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6
1
作者 杨启军 徐义刚 +1 位作者 黄小龙 罗震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7-834,共18页
产于高黎贡山脉的花岗岩(简称高黎贡花岗岩)记录中生代以来高黎贡构造带形成、演化的全部过程,高黎贡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查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和演化乃至整个冈底斯地块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高黎贡花岗岩为一套由黑云母二... 产于高黎贡山脉的花岗岩(简称高黎贡花岗岩)记录中生代以来高黎贡构造带形成、演化的全部过程,高黎贡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查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和演化乃至整个冈底斯地块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高黎贡花岗岩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成的花岗质杂岩体,空间上构成一条南北向分布的挟持于怒江剪切带和龙川江剪切带之间狭长透镜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高黎贡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中、下地壳前寒武纪变质岩的深熔作用。花岗岩源区成分不均一,以变质硬砂岩为主,并含有变质玄武岩,形成于岛弧-陆陆碰撞环境。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高黎贡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26~118Ma),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拉萨地块北缘花岗岩一致,说明它为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延部分,是中特提斯怒江洋洋壳向南俯冲和海洋闭合过程的岩浆响应,而与新特提斯雅鲁藏布江洋的演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构造带 花岗岩 成因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中特提斯 怒江洋 碰撞
下载PDF
高黎贡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与怒江洋俯冲:来自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戚学祥 沈辉 +5 位作者 任玉峰 韦诚 蔡志慧 张超 吉风宝 梁凤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46-2962,共17页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 高黎贡构造带西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厘定将为揭示腾冲与保山地块之间的关系补充强有力的证据。本文通过对构造带内高家寨和濮家寨一带的流纹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同时代侵入岩的研究成果,分析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相同,分别为122±2.2Ma和121±1.9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说明高家寨和濮家寨流纹岩都属于科迪勒拉型、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具有轻稀土富集、分馏程度高、重稀土相对亏损、Eu中度亏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HSFE) Nb、Ta、P、Ti及Sr强烈负异常的特点;流纹岩的Mg~#值较高,在SiO_2-Mg~#图解上分布于壳源物质部分熔融区上方;锆石ε_(Hf)(t)值变化范围大(-9.6^-2.6)和t_(DM)~C值高(1189~1572Ma);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所有样品落在大陆边缘弧区;流纹岩斑晶中普遍存在黑云母。这些特征与高黎贡构造带早白垩世岩浆岩带内壳幔混源的中酸性侵入岩一致,说明其岩浆主要来源于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是怒江洋壳向腾冲地块下俯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西北缘 早白垩世火山岩 锆石U-PB定年 俯冲作用 怒江洋
下载PDF
拉萨地块北部白垩纪多尼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65
3
作者 康志强 许继峰 +3 位作者 王保弟 董彦辉 王树庆 陈建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104,共16页
拉萨地块上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部的白垩纪多尼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达过和马跃乡地区的多尼... 拉萨地块上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部的白垩纪多尼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达过和马跃乡地区的多尼组火山岩主体为酸性岩,包括少量的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中基性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组成表明多尼组中基性岩具有高的Cr(平均为184×10-6)和Ni(平均为43×10-6),富集强不相容性元素Rb、Th、U,而亏损Nb、Ta、Ti的特点,显示明显的弧火山岩成分特征,可能来源于具有较厚陆壳背境下的大陆边缘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而酸性岩具有相对高的SiO2、K2O、K2O/Na2O以及低的Mg#(最大值为32.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以及Th、U、LREE等,具有很高的Rb/Sr(1.06~4.47,平均为2.73),并且与拉萨地块南部林子宗群酸性火山岩具有非常相似的蛛网图曲线,表明多尼组酸性岩与中基性岩可能来自不同的岩浆源区,前者很可能来源于上覆地壳的部分熔融.通过对两个酸性岩样品中锆石的U-PbLA-ICPMS定年,分别获得了116±1Ma和115±1Ma的年龄值,显示多尼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该地区多尼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仍然存在两种可能性,其一是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岩石圈向南俯冲导致了该火山岩的产生;其二可能是早白垩世该地段的构造伸展作用导致加厚地壳的广泛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火山岩,并伴随陆下地幔的熔融事件产生的少量中基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多尼组 早白垩世 班公湖 怒江洋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西藏班戈地区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对班公湖-怒江洋盆演化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58
4
作者 高顺宝 郑有业 +2 位作者 王进寿 张众 杨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73-1982,共10页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班戈地区侵入岩可以分为4期:早白垩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138Ma±),早白垩世中期花岗闪长岩(132-128Ma),早白垩世中晚期二云二长花岗岩(130-114Ma),...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班戈地区侵入岩可以分为4期:早白垩世早期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138Ma±),早白垩世中期花岗闪长岩(132-128Ma),早白垩世中晚期二云二长花岗岩(130-114Ma),晚白垩世二长花岗岩(80Ma±),从北到南各期次侵入岩具有成岩年龄逐渐变新,形成环境由岛弧环境→同碰撞造山环境→后碰撞环境演变。这一成果为确定班公湖-怒江洋盆的俯冲极性及演化时限提供了新的资料。班戈地区班公湖-怒江洋盆在中侏罗世之前已开始向南俯冲消减,这种俯冲消减活动一直持续至早白垩世中期最终闭合(130-125Ma),拉萨地体与羌塘地体开始发生碰撞作用,这种碰撞作用大约持续了20-30Myr,在晚白垩世早期进入后碰撞阶段(100-8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年代学 班公湖-怒江洋盆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西藏东巧北尕苍见岛弧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5
作者 许荣科 郑有业 +6 位作者 赵平甲 陕亮 张雨莲 曹亮 齐建宏 张刚阳 代芳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68-777,共10页
在班公错—怒江小洋盆内晚侏罗世存在向南的俯冲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近期在班—怒带中部的东巧蛇绿岩带北侧发现一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尕苍见(组)火山岩,该套火山岩以内部变形微弱而明显有别于东巧蛇绿岩带,其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具有岛... 在班公错—怒江小洋盆内晚侏罗世存在向南的俯冲已被许多学者所证实,近期在班—怒带中部的东巧蛇绿岩带北侧发现一套晚侏罗世火山岩——尕苍见(组)火山岩,该套火山岩以内部变形微弱而明显有别于东巧蛇绿岩带,其地球化学特点反映具有岛弧性质,并具有初期为拉斑玄武质-钙碱性岩浆喷发,尔后以钙碱性火山活动为主,至晚期岛弧演化成熟,发生岛弧橄榄安粗质火山喷发活动,并伴有富Nb岛弧玄武岩产出。证明在班怒小洋盆内晚期也曾存在向北的俯冲作用。这一发现对完整重溯班—怒带构造演化和构建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怒小洋盆 消亡 尕苍见岛弧 晚侏罗世 向北俯冲 双向俯冲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羌塘南缘热那错早白垩世流纹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及其意义 被引量:30
6
作者 常青松 朱弟成 +4 位作者 赵志丹 董国臣 莫宣学 刘勇胜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34-2044,共11页
在青藏高原的演化历史中,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方向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的岩浆作用时空展布表明,大量早白垩的岩浆作用分布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下简称为班怒带)以南,但是近年来在该缝合带以北也发现了少量同时代的岩浆作用。本文研... 在青藏高原的演化历史中,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方向一直存在争议。现有的岩浆作用时空展布表明,大量早白垩的岩浆作用分布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下简称为班怒带)以南,但是近年来在该缝合带以北也发现了少量同时代的岩浆作用。本文研究了靠近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以北、改则县北部热那错地区的流纹岩,获得了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热那错流纹岩年龄为~110Ma,与相邻地区报道的岩浆岩活动和缝合带以南的北拉萨地体地区大范围出露的早白垩世岩浆岩同期产出。岩石具有不均一且偏正的εHf(t)特征,与北拉萨地体同期岩浆岩Hf同位素成分相似。本文综合考虑了班怒带两侧发育同期岩浆活动、且南侧极大量而北侧很少量发育的特征,认为热那错流纹岩的成因可以置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的总体模式中,南向俯冲的班公湖怒江岩石圈在~110Ma发生板片断离,可以同时解释分布于缝合带两侧的早白垩世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那错流纹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班公湖-怒江洋 南向俯冲 早白垩世
下载PDF
班公湖-怒江洋打开时间的地层古生物约束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以春 张予杰 +2 位作者 袁东勋 徐海鹏 乔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83-3096,共14页
西藏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时间是争议性较大的科学问题。班公湖-怒江洋两侧的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古生物地理和地层层序的对比可以约束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时间。从地层层序上来看,拉萨地块在晚古生代大冰期结束之后是一由碎屑岩到碳... 西藏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时间是争议性较大的科学问题。班公湖-怒江洋两侧的拉萨地块和南羌塘地块的古生物地理和地层层序的对比可以约束班公湖-怒江洋的形成时间。从地层层序上来看,拉萨地块在晚古生代大冰期结束之后是一由碎屑岩到碳酸盐转变的稳定地层序列;而南羌塘地块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东西向存在较大的相变,西部下二叠统吞龙共巴组之上存在间断面,不整合于上二叠统吉普日阿群之下;而东部下二叠统到中二叠统都是玄武岩和灰岩组成的鲁谷组。古生物地理上,南羌塘地块晚二叠世含有典型暖水的类Palaeofusulina动物群,与拉萨地块形成显著差别;南羌塘地块中二叠世主要的Eopolydiexodina类动物群也与拉萨地块的Nankinella-Chusenella类动物群产生明显差异;再者,南羌塘地块早二叠世晚期的类、珊瑚类和腕足类都呈现明显暖水的特征,但这些动物群在拉萨至今未有报道。综合南羌塘和拉萨地块地层层序、古生物地理特征上的差异,班公湖-怒江洋至少从中二叠世(~269Ma)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因此,班公湖-怒江洋在中二叠世以前和冰期结束之后的时间段内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班公湖-怒江洋 二叠纪 古生物地理 古地理
下载PDF
西藏那曲地区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彭智敏 耿全如 +1 位作者 张璋 丛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50-1059,共10页
对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流纹岩的时代为116.6Ma±0.81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的时代一致,属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说明该火山岩不属拉贡塘组,应不整合于拉贡塘组... 对西藏那曲地区的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流纹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得出该流纹岩的时代为116.6Ma±0.81Ma,属早白垩世,与区域上多尼组和则弄群的时代一致,属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说明该火山岩不属拉贡塘组,应不整合于拉贡塘组之上。流纹岩SiO2含量均值为71.01%,富集Rb、Th元素,亏损P、Eu、Ti元素,εHf(t)值集中在-0.030~2.277之间,平均值为0.75,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682~782Ma和1015~1175Ma,大于流纹岩的形成时代。流纹岩具同碰撞型火山岩的特征,不具传统岛弧环境的特征,构造环境可能存在两种可能: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已经结束,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开始碰撞;班公湖-怒江洋还未完全关闭,残留洋与拉萨地块发生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下地壳不断加厚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酸性流纹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那曲地区 班公湖-怒江洋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下载PDF
腾冲早白垩世花岗岩的高分异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鹏飞 夏小平 +3 位作者 徐健 崔泽贤 蒙均桐 周美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7-1195,共19页
腾冲地块东缘发育大量早白垩世花岗岩,这些花岗岩普遍具有高硅(69.2%~77.4%)、富钾(K_(2)O/Na_(2)O>1.1)、弱过铝-强过铝质(A/CNK=1.03~1.23)及不同程度Eu的负异常(δEu=0.13~0.69)的特征,被认为是S型花岗岩或者是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 腾冲地块东缘发育大量早白垩世花岗岩,这些花岗岩普遍具有高硅(69.2%~77.4%)、富钾(K_(2)O/Na_(2)O>1.1)、弱过铝-强过铝质(A/CNK=1.03~1.23)及不同程度Eu的负异常(δEu=0.13~0.69)的特征,被认为是S型花岗岩或者是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厘清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对于理解腾冲地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构造演化及其与西藏拉萨和羌塘等陆块的构造对应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腾冲地块中3个典型的早白垩世岩体(明光、勐连、小棠-芒东)中的二长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重点进行了高精度SIMS氧同位素研究,结合SIMS U-Pb年代学、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锆石SIMS U-Pb定年结果表明3个岩体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12~122Ma,SIMS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都具有一致的低δ^(18)O值(6.5‰~7.0‰)。全岩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一致的富集同位素特征,(^(87)Sr/^(86)Sr)_(i)变化于0.7062~0.7213,ε_(Nd)(t)变化于-9.1~-4.7。以上全岩和锆石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镁铁质下地壳,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并非前人认为的S型花岗岩。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这些高分异I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拉萨-腾冲与羌塘-保山地块碰撞后,中特提斯洋板块发生回转或板片断离的构造背景下,跟拉萨地块北缘岩浆岩带同期构造背景一致,是其东南向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块 氧同位素 高分异I型花岗岩 班公湖-怒江洋
下载PDF
西藏中拉萨地块北部早白垩世晚期控错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洪 李光明 +5 位作者 李文昌 黄瀚霄 李佑国 欧阳渊 张向飞 周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0-252,共23页
在中拉萨地块北部尼玛控错地区发育着一套碱性长石花岗岩,对该花岗岩体开展成因和形成背景的研究,能为探索班公湖-怒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LA-ICP-MS方法测得该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4.9±1.... 在中拉萨地块北部尼玛控错地区发育着一套碱性长石花岗岩,对该花岗岩体开展成因和形成背景的研究,能为探索班公湖-怒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LA-ICP-MS方法测得该花岗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04.9±1.4Ma(MSWD=1.5)和104.6±1.3Ma(MSWD=1.3),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76.75%~77.51%,平均77.27%)、高钾(K_(2)O=4.61%~4.85%,平均4.77%)、高碱(K_(2)O+Na_(2)O=8.24%~8.57%,平均8.44%)、低钙(CaO=0.28%~0.48%,平均0.35%)、低镁(MgO=0.11%~0.16%,平均0.13%)和低铝(Al_(2)O_(3)=11.79%~12.22%,平均12.09%)等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1.96~2.15(平均2.08),A/NK值为1.06~1.09,A/CNK值为1.01~1.04。这些特征表明控错花岗岩为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控错花岗岩相对富集Zr、Nb、Ce、Y和Hf等微量元素,相对亏损Ti、Ba、Sr和P等微量元素,分异系数(DI)为95.5~96.9(平均:96.3),还具有较高的FeOT/MgO值(5.61~10.22,平均7.26)、10000Ga/Al值(2.78~2.56,平均2.84)、Y/Nb值(2.29~4.97,平均3.57)、Rb/Nb值(11.6~18.2,平均15.2);此外,该岩体还具有较高的全岩Zr饱和温度(875~910℃,平均890℃)和锆石Ti饱和温度(848~919℃,平均890℃),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04~0.09,平均0.06),以及向右缓倾的"V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这些特征表明控错花岗岩为产于碰撞后环境的A2型花岗岩。正的锆石εHf(t)值(4.26~6.38,平均5.16)、相对年轻的锆石Hf地壳模式年龄(tDM2=757~889Ma,平均833Ma)、下地壳与地幔混合特征的(^(87)Sr/^(86)Sr)t(0.7194~0.7407,平均0.7313)、εNd(t)(-3.39~-3.00,平均-3.24)和Pb同位素特征((^(206)Pb/^(204)Pb)_(t)=18.792~18.845,(^(207)Pb/^(204)Pb)_(t)=15.708~15.718,(^(208)Pb/^(204)Pb)_(t)=38.870~38.037),指示控错花岗岩熔融于幔源物质加入的新生地壳。研究结果揭示,控错花岗岩形成于羌塘-拉萨地块碰撞作用下,俯冲板片的断离后,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并经历了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 控错 A型花岗岩 锆石U-PB SR-ND-PB LU-HF
下载PDF
西藏改则县多龙SSZ型蛇绿岩的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班公湖-怒江洋晚二叠世洋内俯冲的证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韦少港 宋扬 +5 位作者 唐菊兴 刘治博 王勤 高轲 李壮 李发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05-522,共18页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分布着大量的SSZ型蛇绿岩残片,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代表性辉绿(玢)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获得辉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1.5Ma(MSWD=0.09,n=33),...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分布着大量的SSZ型蛇绿岩残片,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代表性辉绿(玢)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获得辉绿玢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1.5Ma(MSWD=0.09,n=33),表明多龙SSZ型蛇绿岩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烧失量普遍较高(1.57%~5.23%)的特征,表明样品普遍遭受蚀变;而且具有富硅、高铝、低MgO及低Mg~#值(36.8~63.1)的特征,说明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多龙辉绿岩和辉绿玢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K、Sr、P、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a、Nb、Ti、Zr、Hf);稀土元素总量为23.27×10^(-6)~58.95×10^(-6),δEu为0.83~1.35,(La/Yb)_N为0.66~1.30,具有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的稀土元素和总体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岩石(^(87)Sr/^(86)Sr)_i值为0.707345~0.708748,(^(143)Nd/^(144)Nd)_i值为0.512669~0.512705,t_(DM2)值为305~456Ma,ε_(Nd)(t)值为+6.9~+8.8,表明其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源区,其地球化学成分具有洋内弧的特征,暗示其可能是洋内俯冲作用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班-怒洋壳于晚二叠世时(ca.252Ma)在板块汇聚边缘发生了类似西太平洋Izu-Bonin-Mariana的洋内俯冲作用,形成兼具MOR蛇绿岩亲缘性和俯冲带SSZ蛇绿岩地球化学印记的双重属性的多龙辉绿岩及辉绿玢岩的母岩浆;母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上升侵位,最终于洋内俯冲带之上的弧前盆地环境下形成多龙辉绿岩和辉绿玢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洋 多龙SSZ型蛇绿岩 晚二叠世 洋内俯冲 西藏
下载PDF
藏北阿索地区早白垩世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对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时限的约束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孝文 王明 +3 位作者 范建军 于云鹏 罗安波 郝宇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08-2425,共18页
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时限是中特提斯洋演化争论的焦点之一,而基性岩脉对于识别构造环境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阿索地区侵入构造混杂岩带中的基性岩脉进行了1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和10件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辉长岩脉获得了102.9... 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时限是中特提斯洋演化争论的焦点之一,而基性岩脉对于识别构造环境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阿索地区侵入构造混杂岩带中的基性岩脉进行了1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和10件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辉长岩脉获得了102.90±0.86 Ma(MSWD=1.4)的谐和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基性岩脉属于亚碱性系列,钙碱性辉长闪长岩类,样品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基性岩脉来源于被俯冲沉积物和板片流体改造过的亏损地幔源区,由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高程度部分熔融形成,未经历明显的地壳混染过程.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和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阿索地区的基性岩脉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伸展环境之中.系统收集研究区及附近120~95 Ma之间的岩浆岩数据,发现在110~100 Ma之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两侧处于伸展环境之中,但不同区域伸展事件的时代有所不同,原因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不均一闭合相关.班公湖-怒江洋最后的闭合时限可能在103 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脉 班公湖-怒江洋 锆石U-PB年龄 伸展环境 闭合时限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南昆仑结合带盲矿西沟早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逯永卓 王泰山 +6 位作者 余福承 韩杰 林艳海 张鑫利 李积清 袁博武 徐贝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247,共15页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 为了研究南昆仑结合带早白垩世岩浆岩的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本文对盲矿西沟一带出露的花岗岩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盲矿西沟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3.4±0.6 Ma~117.5±1.5 Ma,形成于早白垩世。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等矿物,具有富硅(SiO_(2)=72.03%~75.10%)、富碱(K_(2)O+Na_(2)O=7.62%~7.86%)、过铝质(A/CNK=1.20~1.24),贫镁(MgO=0.13%~0.56%)、贫钛(TiO_(2)=0.08%~0.30%)的特征,为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同时,富集Rb、Th、U等微量元素和相对亏损Ba、Sr、Ti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显现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明显Eu负异常(δEu=0.18~0.31);SiO_(2)与TiO_(2)、Fe_(2)O_(3) T、MgO、Al_(2)O_(3)及Th与Rb元素均呈负相关,显现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岩浆源自局部伸展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加热引起的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是新特提斯班怒洋盆闭合在青藏高原北部引起的一种远程效应,并具有形成一期重要的钨锡成矿事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昆仑 盲矿西沟 早白垩世 高分异S型花岗岩 新特提斯班怒洋
下载PDF
羌塘地块西部晚三叠世灰岩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勇 孙知明 +5 位作者 李海兵 叶小舟 潘家伟 张蕾 刘栋梁 刘晨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63-2476,共14页
青藏高原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汇聚-碰撞拼合过程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中部隆升历史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羌塘地块古地磁研究对理解上述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羌塘地块西部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其高... 青藏高原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汇聚-碰撞拼合过程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中部隆升历史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羌塘地块古地磁研究对理解上述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羌塘地块西部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其高温剩磁分量。但是这一高温剩磁分量未通过褶皱检验,表明为后期重磁化的结果。研究剖面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在地理坐标下为Dg=349.3°,Ig=40.4°,κg=45.4,α95=6.5°,相应的古地磁极为76.4°N,311.1°E,dp/dm=4.7°/7.9°。这一古地磁极与羌塘地块早白垩世约110~100Ma的古地磁极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重合,表明其重磁化的时代为早白垩世约110~100Ma。综合分析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古地磁结果,并结合海相地层、蛇绿岩和洋岛等地质证据,显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西段闭合的时间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约110~100Ma。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早白垩世晚期重磁化作用与羌塘/拉萨地块西部的碰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地块 古地磁 重磁化 羌塘-拉萨地块碰撞 班公湖-怒江洋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南-保山板块都古尔地区早白垩世变质辉长岩:对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的制约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一鸣 李才 +5 位作者 李三忠 解超明 王明 范建军 刘金恒 郭润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0-1463,共14页
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闭合过程对于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羌南-保山板块腹地都古尔地区识别出早白垩世变质辉长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辉长岩形成年龄为... 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闭合过程对于青藏高原早期形成与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羌南-保山板块腹地都古尔地区识别出早白垩世变质辉长岩。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辉长岩形成年龄为110.4±1.4Ma。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辉长岩具有碱性玄武岩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无明显的Eu异常;富集Rb、Pb、Nd和Ti,亏损Ba、K、Sr和Y,具有洋岛型玄武岩的亲缘性。该辉长岩为尖晶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经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存在少量的石榴子石残留。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少量下地壳物质的混染和以斜方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在综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该辉长岩形成于板内环境,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后洋脊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中部 都古尔 辉长岩 地球化学 班公湖-怒江洋
下载PDF
青藏高原凯蒙蛇绿混杂岩中碱性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政 史仁灯 +4 位作者 黄启帅 陈生生 龚小晗 吴钪 杨可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4,共17页
班公湖-怒江洋的关闭时间直接制约青藏高原早期构造演化的认识。最近,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凯蒙蛇绿混杂岩中发现一碱性火山岩,岩性主要是橄榄粗安岩,具粗面结构,斑晶主要是更长石和少量普通辉石,基质主要由更长石、普通辉石和少量... 班公湖-怒江洋的关闭时间直接制约青藏高原早期构造演化的认识。最近,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凯蒙蛇绿混杂岩中发现一碱性火山岩,岩性主要是橄榄粗安岩,具粗面结构,斑晶主要是更长石和少量普通辉石,基质主要由更长石、普通辉石和少量填隙的碱性长石组成,有的具辉绿结构。岩石化学成分较一致,Si O2含量介于51.34%~53.91%之间,Ti O2含量为1.02%~1.55%,具有高Al2O3(17.06%~18.46%)和Na2O(4.90%~6.36%)、低K2O(0.05%~0.88%)含量特点,大多数Mg#大于60,最高68.62,里特曼指数(σ)介于3.65~4.47之间,为碱性系列火山岩;富集Sr、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Y、Yb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Zr、Ti,Nb/U、Zr/Nb、La/Yb等比值稳定,分别为7.45~8.51、15.92~17.26和7.26~8.06;(87Sr/86Sr)i值变化范围较小,介于0.706~0.707之间,(143Nd/144Nd)t值在0.512 368~0.512 548之间,说明源区较为一致,结合Ce/Pb-Si O2图解判断结果,认为凯蒙碱性火山岩具有原始地幔、陆壳和深海沉积物源区混合特征。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该火山岩年龄为101.8±1.1 Ma,可能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末期,由大陆边缘陆壳与俯冲洋壳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部分熔融所致,推测班公湖-怒江洋大约在早白垩世晚期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粗安岩 碱性火山岩 班公湖-怒江洋 凯蒙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藏边坝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华亮 高成 +1 位作者 刘强 吴志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5-189,共15页
白垩纪是班公湖-怒江洋演化的重要构造转折期,该时期火山岩对于研究古大洋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边坝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由底到顶,主要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 白垩纪是班公湖-怒江洋演化的重要构造转折期,该时期火山岩对于研究古大洋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边坝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由底到顶,主要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116~120 Ma。中基性火山岩SiO_(2)为54.07%~62.63%,Mg^(#)为48~67,SiO_(2)-Mg^(#)显示良好线性关系;酸性火山岩SiO_(2)为72.64%~75.41%,Mg^(#)为40~50。火山岩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CaO-δEu和SiO_(2)-Na_(2)O没有明显线性关系。因此,西藏边坝地区火山岩应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中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岩浆源区不同。在班公湖-怒江洋萎缩关闭早期,板块俯冲流体交代古老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镁铁质矿物分离结晶而产生中基性火山岩;晚期则发生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火山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U-PB测年 岩石地球化学 班公湖–怒江洋 边坝
下载PDF
西藏洞错埃达克质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国川 王保弟 +2 位作者 刘函 王立全 周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72-1782,共11页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缝合带之一,其闭合时限还存在争议,制约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的研究。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洞错地区新识别出一套早白垩世晚期的粗安岩,LA-ICP-MS测得其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02.0±...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缝合带之一,其闭合时限还存在争议,制约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的研究。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洞错地区新识别出一套早白垩世晚期的粗安岩,LA-ICP-MS测得其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02.0±1.9Ma,岩石高SiO_2、Al_2O_3、富Na及高的Sr/Y值(25.2~42.2),贫Nb(11.1×10^(-6)~16.6×10^(-6))、Y(11.7×10^(-6)~18.3×10^(-6))和Yb(1.06×10^(-6)~1.77×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具有与埃达克质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具有高Mg~#的特点(Mg~#=50.0~54.1)。认为洞错高Mg~#埃达克质岩很可能是残留洋壳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中交代地幔的产物,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由此推测,洞错早白垩世晚期埃达克质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后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有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时限应该在102Ma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洞错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 粗安岩 埃达克质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残余洋壳熔融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西段亚日二长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刚 杨远江 +4 位作者 杨文光 朱利东 祁欣 卢志友 何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44-1356,共13页
广泛分布在拉萨地体的中生代岩浆岩越来越受到地质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拉萨地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而拉萨地体西段晚侏罗世亚日二长花岗岩体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地约束。对拉萨地体中西段亚日二长... 广泛分布在拉萨地体的中生代岩浆岩越来越受到地质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研究成果对拉萨地体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而拉萨地体西段晚侏罗世亚日二长花岗岩体岩石成因、岩浆源区性质目前尚未得到很好地约束。对拉萨地体中西段亚日二长花岗岩体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52.1±1.5 Ma,表明其形成于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SiO 2含量为73.55%~74.19%,P 2 O 5为0.12%~0.14%,铝饱和指数(A/CNK)为1.07~1.23,主要为一套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在104.12×10^(-6)~247.22×10^(-6)之间,(La/Yb)N值为32.14~51.03,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54~0.68),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右倾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样品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i的特征,整体显示其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综合表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和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的双向俯冲作用引起冈底斯微陆块与下察隅岩浆弧带发生陆-弧碰撞,而被板块俯冲作用卷入新生地壳的泥质岩夹杂砂岩在受热后抬升减压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形成晚侏罗世亚日S型二长花岗岩,同时研究区在晚侏罗世可能处于构造背景体制的转换阶段,即可能处于由俯冲向碰撞作用过渡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拉萨地体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S型花岗岩 新特提斯洋 班公湖-怒江洋
下载PDF
西藏荣玛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沉积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耀飞 侯恩刚 +2 位作者 高金汉 肖红吉 王根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7,共10页
西藏荣玛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沉积,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这套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相与微相分析。通过对碳酸盐岩样品显微薄片观察分析,共识别出13个微相。根据岩石特征及其组合类型划分出6个沉... 西藏荣玛地区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组发育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夹少量碎屑岩沉积,在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对这套碳酸盐岩进行了岩相与微相分析。通过对碳酸盐岩样品显微薄片观察分析,共识别出13个微相。根据岩石特征及其组合类型划分出6个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台地边缘礁相和斜坡相。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世荣玛地区主要为陆源碎屑滨岸-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夹有较深水的斜坡相沉积,共发生了4次海侵-海退旋回,并间隔有若干次小规模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区域上,班公湖—怒江洋北缘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大体一致,且广泛发育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之间的区域不整合,故认为班公湖—怒江洋的开启时间为晚三叠世之前,且东西段呈准同时开启模式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荣玛 日干配错组 沉积环境 班公湖—怒江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