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墓葬与天堂——4~5世纪敦煌人的死亡安排
- 1
-
-
作者
方蒙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
文摘
4~5世纪的敦煌经历多次政权更迭,随着北凉沮渠氏在敦煌统治地位的确立,统治阶级开始大力推行佛教信仰。佛教宣扬的净土思想逐渐影响敦煌民众对死后世界的认知,并在有关死亡安排的实践中将关注重心从墓葬转向石窟。尽管如此,佛教的影响力也并没有完全取代原有丧葬文化体系,强调“私密性”的墓葬和强调“开放性”的石窟寺成为这一地区并行不悖的传统,因为二者的核心指向都是为了帮助逝者实现终极的目的,即寻找宁静幸福的归宿——远方的家。
-
关键词
4~5世纪
敦煌
墓葬与石窟
死亡观念
-
Keywords
4-5th century
Dunhuang
Tombs and caves
notions of death
-
分类号
J527
[艺术—艺术设计]
-
-
题名四川清代袁文德墓碑建筑装饰的生死观透视
- 2
-
-
作者
郑从芳
罗晓欢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7期156-158,共3页
-
基金
2014年度教育人文社科项目<四川巴中地区清民间石碑雕刻艺术>基金资助(课题编号:12YJC760058)
-
文摘
四川清代袁文德墓碑建筑的雕刻装饰并没有渲染所谓的"丧葬"氛围,而是围绕着"逍遥游""快哉亭"展开,在碑楼的二层明间的装饰甚至是"张灯结彩"图景,这是四川清代"丧不哀而务为美观"的特殊丧葬习俗和生死观念。这些装饰也表明了中国民间美术的自由、丰富、热闹,追求理想化和象征性的风格特征。
-
关键词
墓碑建筑
雕刻装饰
生死观念
丧葬习俗
-
Keywords
tombstone
carved decorations
notions in life and death
funeral custom
-
分类号
TU238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
-
题名废名小说《桥》的禅意
- 3
-
-
作者
陈邑华
-
机构
闽江学院中文系
-
出处
《闽江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7-71,共5页
-
文摘
废名的长篇小说《桥》是其影响最大,最能标显其个性的诗化小说的代表作。《桥》不仅营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梦,更以其特有的禅意成为废名的“特创”,这浓浓的禅意除了研究者们所提出的跳跃式、简洁而空灵的语言特点及静寂的禅境外,还有来自于语言自身所承载的佛禅信息。这里,笔者将从《桥》里意象的选择、生死观、辨证思想三方面阐释其佛禅意蕴,从而更好地展现废名小说特有的禅意。
-
关键词
《桥》
意象
生死观
辩证思想
-
Keywords
Bridge
image
notion of life and death
dialectics
-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