,土壤孔隙分布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 ,土壤的总孔隙减少 ,特别是大孔隙 (>5 0μm)和较大中等孔隙 (9~ 5 0μm)减少 ,使土壤容重增加 ,土壤的渗透阻力加大 ,土壤的保水和持水能力下降。但在有机质含量很低的沙质土壤中 ,超载过牧 ,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 ,土壤的团粒结构减少 ,稳定性团聚体减少 ,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使得土壤容重反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和放牧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 ,土壤有机质对放牧的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植被和土壤的初始状况 ;环境因素 ,特别是水分和温度 ;放牧历史 (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和动物类型 )。同时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比含量高的土壤更易受放牧的影响 ,而使有机质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量碳是最具活性的土壤碳库 ,对环境的变化敏感 ,能较早地指示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当考虑时间尺度时 ,高强度放牧对土壤肥力有负面的影响 ,短期内 ,由于加速了养分的循环效率 ,产生有利的影响 ,但长期无管理的超载放牧必然造成系统物质 (资源 )输入和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草原生态系统 土壤性质 养分循环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