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宋江南运河入江口澳闸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建国 王克飞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2-99,共8页
两宋时期江南运河入江口兴建、复修的澳闸系统,在宋代水运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研究古代复式船闸的典型案例。历史资料及考古发现揭示,北宋与南宋对澳闸系统的建设各有侧重:北宋曾孝蕴的设计具有开创性,京口港五闸的布置、两澳的分工... 两宋时期江南运河入江口兴建、复修的澳闸系统,在宋代水运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研究古代复式船闸的典型案例。历史资料及考古发现揭示,北宋与南宋对澳闸系统的建设各有侧重:北宋曾孝蕴的设计具有开创性,京口港五闸的布置、两澳的分工以及甘露辅港的设立成为我国水运史上一大杰作;南宋史弥坚根据南宋漕运格局的变化以及京口转运中心的需要,复建了京口港五闸及甘露港二闸,又着力修扩归水澳、沟通护仓河,通盘解决了通航与转运的双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时期 江南运河 入江口 澳闸系统 曾孝蕴 史弥坚 水运史
原文传递
从“两宋学”看综合史学的学科构建与地方实践
2
作者 徐可 《上海地方志》 2022年第3期50-55,95,共7页
地方综合史学的研究是对“宏大叙事”传统的必要补充和现实解读。“两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开始向江南地区变迁,对这一转折点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地方史在此背景下也具备了“综合史学”的多重视角。在地... 地方综合史学的研究是对“宏大叙事”传统的必要补充和现实解读。“两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心开始向江南地区变迁,对这一转折点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地方史在此背景下也具备了“综合史学”的多重视角。在地方综合史学视角下,构建“两宋学”的条件已经成熟。“两宋”之际是中国都市的成型时期,因而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两宋学”区别于宋史而自成体系,其内核是对“两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明传承的变化与转折进行研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历史借鉴与反思。基于现有的文献与考古研究成果,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研究视域下有可能摹画出当时市场交易与技术演化的真实场景,为开启“两宋学”多学科研究的系统工程做好前期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学” 综合史学 学科构建 地方实践 历史借鉴
下载PDF
论两宋之际的文道冲突与调和的尝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帼超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1年第1期291-305,共15页
两宋之际的文道关系探讨呈现出冲突与调和并存的过渡状态。一方面,理学家继承、发展了二程的观点,坚持道统的纯粹性,排除了其中"文"的因素,以体道作为学者的最高追求。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通过提倡宗经和"余事为文"... 两宋之际的文道关系探讨呈现出冲突与调和并存的过渡状态。一方面,理学家继承、发展了二程的观点,坚持道统的纯粹性,排除了其中"文"的因素,以体道作为学者的最高追求。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通过提倡宗经和"余事为文"等理论调和文道之间的对立性冲突,达到相对的平衡。他们的观点对后来的理学家有启示作用,成为不少重要理论的渊源;也刺激了理学之士参与文学创作的积极性,作品数量显著增加。然而,文学成为道学的附属,其作用被框定为载道和经世,以华词丽藻为代表的审美特征依然受到严重批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之际 文道观 冲突 调和
原文传递
论两宋涉金著述的价值与局限
4
作者 薛瑞兆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两宋人的涉金著述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这批文献可据作者的身份分为两宋使者著述,归正人著述和南宋士人反映宋金关系中人物、事件与制度的著述三类,其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视角别样的金朝社会和情... 两宋人的涉金著述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这批文献可据作者的身份分为两宋使者著述,归正人著述和南宋士人反映宋金关系中人物、事件与制度的著述三类,其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视角别样的金朝社会和情感沉重的历史纠结两个方面。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女真统治下的金国社会生活及南北分裂所造成的种种悲剧,在金代艺文大量遗佚的情况下,因其贴近北方现实而具有不替代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涉金著述 价值与局限
下载PDF
论两宋理学“观天地生物气象”义蕴及其多向性展开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培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53,共10页
"观天地生物气象"话语来自于"观物取象"文化传统,因之具有会通性基因并发展出独特文化义蕴。之中"观"具备兼手段与目的的特性,其体用的基本方面由原始儒学"观"之义蕴发展而来,而非来自佛教。&q... "观天地生物气象"话语来自于"观物取象"文化传统,因之具有会通性基因并发展出独特文化义蕴。之中"观"具备兼手段与目的的特性,其体用的基本方面由原始儒学"观"之义蕴发展而来,而非来自佛教。"生物"、"气象"以及"观天地生物气象"等话语义蕴,亦是层积地发展而形成的。二程在继承邵雍、周敦颐等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对该话语之"体"、"用"与"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朱熹则从体、用及其关系方面,以具体化、超越性的发展向度,对该话语整体性义蕴进行了开掘。由此,"观天地生物气象"因其具备会通自然界与道德界的体用属性而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理学 观天地生物气象 会通
下载PDF
宋代地方志南北修撰异同论 被引量:9
6
作者 郑利锋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宋代地方志在我国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编纂随着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情势的发展变化显示出不同的撰修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这一时期地方志的编修时间、体式类别和所隶属的空间地域这三个方面展现出来。两宋地方志... 宋代地方志在我国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编纂随着两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情势的发展变化显示出不同的撰修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这一时期地方志的编修时间、体式类别和所隶属的空间地域这三个方面展现出来。两宋地方志的撰修如此的繁荣,而导致出现这种繁荣景象的原因,与地方志修撰的主持者及其编修地方志的目的、寄寓与整个社会修史的风气和时代环境息息相关;这些影响地方志纂修的因素,在北宋与南宋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又显示出时代的变化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南宋 方志 撰修 原因
下载PDF
论两宋江西地区的交通及其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宋三平 张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3,共6页
两宋时期,江西地区的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时期,大庾岭驿路成为京师与岭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举凡广南物资北运、官员赴任、商旅往来等,大都经由此路。靖康乱后,南北交通受阻,东西交通成为南宋交通的重点,信州—袁州驿路成为东... 两宋时期,江西地区的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北宋时期,大庾岭驿路成为京师与岭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举凡广南物资北运、官员赴任、商旅往来等,大都经由此路。靖康乱后,南北交通受阻,东西交通成为南宋交通的重点,信州—袁州驿路成为东西交通的孔道。江西境内四条支线驿路或直接或间接与以上两条干道相连接,构成了两宋江西地区发达的驿路交通网络。交通的发达对两宋江西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驿路 交通 两宋 影响
下载PDF
清代论词“南北宋之争”推阐
8
作者 彭志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4-76,共13页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呈炽盛情势,吴衡照、王昶、蒋方增等人不断推进相关思考。清末,“南北宋之争”趋于分流与落定,陈廷焯、姚椿、谢章铤等人贡献尤多。在清代众人的不断努力下,“南北宋之争”的边界、外延等方面都逐渐得以确立,推动了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对古典词论的拓展深化亦裨益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论 南北宋之争 词学史
下载PDF
两宋之际的学派消长与学术变局 被引量:3
9
作者 方笑一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两宋之际,也就是自哲宗朝后期至高宗朝这一时期,随着政局的不断变化,各学派势力也此消彼长。宋徽宗崇宁年间,新学影响力臻于巅峰,但其地位上升得力于宋哲宗亲政后一系列举措的惯性驱动。而宋徽宗令道教进入官学之后,客观上削弱了新学的... 两宋之际,也就是自哲宗朝后期至高宗朝这一时期,随着政局的不断变化,各学派势力也此消彼长。宋徽宗崇宁年间,新学影响力臻于巅峰,但其地位上升得力于宋哲宗亲政后一系列举措的惯性驱动。而宋徽宗令道教进入官学之后,客观上削弱了新学的地位。靖康年间由杨时挑起的学术争端,首次将新学与北宋亡国相联系,摇撼了新学的道德根基。当时士大夫的意见分为两派:一派极力反对杨时的说法,力主王氏之学,也不截然排斥元祐之学;另一派则认同杨时,痛斥王氏学,推崇元祐之学。这一争论与外敌入侵的大趋势有关,更是对崇宁以来学术禁锢的一次强烈反弹。南宋初高宗选择"元祐之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士大夫对新学学理的批判深入展开。但由于秦桧偏向新学,高宗不得不作出某种妥协。由此理学的复兴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之际 学派 学术 变局
原文传递
论两宋之际的四六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之栋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8-190,共13页
宋体四六自成立之后就形成两个风格不同的流派,分别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两宋之际的汪藻等四六文名家,一方面取法本朝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融汇两派之优长,创作出既典雅工致又明白畅达的四六文,使欧阳修等人变唐体为宋体的骈文革新... 宋体四六自成立之后就形成两个风格不同的流派,分别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两宋之际的汪藻等四六文名家,一方面取法本朝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融汇两派之优长,创作出既典雅工致又明白畅达的四六文,使欧阳修等人变唐体为宋体的骈文革新最终完成;另一方面,远师唐代陆贽之风,融至诚于骈俪之中,变应用公文为经世之文。这些使两宋之际的四六文继北宋中期欧、苏之后,成为宋体四六的又一座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之际 四六文 王、苏二派 陆贽
下载PDF
两宋京府的外交职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晓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8,共4页
两宋时期,京府作为中央机构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不同,在对外事务中充当国家外交机关及事务助手的角色,从后勤供给到安全保障,乃至外交接待等各项事务和活动,全面地参与到国家的对外事务当中,在国家的对外事务中发挥着不可... 两宋时期,京府作为中央机构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与一般地方政府不同,在对外事务中充当国家外交机关及事务助手的角色,从后勤供给到安全保障,乃至外交接待等各项事务和活动,全面地参与到国家的对外事务当中,在国家的对外事务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开封府 临安府 外交
下载PDF
两宋之际政治与王安石新学流变
12
作者 范建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121,共7页
王安石新学在两宋之际的学术嬗变,其实并不是新学学术本身自由、自觉的传承。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统治集团的政治选择,使新学非学术层面传承的影响加深,致使新学完全成为社会诸多阶层利益诉求追逐的工具,渐趋式微,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王安石新学在两宋之际的学术嬗变,其实并不是新学学术本身自由、自觉的传承。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统治集团的政治选择,使新学非学术层面传承的影响加深,致使新学完全成为社会诸多阶层利益诉求追逐的工具,渐趋式微,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现实的问题与困惑,正是历史镜像的投射。尽管时代在变,但传统社会中学术与现实政治的纠葛,依然在今天延续。中国传统社会丰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其实就是双刃剑,独立、平等、和谐则是两利与进步,依附、偏倚、压榨及利用则会两害与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之际 政治 王安石新学 衰亡
下载PDF
小景考证
13
作者 李栋良 《民族艺林》 2021年第4期117-125,共9页
宋代绘画中有小景这一画科,随着历史的发展小景的定义、产生时间以及变化、变化背后蕴含的社会原因日渐模糊。文章通过相关文献的考证得出结论认为:小景并非惠崇一人独创,它滥觞于魏晋,发展于唐代,盛行于北宋,衰落于元代。对小景的定义... 宋代绘画中有小景这一画科,随着历史的发展小景的定义、产生时间以及变化、变化背后蕴含的社会原因日渐模糊。文章通过相关文献的考证得出结论认为:小景并非惠崇一人独创,它滥觞于魏晋,发展于唐代,盛行于北宋,衰落于元代。对小景的定义不应只局限于表现题材,而应从多方面进行考察。小景概念表现内容的变化反映的是整个绘画领域由全到偏的过程,透过这种变化揭示出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思想和风俗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小景 变化 思想 正名
下载PDF
两宋汀州矿冶业比较研究
14
作者 靳阳春 《三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4-79,共6页
矿冶业在宋代汀州的产业结构中占居重要地位。汀州在五代时期已经开始一定规模的矿业开发,北宋汀州矿业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元丰前是汀州矿业开发的兴盛期,首要原因在于大批北方流民进入汀州,人稠地狭,不得不从土地资源之外寻求新的经... 矿冶业在宋代汀州的产业结构中占居重要地位。汀州在五代时期已经开始一定规模的矿业开发,北宋汀州矿业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元丰前是汀州矿业开发的兴盛期,首要原因在于大批北方流民进入汀州,人稠地狭,不得不从土地资源之外寻求新的经济来源,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其提供了绝好的物质基础。因而北宋汀州矿冶业成为支柱产业。但从仁宗朝开始就已经出现兴废不常的现象,南宋时汀州矿冶业处于没落阶段,失去支柱产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汀州 矿冶业 客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