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早期汉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学观念——从裨治文的《中国丛报》到威尔逊的《中国文学》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5,共6页
早期英美汉学家对于译介对象的最初选取与侧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西方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基本面貌。英美两国传教士由于语言与文化交流方面的便利,以及工作与生活上的密切联系,其译介与研究工作很自然地彼此交织,并在英语世界... 早期英美汉学家对于译介对象的最初选取与侧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西方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基本面貌。英美两国传教士由于语言与文化交流方面的便利,以及工作与生活上的密切联系,其译介与研究工作很自然地彼此交织,并在英语世界共同发挥着影响。美国汉学在开山时期一方面呈现出兼容博杂的面貌,更由于其世界性的眼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中国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谱系中重新加以审视,传统的经典再次获得了崭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汉学 中国文学观念 伊皮法纽·威尔逊的《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英国早期中国文学史纂与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观念之演进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146,共8页
英国早期汉学家对于译介对象的最初选取与侧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西方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基本面貌。综观19世纪英国汉学近百年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起步与发展阶段(1810s—1860s)、转折与繁荣的新时期(1870s—191... 英国早期汉学家对于译介对象的最初选取与侧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西方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基本面貌。综观19世纪英国汉学近百年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起步与发展阶段(1810s—1860s)、转折与繁荣的新时期(1870s—1910s)。梳理这两个阶段的中国文学译介及文学史纂原典,分析这些文本的主要特征及生成原因,探讨其论述立场和叙事逻辑,可以展示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演进以及英国早期中国文学史纂的生成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早期汉学 中国文学观念 中国文学史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