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秦岭北缘漳县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1 位作者 胡晓隆 赵海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0-244,共15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挤压逆冲变形起始于何时?挤压逆冲变形之前是否经历过伸展拉张过程?北缘断裂带北侧的新生代红层盆地到底是类前陆压陷挠曲盆地还是拉张断陷盆地?上述问题对西秦岭新生代盆-山构造格局重建和印度-欧亚板块碰...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挤压逆冲变形起始于何时?挤压逆冲变形之前是否经历过伸展拉张过程?北缘断裂带北侧的新生代红层盆地到底是类前陆压陷挠曲盆地还是拉张断陷盆地?上述问题对西秦岭新生代盆-山构造格局重建和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远程构造响应的时间与方式等科学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地质约束。本文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漳县渐新世—中新世含盐红层盆地沉积序列和沉积旋回特征以及盆地边界断裂之间的几何学-运动学关系分析,认为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漳县含盐红层盆地具有拉张伸展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陷盆地的地质特征。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内渐新世—中新世断陷盆地的确定,指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而导致的青藏高原构造挤压缩短作用至少在盆地沉积充填阶段尚未扩展到西秦岭北缘及以北地区。而漳县含盐红层盆地沉积地层褶皱缩短变形以及之后角度不整合在漳县含盐红层盆地之的上新统韩家沟粗砾岩,可能记录了西秦岭北缘由伸展边界向挤压缩短逆冲边界的转换过程。因此,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成为青藏高原体系组成部分是在上新世的漳县含盐红层盆地封闭-构造反转之后。这一认识对地学界长期以来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而导致的高原隆升和构造挤压早在渐新世就已经波及西秦岭北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漳县含盐红层盆地 沉积序列 伸展断陷盆地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含盐盆地成盐阶段构造演化及找矿意义
2
作者 杨永 胡晓隆 林小兵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72-378,共7页
西秦岭北缘漳县含盐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演化的重要部位。该盆地的形成是喜山期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在远端构造运动响应的结果,属内陆湖泊伸展断陷盆地。前人对盆山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欠缺,本次结合最新盐矿勘查成果资料,遵循盆山... 西秦岭北缘漳县含盐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演化的重要部位。该盆地的形成是喜山期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在远端构造运动响应的结果,属内陆湖泊伸展断陷盆地。前人对盆山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研究欠缺,本次结合最新盐矿勘查成果资料,遵循盆山耦合的研究思路,对该盆地结构特征进行分解,建立盆地构造格架,重塑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及盐矿沉积阶段。研究表明:白垩系及更老地层构成了盆地的老基底,盆地成盐阶段构造演化总体分3个阶段:①初始断陷阶段。古近纪始新世至渐新世末期,漳县一带发生近NS向张裂作用,在漳县北部沉积大面积古近系粗-细碎屑岩,奠定了盆地新基底;②强烈断陷阶段。中新世,伸展活动不断增强,在盆地内沉积了一套厚度超过1600 m的含盐泥岩地层;③走滑闭合阶段。上新世早期,伸展活动明显减弱,盆地主要受NS向挤压,老构造断裂发生由张性到压扭、走滑性质的转变,漳县含盐盆地持续演化就位形成现今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漳县含盐盆地 结构特征 构造演化 找矿意义
下载PDF
1765年甘肃卓尼—康乐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维桐 袁道阳 +1 位作者 雷中生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4-720,758,共8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区长轴方向大致与该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的锅麻滩断裂段东端相吻合。根据野外实地调查,锅麻滩断裂在极震区附近存在新活动的地质地貌现象,出露的断层剖面揭示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北倾的正断特征,宏观地貌上沿断裂保留有断层陡坎、冲沟左旋位错等地貌标志。结合该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本次卓尼—康乐地震发生在锅麻滩断裂段与漳县—黄香沟断裂段之间的左阶拉分区,是受区域应力影响引起断裂带在交汇部位与端点处应力集中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锅麻滩断裂带东端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尼—康乐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下载PDF
734年天水7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雷中生 袁道阳 +2 位作者 葛伟鹏 何文贵 刘兴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62,共12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结果,734年天水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秦州中都督府、麦积都尉一带,今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和麦积山一带,震中烈度达Ⅹ度,震级71/2级左右。其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向,大致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相吻合,极...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结果,734年天水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秦州中都督府、麦积都尉一带,今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和麦积山一带,震中烈度达Ⅹ度,震级71/2级左右。其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向,大致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相吻合,极震区正好位于甘谷-武山断裂段的东端。综合分析认为,734年天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东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34年天水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进京 韩文峰 +2 位作者 赵海涛 胡晓隆 王利晓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2-91,共10页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 西秦岭北缘潭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和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该地区红层地层格架的正确厘定对于重建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和认识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碰撞过程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远程地质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红层地层与下伏老地层以及不同红层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红层沉积序列及岩石学特征和红层地层与西秦岭北缘断层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孢粉分析资料,重新厘定了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的红层沉积地层地质格架。研究表明,西秦岭漳县地区分布的中—新生代红层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套地层系统,即①下白垩统紫红色砂岩、砾岩。②中新统红色砾岩、砂岩、黏土岩和深紫色-灰色泥岩、灰色泥灰岩、蒸发岩系。③上新统河流相砾岩层(韩家沟砾岩)和F1断层以北的红色洪积砾岩层。三套红层地层之间都为角度不整合面分割,相对地质关系清晰,沉积岩石特征差异明显,尽管由于断层的破坏,但没有影响到整体地层格架。三套红层地层系统反映了西秦岭北缘中—新生代不同阶段的沉积构造环境和古地貌演化过程,为研究西秦岭中—新生代陆内构造过程和青藏高原隆升、构造变形向东北缘的扩展远程效应等科学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中一新生代 红层地层 角度不整合 砾岩 地层格架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上新统韩家沟砾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毕娜 郭进京 +1 位作者 韩文峰 赵海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16-1624,共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漳县地区出露一套具有磨拉石沉积特征的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其现今的空间分布和沉积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地壳隆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层的厚度、砾石成... 青藏高原东北缘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漳县地区出露一套具有磨拉石沉积特征的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其现今的空间分布和沉积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地壳隆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上新统韩家沟砾岩层的厚度、砾石成分、形态和粒度特征、古流向特征、物源特征等研究,探讨其沉积环境和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了西秦岭北缘上新统韩家沟砾岩代表新近纪上新世以来,西秦岭地块向北逆冲推覆构造背景下形成前陆磨拉石盆地沉积的认识。该区域上新统韩家沟砾岩现今出露最高高程与北缘断裂带之南的山顶夷平面高程相近,可能指示了其形成之后和西秦岭一起经历了长期的侵蚀夷平,最后在新近纪末期或第四纪初形成了统一夷平面。该夷平面代表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的起点,新近纪末期以来,该夷平面的隆升、侵蚀和解体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隆升过程,即青藏高原东北缘真正隆升是新近纪末期或第四纪以来的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上新世韩家沟砾岩 磨拉石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漳县含盐盆地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林 郭进京 +2 位作者 马春田 王利晓 赵海涛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317-323,共7页
西秦岭北缘的漳县含盐盆地的成因、沉积环境及特征的分析,可揭示这一区域的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等信息.研究发现:①漳县地层层序的恢复对比,显示至少存在4期比较大的旋回;②某些含盐层位分布的不连续、不均匀性说明这些岩层在形成以... 西秦岭北缘的漳县含盐盆地的成因、沉积环境及特征的分析,可揭示这一区域的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等信息.研究发现:①漳县地层层序的恢复对比,显示至少存在4期比较大的旋回;②某些含盐层位分布的不连续、不均匀性说明这些岩层在形成以后经受过拉张性质的构造变动;③盐盆形成于青藏高原隆升之前,且这一区域属青藏高原东北缘,其地层内部的构造几何特征在某一程度上说明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在西秦岭北缘地区的响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盆地 西秦岭北缘 旋回 沉积环境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公元前47年甘肃陇西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1 位作者 吴赵 冯建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836,共18页
西汉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即公元前47年4月17日,在陇西郡所属的豲道县附近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造成"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等严重震害。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确认豲道县城在... 西汉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即公元前47年4月17日,在陇西郡所属的豲道县附近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造成"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等严重震害。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确认豲道县城在今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东南的三台王家新庄附近。豲道城是这次地震史料记载中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理应位于极震区内,其烈度达Ⅸ—Ⅹ度,估算其震级达7级左右。结合其他破坏点烈度的综合评定结果,绘制了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其长轴方向为NWW向。这次地震极震区位置和等震线长轴方向与该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西段相吻合。该段断裂全新世晚期新活动的地质地貌和地质剖面证据明确,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N倾的正断特性,断错了冲沟T_1—T_2级冲洪积阶地,沿断裂至今仍保留有部分深切的地震断层沟槽、黄土中密集发育的张性构造裂缝、滑坡体和串珠状落水洞等地表形变现象遗迹。结合该区现代小震活动精定位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公元前47年陇西地震应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西段新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47年陇西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豲道城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