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北古近系新近系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成林 平英奇 +4 位作者 郭泽清 田继先 洪唯宇 张蔚 霍俊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9,共9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 咸化湖盆 超压成因机制 欠压实作用 定量评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深层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目标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宝 殷启春 +7 位作者 马达德 周世新 汪立群 王琪 徐子远 郑建京 马力协 李元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柴西北区)具备深层气藏形成的条件。柴西北区存在E1+2、E13、E23和N14套气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可达到中等到好;凹陷中心有机质类型以Ⅰ或Ⅱ型为主,凹陷边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4套气源岩在茫崖凹陷和大风山鼻隆局部范...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柴西北区)具备深层气藏形成的条件。柴西北区存在E1+2、E13、E23和N14套气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可达到中等到好;凹陷中心有机质类型以Ⅰ或Ⅱ型为主,凹陷边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4套气源岩在茫崖凹陷和大风山鼻隆局部范围均达到高过熟阶段;总生气量达到1 841.5×108m3。柴西北区深层主要存在碎屑岩储层和裂缝性储层,前者主要分布于湖盆边缘的冲积扇相、河流洪泛平原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相和滨浅湖相;后者主要分布于半深湖相。柴西北区深层存在3个生储盖组合,即:上生(E23—N1)下储(E23—E13)组合、下生(E23—N1)上储(N12—N22)组合和自生自储组合(E23—N1)。柴西北区深层区域性盖层主要是E23和N1湖泛时期形成的湖相泥岩。N12(23.5 Ma)以后,柴西北区深层构造圈闭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有油泉子、南翼山、油墩子和开特米里克。深层气运移主要以断层为输导层的垂向运移为主;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一翼或两翼发育断层,对深层气的垂向运移非常有利。柴西北区气源岩生气期在23.5 Ma(N12)以后,而大多数构造也是该时期以后形成的,因此柴西北区气源岩生气期与构造形成期同步。应用模糊评价方法,结合专家经验认为柴西北区深层气Ⅰ类勘探目标为油泉子构造,Ⅱ类勘探目标为南翼山构造,Ⅲ类勘探目标为油墩子构造和开特米里克构造。深层气藏勘探的主要风险在于:①深层构造落实程度较差;②深层储层类型、分布和储层物性还不十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 深层气藏 成藏条件 有利勘探目标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新近系咸化湖盆生烃母质类型与有机质富集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波 吴志雄 +5 位作者 周飞 李雅楠 张皓 崔海栋 曾旭 徐文君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6-509,共14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柴西北)新近系已取得显著勘探成果,资源潜力巨大,但关于烃源岩发育与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制约了勘探进程。选取研究区新近系4组烃源岩典型样品,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烃源岩发育及有机质富集与古盐...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柴西北)新近系已取得显著勘探成果,资源潜力巨大,但关于烃源岩发育与有机质差异富集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制约了勘探进程。选取研究区新近系4组烃源岩典型样品,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烃源岩发育及有机质富集与古盐度、古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和沉积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新近系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Ⅱ型有机质为主,其次为Ⅲ型有机质,生烃母质主要为褶皱藻和皱球藻等原地水生生物与陆源有机质。新近系烃源岩的发育与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沉积速率。生产力越大,越利于有机质富集,烃源岩的TOC越大;随着盐度增大和沉积速率升高,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还原程度越强,烃源岩TOC值越高。只有在高的古生产力、适当的古盐度和适当的沉积速率背景下,才利于有机质富集。在此基础上,建立柴西北新近系烃源岩的发育模式,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沉积中心附近的缓坡带。研究为咸化湖盆烃源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咸化湖盆 古环境 盐度 有机质富集 柴西北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及对油气成藏的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德浩 刘成林 +4 位作者 田继先 太万雪 李培 曾旭 孔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至一里坪地区面积大、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剥蚀厚度恢复的复杂性和恢复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地层趋势延伸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Easy%R;最优化法等多种方法... 柴达木盆地西北至一里坪地区面积大、油气资源探明程度低,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对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剥蚀厚度恢复的复杂性和恢复结果的不确定性,采用地层趋势延伸法、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Easy%R;最优化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计算了研究区晚期构造运动地层剥蚀厚度,并定量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区第四系和上新统狮子沟组(N^(3)_(2))普遍遭受剥蚀,局部构造顶部剥蚀量可达1000m,上油砂山组(N^(2)_(2))在油泉子等部分构造顶部遭受剥蚀,下油砂山组(N^(1)_(2))仅在盆地周缘被剥蚀。英雄岭构造带、各构造顶部以及阿尔金山前是剥蚀严重的区域,剥蚀量普遍超过500m;洼陷地带以及研究区东部剥蚀量较小,剥蚀厚度小于500m,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油气藏和地面油气显示分布与地层剥蚀密切相关,适宜强度的地层剥蚀(300m<剥蚀量<1500m)有利于形成油气藏,而剥蚀厚度超过1500 m则易造成油气藏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剥蚀厚度 地层恢复 晚期构造运动 油气成藏 一里坪地区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
下载PDF
柴西北地区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的阿尔金山早新生代隆升事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亚东 郑建京 +2 位作者 孙国强 郑有伟 刘兴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7-1459,共13页
阿尔金山新生代隆升历史一直倍受关注,大量热年代学数据显示,渐新世(40~30 Ma)以来发生阶段性隆升,而新生代初期隆升的热年代学记录极少。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柴西北地区)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研究表明,其物源区单一且在新... 阿尔金山新生代隆升历史一直倍受关注,大量热年代学数据显示,渐新世(40~30 Ma)以来发生阶段性隆升,而新生代初期隆升的热年代学记录极少。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柴西北地区)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研究表明,其物源区单一且在新生代早期古新世-中晚始新世(65~50 Ma)发生快速隆升剥露,为该区提供陆源碎屑。前人通过物源分析发现,柴西北时期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阿尔金山。同时,该区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沉积地层残余厚度及沉积相特征表明,此时(65~50 Ma)阿尔金山存在一次短暂抬升,但幅度较小,与盆地高差不大,使柴西地区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锆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以及沉积学指标所记录的阿尔金山东段65~50 Ma构造隆升事件,是对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最初响应,也为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具有南北同步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年代学 锆石 阿尔金山 柴西北地区 构造隆升 早新生代
下载PDF
柴西北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油气富集条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旭 刘成林 +8 位作者 郭泽清 桂和荣 田继先 吴小平 洪唯宇 班东师 徐思渊 张蔚 张智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24-2837,共14页
柴西北区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厚度大,有较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然而,由于咸化沉积环境、粒度小、岩石致密等条件的限制,细粒沉积岩成烃与成储机制复杂,油气富集条件尚不明确,勘探程度较低。... 柴西北区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厚度大,有较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然而,由于咸化沉积环境、粒度小、岩石致密等条件的限制,细粒沉积岩成烃与成储机制复杂,油气富集条件尚不明确,勘探程度较低。以柴西北区新近系主力烃源岩上干柴沟组为研究对象,采集19口代表性钻井岩芯样品,分析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结合X衍射、岩石薄片、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扫描电镜,系统分析了其烃源岩特征、矿物组成、储集条件及影响因素,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研究表明:柴西北区上干柴沟组细粒沉积岩厚度普遍>500 m;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不高,有57%样品TOC含量<0.4%,20%样品TOC含量高于0.6%,少量样品TOC含量超过1.0%;有机质以Ⅱ1型和Ⅲ型为主,少量Ⅰ型有机质;样品Ro为0.54%~1.24%,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样品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介孔较发育,介孔孔隙体积增量为0.0010~0.0152 cm3/g,平均为0.0075 cm3/g。样品中氯仿沥青“A”含量与TOC含量、介孔体积均呈正相关性,与Tmax,BET比表面积及宏孔体积均无明显相关性。样品孔隙体积受到TOC含量、矿物含量及热成熟度控制。综合细粒沉积岩烃源岩及储集条件,初步优选干柴沟—油泉子—南翼山地区为柴西北区上干柴沟组致密油/页岩油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页岩油 细粒沉积岩 柴西北区 孔隙结构 咸化湖盆
下载PDF
柴达木西北缘大通沟南山北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军 息朝庄 +3 位作者 黄波 杨涛 夏浩东 邓会娟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105,共13页
大通沟南山北闪长岩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西北缘,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富碱、富铝、贫钛特征。A/CNK值为1.52~1.57,均大于1.10,为强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负Eu异常,标准化曲线呈明显的右... 大通沟南山北闪长岩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西北缘,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富碱、富铝、贫钛特征。A/CNK值为1.52~1.57,均大于1.10,为强过铝质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负Eu异常,标准化曲线呈明显的右倾型;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Ti、Y、Yb等高场强元素,Sr、P、Ti元素呈“V”型谷,具有明显亏损。通过对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浆来源于以砂屑岩为主的壳幔混合源,岩体成因类型属Ⅰ-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70±3)Ma(MSWD=0.076),系早—中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的岛弧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沟南山北 闪长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柴达木西北缘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6区路乐河组沉积特征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长好 程丰 +5 位作者 黄革萍 黄叶秋 邢超 管斌 张庆尧 许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83-2894,共12页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昆北构造带发现以古近系路乐河组陆源碎屑岩为储层的油田。根据昆北油田切16区探井岩心观察、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岩石铸体薄片观测、电子扫描显微镜镜下分析等结果,初步确定了昆北油田切16区路乐河组主要发育两期辫状...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昆北构造带发现以古近系路乐河组陆源碎屑岩为储层的油田。根据昆北油田切16区探井岩心观察、测录井资料分析,结合岩石铸体薄片观测、电子扫描显微镜镜下分析等结果,初步确定了昆北油田切16区路乐河组主要发育两期辫状三角洲体系;路乐河组储层岩石类型分布相对稳定,成分成熟度较低,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岩屑成份以花岗岩为主,骨架偏刚性,储层中杂基含量相对较高、胶结物含量较低;储集层孔隙较发育且分布相对较均匀,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类型主要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分布,成岩作用以及杂基含量共同控制,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通过结合主力油层段测井响应特征及层控地震振幅属性分析,认为昆北油田切16区、切15井与切169井的东部以及切20井的西南部的构造相对较高部位为今后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 路乐河组 沉积特征 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翼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9
作者 张振华 张小军 +2 位作者 钟大康 苟迎春 张世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9,共11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翼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南翼山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具有混积特征,以碳酸盐岩为主,平均质量分数为4...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南翼山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南翼山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具有混积特征,以碳酸盐岩为主,平均质量分数为42.6%,含陆源碎屑、硬石膏和黏土矿物,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4.9%,9.0%和12.8%;储层的主要岩性为灰云岩、白云岩和藻灰岩,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49.0%,12.0%和6.0%。②研究区储层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度为1.0%~13.3%,平均为4.9%,92%的样品渗透率小于0.02 mD;孔隙类型以溶蚀孔、晶间孔为主,发育微裂缝,但常被胶结物充填,连通性较差;按孔喉半径可分为中等喉道、细—中和细—微喉道3类,平均孔喉半径分别为0.350μm,0.110μm和0.030μm,占比分别为15%,40%和45%。③研究区主要为浅湖—半深湖亚相,可细分为灰云坪、藻席、砂坪及泥坪4种微相,储层的发育在宏观上受控于沉积微相,其中灰云坪储层占比最多,占储层总厚度的67%,藻席发育优质储层,藻灰岩厚度越大,储层的物性越好,而泥坪几乎不发育储层。④研究区储层在微观上受控于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及构造作用增加了储层的储集空间,改善了其渗透性,沉积后期的胶结作用对储层具有破坏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灰云坪 藻席 浅湖—半深湖亚相 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 下干柴沟组上段 古近系 南翼山地区 柴达木盆地西北部
下载PDF
柴西北区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高频层序特征
10
作者 裴明利 王华 +2 位作者 陈琰 曹正林 雷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41,共11页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个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区 碱1井 下干柴沟组上段 滨浅湖沉积微相 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
下载PDF
柴达木西北缘古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Cu-Ni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钱兵 张照伟 +2 位作者 刘会文 邵继 王亚磊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5-49,共15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群变质岩系中,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从西向东依次为牛鼻子梁、大通沟南山、青新界山西、柴达木大门口等。岩体多呈透镜状、脉状,岩石类型主要为橄榄辉石岩、二辉岩和辉长岩,...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古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群变质岩系中,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从西向东依次为牛鼻子梁、大通沟南山、青新界山西、柴达木大门口等。岩体多呈透镜状、脉状,岩石类型主要为橄榄辉石岩、二辉岩和辉长岩,岩体从核心到边缘依次出现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的岩相分带特征。在岩体内已发现的镍铜矿化与橄榄岩和辉石岩关系密切。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大通沟南山岩体和柴达木大门口岩体形成于早古生代(458.3Ma、453Ma),可能为洋壳俯冲作用的产物。而牛鼻子梁岩体形成于晚古生代(402Ma),形成于区内构造演化过程中的碰撞造山晚期至造山后的张性环境。通过岩体野外特征、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区内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和地壳混染作用,显示出良好的镍铜矿形成条件。区内镁铁-超镁铁质岩石MgO含量为8.39%~31.15%,属含铜镍中等镁铁质岩石;m/f值介于2.0~4.6,平均值为3.8,属于铁质超基性岩类;Na_2O/K_2O平均值为2.4,这些含矿性指标均显示岩体具有良好的镍铜成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潜力 成矿条件 铜镍矿 古生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