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的养分吸收、转运及土壤氮素平衡 被引量:137
1
作者 侯云鹏 韩立国 +4 位作者 孔丽丽 尹彩侠 秦裕波 李前 谢佳贵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6-845,共10页
【目的】为解决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东北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为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为解决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用氮肥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东北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变化,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为东北地区水稻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2-2013年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红光农场,选用当地主栽水稻品种富优135和吉粳511为材料,设置施N 0、60、120、180和240 kg/hm^25个水平。于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茎鞘、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水稻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转运、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及各养分吸收、转运与产量间的关系。水稻移栽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壤样品,每20 cm为一层(共5层),测定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并根据各层土壤容重计算0—100 cm土体无机氮积累量,分析土壤氮素平衡状况。【结果】施氮量60-18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结合当年水稻和肥料价格,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方程,得出最高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12.8 kg/hm^2和220.6 kg/hm^2,施氮范围在202.2-231.6 kg/hm^2之间,最佳经济产量氮肥用量分别为203.0和209.1 kg/hm^2,施氮范围在192.9-219.6 kg/hm^2之间。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且能提高水稻抽穗期氮、磷、钾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抽穗期各养分累积量与籽粒转运量呈正比,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后,氮、磷、钾养分向籽粒转运出现负效应。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显著下降,氮肥当季回收率以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转运与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产量 养分吸收 养分转运 氮素平衡
下载PDF
华南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及其转移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志安 林永标 彭少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1-326,共6页
对华南 5种人工林凋落物量、凋落物养分及绿叶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种人工林凋落物量大小依次为 :马占相思 (11.1t·hm-2 ) >湿地松 (7.3t·hm-2 ) >荷木 (6 .5t·hm-2 ) >大叶相思 (4.8t·hm-2 ) >... 对华南 5种人工林凋落物量、凋落物养分及绿叶养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 ,各种人工林凋落物量大小依次为 :马占相思 (11.1t·hm-2 ) >湿地松 (7.3t·hm-2 ) >荷木 (6 .5t·hm-2 ) >大叶相思 (4.8t·hm-2 ) >柠檬桉(2 .6t·hm-2 ) .马占相思通过落叶回归土壤的养分量高于其它类型 .5种人工林均通过养分转移机制 ,大量从枯老叶中转移N、P、K养分 ,其中马占相思转移的养分量最大 ,营养转移的季节性差别较大 .各种人工林对其它元素的转移现象不确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转移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豆科作物-小麦轮作方式下旱地小麦花后干物质及养分累积、转移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宁 赵护兵 +2 位作者 王朝辉 张达斌 高亚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827-4835,共9页
研究旱作条件下豆科绿肥轮作影响旱地小麦产量变化的作物营养生态机制,对优化旱地作物种植施肥制度,促进水分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培肥、作物增产有重要意义。通过两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与不同豆科作物轮作引起的后茬小麦产量变化及其与干... 研究旱作条件下豆科绿肥轮作影响旱地小麦产量变化的作物营养生态机制,对优化旱地作物种植施肥制度,促进水分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培肥、作物增产有重要意义。通过两年定位试验,分析了与不同豆科作物轮作引起的后茬小麦产量变化及其与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秋豆轮作的第一季,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但第二季小麦产量提高23.4%;与绿豆轮作,两季产量分别降低19.2%和4.4%;与大豆轮作,产量无显著变化。与秋豆轮作增加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累积,和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5.1%,128.8%和14.0%,而与大豆和绿豆轮作花后干物质累积分别降低26.7%和17.0%,花后氮累积分别降低44.2%和24.4%,花后磷累积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与此对应,秋豆-小麦轮作,其后茬小麦花后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显著增加,茎叶花前累积氮、磷向籽粒的转移对产量的贡献明显小于大豆-小麦和绿豆-小麦轮作处理。与氮、磷不同,小麦茎叶花前累积钾素向籽粒转移的同时,花后植株钾素没有累积,反而明显损失,其中与秋豆轮作的小麦花后植株钾素损失量较小,为3.8 kg/hm2,籽粒钾素占转移钾的81.0%;休闲或与大豆、绿豆轮作的小麦花后植株钾素损失较多,分别为10.9,12.6和5.5kg/hm2,籽粒钾素占转移钾的52.9%,52.9%和66.8%。与秋豆-小麦轮作处理小麦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花后植株能累积更多干物质和氮、磷养分,减少了花前累积于茎叶的钾素在花后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轮作 干物质累积 养分转移 产量
下载PDF
优化施肥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尹彩侠 孔丽丽 +5 位作者 李前 侯云鹏 秦裕波 王蒙 刘志全 高明 《东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
针对吉林省西部水稻丰产区化肥施用量大、养分投入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通过连续2年(2018~2019)田间试验,研究在优化施肥(较常规施肥减少肥料用量25%)的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 针对吉林省西部水稻丰产区化肥施用量大、养分投入不均衡、肥料利用率低、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通过连续2年(2018~2019)田间试验,研究在优化施肥(较常规施肥减少肥料用量25%)的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肥料利用效率及养分转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8~2019年优化施肥各处理水稻产量没有因减少肥料用量而减产,且有小幅度的增产,其中以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10%(M+90%N)处理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FP)处理增产幅度分别为4.5%和5.6%,达显著水平,肥料净收益增加1 609元/hm2。优化施肥各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也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以M+90%N处理表现最好,与FP相比,M+90%N处理的肥料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8.1%和16.2%,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8.9%和17.3%,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7%和29.7%。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各处理增加了水稻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提高了养分吸收利用及转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替代 产量 养分吸收 转运
原文传递
羊肚菌栽培外源营养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涛 刘文亮 +2 位作者 张广 高玉千 邱立友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6期65-69,共5页
羊肚菌栽培正在中国蓬勃展开,为正确深入了解羊肚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外源营养袋的功能,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菌核在羊肚菌生活史中的作用、羊肚菌人工栽培对菌核形成的调控模式、菌核形成的营养转运机制等方... 羊肚菌栽培正在中国蓬勃展开,为正确深入了解羊肚菌栽培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外源营养袋的功能,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菌核在羊肚菌生活史中的作用、羊肚菌人工栽培对菌核形成的调控模式、菌核形成的营养转运机制等方面,对外源营养袋的功能进行了解析。最后,作者对今后营养袋的应用提出展望,认为营养袋营养配比和摆放时间对羊肚菌生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外源营养袋 营养转运 菌核
下载PDF
施氮量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稻结实期养分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永健 马均 +4 位作者 孙园园 杨志远 徐徽 熊洪 徐富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0-1520,共11页
以中迟熟杂交稻渝香203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株距对机插稻结实期养分转运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结实期养分转运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及株距对机插稻结实期物质转运、各营养器官养分转运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在机... 以中迟熟杂交稻渝香203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和株距对机插稻结实期养分转运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结实期养分转运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及株距对机插稻结实期物质转运、各营养器官养分转运及最终产量均存在显著的调控作用。在机插行距30 cm下,施氮量150 kg·hm^-2与机插株距17.5 cm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插稻结实期叶片与茎鞘养分及物质转运、协调高产栽培的穗、粒矛盾,从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施氮量为105 kg·hm^-2,以机插株距15~17.5 cm为宜,而施氮量为195 kg·hm^-2,应适当扩大株距,来缓解机插稻结实期物质输出率及转运率的降低,提高总颖花数及结实率,本试验机插株距以17.5~20 cm为宜。相关性分析表明,施氮量和株距下机插稻稻谷产量与结实期叶片、茎鞘养分转运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并结合产量表现,尤其以叶片及茎鞘磷、钾养分的转运利用率与产量相关性最高(r=0.551^**~0.693^**),对促进增产更为重要。本研究为中迟熟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株距 机插稻 养分转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氮素用量对文冠果生长、养分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腾 段劼 +4 位作者 马履一 贾黎明 彭祚登 陈闯 陈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2,共6页
通过小区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文冠果生长、养分积累及转运的影响,以确定文冠果育苗最佳氮肥用量。试验设5个处理,总氮素用量分别为0、130、180、230、280 mg株,以N0、N1、N2、N3、N4表示,5次重复,各处理氮素分12周平均施入。... 通过小区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用量对文冠果生长、养分积累及转运的影响,以确定文冠果育苗最佳氮肥用量。试验设5个处理,总氮素用量分别为0、130、180、230、280 mg株,以N0、N1、N2、N3、N4表示,5次重复,各处理氮素分12周平均施入。结果表明:不同氮素用量显著影响文冠果生长季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整个生长季内文冠果氮、磷、钾积累量为氮>钾>磷;不同氮素用量影响根、茎、叶中氮、磷、钾的转运效率和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率,转运效率以N3处理最高;在氮、磷、钾3种元素中,积累效率为氮>磷>钾;生长季末氮、磷、钾养分主要集中在根和叶中。在本试验条件下,文冠果育苗的推荐施氮量为230 m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养分积累 转运
下载PDF
不同密度马尾松林针叶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 被引量:21
8
作者 郭峰 周运超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6,共4页
以贵州龙里林场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密度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N、P、K、Ca、Mg、Fe、Mn、Zn、Cu等9种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结果表明:叶片凋落前Ca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提高,其他元素含量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叶片... 以贵州龙里林场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密度马尾松针叶凋落前后N、P、K、Ca、Mg、Fe、Mn、Zn、Cu等9种养分含量及其转移特征。结果表明:叶片凋落前Ca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提高,其他元素含量未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叶片凋落后Mn含量表现出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密度间差异不大;叶片凋落前后N、P、K、Mg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移,Ca、Fe、Mn、Zn、Cu未发生转移或发生负转移;N、P、K、Mn、Zn、Cu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变化趋势不明显,Fe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有所降低,Ca和Mg转移率随林分密度增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针叶 养分含量 养分转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侯云鹏 孔丽丽 +6 位作者 杨建 尹彩侠 秦裕波 李前 于雷 王立春 谢佳贵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3,共7页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 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较其他基追比例处理增产3.2%~20.5%,氮收获指数、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5-3个百分点、2,0—21.3个百分点、2-3—10.0kg/kg和2.3~10.0kg/kg。施氮可显著增加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并可提高玉米抽雄期氮、磷、钾养分向子粒转运和子粒养分增加量,其中基肥:拔节期:抽雄期施氮比例为3:4:3处理玉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量最高,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总量高于其他基追比例处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且除苗期外,其他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与产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氮、磷、钾吸收状况与产量相关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 转运与分配
原文传递
秸秆带状覆盖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素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常磊 韩凡香 +5 位作者 柴雨葳 王仕娥 杨德龙 程宏波 黄彩霞 柴守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7-494,共8页
为了解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甘肃省旱作区设置定位试验,研究秸秆带状覆盖(SM)、全膜覆土穴播(PMF)和露地种植(CK)3种方式下冬小麦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及转运与分配的差异。... 为了解秸秆带状覆盖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甘肃省旱作区设置定位试验,研究秸秆带状覆盖(SM)、全膜覆土穴播(PMF)和露地种植(CK)3种方式下冬小麦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及转运与分配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SM处理能增加冬小麦成熟期开花后积累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但与PM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M处理会降低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向籽粒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能显著提高小麦开花后籽粒氮和磷的积累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69.3%和70.3%,其所积累的氮素和磷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1%和53.0%,并有效减少了开花前茎叶积累的钾素在开花后的流失。说明秸秆带状覆盖有利用促进小麦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养分转移 旱地
下载PDF
硫酸亚铁和硝酸铁施用对根际土壤-水稻系统中镉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义纯 陈勇 +5 位作者 唐明灯 李林峰 林晓扬 王艳红 许迪豪 艾绍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143-5150,共8页
我国稻田镉(Cd)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氮(N)、硫(S)和铁(F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Fe-N和Fe-S循环耦合体系,都与土壤-水稻系统中Cd运移密切相关.以N、S和Fe对水稻生长的营养供给为切入点,研发抑制稻米Cd累积的营养型阻控技术及产品,势必... 我国稻田镉(Cd)污染治理刻不容缓.氮(N)、硫(S)和铁(Fe)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Fe-N和Fe-S循环耦合体系,都与土壤-水稻系统中Cd运移密切相关.以N、S和Fe对水稻生长的营养供给为切入点,研发抑制稻米Cd累积的营养型阻控技术及产品,势必能为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新的解决途径.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根际袋-盆栽试验,分析硫酸亚铁(FeSO4)和硝酸铁[Fe(NO3)3]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中Cd活性变化与水稻体内Cd转运规律,探索糙米Cd累积的影响因素及制约机制.结果表明,FeSO4和Fe(NO3)3处理都显著减小了根际土壤中有效态Cd(NH4Ac-Cd)含量,且前者减小的幅度(55.6%)小于后者(76.0%);FeSO4和Fe(NO3)3处理都明显改变了水稻体内Cd分布特征,但前者增大了糙米Cd含量(0.6mg·kg-1),而后者却减小了糙米Cd含量(0.1mg·kg-1).根表铁膜对Cd的吸附或与Cd共沉淀、水稻根、茎和叶对Cd的累积量增大以及根、茎和结节对Cd的转运能力增强,是导致FeSO4处理中糙米Cd含量增大的重要原因;Fe(NO3)3处理中糙米Cd含量减小,则可归结为无定形铁矿物对Cd的吸附或与Cd共沉淀、铁硫化物与Cd共沉淀、茎和结节对Cd的累积量减小以及根、叶和结节对Cd的转运能力减弱.本研究成果将为后期营养型阻控产品及施用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元素 Cd活性 Cd转运 根际土壤-水稻系统 糙米
原文传递
不同养分配比对高粱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崔佩佩 刘鹏 +5 位作者 刘佳琪 王劲松 武爱莲 董二伟 丁玉川 焦晓燕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3-1652,共10页
为探明高粱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对氮、磷、钾胁迫的响应,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在高粱/玉米轮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养分配比NPK、PK、NK、NP、CK对高粱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相比,长期不施氮肥(PK)条件下高粱总根长增加18.2... 为探明高粱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对氮、磷、钾胁迫的响应,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在高粱/玉米轮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养分配比NPK、PK、NK、NP、CK对高粱根系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相比,长期不施氮肥(PK)条件下高粱总根长增加18.29%,总根体积降低26.52%,且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直径小于0.5 mm细根所占比例显著增加。不施磷肥(NK)显著抑制了高粱根系生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分别降低24.03%、27.48%和41.29%。不施钾肥(NP)对细根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不施氮、磷、钾均降低高粱对相应养分的吸收和累积,不施氮促进了营养器官中氮和钾素向籽粒转运,不施磷或钾肥抑制了氮、磷及钾的转运。高粱对养分的吸收、积累和转运与根系形态有关,不同养分积累与运转与根系形态关系表现不尽相同:氮素、钾素积累和转运与根系形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氮素的积累和转运与植株生物量和产量的相关性大于磷素和钾素。综上,高粱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对氮、磷及钾胁迫响应不同,该研究可为不同养分瘠薄地高粱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养分配比 根系生长 养分吸收 养分运转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及养分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施侃侃 梁栋 贾忠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8-64,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和用量对红花玉兰播种幼苗的生长、养分积累、转运效率和利用率的影响,以找到最适施肥比例和用量。试验采取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设9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其中氮施用量为160 mg/株(A1)、320 mg...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和用量对红花玉兰播种幼苗的生长、养分积累、转运效率和利用率的影响,以找到最适施肥比例和用量。试验采取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设9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其中氮施用量为160 mg/株(A1)、320 mg/株(A2)、480 mg/株(A3),磷施用量为80 mg/株(B1)、160 mg/株(B2)、320 mg/株(B3),钾施用量为80 mg/株(C1)、160 mg/株(C2)、320 mg/株(C3)。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对地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植株的苗高,比对照提高了20.8%~93.3%,施肥处理后的茎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75.5%~206.6%,但根生物量只有4个处理显著高于对照(A2B3C1、A3B1C3、A3B2C1、A3B3C2)。(2)不同的氮磷钾配比会改变植株各器官内的养分积累,A2B3C1处理可显著提高植株氮含量,比CK提高了38.7%;A2B1C2、A1B3C3处理能够提高植株体内的磷含量,比CK提高了2.0%、6.9%;A2B3C1、A3B2C1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植株体内的钾含量,比CK提高了37.8%、44.2%。(3)A2B2C3处理下,氮的转运效率最高,达到134%;A1B3C3、A2B2C3处理下,磷的转运效率较高,达到63%;A3B2C1处理下,钾的转运效最高,达到77%。(4)A2B3C1(38.7%)的氮利用率最高,A1B3C3(44.8%)的磷利用率最高,A3B2C1(44.4%)的钾利用率最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A2B3C1处理下,即施氮量320 mg/株、施磷量320 mg/株、施钾量80 mg/株,氮磷钾配比为4∶4∶1时,最有利于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玉兰 氮磷钾配比 养分积累 运转效率 利用率
下载PDF
四川油菜NPK吸收利用规律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余垚颖 莫太相 +4 位作者 刘金丹 郭应菊 杨雪 陈代容 王明富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0期35-42,共8页
为了解四川地区油菜对NPK吸收规律及常规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在四川德阳和中江设常规施肥(C1)和不施肥(CK)的大田试验,研究其油菜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时间段对NPK的需求和当地常规施肥条件下肥料利用率、养分收获指数情况。结果表明:... 为了解四川地区油菜对NPK吸收规律及常规施肥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在四川德阳和中江设常规施肥(C1)和不施肥(CK)的大田试验,研究其油菜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时间段对NPK的需求和当地常规施肥条件下肥料利用率、养分收获指数情况。结果表明:油菜移栽后120~200天对养分需求量大,但此时C1土壤中有效N、P、K含量已基本接近CK处理,肥料养分在120天前已基本释放完,仅依靠土壤中的养分给予油菜后期生长,影响油菜产量与品质;中江和德阳试验点油菜的肥料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39.45%和25.86%,同时C1虽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与CK相比提高水平未达到显著水平。四川地区目前油菜种植的施肥方式或施肥种类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需肥特性 肥料利用率 养分运转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营养元素吸收与转运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莉 汪恩锋 汪文烈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7-30,共4页
选择临海沿江镇加拿大一枝黄花重度入侵区域,分别收集植物与土壤样品,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中7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组织中的平均含量排序为:Zn>K>Ca>N>Mg>P>Mn。而且不... 选择临海沿江镇加拿大一枝黄花重度入侵区域,分别收集植物与土壤样品,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中7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组织中的平均含量排序为:Zn>K>Ca>N>Mg>P>Mn。而且不同器官对同一种元素的积累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规律表现为叶和花蕾积累元素最多,其次是枝条和根状茎,根和茎则积累最少。地上器官对各元素的转移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各器官均对氮素有较强的转运能力,转运因子均明显高于1。地下器官(根和根状茎)对氮素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富集因子同样明显高于1。7种元素在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器官的吸收转运存在着一定的促进或者拮抗作用。在花蕾、枝条和根中,磷吸收分别与Mg、Mn和Zn吸收呈现显著负相关;在花蕾中,氮的吸收和Mn的吸收呈现显著正相关;在不同器官里,K、Ca、Mg、Zn和Mn吸收之间多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营养元素 吸收 转运
下载PDF
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对冬小麦产量及物质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白文波 吕国华 +3 位作者 张元成 宋吉青 刘星海 李际会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6-1012,共7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生物质多糖(P1)、生物质多糖和5-氨基乙酰丙酸复配(P2),以及生物质多糖、5-氨基乙酰丙酸和缩节胺为有效成分复配(P3)的3种不同制剂,研究在冬小麦始花期叶面喷施制剂对其产量构成、蔗糖、可溶性总糖、干物质贮运以...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采用生物质多糖(P1)、生物质多糖和5-氨基乙酰丙酸复配(P2),以及生物质多糖、5-氨基乙酰丙酸和缩节胺为有效成分复配(P3)的3种不同制剂,研究在冬小麦始花期叶面喷施制剂对其产量构成、蔗糖、可溶性总糖、干物质贮运以及氮磷养分累积与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制剂使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增产8.5%以上;喷施20 d内,小麦旗叶蔗糖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喷施P1和P3使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5%和11.0%.P3增加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及氮磷养分累积量,分别较对照增加48.5%、116.9%和18.1%,P3还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干物质及养分累积对产量的贡献,但花前养分向籽粒转移对产量的贡献小于其他处理.小麦增产与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有效调控营养器官光合产物输出、籽粒可溶性糖积累,以及促进花后干物质和氮磷养分累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类复合制剂 蔗糖 可溶性总糖 养分转移 产量
原文传递
三种十字花科作物不同品种间固有电生理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婧 苏跃 +5 位作者 韦净 张倩 黄邦连 邢德科 王伟旭 吴沿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本研究以小白菜、西兰花、榨菜三种作物共计1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植物叶片饱水状态下的电生理参数,并依据能斯特方程计算了植物叶片的胞内水分、养分、代谢参数,对不同物种、品种的植物叶片电生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白... 本研究以小白菜、西兰花、榨菜三种作物共计1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植物叶片饱水状态下的电生理参数,并依据能斯特方程计算了植物叶片的胞内水分、养分、代谢参数,对不同物种、品种的植物叶片电生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具有较好的胞内水分及养分传输能力,西兰花能高效利用胞内养分,榨菜具有较高的代谢活力。小白菜2号和6号、榨菜12号可育和13号不育亲缘关系较近;种植稍晚的西兰花hubu较F1号和80号具有更好的生长势;12号可育榨菜与13号不育榨菜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鉴定 水分利用 营养转运 代谢活力
下载PDF
无机氮和氨基酸态氮处理对番茄幼苗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矿质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体达 姜武 +1 位作者 宋世威 黄丹枫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4,共8页
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幼苗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氮及其它矿质养分运输对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酸态氮(Gly-N)处理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处理8d后,‘申粉918’和‘沪樱932’番茄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全氮含量表现为NH... 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幼苗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氮及其它矿质养分运输对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酸态氮(Gly-N)处理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处理8d后,‘申粉918’和‘沪樱932’番茄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全氮含量表现为NH4+-N>Gly-N>NO3--N处理,而氮溢出量则以Gly-N处理的最多,其次为NH4+-N或NO3--N处理。两个品种木质部汁液中K、Ca、Mg以及‘沪樱932’木质部汁液中Cu含量表现为NO3--N>Gly-N>NH4+-N处理,而‘申粉918’中的Cu含量则表现为NO3--N>NH4+-N>Gly-N处理。两个品种木质部汁液中K、Ca、Mg、Cu、Zn、Mn溢出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处理;韧皮部汁液中K、Ca、Cu、Mn溢出量表现为Gly-N>NO3--N>NH4+-N处理;而其Mg、Zn溢出量则表现为NO3--N>Gly-N>NH4+-N处理,且‘沪樱932’的变化幅度较‘申粉918’的小。NH4+-N处理抑制番茄木质部养分向上运输的能力远大于Gly-N,‘申粉918’受抑制的程度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无机氮 氨基酸态氮 木质部 韧皮部 养分运输
原文传递
接种孢囊线虫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阮维斌 王敬国 张福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4-27,共4页
在温室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品种大豆接种大豆孢囊线虫对其根系生长、根瘤及几种矿质元素吸收总量、转移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线虫后易感病品种绥农 14根瘤数减少 ,根瘤活性降低 ,与不接种处理差异显著 ;感病品种合丰 2 5总根长减少 ... 在温室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品种大豆接种大豆孢囊线虫对其根系生长、根瘤及几种矿质元素吸收总量、转移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种线虫后易感病品种绥农 14根瘤数减少 ,根瘤活性降低 ,与不接种处理差异显著 ;感病品种合丰 2 5总根长减少 ,与不接种处理差异显著 .易感病品种绥农 14接种线虫后P元素的吸收总量降低 ,与不接种处理差异显著 .感病品种合丰 2 5接种线虫后P元素由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移量降低 ,与不接种差异显著 .图 4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 养分吸收 养分转移 植株生长 品种
下载PDF
间作对玉米磷、铁、锌和钙素吸收及其在植株体内转移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海勇 孔玮琳 +4 位作者 薛燕慧 汤艳艳 汪宝卿 刘开昌 万书波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86-90,共5页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磷、铁、锌和钙素吸收及其在植株体内转移分配的影响规律,为间套作生产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于2015年生长季在田间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间作玉米株距(10、13、16、20 cm和27 cm)和玉米常规单作(27 ... 为进一步明确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磷、铁、锌和钙素吸收及其在植株体内转移分配的影响规律,为间套作生产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于2015年生长季在田间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间作玉米株距(10、13、16、20 cm和27 cm)和玉米常规单作(27 cm)处理,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玉米中磷、铁、锌、钙素这四种元素的吸收量、收获指数、体内利用效率及其在玉米籽粒和茎叶中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明显提高玉米对土壤中这四种元素的吸收量;随间作玉米株距缩小,即种植密度增加,这些元素的吸收量有增加的趋势。而这四种元素的收获指数均不受间作的影响。间作玉米株距在非增密时,对磷素表现出奢侈吸收特征。间作导致籽粒和茎叶磷的"富集";随玉米株距的增加,即种植密度降低,茎叶磷的质量分数增加。而随玉米株距的增加,间作玉米籽粒铁和锌的质量分数表现出一定的"稀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玉米 花生 元素吸收 转移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