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核动力推进技术研究展望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泽 薛翔 +2 位作者 王园丁 王浩明 杜磊 《火箭推进》 CAS 2021年第5期1-13,共13页
为满足未来太阳系边际探测、深空轨道转移、载人深空探测等大型空间任务对于高可靠、可持续、大功率动力源的需求,空间核动力推进技术成为全球研究热点。通过追踪世界主要国家现阶段空间核动力发展动态,对空间核动力领域模块化、通用化... 为满足未来太阳系边际探测、深空轨道转移、载人深空探测等大型空间任务对于高可靠、可持续、大功率动力源的需求,空间核动力推进技术成为全球研究热点。通过追踪世界主要国家现阶段空间核动力发展动态,对空间核动力领域模块化、通用化、型谱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对涉及的总体技术、散热技术、制造技术、验证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解析。最终总结我国核心优势和潜在风险,为未来空间核动力推进的规划论证与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动力 空间推进 核裂变反应堆 核热推进 核电推进
下载PDF
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永 周成 +4 位作者 吕征 叶东东 王戈 丛云天 刘镇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7,共16页
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系统是空间核电源技术和大功率电推进技术的高度融合,具有高能量密度、超高比冲、较大推力的优势,可适用于超大型航天器轨道转移任务、远距离无人深空探测任务、载人火星等大型深空探测任务,能够极大地拓展人类深空... 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系统是空间核电源技术和大功率电推进技术的高度融合,具有高能量密度、超高比冲、较大推力的优势,可适用于超大型航天器轨道转移任务、远距离无人深空探测任务、载人火星等大型深空探测任务,能够极大地拓展人类深空探测的能力。本文针对大功率空间核电推进技术,对其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进行了介绍,同时开展了关键技术梳理,重点归纳了国内外在技术领域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电推进 核反应堆 动态能量转换 大功率电推进 综述
下载PDF
外推-周期法测量ADS模拟装置的次临界度 被引量:9
3
作者 夏普 史永谦 +3 位作者 李义国 朱庆福 郑伍钦 朱国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4-296,共3页
在ADS次临界中子学研究中,将次临界外堆法和超临界周期法相结合,实验测量了模拟ADS次临界装置中心布置不同缓冲区材料时的有效增殖因子keff和缓冲材料所相当的反应性。实验结果与其它实验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相互符合较好。
关键词 外推-周期法 测量 ADS模拟装置 次临界度 有效增殖因子 缓冲材料 反应性 加速器
下载PDF
空间核电推进技术发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成 张笃周 +3 位作者 李永 汤章阳 于洋 唐玉华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空间核电推进系统具有高比冲、大功率、大推力和长寿命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未来大型空间探测任务.在调研国外核电推进技术发展和空间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大型深空探测任务介绍基于核裂变反应堆的核电推进系统国外发展现状,总结核电推进... 空间核电推进系统具有高比冲、大功率、大推力和长寿命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未来大型空间探测任务.在调研国外核电推进技术发展和空间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大型深空探测任务介绍基于核裂变反应堆的核电推进系统国外发展现状,总结核电推进系统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已经取得的成果,梳理关键技术,并归纳了核电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对中国发展核电推进技术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电推进 空间核反应堆 动态能量转换 大功率电推力器
下载PDF
Proposal of a Deuterium-Deuterium Fusion/PWR Fission Hybrid Reactor
5
作者 Patrick Lindecker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4期190-233,共44页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associate a Deuterium-Deuterium (D-D) fusion reactor with a PWR (fissio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in a hybrid reactor. Even if the mechanical gain (Q factor) of the D-D fusion reactor is bel... This article proposes to associate a Deuterium-Deuterium (D-D) fusion reactor with a PWR (fissio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in a hybrid reactor. Even if the mechanical gain (Q factor) of the D-D fusion reactor is below the unity and consequently consumes more energy than it supplies, due to the high energy amplification factor of the PWR fission reactor, the global yield is widely superior to 1. As the energy supplied by the fusion reactor is relatively low and as the neutrons supplied are mainly issued from D-D fusions (at 2.45 MeV), the problems of heat flux and neutrons damage connected with materials, as with D-T fusion reactors are reduced. Of course, there is no need to produce Tritium with this D-D fusion reactor. This type of reactor is able to incinerate any mixture of natural Uranium, natural Thorium and depleted Uranium (waste issued from enrichment plants), with natural Thorium being the best choice. No enriched fuel is needed. So, this type of reactor could constitute a source of energy for several thousands of years because it is about 90 more efficient than a standard fission reactor, such as a PWR or a Candu one, by extracting almost completely the energy from the fertile materials U238 and Th232. For the fission part, PWR technology is mature. For the fusion part, it is based on a reasonable hypothesis done on present Stellarators projects. The working of this reactor is continuous, 24 hours a day. In this paper, it will be targeted a reactor able to provide net electric power of about 1400 MWe, as a big fission power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on reactor fission reactor Hybrid reactor nuclear Energy Deuterium-Deuterium reactor DEUTERIUM Colliding Beams Racetrack STELLARATOR Power Plant PWR
下载PDF
Kilopower与KRUSTY的发展脉络及研发现状 被引量:7
6
作者 缪力威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第17期65-69,共5页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具有功率比高,运行时间长,功率输出高,环境适应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在军民航天技术应用中均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是影响未来太空竞赛格局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尤其是“Kilopower... 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具有功率比高,运行时间长,功率输出高,环境适应性好等一系列优点,在军民航天技术应用中均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是影响未来太空竞赛格局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尤其是“Kilopower”相关项目的文献调研,梳理了美国空间裂变堆电源系统的发展脉络,总结了美国最新的研究进展;同时对50年来唯一建成的空间核反应堆电源地面原型堆KRUSTY(“采用斯特林技术的千瓦级反应堆演示验证”)的公开文献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其试验成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lopower KRUSTY 空间核电源 裂变反应堆
下载PDF
Nuclear Energy and Its History: Past Consequences, Present Inadequacies and a Perspective for Success
7
作者 Romney B. Duffey Francesco D’Auria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20年第6期193-236,共44页
An attempt is made to locate nuclear technology within a logical context considering history, risks, societal catastrophes and perspectives: the need is identified for a new direction in the exploitation in order to r... An attempt is made to locate nuclear technology within a logical context considering history, risks, societal catastrophes and perspectives: the need is identified for a new direction in the exploitation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role in energy production. We depict the situation coming from a marvelous history of discoveries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XX century;heroes are recalled who made possible something that is inconceivable today: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in a few years;that history was tainted by intentional nuclear explosions, </span><i><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i.e.</span></i><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 the original sin that we are now paying. Then, we attempt to show that the societal risk is an inherent part of the civilization. Restoring the public trust (towards nuclear fission technology) by matching nuclear safety with the current technological status and advancers in risk assessment is the key objective. The </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independent assessme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 or a principle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nuclear energy already stated in the 50’s of the previous century, shall then re-appear. This is used to erect the signpost for a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dynamic barricad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font-size:12px;"> to further reduce the risk of operation of nuclear reactors and to match the design with current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with the frontiers of th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etal Risk Risk and Probability CATASTROPHES nuclear fission nuclear reactor Technology Dynamic Barricade Cost of Safety
下载PDF
UF_6转化金属铀核临界安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强 王林博 +1 位作者 丁铜伟 黄婧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2-126,共5页
采用我国现行核临界安全标准及MCNP4C程序,对UF6转化金属铀生产线进行核临界安全分析和评价。选取国际公布的核临界基准实验数据,确认了MCNP4C程序计算分析被评价系统的偏倚和次临界限值。采取偏保守的假设条件,计算分析了镀铜工序正常... 采用我国现行核临界安全标准及MCNP4C程序,对UF6转化金属铀生产线进行核临界安全分析和评价。选取国际公布的核临界基准实验数据,确认了MCNP4C程序计算分析被评价系统的偏倚和次临界限值。采取偏保守的假设条件,计算分析了镀铜工序正常与可信事故工况下的中子有效增殖因子,并结合核临界安全标准的要求,评价该生产线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生产线次临界控制参数或最大中子有效增殖因子均小于相应次临界限值,处于次临界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NP4C 临界安全分析 正常工况 事故工况
原文传递
堆外核测系统中间量程MSV模式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9
作者 舒毅 胡铸萱 汤仲鸣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4-607,共4页
堆外核测中间量程MSV模式,又称坎贝尔模式,通过测量裂变室输出中子脉冲信号统计涨落,实现高中子通量的量程覆盖。本文通过采用不同反应堆功率台阶测量探测器坪特性的堆上试验方法,对国产化CAP 1400堆外核测系统中间量程MSV模式进行试验... 堆外核测中间量程MSV模式,又称坎贝尔模式,通过测量裂变室输出中子脉冲信号统计涨落,实现高中子通量的量程覆盖。本文通过采用不同反应堆功率台阶测量探测器坪特性的堆上试验方法,对国产化CAP 1400堆外核测系统中间量程MSV模式进行试验验证。本文描述了系统设计、试验方法设计、测试数据,并进行了结果分析,验证了国产CAP 1400堆外核测系统中间量程MSV模式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 1400核电厂 堆外核测 裂变室 反应堆试验
下载PDF
西安脉冲堆计算值和实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锡荣 曾道桂 于颖锐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1,共4页
介绍了西安脉冲堆堆芯布置、计算模型和程序以及计算值与实验测量结果分析。西安脉冲堆在满功率(2MW)下连续运行了72小时,证明西安脉冲堆整个系统和设备是良好的、安全可靠的。根据西安脉冲堆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比较,证明计算程序可靠,具... 介绍了西安脉冲堆堆芯布置、计算模型和程序以及计算值与实验测量结果分析。西安脉冲堆在满功率(2MW)下连续运行了72小时,证明西安脉冲堆整个系统和设备是良好的、安全可靠的。根据西安脉冲堆计算值与测量值的比较,证明计算程序可靠,具有较高精度。西安脉冲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符合较好,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实验测量结果达到了设计指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脉冲堆 计算值 临界棒位 积分价值 次临界度 部件反应性 实验测量结果
下载PDF
“先进核裂变能的燃料增殖与嬗变”重大研究计划结题综述
11
作者 李会红 石伟群 +2 位作者 詹文龙 柴之芳 董国轩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1-457,共7页
本文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先进核裂变能的燃料增殖与嬗变"重大研究计划的立项背景、总体科学目标、总体布局、实施思路及总体完成情况,并提出了该领域的下一步发展建议。
关键词 重大研究计划 核裂变能 加速器 反应堆 核安全 核材料
原文传递
中间量程裂变室信号处理计算方法研究及验证
12
作者 胡铸萱 汤仲鸣 张宓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0-434,共5页
主要研究了一种用于堆外核测系统中间量程信号处理的逻辑算法,可实现裂变室输出的计数率信号和均方电压信号的修正和自动切换,并最终将裂变室输出信号转换为反应堆功率指示信号。本研究方法在国产化堆外核测系统堆上试验中进行应用与验... 主要研究了一种用于堆外核测系统中间量程信号处理的逻辑算法,可实现裂变室输出的计数率信号和均方电压信号的修正和自动切换,并最终将裂变室输出信号转换为反应堆功率指示信号。本研究方法在国产化堆外核测系统堆上试验中进行应用与验证,输出信号可真实反映反应堆功率水平。本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堆外核测中间量程裂变室在商用压水堆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堆外核测 裂变室 反应堆试验
下载PDF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肖克莱与核物理——纪念肖克莱诞辰100周年
13
作者 王晓义 白欣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肖克莱 核裂变 菲斯克-肖克莱反应堆 原子弹
下载PDF
我国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36
14
作者 顾忠茂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共10页
从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核燃料循环方式的特点,指出了核燃料“一次通过”方式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并实现核废物的最少化,快堆燃料闭式循环是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在介绍了国内... 从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核燃料循环方式的特点,指出了核燃料“一次通过”方式不符合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并实现核废物的最少化,快堆燃料闭式循环是核裂变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核燃料循环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核燃料循环科技的发展战略,并指出了为实现上述发展战略目标应采取的若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裂变能 热堆燃料循环 快堆燃料循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CAP系列核电站堆内外核测系统国产化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舒毅 汤仲鸣 胡铸萱 《自动化仪表》 CAS 2018年第11期17-20,26,共5页
当前,国家已制定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CAP)系列核电站批量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堆内外核测系统是核电站关键仪控系统。与以往二代加核电站相比,第三代CAP系列核电站(NPP)堆内外核测系统的探测技术和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不同。针对CAP系列... 当前,国家已制定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CAP)系列核电站批量化建设的国家战略。堆内外核测系统是核电站关键仪控系统。与以往二代加核电站相比,第三代CAP系列核电站(NPP)堆内外核测系统的探测技术和设计理念存在较大的不同。针对CAP系列核电站堆内外核测系统的设计特点,从系统设计架构、实现的安全功能和主要性能参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三代核电站堆内外核测系统相比国内以往的二代加核电站堆内外核测系统的设计优化和设计改进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提出目前国际上对于堆内外核测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从堆内外核测系统关键设备的设备国产化角度,提出设备国产化的研制重点及难点,为将来实现设备国产化、自主化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 堆内外核测系统 国产化 裂变室 自给能探测器 堆芯热电偶 事故后监测 三维堆芯功率分布
下载PDF
我国核燃料良性循环动态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植华 陈新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运用系统动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研究了我国核电在各种可能发展模式下的动态发展趋势。本文以核燃料循环体系为核心,考虑资源、经济、技术等几个方面的约束,初步评价了各种发展模式的优劣,讨论了我国核电发展过程... 本文运用系统动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研究了我国核电在各种可能发展模式下的动态发展趋势。本文以核燃料循环体系为核心,考虑资源、经济、技术等几个方面的约束,初步评价了各种发展模式的优劣,讨论了我国核电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探讨的核电发展模型有:单一压水堆核电发展模型、压水堆+快中子增殖堆核电发展模型,聚变、裂变混合耦合堆和轻水堆共生系统核电发展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燃料 循环 动态模型 系统动态学
下载PDF
堆外核测量系统裂变电离室线性响应研究
17
作者 邱顺利 董进诚 +9 位作者 葛孟团 肖伟 孙光智 周宇琳 曾乐 刘海峰 翟春荣 汤仲鸣 石先武 刘文臻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为满足先进反应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测量通道灵敏度高、探测器灵敏区长、反应堆线性响应好的需求,采用多支灵敏区长度具有一定比例关系、同时机械结构完全相同的裂变电离室,进行热中子灵敏度标定和反应堆线性响应研究,以为核电厂... 为满足先进反应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测量通道灵敏度高、探测器灵敏区长、反应堆线性响应好的需求,采用多支灵敏区长度具有一定比例关系、同时机械结构完全相同的裂变电离室,进行热中子灵敏度标定和反应堆线性响应研究,以为核电厂实际所需长灵敏区裂变电离室提供一种在现有试验堆条件下进行其核性能试验的方法。通过测量不同灵敏区长度的裂变电离室热中子灵敏度和反应堆高中字注量率下的线性响应,对其热中子灵敏度随灵敏区长度的线性变化和反应堆线性响应进行试验验证。测量结果表明,裂变电离室热中子灵敏度随灵敏区长度呈线性关系,且在反应堆热中子注量率1.23×10^(2)~3.10×10^(10)nv(1nv=1n·cm^(-2)·s^(-1))范围内进行计数率模式和MSV模式线性拟合,裂变电离室最大线性度为-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外核测量系统 裂变电离室 反应堆线性响应 热中子灵敏度 线性度
下载PDF
核测量用裂变电离室宽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性能验证
18
作者 王春池 肖伟 +6 位作者 刘佳奇 石云皓 胡婵 邱顺利 葛孟团 周宇琳 董进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分析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裂变电离室工作原理及宽量程测量的多种工作模式,根据其多工作模式特点研究宽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技术,探讨了上堆试验方法。对裂变室脉冲模式和均方压模式情况在反应堆进行性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探测器... 分析了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裂变电离室工作原理及宽量程测量的多种工作模式,根据其多工作模式特点研究宽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技术,探讨了上堆试验方法。对裂变室脉冲模式和均方压模式情况在反应堆进行性能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探测器具有超宽的量程范围,探测器输出与中子注量率在脉冲计数模式线性度最大值为1.16%,均方压工作模式线性度最大值为2.06%,中子通量测量上限可达到1010 cm^(-2)·s^(-1)量级,符合AP系列堆外核测量系统中间量程通道的宽量程使用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核电及船用堆外核测量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外核测量 中间量程 裂变电离室 超宽量程 堆上试验
下载PDF
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反应堆功率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永谦 兰义正 +1 位作者 李义国 李富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59,共7页
在零功率反应堆上利用固体径迹探测器直接测量燃料元件内的裂变率,可得到反应堆的功率。同时测量反应堆某位置的热中子通量密度,继而可得到单位功率的热中子通量密度。因此,通过测量该点的任何热中子通量密度即可得到反应堆的运行功... 在零功率反应堆上利用固体径迹探测器直接测量燃料元件内的裂变率,可得到反应堆的功率。同时测量反应堆某位置的热中子通量密度,继而可得到单位功率的热中子通量密度。因此,通过测量该点的任何热中子通量密度即可得到反应堆的运行功率。该方法可以减少与能谱测量有关的修正工作。由于辐照所需的中子通量密度低、时间短,因此与活化法等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径迹探测器 裂变率 反应堆 功率 测量
下载PDF
微型反应堆裂变率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义国 兰义正 +1 位作者 史永谦 郑伍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92-496,共5页
利用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处于微型反应堆不同位置的燃料元件内单位体积的裂变率,得到了堆的裂变率分布和总裂变率,并与其它参数相结合,求得了反应堆功率。同时,测量了对应功率下反应堆内辐照座的热中子通量密度,得到单位功率的热中... 利用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处于微型反应堆不同位置的燃料元件内单位体积的裂变率,得到了堆的裂变率分布和总裂变率,并与其它参数相结合,求得了反应堆功率。同时,测量了对应功率下反应堆内辐照座的热中子通量密度,得到单位功率的热中子通量密度,即额定中子通量密度下的运行功率。文章给出的测量方法,避免了金箔法测量反应堆功率所引入的近似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反应堆 固体径迹探测器 裂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