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调控因素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越芳 庄思齐 +2 位作者 陈东平 梁英杰 李晓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0-214,F002,共6页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模型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调控因素。方法  6 8只新生大鼠建立HIE模型组 (44只 )或行假手术组 (2 4只 )。两组缺氧后 1、3、7和 14天各处死 5只大鼠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内皮细胞、增生...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模型脑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及调控因素。方法  6 8只新生大鼠建立HIE模型组 (44只 )或行假手术组 (2 4只 )。两组缺氧后 1、3、7和 14天各处死 5只大鼠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模型组的其余 2 4只新生大鼠建立HIE模型 ,于缺氧后 3、12h ,1、3、7和 14d各处死 4只大鼠 ,取缺氧缺血侧脑组织液氮速冻 ,用于提取RNA。假手术组的其余 4只正常新生大鼠作假手术处理后即刻处死提RNA做正常对照。分析缺氧缺血侧脑组织毛细血管密度 (BCDI)、增生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用RT PCR检测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 1α (HIF 1α)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缺氧缺血侧脑组织坏死灶周围BCDI在第 3天开始上升 ,并持续增加 ;BCD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第14天 :13 2 9± 3 90条 /HPFvs 6 0 8± 1 5 0条 /HPF ,P <0 0 1)。正常新生大鼠脑组织偶见增生毛细血管 ,而模型组缺氧缺血侧脑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密度在第 3、7天 (0 5 4± 0 15条 /HPF和 0 90± 0 2 5条 /HPF)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0 12± 0 0 5条 /HPF和 0 13± 0 0 7条 /HPF ,P <0 0 1)。VEGF主要由神经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软膜细胞等细胞表达。缺氧缺血后脑组织VEGF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病 动物模型 脑组织 新生血管形成 调控因素
原文传递
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与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英年 刘瑞贞 +6 位作者 赵宗阁 李慧娟 陈苏民 张克佳 岳立成 李文涛 李玉华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红细胞花环试验以及AgNORs测定方法,对59例肺结核患者和... 目的探讨结核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红细胞花环试验以及AgNORs测定方法,对59例肺结核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C3b受体花环率(EC3bRR)与红细胞循环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AgNORs面积(GA)、核面积(NA)及GA/NA比值。结果患者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CD+8升高;EC3bRR明显降低,EICR明显升高;GA、GA/NA比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免疫功能与AgNORs检测结果一致,可作为反映结核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T细胞亚群 红细胞免疫功能 AGNOR染色
原文传递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卵巢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军 彭芝兰 +4 位作者 杨开选 王和 杨红 董丹丹 姚先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 1α ,HIF 1α)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组织芯片和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2 95份卵巢上皮性肿瘤 (其中卵巢癌 2 38份、交界性卵巢肿瘤 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 1α ,HIF 1α)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联合应用组织芯片和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2 95份卵巢上皮性肿瘤 (其中卵巢癌 2 38份、交界性卵巢肿瘤 19份、良性卵巢肿瘤 38份 )及 13份正常卵巢组织中HIF 1α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情况 ,以CD3 4 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来检测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和良性卵巢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HIF 1α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1 9%、4 2 1%、13 2 %和 0。交界性卵巢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HIF 1α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肿瘤 ,卵巢癌高于交界性肿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卵巢癌组织中HIF 1αmRNA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无关 (P >0 0 5 ) ,而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r=0 2 4 6 ,P <0 0 1)。卵巢癌组织中HIF 1αmRNA表达与VEGF表达 (r =0 2 0 6 ,P =0 0 1)和MVD计数 (r =0 4 5 1,P <0 0 1)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卵巢癌组织过度表达HIF 1αmRNA ,并通过诱导VEGF促进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技术 卵巢癌 肿瘤组织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关系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殷 张培元 +2 位作者 孙桂芝 袁梅英 朱新颖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1-184,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的关系 ,并动态观察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及AgNORs测定方法 ,对 98例肺结核患者 ,3 9例肺炎患者和 41名正常人分别测定外周血T...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的关系 ,并动态观察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 (APAAP)法及AgNORs测定方法 ,对 98例肺结核患者 ,3 9例肺炎患者和 41名正常人分别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AgNORs,并对 7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 肺结核患者的CD+ 3 、CD+ 4 、CD+ 4 /CD+ 8比值均明显降低 ,CD+ 8升高 ;AgNORs的I.S %值明显降低 ,与健康人及肺炎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随着肺结核患者病情的好转此两项指标逐渐上升。结论 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AgNORs检测结果一致 ,可动态地反映结核病人的免疫状态 ,并与病情发展呈良好的相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核仁组成区 T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曙光 沈娜 +1 位作者 郑艳辉 尚涛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0-444,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对20例重度子痫前...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对2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15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胎盘组织中的HIF-1α、VEGF、sFlt-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应用RT- PCR技术对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IF-1α、VEGF、sFlt-1 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子痫前期组HIF-1α蛋白表达(+++)者9例(45%,9/20),sFlt-1蛋白表达(+++)者11例(55%,11/20),对照组分别为2例(13%,2/15)和3例(20%,3/15),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蛋白表达(+++)者3例(15%,3/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47%,7/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痫前期组HIF-1αmRNA、sFlt-1 mRNA水平分别为0.604±0.013、0.898±0.041,对照组分别为0.208±0.007、0.559±0.244,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 mRNA表达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VEGF mRNA/sFlt-1 mRNA比值(0.439±0.009)低于对照组(0.824±0.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痫前期组HIF-1αmRNA的表达与sFlt-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577,P<0.05),与VEGF mRNA/sFlt-1 mRNA比值呈负相关(r= -0.376,P<0.05)。结论HIF-1α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主要是通过调节VEGF、sFlt-1基因的转录,而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和胎盘血管重铸,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胎盘 核蛋白质类 DNA结合蛋白质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庆新 张合亮 张苏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仅的表达及其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缺氧...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仅的表达及其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可见散在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神经元[(2.8±0.8)个/高倍视野],24~48h时达到高峰[(12.5±3.9)个/高倍视野],49~72h高表达持续存在[(12.2±1.8)个/高倍视野];出血4h可见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12h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细胞[阳性细胞数为(11.2±4.1)个/高倍视野],24~48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29.7±8.4)个/高倍视野],49~72h达到高峰[(33.2±4.3)个/高倍视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细胞呈正相关性(r=0.788,t=7.02,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其演变规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核蛋白质类 DNA结合蛋白质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ER和MDM2及ERK1/2信号通路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劲欧 吕庆杰 +3 位作者 曹薇 姜卫国 宋继谒 齐亚飞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1458-1462,共5页
目的:探讨ER、MDM2和ERK1/2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相关性及与卵巢癌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卵巢癌标本中ER、MDM2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该40例标本对紫杉醇(PTX)、表柔比星(EADM)、顺... 目的:探讨ER、MDM2和ERK1/2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相关性及与卵巢癌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卵巢癌标本中ER、MDM2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该40例标本对紫杉醇(PTX)、表柔比星(EADM)、顺铂(DDP)和卡铂(CBP)的药物敏感性;通过酶活性测定,检测ERK1/2酶活性。结果:PTX和EADM耐药者ERK1/2酶活性分别增高1.5倍,P值分别为0.015和0.004;ERK1/2酶活性与PTX和EADM的抑制率负相关,r分别为-0.531和-0.488,P<0.01;ER和MDM2不同表达水平间ERK1/2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34;P-gp阳性组ERK1/2酶活性是阴性组的1.4倍,P=0.022;P-gp阴性组PTX和EADM的抑制率分别是阳性组的1.5和2.0倍,P值分别为0.021和0.004;P-gp与MDM2的表达正相关,r=0.396,P<0.05;MDM2不同表达水平,PTX和EADM抑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4和0.039;ER与MDM2的表达正相关,r=0.671,P<0.01;DDP和CBP在本实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MDM2及ERK1/2激酶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ERK1/2激酶活性和MDM2的表达均与P-gp的表达正相关;卵巢癌PTX和EADM耐药的产生与ERK1/2酶活性的升高和P-gp及MDM2表达的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受体 雌激素 核蛋白质类 蛋白激酶类 抗药性 肿瘤
下载PDF
实验性糖尿病对视网膜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源智 袁非 +2 位作者 黎蕾 汪洋 童蓓燕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在糖尿病动物模型视网膜上表达的情况。方法34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n=8),糖尿病病程2个月(DM2M,n=14)和3个月组(DM3M,n=12)。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在糖尿病动物模型视网膜上表达的情况。方法34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n=8),糖尿病病程2个月(DM2M,n=14)和3个月组(DM3M,n=12)。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各组大鼠行视网膜抗SDF-1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结合半定量图像分析,测定单位视网膜面积积分吸光度(IOD/AOI)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Mann—Whitney及t检验;利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双标法进行糖尿病视网膜SDF-1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共表达研究。荧光实时定量RT-PCR测定DM2M组(n=4)和CON组(n=2)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mRNA含量,β-actin校正后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组大鼠视网膜免疫组化切片神经上皮均可见SDF-1表达,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9,P〈0.001)。部分视网膜内层细胞可见SDF-1和HIF-1双表达。实时定量RT-PCR证实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SDF-1mRNA含量较对照组增加(t=2.33,P〈0.05)。结论实验性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SDF-1的表达增加,其表达可能与转录因子HIF-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实验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趋化因子 CXC 核蛋白质类 DNA结合蛋白质类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原文传递
神经母细胞瘤MYCN基因扩增和CD44的表达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惠丽 何乐健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 定量神经母细胞瘤(NB)MYCN基因扩增倍数,分析其扩增情况与NB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探讨CD44在判断NB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用差示-PCR法(D-PCR)及倍比稀释法检测并定量33例NB标本MYCN基因扩增倍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B标本CD44... 目的 定量神经母细胞瘤(NB)MYCN基因扩增倍数,分析其扩增情况与NB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探讨CD44在判断NB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用差示-PCR法(D-PCR)及倍比稀释法检测并定量33例NB标本MYCN基因扩增倍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NB标本CD44的表达,同时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MYCN基因等预后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 (1)10例NB标本存在MYCN基因扩增,临床分期均为Ⅲ期和Ⅳ期,年龄均大于1岁。MYCN基因扩增与患儿的预后差显著相关(P<0.01)。(2)21例CD44呈阳性表达,其中≤1岁、低分期、预后良好组织型、没有MYCN基因扩增的NB患儿CD44阳性率显著增高。CD44阳性病例的2年生存率(57.1%)高于CD44阴性病例(8.3%,P<0.01)。CD44表达级别越高,其2年生存率越高(P<0.01)。结论 (1)MYCN基因扩增与NB 临床高分期及预后差明显相关。(2)CD44阳性表达是判断NB预后良好的较为可靠的一个参考指标;可以作为MYCN基因扩增检测的补充。(3)D-PCR法及倍比稀释法是检测并定量MYCN基因扩增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简便、标本用量少、灵敏、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MYCN 基因扩增 CD44 基因表达 临床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鼠脑缺血时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小玲 龙洁 +1 位作者 张在强 赵性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不同时相脑组织氧化还原因子 1蛋白的表达特性。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 ,以尾壳核平面为模板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血 1、6、12、2 4和 4 8h氧化还原因... 目的 观察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不同时相脑组织氧化还原因子 1蛋白的表达特性。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 ,以尾壳核平面为模板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血 1、6、12、2 4和 4 8h氧化还原因子 1蛋白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部位及数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左侧大脑半球氧化还原因子 1蛋白在细胞核表达 ;而缺血组 ,在梗死中心的坏死区无氧化还原因子 1蛋白表达 ;在半暗带区 ,氧化还原因子 1蛋白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各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脑缺血后 ,半暗带区氧化还原因子 1蛋白免疫活性下降和DNA修复机制的失败 ,考虑与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核蛋白质类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舞蹈病家系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宝荣 殷鑫浈 +5 位作者 夏昆 包颖颖 胡正茂 田均 刘志蓉 夏家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86-689,共4页
目的明确一个无明显痴呆的舞蹈病家系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IT15、DRPLA、JPH3、TBP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5例已发病患者的临床及脑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直接测序等方法,对18名家系成员的I... 目的明确一个无明显痴呆的舞蹈病家系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IT15、DRPLA、JPH3、TBP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5例已发病患者的临床及脑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直接测序等方法,对18名家系成员的IT15、DRPLA、JPH3、TBP基因的三核苷酸(CAG/CTG)重复序列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3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无明显尾状核萎缩,其中1例头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提示双侧基底节血流受损,比健康人血流灌注减少;检测到9例(5例患者,4例症状前患者)分别有一(CAG)n重复拷贝数大于40次的IT15基因,无DRPLA、JPH3、TBP基因的突变。结论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该家系在临床上不能确诊为亨廷顿舞蹈病,但经基因突变分析确定了IT15基因中(CAG)n重复拷贝数的异常扩展导致该家系发生了亨廷顿舞蹈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病 神经组织蛋白质类 核蛋白质类 重复序列 核酸 突变
原文传递
介绍一种改进的、简便的凝胶迁移滞留试验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龙友明 郑吉顺 +1 位作者 陈垦 姜英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改进凝胶迁移滞留试验 (EMSA)方法 ,运用该法检测新蛋白。方法 :抽提与定量核蛋白、DNA探针标记与纯化 ,探针与蛋白质的结合、电泳及放射自显影。结果 :采用本法简便、节约、灵敏度高、图像清晰、有可比性及重复性 ,成功运用于NF-... 目的 :改进凝胶迁移滞留试验 (EMSA)方法 ,运用该法检测新蛋白。方法 :抽提与定量核蛋白、DNA探针标记与纯化 ,探针与蛋白质的结合、电泳及放射自显影。结果 :采用本法简便、节约、灵敏度高、图像清晰、有可比性及重复性 ,成功运用于NF-κB及POT蛋白的检测。结论 :此法在本实验组运用过 ,可靠 ,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迁移滞留试验法 DNA探针 定量核蛋白 NF-ΚB 自显影
下载PDF
mfgl2凝血酶原酶/纤维介素基因转录调控元件肝细胞核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宁琴 罗小平 +4 位作者 汪之沫 韩梅芳 严伟明 刘铭锋 Gary Levy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78-683,共6页
目的 研究鉴定mfg12凝血酶原酶 /纤维介素基因转录激活所必需的调控元件或转录因子。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a1b/c小鼠的巨噬细胞内是否表达肝细胞核因子 4(HNF4) ,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鼠肝炎病毒 (MHV)的核心 (N)蛋白质... 目的 研究鉴定mfg12凝血酶原酶 /纤维介素基因转录激活所必需的调控元件或转录因子。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a1b/c小鼠的巨噬细胞内是否表达肝细胞核因子 4(HNF4) ,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鼠肝炎病毒 (MHV)的核心 (N)蛋白质是否进入被感染细胞核。应用DNA电泳迁移差异检测、竞争实验和定点诱变技术鉴定mfgl2基因转录激活所必需的调控元件或转录因子。结果 免疫印迹法表明巨噬细胞可持续表达HNF4。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技术证实MHV的N蛋白质可进入被感染细胞核内。凝胶移位分析和竞争实验显示HNF4和巨细胞病毒早期蛋白基因 1 2 (IE1 2 )均可与特异寡核苷酸竞争结合mfgl2启动子上特定位点而不与非特异寡核苷酸发生竞争。HNF4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竞争试验可见超迁移带。定点突变mfgl2启动子上HNF4所结合的顺式调控元件可降低野生型mfgl2启动子的转录活动达 75 %,联合突变IE1 2结合位点未见协同效应。单纯突变IE1 2结合位点后 ,野生型mfgl2启动子的转录活动仍可保留 75 %~ 80 %。结论 HNF4具有与mfgl2 /fibroleukin启动子结合的特性 ,为MHV 3N蛋白质诱导mfgl2 /fibroleukin基因表达的必备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gl2凝血酶原酶 纤维介素基因 转录 调控元件 肝细胞核因子 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胰腺癌小鼠模型中核仁蛋白14和CD31表达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杜永星 李宗泽 +1 位作者 刘长征 刘子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小鼠模型中核仁蛋白14(NOP14)和CD3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北京协和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伴肝转移的5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癌原发肿瘤... 目的探讨胰腺癌小鼠模型中核仁蛋白14(NOP14)和CD3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北京协和医院病理学检查证实伴肝转移的5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癌原发肿瘤和相应肝转移灶中NOP14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胰腺癌细胞株,构建NOP14稳定下调的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NOP14抑制率;利用胰腺癌小鼠模型分析NOP14敲低组(n=8)和对照组(n=8)肿瘤组织中CD31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肿瘤大小和转移的关系。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NOP14在胰腺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较原发肿瘤明显升高(2.09±0.45比1.31±0.27,P=0.028);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证实胰腺癌稳定转染细胞株中NOP14的表达水平分别下调了86%和78%;胰腺癌小鼠皮下和原位移植模型中NOP14敲低组MVD值(61.40±13.85和38.33±10.91)低于对照组(85.53±14.59和59.33±15.37)(P =0.041、P =0.037),且与肿瘤大小(r=0.842,P〈0.01)和转移(r=0.726,P=0.008)呈正相关。结论NOP14在胰腺癌肝转移灶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导致胰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核蛋白质类 核仁蛋白14 CD31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转录和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光宇 范斌 +3 位作者 吴雅臻 王新蕊 王耀辉 吴家祥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缺氧时相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转录和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情况.方法原代培养人RPE细胞,经鉴定后,选择第3~6代RPE细胞进行缺氧分析,分别在缺氧6、8、16、24、48h不同时相,利用半定量RT-PCR法及免疫荧光... 目的探讨在不同缺氧时相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转录和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情况.方法原代培养人RPE细胞,经鉴定后,选择第3~6代RPE细胞进行缺氧分析,分别在缺氧6、8、16、24、48h不同时相,利用半定量RT-PCR法及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人RPE细胞转录和表达HIF-1α的情况.结果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均显示缺氧可以明显诱导人RPE细胞转录和表达HIF-1α.在缺氧8h时,HIF-1α转录和表达量达高峰,并可持续至24h后;缺氧48h时,人RPE细胞代谢产物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改变,HIF-1α转录和表达量开始下降.结论缺氧可以明显诱导人RPE细胞转录和表达HIF-1α,这可能是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重要始动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05,41:312-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作用 体外培养 视网膜 色素上皮细胞 基因转录 基因表达 缺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1α对子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艳香 濮德敏 +3 位作者 刘嵘 李天 尹伶 马丁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 CoCl_2化学诱导宫颈癌 HeLa 细胞缺氧;构建靶向 HIF-1α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 HeLa 细胞的方法沉默 HIF-1α的...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 CoCl_2化学诱导宫颈癌 HeLa 细胞缺氧;构建靶向 HIF-1α的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 HeLa 细胞的方法沉默 HIF-1α的表达。将实验细胞分为常氧未转染对照(NN)组、常氧空质粒转染对照(NI)组、常氧转染 pcDNA3.0/HIF-1α质粒(NT)组、缺氧未转染对照(HN)组、缺氧空质粒转染对照(HT)组、缺氧转染 pcDNA3.0/HIF-1α质粒(HT)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Transwell 侵袭小室方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的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用 RT-PCR 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目的基因 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变化。结果 NT 组细胞在培养12、24、48、72 h 时的活细胞数分别为0.053±0.003、0.074±0.004、0.148±0.015、0.192±0.038,而 HT 组分别为0.069±0.003、0.155±0.022、0.224±0.022、0.308±0.069;NT 和 HT 组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NT组与 NN 及 NI 组、HT 组与 HN 及 HI 组间的活细胞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是,NN 组(29.27±0.18)%、NI 组(31.13±0.08)%、NT 组(51.11±0.14)%、HN 组(11.46±0.28)%、HI 组(15.77±0.49)%、HT 组(40.05±0.97)%;HT 组与 HN 及 HI 组、NT组与 NN 及 NI 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 HI、HN、NI、NN、HT、NT 组,分别为(40±9)%、(37±12)%、(28±5)%、(26±7)%、(19±7)%、(10±5)%;NT 组与 NN 及 NI 组、HT 组与 HN 及 HI 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 组细胞 HIF-1α、VEGF、GLUT1、MDR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0.12、0.09±0.11、0.08±0.15、0.05±0.15,而 HT 组分别为0.04±0.16、0.16±0.16、0.12±0.20、0.20±0.21;NT 组与 NN及 NI 组、HT 组与 HN 及 HI 组间分别比较,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DNA结合蛋白质类 核蛋白质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单糖转运蛋白质类 基因 MDR
原文传递
低温缺氧后复温供氧新生大鼠出血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受控蛋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莉 陈克正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复制低温缺氧后复温供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肺出血模型,观察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受控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内皮素-1(endothelin-1,E... 目的复制低温缺氧后复温供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肺出血模型,观察肺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及其受控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此病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日龄4~6 d Wistar新生鼠80只,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20只及实验组60只,实验组中再分为H2、H4及H4H2组,各20只。C组置于常温常氧环境6h;H2组单纯低温(10℃)缺氧(5%O2+95%N2)2h;H4组单纯低温缺氧4h;H4R2组低温缺氧4h后复温(37℃)供氧(≥95%O2)2h。实验结束后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及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HIF-1α和iNoS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肺组织ET-1含量。结果C组及H2组无肺出血,H4组45%发生轻度肺出血,H4R2组100%显著肺出血。低温缺氧期HIF-α、iNOS表达水平及ET-1含量呈进行性升高(H2组、H4组与C组R值的95%CI比较,P〈0.05),复温供氧后显著下降(H4R2组与H4组R值的95%CI比较,P〈0.05),但仍高于C组水平(P〈0.05)。HIF-1α与iNOS、ET-1表达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6和0.810,P均〈0.01)。结论低温缺氧后复温供氧能成功复制新生鼠肺出血模型。低温缺氧期HIF-1α可上调iNOS及ET-1水平,ET-1可能诱发氧自由基少量生成而导致程度较轻的肺出血。复温供氧后尽管HIF-1α、iNOS及ET-1均有所下降,但高氧可能已诱发氧自由基的瀑布样反应而最终导致明显肺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低温缺氧 复温供氧 肺出血 核蛋白质类 DNA结合蛋白质类 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肿瘤病人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和辅助性T细胞亚群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晓明 赵武述 +2 位作者 丛笑 周童亮 武晓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 (AgNORs)变化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 ,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 (I.S % ) ;PBM...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 (AgNORs)变化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 ,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 (I.S % ) ;PBMC被离子霉素和佛波醇酯活化 5h后 ,以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γ干扰素 (IFN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产生细胞的频度( % ) ;以离子霉素加佛波醇酯刺激 2 4h ,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 和IL 4水平。结果86例肿瘤病人和 44名正常人 ,PBMC中活化T细胞AgNORs表达分别为 ( 4 90± 1 2 0 )I S %和 ( 7 82±1 2 8)I S % ,肿瘤组下降非常显著 (P <0 0 5 ) ;肿瘤组PBMC中Th2细胞频度显著上升 ,Th/Th2比值显著下降 ;同时 ,肿瘤组PBMC产生IFNγ 和IL 4水平发生相应变化 ,变化方式与Th亚群变化相似 ;肺癌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 ,Th1细胞数、Th1/Th2之比和IFNγ 的产生下降非常显著 ;在肿瘤组AgNORs表达与Th1细胞频度、Th1/Th2比值、IFNγ 产生和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肿瘤病人PBMC中T细胞表达AgNORs下降 ,与患者Th1细胞功能下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嗜银蛋白 辅助性T细胞 肿瘤 T淋巴细胞 核仁蛋白类
原文传递
RNA干扰UHRF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从容 王雅棣 +3 位作者 景绍武 高军茂 孙国贵 李成林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2-397,403,共7页
目的:通过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UHRF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基因表达,探讨沉默UHRF1基因对食管癌TE-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U... 目的:通过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UHRF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基因表达,探讨沉默UHRF1基因对食管癌TE-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UHRF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证实UHRF1在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以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UHRF1基因的shRNA转入食管癌TE-1细胞株,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UHRF1-shRNA重组表达载体后TE-1细胞中UHRF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别以MTT法、FCM法和体外侵袭实验检测UHRF1基因沉默对TE-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UHRF1在正常食管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过表达(P<0.01);UHRF1-shRNA转染后,TE-1细胞中UHRF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UHRF1基因沉默可使TE-1细胞增殖及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增多,凋亡增加(P<0.05)。结论:沉默UHRF1基因可降低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提示UHRF1在食管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核蛋白质类 RNA干扰 基因表达 UHRF1基因
原文传递
SIRT1在电针减轻大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中的作用:与NLRP3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大浩 戴晨 +2 位作者 王骁颖 黄天丰 高巨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电针减轻大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CPSP)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6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a... 目的评价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电针减轻大鼠脑卒中后中枢性痛(CPSP)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6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CPSP组、CPSP+假电针组(SEA组)、CPSP+电针组(EA组)和CPSP+电针+SIRT1抑制剂EX527组(EX527组)。除Sham组外,其余大鼠采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注射Ⅳ型胶原酶制备CPSP模型。于模型制备成功后24 h时EA组电针(2/15 Hz,30 min/d,持续5 d)刺激大鼠内关、人中和三阴交穴;SEA组电针刺激内关、人中和三阴交穴旁开5 mm处,其他处理同EA组;EX527组于电针刺激前30 min腹腔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5 mg/kg,其他处理同EA组。于模型制备前1 d(T0)和模型制备后1、3和5 d(T1~3)时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随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NLRP3、IL-18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CPSP组、SEA组、EA组和EX527组大鼠T1~3时TWL和MWT降低,脑组织SIRT1表达下调,NLRP3、IL-18和IL-1β表达上调(P<0.05);与CPSP组比较,EA组大鼠T1~3时TWL和MWT升高,脑组织SIRT1表达上调,NLRP3、IL-18和IL-1β表达下调(P<0.05),SEA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A组比较,EX527组大鼠T1~3时TWL和MWT降低,脑组织SIRT1表达下调,NLRP3、IL-18和IL-1β表达上调(P<0.05)。结论SIRT1参与了电针减轻大鼠CPSP的过程,与抑制NLR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蛋白质类 电针 卒中 中枢神经系统 疼痛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