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闪长质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晚古生代岩浆弧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82
1
作者 王惠初 赵凤清 +3 位作者 李惠民 孙立新 苗来成 冀世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7-604,共8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丰宁-承德地区分布着许多被认为是古元古代的片麻状闪长质-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侵入体,新的年代学资料揭示这些侵入体中许多是晚古生代的产物。本次工作从京北喇叭沟门闪长岩体和丰宁天桥含石英闪长岩体中分别获得了(...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丰宁-承德地区分布着许多被认为是古元古代的片麻状闪长质-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侵入体,新的年代学资料揭示这些侵入体中许多是晚古生代的产物。本次工作从京北喇叭沟门闪长岩体和丰宁天桥含石英闪长岩体中分别获得了(288.0±4.8)Ma和(279.5±5.6)Ma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这些钙碱性岩石的存在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早二叠世是一条安第斯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综合分析冀北地区晚古生代侵入岩的侵位时代和变形特点,结合该地区晚古生代发生变形变质作用的年龄信息,推测华北克拉通北侧的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末封闭,随后进入了主造山期之后的构造松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晚古生代 闪长质侵入体 SHRIMPU-Pb年龄
下载PDF
冀北滦平晚中生代火山碎屑(熔)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4
2
作者 柳永清 李佩贤 田树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44,共8页
冀北滦平张家沟门村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层 ,其中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3.9± 2 .5Ma、130 .1± 2 .5Ma,并新测得井上村东张家口组顶部流纹质强熔结凝灰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5 .4± ... 冀北滦平张家沟门村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层 ,其中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3.9± 2 .5Ma、130 .1± 2 .5Ma,并新测得井上村东张家口组顶部流纹质强熔结凝灰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5 .4± 1.6Ma。综合研究及对比表明 ,滦平盆地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层序较为齐全 ,热河生物群应萌发于135Ma ;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界线年代为 130Ma。该界线年代的确定有助于侏罗白垩系界线年代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组 大北沟组 大店子组 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 热河生物群 滦平 冀北
下载PDF
冀北早白垩世火山-沉积作用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41
3
作者 邵济安 张履桥 储著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390,共7页
根据火山岩Rb-Sr等时线测年结果,将张家口组置于下白垩统下部。讨论了早白垩世139~138Ma左右的张家口组和120Ma左右的化吉营组2期火山岩的组分特征和岩浆来源,认为它们的成因与底侵作用引起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与该区发现的140~120M... 根据火山岩Rb-Sr等时线测年结果,将张家口组置于下白垩统下部。讨论了早白垩世139~138Ma左右的张家口组和120Ma左右的化吉营组2期火山岩的组分特征和岩浆来源,认为它们的成因与底侵作用引起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与该区发现的140~120Ma麻粒岩包体所反映的底侵作用一致。从火山-沉积作用相互联系的角度,可以将这2期火山岩和它们各自上覆的沉积地层看做上、下2个火山-沉积旋回。下部的火山断陷盆地和上覆的沉积坳陷盆地组成了二元结构的盆地。沉积盆地的特征、火山岩的成因及同期麻粒岩的存在,总体反映了晚中生代伸展背景下的构造热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张家口组 化吉营组 火山—沉积旋回 底侵作用
下载PDF
冀北新杖子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运强 陈海燕 +6 位作者 张立国 陈超 刘应龙 何娇月 康璇 张金龙 彭芊芃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80-1988,共9页
冀北新杖子地区位于阜新—集宁成矿带的张家口—承德成矿区东北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全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区内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综合研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元素R聚类相关性、单元素异常特征... 冀北新杖子地区位于阜新—集宁成矿带的张家口—承德成矿区东北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全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区内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综合研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元素R聚类相关性、单元素异常特征及因子分析表明,Au、Ag、Cu、Zn、Pb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依据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筛选、评序及主要异常解释推断的成果,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构造背景,进一步圈定出石湖金矿、潘家店金矿、路通沟多金属矿和荣家庄多金属矿4个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预测 新杖子地区 冀北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岩石地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佩贤 柳永清 田树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57-765,共9页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剖面,是至今找到的出露良好、沉积连续和古生物丰富的好剖面。依据滦平盆地研究新成果及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区域分布特征,将原义的大北沟组划分为狭义的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阐明正常沉...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剖面,是至今找到的出露良好、沉积连续和古生物丰富的好剖面。依据滦平盆地研究新成果及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区域分布特征,将原义的大北沟组划分为狭义的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阐明正常沉积岩层的出现并取代凝灰岩成为主要的岩层,是划分大北沟组与张家口组界线的标志;以“蜂窝梁砾岩”或与之相当的粗碎屑岩层之底界为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更为合理,并便于实际操作;大店子组的顶界,也就是西瓜园组的底界,应划在上营剖面第35层——“拉海梁砾岩”层的底面,将铃铛木沟和李营—西台子一带玄武安山岩层之上保留的残积砾岩划归西瓜园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北部 上侏罗统 下白垩统 大北沟组 大店子组 岩石地层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介形类生物地层和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被引量:24
6
作者 庞其清 田树刚 +2 位作者 李佩贤 牛绍武 柳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6,共9页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剖面连续、出露好、沉积序列全、化石十分丰富。介形类的研究可划分为1个延限带、4个组合带和7个亚带。其中第Ⅰ(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1、2(Luanpingella ...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剖面连续、出露好、沉积序列全、化石十分丰富。介形类的研究可划分为1个延限带、4个组合带和7个亚带。其中第Ⅰ(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1、2(Luanpingella Postacuta和Torinina obesa)亚带,分布于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第Ⅱ—Ⅳ(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 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和Cypridea sulcata-C.shanyingens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3~7(Cypridea stenolonga,C.xitaiyangpoensis,C.luanpingensis,C.sulcata和C.shanyingensis)亚带分布在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并相继大量出现和繁盛,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Ⅰ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即第2亚带与第3亚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介形类 生物地层 大北沟组 大店子组 冀北滦平盆地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早白垩世陆相义县阶的重新厘定及其层型剖面 被引量:23
7
作者 田树刚 牛绍武 庞其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9-752,共14页
实测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李营-王家沟剖面和马圈村剖面,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4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分带序列,进行辽西义县组与冀北西瓜园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 实测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李营-王家沟剖面和马圈村剖面,在开展多学科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把剖面划分为4个岩性段,建立了系统的叶肢介生物地层分带序列,进行辽西义县组与冀北西瓜园组的等时性对比,分析剖面的沉积相叠置特征,证明了剖面的沉积连续性和沉积旋回性变化,识别出剖面的4个三级层序,确定了义县阶的定义及其单位和界线层型。从而建议重新厘定"义县阶"的定义和层型,将冀北滦平李营-王家沟剖面作为下白垩统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将冀北滦平马圈村大店子组—西瓜园组界线剖面作为义县阶的底界层型,将冀北滦平西瓜园组的时限范围定为义县阶;取消以张家沟大店子组时限范围所定的义县下亚阶,改为张家沟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义县阶 候选层型 冀北滦平盆地
下载PDF
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被引量:17
8
作者 季强 柳永清 +4 位作者 姬书安 陈文 吕君昌 尤海鲁 袁崇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39,共4页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 介绍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讨论了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认为在建立中国陆相中生界区域年代系统时要特别注意系、统的界线必须与国际接轨,时间上应与国际系、统界线相一致。如果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际地层委员会最终采用135Ma作为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应在张家口组底部,与区域不整合面相一致,表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肯定为早白垩世。如果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年龄值将来确定为145Ma,那么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推测位于土城子组的上部,意味着冀北地区缺失凡兰吟阶的地层,辽西地区可能缺失凡兰吟阶和欧特里沃阶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冀北 辽西 中国
下载PDF
基于GIS/RS的冀北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成刚 王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3911-3913,共3页
构建了冀北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阈值性加权指数和法,将限制性因素考虑到加权指数和法中,并运用到评价分值计算中,确定评价等级。利用GIS/RS技术,对评价因子进行提取和迭加分析,并对冀北地区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构建了冀北地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阈值性加权指数和法,将限制性因素考虑到加权指数和法中,并运用到评价分值计算中,确定评价等级。利用GIS/RS技术,对评价因子进行提取和迭加分析,并对冀北地区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分析了各等级农用地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农用地合理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RS 冀北地区 农用地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中网雕饰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牛绍武 李佩贤 +2 位作者 田树刚 庞其清 柳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104,共10页
在深入研究滦平盆地大店子组叶肢介化石时,于该组上部首次发现了网雕饰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产出层数多,个体数量大,种的分异度高,为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正确建立冀北—辽西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地层格架,提供了关键... 在深入研究滦平盆地大店子组叶肢介化石时,于该组上部首次发现了网雕饰叶肢介Clithrograpta属,产出层数多,个体数量大,种的分异度高,为冀北滦平盆地大店子组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正确建立冀北—辽西陆相侏罗—白垩系的地层格架,提供了关键而有力的古生物证据。根据这一发现和大北沟组至西瓜园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本区大店子组上部(3~4段)可与辽西建昌盆地“义县组”下部(原大新房子组)对比;证明辽西地区缺失相当于本区的大店子组下部(1~2段)地层,西瓜园组大体相当于辽西的义县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雕饰叶肢介 冀北 滦平盆地 大店子组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叶肢介生物地层特征与大北沟阶单位层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牛绍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44,共19页
滦平县火斗山乡张家沟榆树下村大北沟组(J3d)剖面地层连续,顶底清楚,化石丰富,以沉积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1段含孢粉化石;2至3段化石极为丰富,有叶肢介、昆虫、介形类、双壳、腹足类、鲎虫、鱼、植物等化石。其中叶肢... 滦平县火斗山乡张家沟榆树下村大北沟组(J3d)剖面地层连续,顶底清楚,化石丰富,以沉积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1段含孢粉化石;2至3段化石极为丰富,有叶肢介、昆虫、介形类、双壳、腹足类、鲎虫、鱼、植物等化石。其中叶肢介化石自大北沟组近底部一直分布于顶部,可见至少25个化石层,计5科9属36种,统属于尼斯托叶肢介群(NestoriaFauna)。自下而上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叶肢介化石带。以最底部化石带中Nestoriapissovi,Jibeilimnadiaovata的首现为标志,即为大北沟阶的开始,榆树下剖面可作为大北沟阶理想的单位层型剖面。根据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年代资料,大北沟阶的时代应为晚侏罗世,可能更近于晚侏罗世晚期。文中描述了一些叶肢介属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滦平盆地 大北沟组 叶肢介 大北沟阶 上侏罗统
下载PDF
碧口群的层序及时代 被引量:11
12
作者 卢一伦 黄建坤 +1 位作者 杜定汉 贾金昌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7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碧口群是一套发生在台地与裂谷之间的裂谷边缘型沉积,各类岩石之间具有规律性的相变特征,按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群不整合在志留纪茂县群或水晶组之上,被中泥盆统—石炭系略阳组连续沉积覆盖,以... 碧口群是一套发生在台地与裂谷之间的裂谷边缘型沉积,各类岩石之间具有规律性的相变特征,按岩石类型及组合特征可划分为7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群不整合在志留纪茂县群或水晶组之上,被中泥盆统—石炭系略阳组连续沉积覆盖,以及自身所产化石(Amphisitespulcher,Bairdiasp.,Desquamatiasp.,Schizophoriasp.等),将其时代确定为早—中泥盆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口群 层序划分 化石 地层 泥盆统 石炭系 藻类
下载PDF
冀北栗钙土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郑然 郑宝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冀北栗钙土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南缘、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可为这一类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利用地统计学方法 ,初步分析冀北栗钙土区耕层土壤(0~20cm)有机质和... 冀北栗钙土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南缘、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可为这一类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中利用地统计学方法 ,初步分析冀北栗钙土区耕层土壤(0~20cm)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利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符合稳定的模型,全氮为指数函数模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自相关范围、空间相关性不同。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快金效应39.26%,长轴变程20700m,短轴变程8480m,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是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氮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24.57%,长轴变程14000m,短轴变程6613m,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格局,都具有南部较高、中西部次之、东北部较低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钙土 有机质和全氮 空间变异 冀北
原文传递
冀北、辽西地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的新叶肢介化石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思恩 李罡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9-325,共7页
文章描述冀北、辽西地区土城子组(后城组)的两新属、两新种叶肢介化石:Pingquania huangtuliangensis gen.et sp.nov.,Lingyuanella shuiquanesis gen.et sp.nov.,并附有电子扫描照片。文中还讨论叶肢介组合的时代问题,认为将其时代归... 文章描述冀北、辽西地区土城子组(后城组)的两新属、两新种叶肢介化石:Pingquania huangtuliangensis gen.et sp.nov.,Lingyuanella shuiquanesis gen.et sp.nov.,并附有电子扫描照片。文中还讨论叶肢介组合的时代问题,认为将其时代归入晚侏罗世早期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肢介化石 土城子组 上侏罗统 冀北 辽西
下载PDF
冀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其区域对比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晓文 胡健民 +2 位作者 赵越 吴海 张铁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2-878,共7页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一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一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主要结论有:①原冀北地区的“下花园组”依岩石组合、碎屑成分变化可解体为3个组,即下花园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②原冀北地区使用的“九龙山组”与京西地区的九龙山组含义不同,建议归入髫髻山组;③经过重新划分后,冀北地区的早、中侏罗世地层与京西地区可以完全对比。本研究结论对于燕山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构造地质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中侏罗世地层 地层划分对比 下花园组 龙门组 九龙山组
下载PDF
115株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董国润 王桂琴 +4 位作者 白晓英 刘合志 张雪冬 刘秀莲 张月枝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研究 115株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与鼠疫动物病流行的关系。方法 :生化试验及毒力决定因子测定。结果 :由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不同 ,所分离的鼠疫菌株在表型特征方面存在着相对稳定性的差别。结论 :按中国鼠疫菌的生态分型标准 。
关键词 鼠疫耶尔森氏菌 生态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层次法的冀北地区输电线雷击风险区划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琳晗 赵增保 +2 位作者 张彦恒 武辉芹 张娣 《干旱气象》 2018年第3期516-521,共6页
根据冀北地区2012—2015年输电线路雷击灾害资料及1981—2015年雷暴日数,结合冀北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特征,选取雷击灾害频度、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分布,建立... 根据冀北地区2012—2015年输电线路雷击灾害资料及1981—2015年雷暴日数,结合冀北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社会经济特征,选取雷击灾害频度、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分布,建立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模型,形成冀北地区输电线雷击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极高风险区有崇礼、丰宁、承德县、青龙、迁安、遵化、迁西、丰润和香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张家口中部和南部、承德北部和东部、唐山中部和廊坊中部,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应为输电线路雷击风险重点防护地区;中风险区主要位于张家口北部和西部、承德中部和东南部、唐山东部、秦皇岛中部、廊坊北部和南部;低风险区主要位于玉田、曹妃甸、滦南、乐亭和永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地区 雷击灾害 风险区划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叶肢介化石在冀北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中的系统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牛绍武 田树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3-768,共16页
冀北滦平县西瓜园南李营剖面是西瓜园组的命名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西瓜园组一至四段,为一套单一岩相的沉积岩。在火斗山乡马圈子,西瓜园组以一层水下分流河道砾岩与其下伏大店子组四段为连续沉积,拉海沟马圈子剖面为西瓜园组与大店子... 冀北滦平县西瓜园南李营剖面是西瓜园组的命名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西瓜园组一至四段,为一套单一岩相的沉积岩。在火斗山乡马圈子,西瓜园组以一层水下分流河道砾岩与其下伏大店子组四段为连续沉积,拉海沟马圈子剖面为西瓜园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层型。西瓜园组自下而上可连续划分为5个叶肢介化石带,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老公沟层-金刚山层的叶肢介组合完全可以对比,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应以西瓜园组为层型剖面,原定义县阶的单位层型马神庙-宋八户标准地层剖面仅能作为义县阶的副层型。由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至金刚山层的叶肢介化石在冀北西瓜园组中的系统发现,冀北地区西瓜园组与辽西义县组完全可以对比,从而解决了30余年来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对比问题,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滦平盆地 西瓜园组 叶肢介 辽西 义县组
下载PDF
河北丰宁中生代晚期昆虫群落与生态地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任东 尹继才 黄伯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在对河北丰宁森吉图地区一条中生代晚期地质剖面进行生态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6个昆虫化石群落,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环境,并对相应的生态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作出了生态地层柱状图。该生态地层剖面由2个昆虫群落带、2个间隔带... 在对河北丰宁森吉图地区一条中生代晚期地质剖面进行生态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6个昆虫化石群落,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环境,并对相应的生态地层剖面进行了描述,作出了生态地层柱状图。该生态地层剖面由2个昆虫群落带、2个间隔带和1个昆虫化石组合层构成。生态地层划分的结果显示了中生代晚期在冀北许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盆地演变的一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晚期 昆虫群落 生态地层 古地理 河北
下载PDF
页岩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彭钰洁 刘鹏 吴佩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为研究页岩气的形成演化和赋存特征,选择冀北地区下马岭组低成熟海相页岩,以热演化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低温液氮、高压压汞实验等测试技术,研究不同成熟度阶段页岩孔隙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成熟度升高,页岩孔隙数量明显增多,孔隙... 为研究页岩气的形成演化和赋存特征,选择冀北地区下马岭组低成熟海相页岩,以热演化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低温液氮、高压压汞实验等测试技术,研究不同成熟度阶段页岩孔隙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成熟度升高,页岩孔隙数量明显增多,孔隙度呈线性增长,大于10 000 nm的宏孔逐渐减少,孔径小于50 nm的微孔、介孔明显增多,其中,对介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径为30~50 nm的孔隙;页岩孔隙在不同成熟度阶段表现为不同形态,随有机质热演化不断加深,其孔隙连通性、扩散性以及渗流性均有明显提升。吸附空间和游离空间在不同孔径阶段呈现不同的变化速率,表明页岩气从纳米孔中的形成随热演化加深逐渐由吸附状态大量析出,游离至大孔空间中的赋存转变过程。该项目探究了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的影响,对南方海相页岩气的形成和赋存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隙 热演化 孔隙结构 赋存特征 页岩 冀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