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对中国春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9
1
作者 钱永甫 张艳 郑益群 《干旱气象》 2003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1956年12月~1998年12月共42a,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78个积雪观测站的雪深和我国160站月降水的距平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了冬春季积雪异常与春夏季我国降水异常的关系。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模拟了青藏高原积雪异... 利用1956年12月~1998年12月共42a,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78个积雪观测站的雪深和我国160站月降水的距平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了冬春季积雪异常与春夏季我国降水异常的关系。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模拟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的气候效应并检验了诊断分析的结果。分析表明,雪深异常,尤其是冬季雪深异常是影响中国降水的一个因子。研究证明,高原冬季雪深异常对后期中国区域降水的影响比春季雪深异常的影响更为重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高原雪深和雪盖的正异常推迟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减弱了季风强度,造成华南和华北降水减少,而长江和淮河流域降水增加。冬季雪深异常比冬季雪盖异常和春季雪深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机理分析指出,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积雪异常首先通过融雪改变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从而改变了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水汽和辐射通量。由此所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下垫面的特征和通量输送。在湿土壤和大气之间,这样一种长时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后期气候变化的关键过程。与干土壤和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有本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异常 中国 降水 数值模拟 奇异值分解 SVD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塌方冒顶分析与治理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建军 马吉倩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某高速公路隧道左线洞口位于隧道浅埋段,由于受地质状况和施工不当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隧道塌方冒顶事故。针对隧道浅埋地段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塌方冒顶的问题,本文以该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冒顶段为依托工点,采用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 某高速公路隧道左线洞口位于隧道浅埋段,由于受地质状况和施工不当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隧道塌方冒顶事故。针对隧道浅埋地段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塌方冒顶的问题,本文以该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冒顶段为依托工点,采用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塌方区实际地质模型,对隧道塌方冒顶发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对本次隧道塌方冒顶过程进行机理分析与整治方案设计,为依托工点合理整治提供依据。后期监测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合理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公路隧道浅埋段塌方冒顶的预防与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塌方冒顶 数值分析 机理分析 整治措施
下载PDF
风暴潮沿珠江河道上溯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于斌 林少奕 +2 位作者 王永信 史键辉 夏综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4,共8页
采用动力学数值模式对风暴潮沿珠江河道上溯的个例进行了模拟 ,并就有关机制进行讨论 .结果显示 ,风暴潮位是否沿珠江河道向北逐渐递增 ,和风暴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也和风暴登陆的路径有关 ;南海的热带气旋多数是西行的 ,这样就使本文研... 采用动力学数值模式对风暴潮沿珠江河道上溯的个例进行了模拟 ,并就有关机制进行讨论 .结果显示 ,风暴潮位是否沿珠江河道向北逐渐递增 ,和风暴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也和风暴登陆的路径有关 ;南海的热带气旋多数是西行的 ,这样就使本文研究的对象像是“过路”的风暴 ,伶仃洋的聚水面积不算大 ,加上蛛网般河网的分散作用 ,都使珠江一线的风暴增水很少超过 2 5m .但即使这样规模的增水 ,也对河口平坦地区造成很大威胁 .由于天文潮的耦合 ,以及浅水效应 ,风暴潮常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本文的模拟中 ,模式、参数和计算对象等早已选好 ,计算时只作了少许调整 ,就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说明模式是合理和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风暴潮 上溯 数值模拟 水动力学模式 风暴模式
下载PDF
河南稠油油藏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机理及氮气添加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崔连训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64-67,70,共5页
针对河南稠油油藏"浅、薄、稠、散"的地质特征,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1~3m、3~5m和5~10m三种薄层稠油油藏实施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厚度稠油油藏分别实施氮气辅助普通湿蒸汽、高温湿蒸汽和过热蒸... 针对河南稠油油藏"浅、薄、稠、散"的地质特征,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1~3m、3~5m和5~10m三种薄层稠油油藏实施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厚度稠油油藏分别实施氮气辅助普通湿蒸汽、高温湿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增油能力、节约蒸汽效果及油藏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氮气自身的压缩性、膨胀性、小热容、低粘度等特点,蒸汽吞吐添加氮气后有利于保持地层压力,延长吞吐周期,改善了蒸汽的波及体积,增加了近井地带的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河南稠油油藏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低空急流形成和影响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哲珺 包云轩 +1 位作者 朱霆 葛晶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22,共14页
利用WRF模式对2016年6月30日-7月6日长江流域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低空急流进行数值模拟,在成功模拟低空急流基础上,分析此次急流过程中可能的影响机制;同时对地形高度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地形因素对此次低空急流可能的影响。(1)此... 利用WRF模式对2016年6月30日-7月6日长江流域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低空急流进行数值模拟,在成功模拟低空急流基础上,分析此次急流过程中可能的影响机制;同时对地形高度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地形因素对此次低空急流可能的影响。(1)此次低空急流发生时,东侧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则为西南涡。这种"东高西低"的高低压配置为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2)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是低空急流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条件。(3)垂直方向高空动量不断下传为低空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是低空急流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4)逆温和垂直风切变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是低空急流形成与加强的因素之一。(5)山体在急流生成及发展过程中对气流有摩擦和阻挡作用,这种阻挡作用随着山体地形高度的增加而有所加强,同时山脉的走向会改变原始的风向,使得急流前端超前或滞后。青藏高原有强背风波效应,它的绕流和挤压作用会使得低空气流表现为狭长的带状,使动量更加聚集从而风速增加形成低空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空急流 数值模拟 机制分析 地形 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新建地铁隧道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申文明 赖世华 +2 位作者 刘新科 李发勇 王智林 《路基工程》 2018年第4期217-221,共5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不可避免出现地铁隧道近接工程的相互影响。为此,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上跨问题的卸荷机理,分析新建地铁隧道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从机理出发,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得出其影响结果,最后...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轨道交通发展越来越快,不可避免出现地铁隧道近接工程的相互影响。为此,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上跨问题的卸荷机理,分析新建地铁隧道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影响,从机理出发,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得出其影响结果,最后提出工程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近接工程 数值分析 机理分析 工程措施
下载PDF
浙江地形对台风Khanun影响的数值试验和机理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建海 于忠凯 庞盛荣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66-72,共7页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登陆台风Khanun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模式对其登陆浙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和实况的对比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和降水的模拟是成功的,在台风移向移速、暴雨强度和落区上与实况十分吻合,但在台风...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登陆台风Khanun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模式对其登陆浙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和实况的对比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和降水的模拟是成功的,在台风移向移速、暴雨强度和落区上与实况十分吻合,但在台风强度模拟上则较实况偏小。在控制试验比较成功的基础上,本文还设计了3个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浙江地形对台风路径、强度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它们分别为地形加倍、减半和无地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江地形对台风Khanun移动路径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浙江地形高度较低和环境场强引导气流有关。在降水强度上,浙江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十分显著,由地形强迫产生的降水和地形走向相一致,迎风坡由于地形动力抬升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使得对流发展旺盛,降雨量增加,背风坡降雨量减少,浙江中北部沿海地区由于地形强迫产生了与台风环流同位向的扰动使得台风环流明显增强,形成暴雨中心。有无地形影响下的螺旋度对比显示,暴雨增幅区与低层正螺旋度差值区和高层负螺旋度差值区相对应,螺旋度差这种高低层耦合是触发和维持台风暴雨的动力机制,有利于台风螺旋结构的维持和强降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Khanun 地形影响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复杂地层地铁盾构井施工土体竖向变形规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炜明 朱义 +3 位作者 王慕鸿 连杰 刘旭强 吴政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109,共8页
研究目的:复杂地层大直径地铁盾构井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形状等差异性,有必要基于施工前的数值模拟与施工中的监测数据,进行施工土体变形规律研究。研究结论:(1)基于假设条件与工程简化模型,对于... 研究目的:复杂地层大直径地铁盾构井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形状等差异性,有必要基于施工前的数值模拟与施工中的监测数据,进行施工土体变形规律研究。研究结论:(1)基于假设条件与工程简化模型,对于本工程初始方案的12个典型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基坑长边、短边方向上12个施工步可能出现的最大竖向变形分别为17.21 mm、50.81 mm,应在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2)施工过程中,监测竖向变形最大值为28.01 mm,已接近工程允许值30.00 mm,建议适当延长监测周期;(3)对于本工程而言,监测区段的竖向变形在空间上与理论曲线较为接近,并随盾构井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同时因为监测点布置空间距离较小等因素影响,监测数据在空间上未能形成空间上的完整沉降槽;(4)数值模拟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而施工监测由于多类条件限制,数据通常不完备,施工中二者应相互补充;(5)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铁基坑工程的土体竖向变形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施工 土体变形 基坑监测 数值模拟 规律分析
下载PDF
软土地基静力触探机理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鹏 许再良 +1 位作者 李国和 韩志强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4,49,共9页
研究目的:静力触探是一种在铁路工程广泛应用的地质原位测试方法,现行研究中,往往仅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触探参数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回归公式,缺乏对触探机理的深入认识和对相应回归公式的验证。为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目的:静力触探是一种在铁路工程广泛应用的地质原位测试方法,现行研究中,往往仅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触探参数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回归公式,缺乏对触探机理的深入认识和对相应回归公式的验证。为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力触探机理及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变化对静力触探影响规律,并对静力触探结果与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经验公式进行验证。研究结论:静力触探探头贯入过程中,大部分径向压缩发生在1~2倍探头直径范围内,探头端部最大径向应力发生在探头锥底面部位,切向应力大部分为拉应力。在相同触探速率下,随着地基土体不同应力比M值逐渐增大,地基土体竖向应力、剪应力、超孔隙水压力及比贯入阻力均逐渐增大;随着对数体积模量λ值增大,地基土体中径向应力、竖向应力逐渐增大,剪应力、超孔隙水压力及比贯入阻力逐渐降低。此外,数值模拟所得静力触探结果与《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中相关经验公式符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 数值仿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爆炸荷载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孙启鑫 刘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7-46,共10页
目前针对箱梁爆炸荷载以及冲击波传播规律的研究较少,以目前混凝土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为依托工程,以1∶5缩尺比例设计箱梁爆炸荷载试验。试验表明,箱梁顶板超压沿箱梁纵向呈非线性下降梯度分布特点,超压沿箱梁横向近... 目前针对箱梁爆炸荷载以及冲击波传播规律的研究较少,以目前混凝土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为依托工程,以1∶5缩尺比例设计箱梁爆炸荷载试验。试验表明,箱梁顶板超压沿箱梁纵向呈非线性下降梯度分布特点,超压沿箱梁横向近似于梯形荷载分布,随着比例距离的减小,结构超压增大。其次,基于箱梁爆炸荷载试验,建立箱梁三维爆炸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将数值分析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基于数值分析,揭示爆炸冲击波与箱梁的相互作用机理,明确箱梁冲击波的传播规律。对不同爆炸工况箱梁各部位超压分布规律研究显示:当爆心位于箱梁顶板上方时,顶板迎爆面超压较大;当爆心位于翼缘板下方时,在翼缘和腹板处产生较大超压,其余部位超压较小。而当爆心位于箱梁底板下方时,翼缘、腹板和底板均受到较大的冲击波超压,结构全截面受爆炸影响较大。最后,基于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对不同工况下箱梁顶板、腹板和底板的超压峰值进行方程拟合,建立不同爆炸工况下箱梁关键部位荷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爆炸试验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荷载模型
下载PDF
下稳定板形式对兴康特大桥颤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俊杰 唐浩俊 +2 位作者 李永乐 陶齐宇 蒋劲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9-25,共7页
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跨越干热河谷区深大峡谷,其桥面中央设置了竖向稳定板以提高结构在复杂风环境下的颤振稳定性。对于钢桁加劲梁而言,下稳定板的布置形式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为了进一步优化下稳定板的抑振效果,研究了不同形式... 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跨越干热河谷区深大峡谷,其桥面中央设置了竖向稳定板以提高结构在复杂风环境下的颤振稳定性。对于钢桁加劲梁而言,下稳定板的布置形式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为了进一步优化下稳定板的抑振效果,研究了不同形式的下稳定板对该桥颤振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了不同位置的单稳定板及不同形式的分离式稳定板对颤振临界风速的影响。然后,建立简化的二维CFD模型,通过气动力输入能量的大小及流场的变化规律对相应的气动机理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设置稳定板后,各个攻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均得到不同的提高,尤其是在负攻角下。当负攻角的绝对值较大时,扭转运动的不稳定性成为了颤振发生的主要原因,稳定板通过阻碍漩涡移动、改变漩涡大小和增大迎风侧桥面板下侧负压区强度的方式提高扭转稳定性,因此,将中央稳定板设置为分离式竖向稳定板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板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颤振性能 机理分析
下载PDF
黏弹性聚合物熔体多相成型界面不稳定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效迅 崔振山 周国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1-439,共9页
基于动网格法和EVSS/SU等混合有限元技术,建立了黏弹性聚合物多相成型界面不稳定的数值模拟系统,模拟结果与Matsunaga的理论研究和Yamaguchi的实验研究结论相符合。通过研究流率、黏度和松弛时间(弹性)对界面不稳定的影响规律,发现在相... 基于动网格法和EVSS/SU等混合有限元技术,建立了黏弹性聚合物多相成型界面不稳定的数值模拟系统,模拟结果与Matsunaga的理论研究和Yamaguchi的实验研究结论相符合。通过研究流率、黏度和松弛时间(弹性)对界面不稳定的影响规律,发现在相应条件下流率、黏度和松弛时间都能使界面变得不稳定,而界面两侧第一法向应力差的阶跃是导致黏弹性界面不稳定的根本原因,进而揭示了黏弹性界面不稳定的机理,并对生产实践提出了若干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 聚合物多相成型 界面不稳定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双孔隙模型的压实膨润土导热系数演化规律与响应机制
13
作者 董盛时 周殷康 黄俊 《工程勘察》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深入了解压实膨润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是核废料处置库安全设计的重要议题,已有压实膨润土导热系数的研究还停留在宏观唯象学描述上,缺乏细观层面上的深入分析,无法从本质上反映压实膨润土导热系数变化的内在机理。基于双孔隙模型,本文... 深入了解压实膨润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是核废料处置库安全设计的重要议题,已有压实膨润土导热系数的研究还停留在宏观唯象学描述上,缺乏细观层面上的深入分析,无法从本质上反映压实膨润土导热系数变化的内在机理。基于双孔隙模型,本文对压实作用下膨润土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内在机理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中重点考虑了压实过程中双孔隙结构的差异化响应特征对膨润土整体导热系数以及细观热流传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实膨润土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对压实前后细观热流传输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双孔隙结构的差异化响应导致压实膨润土内细观热流传输的局部性特征更加显著。一方面,团聚体内孔隙对压实作用不敏感,因而团聚体内的热流传输特征基本不变;另一方面,团聚体间大孔隙的强烈压缩导致团聚体间桥接区域明显增宽,流经该区的热通量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压实过程中膨润土导热性能提高的机制是团聚体间接触程度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膨润土 导热系数 双孔隙模型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均匀地层中单个砾岩对阵列感应响应的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段雁超 仵杰 曹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6,3-4,共6页
单个砾岩对阵列感应测井的影响机理研究是复杂砾岩地层中响应特性研究的基础.建立单个砾岩中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计算模型,研究使计算有效的网格剖分方法,计算分析砾岩空间位置、背景电导率及砾岩尺寸分别变化时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数值... 单个砾岩对阵列感应测井的影响机理研究是复杂砾岩地层中响应特性研究的基础.建立单个砾岩中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计算模型,研究使计算有效的网格剖分方法,计算分析砾岩空间位置、背景电导率及砾岩尺寸分别变化时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数值计算砾岩地层中井眼周围旋涡电流的空间轨迹,揭示了砾岩地层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机理:非导电砾岩使井眼周围涡流产生复杂的非对称的空间分布,接收线圈中产生的二次磁场方向发生变化,对阵列感应不同长度子阵列的影响由短到长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地层 阵列感应测井 涡流 数值计算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建筑数量对土-剪力墙结构建筑群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熊峰 雷鹏 +4 位作者 葛琪 吕洋 赵鹏 刘洋 陈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9-551,共13页
在已完成的土与建筑群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群效应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上部结构取为剪力墙,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土与建筑群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运用Davidenkov模拟土体动... 在已完成的土与建筑群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群效应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上部结构取为剪力墙,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土与建筑群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中运用Davidenkov模拟土体动力非线性。通过调整建筑物数量和布置方式,设置土与3栋建筑、土与5栋建筑、土与7栋建筑三个土-高层剪力墙结构建筑模型,将这三个模型分别与土与单栋建筑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上部建筑群主要沿振动方向布置时,将原剪力墙建筑群中平行于振动方向建筑数量增加后,建筑群群效应会有所增大,并且平行于振动方向的建筑受群效应影响较大;就层间位移对其进行机理分析,结果显示,当受到地震激励时,由于上部建筑的桩基与周围土体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存在着巨大差异,会直接增大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且沿振动方向的周边结构层间位移会大于中央区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筑群动力相互作用 剪力墙结构 多种群模型 数值分析 机理分析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drag reduction properties of a suction controlled high-rise building 被引量:1
16
作者 Chao-rong ZHENG Yao-chun ZH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7期477-487,共11页
To reduce the wind-induced drag and improve the wind-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steady suction contro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building structure. Based on validation of the numerical methods by ex... To reduce the wind-induced drag and improve the wind-resistance performanc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steady suction control is introduced into the building structure. Based on validation of the numerical methods by experiment with suction control over the flow separation of a 3D backward-facing step, the Reynolds stress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rag reduction (DR) properties of a high-rise building whose side faces are controlled by all-height suction. Effects of the orific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and suction flux parameters on the DR and the separation control are analyzed, and the detailed flow fields are shown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suction contro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ction control is very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wind loads on the high-rise building model, and only the dimensionless suction flux dominates. Lastly, the power consumed and the counterforce induced by suction are discussed, the suction models become the "zero-drag" model under certain suction ang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ise buil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Suction control Drag reduction (DR) POWER mechanism analysis
原文传递
地温空调井群运行对地下水影响的实验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窦明 曹亚新 +2 位作者 米庆彬 朱志刚 付博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80,共5页
为了探析地温空调开发利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以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地温空调项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抽4回和2抽2回两种模式进行实验,构建了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和水热耦合数学模型,然后对两种抽回灌模式下地温空调项目运行对地下水流场和... 为了探析地温空调开发利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以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地温空调项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抽4回和2抽2回两种模式进行实验,构建了地下水动力学模型和水热耦合数学模型,然后对两种抽回灌模式下地温空调项目运行对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抽回灌模式对地下水水位、水温的影响,并探索其变化过程和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抽回灌模式下,地温空调项目对地下含水层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单井回灌量越大,影响范围和幅度越大;另外在不同的运行时段,地下水传热的主导方式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空调 抽回灌实验 数值模拟 影响评价 机理分析
下载PDF
福建一次秋季暴雨天气过程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婷婕 周顺武 +3 位作者 陈艺芳 阎访 徐威 王宇飞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0-976,共7页
为探讨秋季暴雨的形成机制,利用WRF模式对福建2011-11-08-2011-11-10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验证模拟结果有效的基础上,利用WRF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其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秋季暴雨产生在... 为探讨秋季暴雨的形成机制,利用WRF模式对福建2011-11-08-2011-11-10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验证模拟结果有效的基础上,利用WRF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其动力和热力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秋季暴雨产生在高层西南急流控制、低层热带低压逐渐北抬,且与冷空气相互作用的形势下,具有降水均匀、持续时间长且有明显阶段性的特点。内陆和沿海的降水机制不同,雨带位置与西南急流辐合线、低空急流脉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低层冷平流区和上升运动区相互叠置,低层正垂直涡度区与负散度区叠加,能很好地反映降水落区。正涡度柱和负散度柱对应了最强小时降水,可作为暴雨落区和雨强的指示物理量,为福建秋季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暴雨 WRF模式 数值模拟 机制分析 福建
下载PDF
分段吸气高层建筑减阻性能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朝荣 张耀春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2-380,共9页
为减小高层建筑的风致阻力,采用CFD方法研究了主动吸气控制下高层建筑模型的风载荷减阻性能,分析了竖向开孔位置、吸气孔高度和吸气速度等参数对减阻性能的影响,并详细展示流场,讨论吸气控制机理.结果表明:保持流量系数不变,增加吸气孔... 为减小高层建筑的风致阻力,采用CFD方法研究了主动吸气控制下高层建筑模型的风载荷减阻性能,分析了竖向开孔位置、吸气孔高度和吸气速度等参数对减阻性能的影响,并详细展示流场,讨论吸气控制机理.结果表明:保持流量系数不变,增加吸气孔高度(或减小吸气速度)使得模型各表面的风压折减效率η_(PR),阻力折减效率η_(DR)和基底弯矩折减效率η_(MR)增大,且只有η_(MR)在较大吸气孔高度时超过1.0.拟合了η_(DR)和η_(MR)关于吸气孔中心高度、吸气孔高度和吸气速度的经验公式,为分段吸气控制的应用提供参考.基于最大风压折减效率和最小吸气功率,比较了各分段吸气模型和全高吸气模型的减阻性能,发现全高吸气模型的减阻性能优于分段吸气模型.可在高层建筑中上部设置吸气装置来减小基底弯矩或改善其局部风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分段吸气控制 数值模拟 风压折减效率 功率 机理分析
下载PDF
矿井采空区地表塌陷的机理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竞争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1期41-42,共2页
文章以数值模拟的形式,指出采动诱发的水平应力与剪应力整体作用下,采场区岩层层面拉断的风险相应增加,施有应力的采场基本顶地表可能形成塌陷坑;基于格里菲斯强度能精确判别出历经第三水平开采活动后,地表岩层塌陷率偏低的结论,这提示... 文章以数值模拟的形式,指出采动诱发的水平应力与剪应力整体作用下,采场区岩层层面拉断的风险相应增加,施有应力的采场基本顶地表可能形成塌陷坑;基于格里菲斯强度能精确判别出历经第三水平开采活动后,地表岩层塌陷率偏低的结论,这提示采场内采动行为对地表沉降、凹陷过程形成的影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采空区 地表塌陷 数值模拟 机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