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spects of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of Nuclear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World Energy
1
作者 Iryna Korduba Zhanna Patlashenko Olena Zhukova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3年第8期536-548,共13页
Today,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and future nuclear power industry is to ensure the nuclear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of nuclear power reactor units (NPPs) and nuclear power plants (NPPs)... Today,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and future nuclear power industry is to ensure the nuclear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of nuclear power reactor units (NPPs) and nuclear power plants (NPPs). It is solved thanks to the application of deeply echeloned protection and an anti-accident complex of methods and means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operation of active reactor zones (AZR). However, the danger of existing NPPs in the world from time to time manifests itself in the form of severe post-project accidents and catastrophes with the release into the environment of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adioactive materials dangerous for all living thing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unconditional fulfillment of the main requirements of nuclear environmental safety and biocompatibility is possible only in the so-called wave nuclear reactor of the G-V generation, which, unlike reactor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III, II+ and IV, does not require supercritical loading of the core with nuclear fuel. In the active zone of this reactor, nuclear-physical processes governed by physical law are implemented, which exclude the operator’s participation in regulating the reactivity of the reactor’s active zone, which makes it the reactor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nuclear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today,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o-called internal safety, free from the human factor. The possibility of burning nuclear fuel based on U238 and Th232 in it expands the reserves of energetic nuclear fuel almost to inexhaustibility. The technology of nuclear reactors of the G5 generation through the secondary use of spent irradiated nuclear fuel (SNF) for the production of energy and energy raw materials with simultaneous burning of it to an environmentally safe state is able to quickly reduce the available stocks and further production of dangerous SNF, guarantee the nuclear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of NPPs with reactors G5 and to technologically make nuclear post-project accidents and dis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environmental safety nuclear Power Reactor Unit nuclear Fuel Cycle nuclear Technologies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nuclear-environmental safety Wave Reactor BIOCOMPATIBILITY
下载PDF
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129)I加速器质谱分析方法建立及其在我国核环境示踪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宁 周卫健 +7 位作者 侯小琳 张路远 刘起 贺朝会 罗茂益 范煜坤 王志文 付云翀 《地球环境学报》 2010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随着中国核电的快速发展,核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基础性问题。^(129)I的加速器质谱(AMS)分析能够为我国核环境安全监测提供新的手段。新建立的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对^(129)I测定的灵敏度达2×10^(-14),精度1.75%,为开展^(129)... 随着中国核电的快速发展,核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基础性问题。^(129)I的加速器质谱(AMS)分析能够为我国核环境安全监测提供新的手段。新建立的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对^(129)I测定的灵敏度达2×10^(-14),精度1.75%,为开展^(129)I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已经建立了^(129)I-AMS分析的日常测量方法,建立了水样、土壤、植物等多种类型样品的制样方法,创新性地开发了无载体样品制备方法,解决了低碘含量样品中超低水平^(129)I的分离和制备技术难题。利用新建立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一个核电站周边环境的^(129)I水平,结果表明^(129)I/^(127)I比值范围为(0.8~1.1)×10^(-10),与报道的大范围环境大气沉降本底水平一致,这说明没有明显可测量的^(129)I从核电厂排放到海水中,其周边环境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加速器质谱 ^129I 样品制备 无载体 核环境安全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环境示踪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侯小琳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6期637-652,共16页
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在地球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除了同位素定年,本文重点介绍了环境放射性核素在大气和海洋研究、全球碳循环、土壤侵蚀、地下水及其污染物的海洋排放、环境核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事例简要讨论了... 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在地球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除了同位素定年,本文重点介绍了环境放射性核素在大气和海洋研究、全球碳循环、土壤侵蚀、地下水及其污染物的海洋排放、环境核安全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事例简要讨论了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环境放射性核素的主要来源及其环境水平和地球分布,并简要介绍了环境放射性核素的主要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示踪剂 放射性核素 定年 大气过程 海洋示踪 土壤侵蚀 核环境安全 全球碳循环
下载PDF
加速器质谱^(129)I分析及其在环境、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卫健 范煜坤 +6 位作者 侯小琳 陈宁 张路远 刘起 付云翀 贺朝会 罗茂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81,共9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们研究组近3年在^(129)I加速器质谱应用和分析方法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测定了核前黄土样品中^(129)I水平,为地质定年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抽样分析检测了我国某核电站核环境安全的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它与大气沉...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们研究组近3年在^(129)I加速器质谱应用和分析方法方面的部分研究结果。测定了核前黄土样品中^(129)I水平,为地质定年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抽样分析检测了我国某核电站核环境安全的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它与大气沉降的本底水平一致,环境是安全可靠的;建立了水样、土壤、植物等不同类型样品中碘的分离、制备以及^(129)I加速器质谱测试方法,尤其对无载体微量碘分离、制备和其中^(129)I测量进行了探索,解决了超痕量碘样品的制备难题;此外,对实验用的试剂以及食用碘盐等进行了检验,示踪了不同来源的碘,为数据的可靠和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保障。结果显示,^(129)I既是一个地质、环境示踪的有效工具,又具有定年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9加速器质谱核环境安全 黄土 环境和地质应用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2008年降雨^(129)I水平与特征分析
5
作者 陈宁 周卫健 +5 位作者 侯小琳 范煜坤 鲜锋 张路远 刘起 姜旭宏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327-339,共13页
降雨是大气中碘向陆地沉降的最主要方式。通过分析降雨中的^(129)I浓度和^(129)I/^(127)I比值,既可获得研究区域放射性碘的基础数据,也可为认识碘的来源提供基础数据。本工作分析了在西安收集的近1年(2008年4—10月)的降雨的^(129)I的... 降雨是大气中碘向陆地沉降的最主要方式。通过分析降雨中的^(129)I浓度和^(129)I/^(127)I比值,既可获得研究区域放射性碘的基础数据,也可为认识碘的来源提供基础数据。本工作分析了在西安收集的近1年(2008年4—10月)的降雨的^(129)I的浓度和水平,由于雨水样品中有机碘份额较高,采用NaOH热分解有机碘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解,萃取过程的化学回收率达63.3%—74.8%。127I浓度为0.45—14.10μg?L-1,^(129)I浓度为(1.18—48.91)×10~7 atoms?L-1,^(129)I和^(127)I浓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点,春季降雨^(129)I的浓度为(2.49—4.89)×10~8 atoms?L-1,^(129)I/^(127)I比值为(7.3—9.8)×10^(-9),夏、秋季降雨^(129)I的浓度为(1.18—7.32)×10~7 atoms?L^(-1),^(129)I/^(127)I比值为(1.2—12.0)×10^(-9),春季(4—5月)^(129)I、^(127)I浓度出现一个峰值,可能是由于春季降雨量少,大气中的^(127)I、^(129)I能够积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湿沉降从大气中被去除。西安地区2008年降雨^(129)I的浓度及水平,与国际上已报道的不同地区雨水的^(129)I浓度和水平比较,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及周边没有正在运行的大型核燃料后处理厂。西安降雨^(129)I/^(127)I比值总体上高于我国沿海海水和以海水中碘为主要来源的海藻,这一特征比值提示了西安降雨中的碘与我国沿海海水中的碘的来源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加速器质谱 129I 样品制备 雨水 核环境安全
下载PDF
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核电站与环境安全》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东星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17期111-113,共3页
以《核电站与环境安全》为例,重点介绍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开展的实施措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生为目标,分别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成绩考核等环节进行了改革,包括混合式教学、案例法教学、小组英语研讨... 以《核电站与环境安全》为例,重点介绍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开展的实施措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识教育与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生为目标,分别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成绩考核等环节进行了改革,包括混合式教学、案例法教学、小组英语研讨、在线平台、名家讲座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措施,最后系统评价了该通识课程的建设成效与存在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与环境安全》 通识课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