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对东北大豆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任红玉 王亮 +4 位作者 赵慧莉 于越 王金刚 孙彦坤 张兴文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0-486,共7页
以大豆东农42和东农4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利用茚三酮显色,甲苯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在苗期、开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稀土元素La(Ⅲ)和Ce(Ⅲ)对大豆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Ⅲ)和Ce(Ⅲ)在一定浓度下均能促进大豆叶... 以大豆东农42和东农4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利用茚三酮显色,甲苯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在苗期、开花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稀土元素La(Ⅲ)和Ce(Ⅲ)对大豆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Ⅲ)和Ce(Ⅲ)在一定浓度下均能促进大豆叶片脯氨酸的合成,且La(Ⅲ)的促进作用好于Ce(Ⅲ),开花期处理好于苗期;对于大豆东农42和东农47,开花期的120 mg·L-1La Cl3处理,脯氨酸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33和13.84μg·g-1,二者增幅分别为10.20%和13.63%,与对照之间均呈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豆 脯氨酸
原文传递
Erosion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black soil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9
2
作者 WANG ZhiQiang LIU BaoYuan +2 位作者 WANG XuYan GAO XiaoFei LIU G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7期1005-1021,共17页
Continuous soil erosion has caused serious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ccelerated erosion on soil productivity, as m... Continuous soil erosion has caused serious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ccelerated erosion on soil productivity, as measured by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yields. Eight erosion levels, 0, 10, 20, 30, 40, 50, 60, and 70 cm, were simulated by imitating the integrated process of natural erosion and tillage activity. Each erosion level had two sub-treatments: conven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no fertilization. Soil erosion was found to affect survival probability and to cause remarkable reductions in the Leaf Area Index (LAI), plant height, pod number, biomass, and yield. Soybean yield was exponenti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erosion depth. Compared to erosion depth of 0 cm, erosion levels of 10, 20, 30, 40, 50, 60, and 70 cm experienced reductions in soybean yield by 28.8%, 37.8%, 43.5%, 52.6%, 53.1%, 52.9%, and 64.1% respectively when fertilized whereas the reductions at those levels were 32.6%, 42.2%, 53.0%, 54.0%, 65.8%, 69.7%, and 72.6%, respectively, when unfertilized. At the erosion depths of 10, 20, 30, 40, 50, 60, and 70 cm, the yield reductions per 10 cm of soil eroded when fertilized were 28.8%, 18.9%, 14.5%, 13.2%, 10.6%, 8.8%, and 9.2%, averaged 14.9%, but when unfertilized they were 32.6%, 21.1%, 17.7%, 13.5%, 13.2%, 11.6%, and 10.4%, averaged 17.1%.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chemical fertili zers could enhance the yields of eroded soil, but could not recover the yields to the pre-erosion level. Addition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in soybean yield with increasing erosion depth was the los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N and P. These results may aid in selecting effective soil erosion control strategy, forecasting land degradation, establishing soil erosion tolerance, and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cost of soil erosion in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SOIL SOIL EROSION SOIL PRODUCTIVITY soybean northeast China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大豆冷害指标构建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海楠 朱丽杰 +3 位作者 李明倩 姜丽霞 任传友 高西宁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1-503,共13页
冷害是东北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冷害指标是冷害监测预警的重要依据。以东北地区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1971—2020年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1992—2020年农业气象站大豆发育期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以热量指数为冷害指标,构建大... 冷害是东北地区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冷害指标是冷害监测预警的重要依据。以东北地区大豆为研究对象,基于1971—2020年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1992—2020年农业气象站大豆发育期数据和历史灾情数据,以热量指数为冷害指标,构建大豆灾害样本序列,利用Kolmogorov-Smirnov(K-S)分布拟合检验获得冷害指标的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方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冷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冷害等级与冷害指标完全匹配率达84.4%,该指标等级阈值可以较好反映东北地区大豆冷害发生情况;在相同冷害等级下,大豆三真叶-开花-结荚阶段冷害等级阈值较高,播种-出苗-三真叶阶段相对较低;20世纪70年代的冷害频次最高,1993年前后发生突变,之后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最北部及吉林省东南部为冷害高发地区,以此为中心冷害频次向四周递减;随年代际变化,冷害频次高值区逐渐缩小,低值区逐渐北伸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大豆 冷害指标 热量指数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伪满时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变迁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于春英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9,共10页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殖民地的东北,由于日本武装占领所造成的政治上的动荡局面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日伪为掠夺粮食而实行的农业生产统制和"粮谷出荷"政策,使东北粮...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殖民地的东北,由于日本武装占领所造成的政治上的动荡局面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日伪为掠夺粮食而实行的农业生产统制和"粮谷出荷"政策,使东北粮食生产长期停滞以至下降,各种粮食作物的生产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大豆生产严重衰退,水稻畸形发展,高粱维持原有水平,玉米增产,小麦长期减产;商品经济作物衰退,自然经济作物发展,粮食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东北粮食生产全面走向殖民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时期 东北 粮食生产 大豆 水稻 种植结构
原文传递
东北大豆骨干亲本种质资源遗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振宇 郭泰 +4 位作者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赵海红 郭美玲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优异大豆种质资源,以前期试验筛选获得的50份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的骨干亲本为试验材料,系统地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并对群体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农艺性状变幅较大,变异系数不大,说明资源群...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优异大豆种质资源,以前期试验筛选获得的50份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态区的骨干亲本为试验材料,系统地进行农艺性状调查并对群体的遗传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农艺性状变幅较大,变异系数不大,说明资源群体有少数极端类型品种存在;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50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同源性较大;聚类结果显示材料间差异不大,分类不明显;最终筛选得出部分株高、百粒重等重要农艺性状具有优势的品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豆 骨干亲本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东北大豆农田保护性耕作水热效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弓晓雅 赵锦 杨晓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67-880,共14页
基于公开发表文章中有关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下大豆农田土壤温度和湿度数据,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免耕(NT)、少耕(RT)、秸秆覆盖(SM)、免耕秸秆覆盖(NTSM)为处理,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东北大豆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 基于公开发表文章中有关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下大豆农田土壤温度和湿度数据,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免耕(NT)、少耕(RT)、秸秆覆盖(SM)、免耕秸秆覆盖(NTSM)为处理,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东北大豆农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与CT相比,保护性耕作总体上使东北大豆农田0-17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了9.2%,使浅层土壤(0-30cm)温度降低了8.2%;不同气候条件下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土壤湿度;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大豆整个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且在营养生长期对土壤水热的影响最大,土壤温度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降低土壤温度的幅度随着土壤黏粒减少而降低,提高土壤湿度的幅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免耕秸秆覆盖在不同土壤深度的蓄水保墒效果最明显,在0-20cm土层提高了32.9%的土壤湿度。综上,保护性耕作措施较传统耕作具有增湿降温效应,气温、降水、生育时期、秸秆覆盖量、土壤类型及土壤深度均对保护性耕作下大豆农田的土壤水热状况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大豆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热 META分析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宋豫红 白艳凤 +9 位作者 包荣军 王燕平 单利民 任海祥 谭淑玲 傅蒙蒙 王晓梅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用重复内分组试验设计,针对主要生态性状进行了3年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在北安地区全生育期为127. 3 d(96. 8~143. 0 d),当地最适宜熟期组为MG00组,全生育期平均为117. 4 d。地上部生物量随熟期组变晚而增大,产量则为当地最适宜熟期组(MG00)最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遗传率超过75%,遗传进度相对较大;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遗传率超过60%,遗传进度相对较低。同时探讨了北安地区大豆育种目标及第一亚区种质群体遗传构成,并选出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为该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豆 生态性状 熟期组 育种潜势 北安
下载PDF
粮食目标价格对粮户种粮收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东北大豆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长春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7-23,共7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粮食目标价格制度作为一项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新举措,对于保障粮户收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详细分析了粮食目标价格制度对粮户收入的影响、粮食目标价格制度的实施改变了粮户的种植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粮食目标价格制度作为一项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新举措,对于保障粮户收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详细分析了粮食目标价格制度对粮户收入的影响、粮食目标价格制度的实施改变了粮户的种植结构,扩大了粮户的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了粮户的种植积极性,提高了粮户的收入水平。但是粮食目标价格制度作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一个新举措并不成熟,需要完善的配套政策及措施来配合。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目标价格 粮户收入 东北大豆
下载PDF
从晚清时期的东北豆货业看日商与华商的关系——以三井物产会社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吴起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61,共12页
晚清时期,大量日商进入中国活动,与华商打交道。作为日本在华商业资本的代表,三井物产会社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参与中国东北豆货业,与华商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三井物产会社初始主要依靠营口华商收购豆货。日俄战争后,三井物产会社进入东... 晚清时期,大量日商进入中国活动,与华商打交道。作为日本在华商业资本的代表,三井物产会社在甲午战争之前就参与中国东北豆货业,与华商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三井物产会社初始主要依靠营口华商收购豆货。日俄战争后,三井物产会社进入东北内地收购豆货,但华商仍然是重要的收购来源。在东北豆货的不同贸易市场,三井物产会社与华商形成了不同关系。在对日贸易方面,三井物产会社与一些华商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经营东北豆货对日贸易。日俄战争后双方又展开竞争。在沿海贸易方面,三井物产会社无力挑战华商的优势地位。在对欧贸易方面则呈现出相反的局面。三井物产会社还利用华商的资本、经验和声望,与华商合资开办新式油坊。三井物产会社之类的日商之所以能在中国立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妥善处理并调整了与华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豆 华商 日商 三井物产会社
原文传递
东北大豆生产效率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天宝 李根 杨天红 《税务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0,共7页
基于中国东北大豆生产现状,采用Malmquist指数,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角度对大豆主产区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的时序变动趋势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东北大豆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基于中国东北大豆生产现状,采用Malmquist指数,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角度对大豆主产区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的时序变动趋势及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东北大豆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呈"W"式的波动变化趋势,总体下降趋势显著;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年均TFP受技术进步指数影响下降明显,但辽宁和黑龙江受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的影响,生产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才能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助推大豆产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大豆 生产效率 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大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分析及与动态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于海茹 孙宇 +5 位作者 张莹 张立强 贺斌斌 王弼琨 朴仁哲 赵洪颜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12期23-25,共3页
微量元素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从东北三省五个大豆主产区,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土壤中V、Cr、Mn、Fe、Co、Ni、Cu、Zn、As、Mo、Cd、Sb、Ba、Tl、Pb共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大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通过文献... 微量元素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从东北三省五个大豆主产区,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土壤中V、Cr、Mn、Fe、Co、Ni、Cu、Zn、As、Mo、Cd、Sb、Ba、Tl、Pb共1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大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通过文献法分析五个地区近十年的大豆产量变化,研究东北地区大豆土壤微量元素与大豆动态产量的相关性;综上,为提高东北地区大豆的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土壤微量元素 大豆 产量
下载PDF
满铁对东北大豆资源的科技“研发”——以满铁中央试验所为例
12
作者 王晓峰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40-47,151,共9页
近代以来,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过程中,为了掠夺东北资源,日本侵略者建立起"满铁中央试验所""公主岭农事试验场"等一整套殖民地科研体系,虽然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科技传播与进步的作用,但其"殖民地科... 近代以来,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过程中,为了掠夺东北资源,日本侵略者建立起"满铁中央试验所""公主岭农事试验场"等一整套殖民地科研体系,虽然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科技传播与进步的作用,但其"殖民地科学"的侵略本质,对东北大豆资源掠夺性、破坏性的科技"研发",造成了东北大豆业的畸形发展,严重破坏了东北农业结构,成为日本侵略东北的帮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铁 东北大豆 科技研发 资源掠夺
下载PDF
论英国在近代东北大豆输出贸易中的作用
13
作者 马跃 曹雪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88-91,共4页
东北营口开埠后,东北特产的大豆及其制品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英国作为东北开埠的始作俑者在东北的大豆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是迫使清政府在东北开放豆类贸易,解除"豆禁";二是鉴于豆类贸易利润较高,英商资本积极介... 东北营口开埠后,东北特产的大豆及其制品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英国作为东北开埠的始作俑者在东北的大豆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是迫使清政府在东北开放豆类贸易,解除"豆禁";二是鉴于豆类贸易利润较高,英商资本积极介入东北大豆榨油业;三是英国航运业在东北大豆的对外输出过程中攫取了巨额的利润,也促使东北大豆的流向发生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东北大豆 输出贸易
下载PDF
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张军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9-1536,共8页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分时期亚群随着时间推移旧的等位变异在消失而新的等位变异不断增加,新增加的多于消失的旧等位变异。分省亚群(黑龙江、吉林、辽宁)间都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黑龙江与辽宁亚群间。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分别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分省亚群、分时期亚群分类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间有显著相关,省份分群、时期分群都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可能源自两个血缘群体,分别占Ⅰ、Ⅱ类群的绝大部分,和Ⅲ、Ⅳ类群中较大比例;黑龙江品种兼有两方面血缘,吉林、辽宁品种则侧重在同一种血缘,前者遗传基础较后两者广;东北各分时期亚群均有2种血缘。研究结果启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加强东北3省间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相互渗透,从而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大豆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互补等位变异 群体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34
15
作者 王燕平 宗春美 +9 位作者 孙晓环 齐玉鑫 白艳风 李文 任海祥 王晓梅 侯国强 徐德海 张帅 师红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7-845,859,共10页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 种质资源是大豆遗传育种和解析复杂数量性状的基础,通过对种质资源的评价,可指导育种实践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高优异基因交流累加和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来自东北三省一区1923-2010年间选育的340份春大豆种质资源,通过在牡丹江地区对12个表型性状的2年综合鉴定,评价品种群体遗传变异特点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春大豆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除生育期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性状品种间和年份间均呈显著的差异,且2年变化趋势相同。有效分枝数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和株高,这些性状选择潜力较大,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小,选择潜力有限;(2)表型性状特征频率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受育成单位纬度和育种目标的影响,生育期呈现北早南晚,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小、植株矮小、节数相对较少、脂肪含量较高,南部育成品种营养体较大、植株高大、单株有效节数多且主茎单节最多荚数多,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表明,吉育71的ZF值最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表型性状与ZF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地上部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主茎荚数和主茎单节最多荚数等7个表型性状可作为春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在大豆育种中应重视利用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基因资源,在亲本选配时适当选择综合性状优良、育种性状优势互补的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种质资源 表型变异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23
16
作者 解文娟 杨晓光 +5 位作者 杨婕 刘利民 叶清 董朝阳 刘志娟 赵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232-6243,共12页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 利用1961—2010年东北三省大豆种植区71个气象站点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及干旱等级,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频率演变趋势及干旱程度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大豆干旱频率空间差异较大,呈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经向带状分布特征;大豆全生育期干旱频率以轻旱最高,中旱次之,重旱和特严重干旱频率最低;轻旱及以上干旱频率以播种到分枝阶段最高,分枝到开花阶段次之,开花到成熟阶段最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年际变化趋势各地不同,总体而言以播种到分枝期干旱为主向开花到成熟期干旱转变的特点;大豆全生育干旱等级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干旱范围最小、程度最轻,2000年以后重旱及中旱范围增加明显,干旱趋于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大豆 干旱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东北春大豆样本的代表性及其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栾维江 刘章雄 +3 位作者 关荣霞 常汝镇 何蓓如 邱丽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69-1476,共8页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 从3226份东北春大豆总体中选择283份春大豆种质,用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检测,对总体的代表性为80%.利用筛选出61对SSR核心引物对具代表性的东北春大豆样本进行分析,共检测到5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为8.75个,变幅为2~16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406~0.886,平均为0.704;东北春大豆样本在大多数位点上有优势等位变异,从而降低了其遗传多样性.其中35份种质具有特异等位变异,分布在29个位点上;各个位点上分化系数均较小,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较低.东北春大豆中3个省种质的共有等位变异较多,以吉林省和辽宁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表现较为一致,均高于黑龙江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育成品种.东北春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有目的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以培育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等位变异 核心种质
下载PDF
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滕云 郭亚芬 +2 位作者 张忠学 魏永霞 王孟雪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9-644,共6页
采用饱和D(206)最优试验设计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对影响大豆产量的N、P、K3种肥料在其中两种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其中一种肥料和水的耦合效应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 采用饱和D(206)最优试验设计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对影响大豆产量的N、P、K3种肥料在其中两种用量不变的前提下,其中一种肥料和水的耦合效应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下的水肥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半干旱区 大豆 水肥耦合 阈值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惠杰 王猛 +3 位作者 尹小刚 姜雨林 文新亚 陈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31,共11页
为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变化特征,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内有效降雨量、需水... 为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变化特征,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内有效降雨量、需水量(ETc)与缺水量(W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花前有效降雨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花后有效降雨呈下降趋势,大豆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呈现暖干趋势;在大豆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长白山区的有效降雨量均高于其他亚区。全区大豆全生育期50年平均需水量为398.29mm,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呈西多东少、南多北少;全区大豆播种-出苗阶段需水量多年来保持稳定,平均为27.36mm,其分布呈北部及中部多、南部少。全区大豆出苗-开花阶段平均需水量为130.90mm,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呈南多北少,全区大豆开花-成熟阶段平均需水量为240.03mm,呈上升趋势,其分布呈中部多、南北少。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内缺水量为正值,其中松辽平原区大豆缺水量值最大。如果不考虑灌溉,研究区域有效降雨不能满足大豆的需水,有条件的地区,应适时补充灌溉,来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东北农作区 大豆 有效降雨量 需水量 缺水量
原文传递
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傅蒙蒙 王燕平 +11 位作者 任海祥 王德亮 包荣军 杨兴勇 田中艳 傅连舜 程延喜 苏江顺 孙宾成 杜维广 赵团结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1-549,共9页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为明确东北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性,搜集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1)将东北地区按熟期和生态条件划分为4个亚区。第一亚区包括以北安...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为明确东北大豆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性,搜集东北地区代表性品种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地区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生育期试验。结果表明:(1)将东北地区按熟期和生态条件划分为4个亚区。第一亚区包括以北安、扎兰屯为代表的黑龙江、内蒙古北部地区,该地区积温偏低,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 000、MG 00熟期组;第二亚区包括以克山、佳木斯、牡丹江、长春为代表的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等地,该地区气候适宜,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 0、MGⅠ熟期组;第三亚区包括以白城、大庆为代表的黑龙江省西南部、吉林省东北部降水量低的地区,播种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9月中下旬成熟(初霜),适合MG 0、MGⅠ熟期组;第四亚区包括以铁岭为代表的辽宁省大部分地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成熟(初霜),主要适合MGⅡ和MGⅢ熟期组。(2)明确了各熟期组大豆的生态特征。MG 000和MG00熟期组主要分布在第一生态亚区,在当地生长季节内正常成熟,在其他亚区生育前期、后期略有缩短、提前成熟,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生长季节。MG 0和MGⅠ熟期组主要分布在第二和第三生态亚区,在当地生长季节内正常成熟,在第一亚区比当地品种晚20~30 d、前期晚7~10 d,在第四生态亚区比当地品种早10~20 d、前期早3~5 d,不适合在这些地区种植。MGⅡ、MGⅢ熟期组仅在第四生态亚区正常成熟,部分品种可以在第二、三生态亚区成熟,生育前期在第二、三亚区比当地品种晚约10 d、在第一亚区晚约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生育期性状 遗传变异 生态特征 生态亚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