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怒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邹秀萍 齐清文 +4 位作者 徐增让 何大明 彭萧 姜莉莉 李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7-151,共5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不仅改变了地表景观结构及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且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过程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怒江流域1985,1995,200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近15年来,各土地覆被类...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不仅改变了地表景观结构及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且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过程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通过对怒江流域1985,1995,200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近15年来,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借助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模型进一步研究了流域土地覆被变化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19852000年怒江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城乡居民工矿用地、耕地、草地明显增加,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反映出流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景观总体上表现异质性在减小,斑块类型趋于均匀分布的趋势,景观稳定性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包广静 吴兆录 骆华松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2,17,共4页
选取典型生态脆弱区怒江为研究对象,结合怒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社会问题,分析了怒江水电开发对国家经济、流域经济及产业经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研究了怒江水电开发中的移民问题、区域贫困问题以及水电开发、区域开放度、教... 选取典型生态脆弱区怒江为研究对象,结合怒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主要社会问题,分析了怒江水电开发对国家经济、流域经济及产业经济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研究了怒江水电开发中的移民问题、区域贫困问题以及水电开发、区域开放度、教育事业发展和"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影响。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怒江流域水电开发的社会经济影响效应较大,最后指出了水电开发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经济影响 社会影响 怒江流域
下载PDF
怒江流域森林资源的本土利用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文忠 李媛媛 +3 位作者 杨斌 罗圆 张进峰 张劲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基于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社区的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详细调查数据,运用建房频率计算农村地区建房周期、气干密度换算薪材材积等方法,分别依本土居民的建材、薪材、围栏(篱)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NWFPs)4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 基于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社区的森林资源利用状况详细调查数据,运用建房频率计算农村地区建房周期、气干密度换算薪材材积等方法,分别依本土居民的建材、薪材、围栏(篱)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NWFPs)4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计算、分析怒江流域北段森林资源当地利用的消耗量和消耗结构。结果显示:怒江流域北段建房材消耗量0.10 m3/a.人,薪材3.87 m3/a.人,农地围栏用材0.019 m3/a.人,年户均采集以菌类和中药材为主的非木材林产品73.95 kg。表明消耗量最大的利用形式是薪材,而非传统认为的建房材和农地围栏材;农村社区木楞房、木片房和农地围栏"长期留存",而薪材流量大"库存小"的表象,是导致认识偏差的原因。调查社区的地理位置、社区规模和民族组成等在怒江流域北段具较强代表性,结果可为调查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也可为高黎贡山(怒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本土利用 自然保护 怒江流域
原文传递
PRA理念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怒江流域保山市茶山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仇文洁 包广静 +1 位作者 汤恩萍 赵波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年第3期65-69,共5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以怒江流域保山市杨柳乡茶山村为例,在茶山新农村建设中运用PRA理念的具体方法,即社区资源分布图绘制、农事季节历、排序、问题树法,发现茶山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以怒江流域保山市杨柳乡茶山村为例,在茶山新农村建设中运用PRA理念的具体方法,即社区资源分布图绘制、农事季节历、排序、问题树法,发现茶山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基础设施薄弱、村内卫生条件差、产业单一、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弱4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茶山新农村建设要借助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契机申请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实现科技入户、加强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培训5项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怒江流域 保山市 茶山村
下载PDF
试论近代怒江流域鸦片种植及其对“三农”的影响
5
作者 吴臣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18-122,共5页
近代,鸦片在怒江流域的种植呈现持续性、广泛性特点且对该区域的"三农"产生较大影响。废田种植鸦片,侵占农业劳动力,农业资金流向鸦片的种植、经营;农村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攀比之风,盗窃之风盛炽,鸦片也成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 近代,鸦片在怒江流域的种植呈现持续性、广泛性特点且对该区域的"三农"产生较大影响。废田种植鸦片,侵占农业劳动力,农业资金流向鸦片的种植、经营;农村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攀比之风,盗窃之风盛炽,鸦片也成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常用品;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鸦片极大地扭曲了怒江流域"三农"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怒江流域 鸦片 “三农”
下载PDF
基于资源禀赋特征的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经济发展策略思考
6
作者 徐晓勇 雷冬梅 +1 位作者 段海红 丁喆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6期515-519,共5页
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域具有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特征,是我国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尽管目前怒江流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发展阶段,但是长期闭塞、贫困和工业基础薄弱使流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怒江流域的发展要把握云南建... 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域具有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特征,是我国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尽管目前怒江流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发展阶段,但是长期闭塞、贫困和工业基础薄弱使流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怒江流域的发展要把握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战略机遇,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引进外界资本与技术,打造水能资源经济,培育生态服务产业,同时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的培育改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流域 高山峡谷区 资源禀赋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基于GIS的怒江流域中段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晖 杨树华 +3 位作者 姚文璟 王思琪 易娜 刘大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7-953,共7页
生态保护重要性标志着某个地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程度,反映了某个地区在土壤侵蚀、生境、石漠化、地质灾害和水环境等多因子综合影响下对维持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多因子逻辑规则组合法... 生态保护重要性标志着某个地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程度,反映了某个地区在土壤侵蚀、生境、石漠化、地质灾害和水环境等多因子综合影响下对维持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出多因子逻辑规则组合法,即采用单因素叠置法与逻辑规则组合法相结合的方法,并将生态敏感性概念延伸为生态保护重要性概念,对怒江流域中段进行了生态保护重要性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探讨。本研究中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主要包括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极度重要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 m以上的河谷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43%;生态高度重要地区占研究区的比例最大,达48.02%,主要分布在海拔1 800~3 100 m的地区;生态保护中度重要地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5.22%,主要分布在海拔3 100 m的地区;生态轻度重要地区呈斑块状散布在整个研究区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9%;生态不重要地区的面积最小,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04%,主要分布在人类聚居区。生态保护重要性高的地区是整个区域生态系统保护的关键地区,应该重点关注其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重要性 怒江流域中段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侵蚀敏感性 生物多样性 多因子逻辑规则组合法
下载PDF
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怒江流域中段植被动态变化预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晖 白杨 +2 位作者 杨树华 朱雪 赵凯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1-376,共6页
运用GIS、RS和GPS技术,采用1994和2004年2个时期的TM影像建立了植被分类系统,分析了2个时期的植被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未来该区域植被景观的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怒江流域中段植被景观以灌草丛为基质,... 运用GIS、RS和GPS技术,采用1994和2004年2个时期的TM影像建立了植被分类系统,分析了2个时期的植被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并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未来该区域植被景观的动态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怒江流域中段植被景观以灌草丛为基质,其他景观类型镶嵌于其中。1994—2004年,各种植被景观类型之间发生转移最多的是在灌草丛、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变化最大的是海拔较低的灌草丛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等;海拔较高的针阔混交林、寒温性针叶林等的变化均不明显。结果预示,未来10年,人为干扰对整个流域植被演替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强,灌草丛、寒温性针叶林等面积不断增加,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面积不断减少,景观整体趋于破碎化,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景观 景观动态 马尔柯夫模型 怒江流域中段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景观生态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筱青 曾洪云 +1 位作者 周晶 李晖 《热带地理》 2007年第3期219-223,共5页
以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的典型区域——福贡县月亮风景区为例,利用1986年和2004年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 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对高山峡谷区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等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 以怒江流域高山峡谷区的典型区域——福贡县月亮风景区为例,利用1986年和2004年的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在G 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FRAGSTATS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对高山峡谷区景观格局多样性、破碎度等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过去的18年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斑块数增加,破碎度增加,景观异质性减小,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景观中林地占优势但以针叶林和灌木林居多,农田不是景观类型中的重要组分,居民地所占比例最少;各景观类型相互之间发生了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流域高山峡谷 景观格局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西藏怒江河谷流域NDVI变化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雷 杜军 周刊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58,共7页
利用1998年12月-2008年11月西藏怒江流域每旬最大化NDVI数据集(S10)产品,研究了10年内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发现研究区植被情况总体比较好且在研究时段内变化不大。结合流域内9个气象站点1998年12月-2008年11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 利用1998年12月-2008年11月西藏怒江流域每旬最大化NDVI数据集(S10)产品,研究了10年内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发现研究区植被情况总体比较好且在研究时段内变化不大。结合流域内9个气象站点1998年12月-2008年11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研究了流域各类型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发现4月的气温可能以积温的形式影响牧草返青,而5、6、7月的气温影响牧草生长,这对草地放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草地 气候因子 怒江流域
下载PDF
怒江云南北段的村域土地利用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莉莉 杨文忠 +1 位作者 孟广涛 范勋承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93-1098,共6页
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选择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逐块核实,对土地利用/覆被进行分类,并建立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用Fragstats 3.3分析得到... 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选择怒江流域北段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周边4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实地逐块核实,对土地利用/覆被进行分类,并建立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用Fragstats 3.3分析得到村域土地利用格局和特征;同时,采用入户调查、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的村域详细社会经济数据,建立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联,分析村域土地利用的驱动力。结果显示:村域土地利用主要受自然条件、受教育程度、生活习俗等因子的驱动,且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粗放的土地利用。研究结果能为怒江云南北段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村域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研究方法可作为局域尺度土地利用研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驱动力 村域 怒江云南北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