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兴东北”以来区域城镇化进展、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平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1期39-45,38,共8页
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城市转型和城镇化发展。但区域城镇化仍面临动力不足,城市群经济实力弱,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 自2003年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棚户区改造、老工业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城市转型和城镇化发展。但区域城镇化仍面临动力不足,城市群经济实力弱,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乡村城镇化落后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根据区域城镇化形势、条件和任务,本文探讨了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对策,包括优化城市群结构,提升中心城市的国际服务功能;继续加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市老工业区改造;大力促进乡村城镇化;探索农垦区、林区和沿边地区的特色城镇化途径;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构建区域城镇化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转型 老工业基地 区域政策 东北振兴
原文传递
“振兴东北”前后区域经济重心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谭俊涛 张平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2,共5页
运用经济重心模型计算东北三省及各省份经济重心和几何中心,从经济重心与几何中心的空间关系、经济重心在经线和纬线方向的移动距离等方面分析东北三省及各省份经济重心变化规律,反映东北三省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东北三省... 运用经济重心模型计算东北三省及各省份经济重心和几何中心,从经济重心与几何中心的空间关系、经济重心在经线和纬线方向的移动距离等方面分析东北三省及各省份经济重心变化规律,反映东北三省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东北三省的经济重心位于几何中心西南方的四平市内,经济重心在经线方向的移动距离大于纬线方向,说明东北三省南北向经济差异变化较大;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经济重心持续南移,后趋于稳定,说明区域经济不均衡性在扩大;3个省份内部经济重心偏离几何中心的距离和年际移动距离小于东北三省总的偏离距离和年际移动距离,说明3个省份间的经济差异是造成经济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重心 区域差异 东北振兴
下载PDF
RCEP生效实施背景下东北地区深化与日韩经贸合作的思考建议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波 潘怡辰 +1 位作者 石新波 王蕊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2年第2期28-39,共12页
我国东北地区对日韩合作具有天然优势,曾是改革开放初期日韩企业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但因营商环境欠佳、市场活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对日韩合作潜力未能充分发挥。2020年11月以来,中日韩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 我国东北地区对日韩合作具有天然优势,曾是改革开放初期日韩企业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但因营商环境欠佳、市场活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对日韩合作潜力未能充分发挥。2020年11月以来,中日韩与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推动其于2022年生效实施,体现了中日韩三国深化合作的坚定意愿,也为东北地区做好对外开放大文章、融入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东北地区更需要抓住RCEP协定实施的新机遇,深入推进与日韩等RCEP成员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东北亚、东亚和国际经济大循环,以对外开放合作为重要战略举措,打通东北地区与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体系融合对接过程中的堵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创东北振兴新局面,为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RCEP 中日韩合作 扩大对外开放
下载PDF
东北振兴政策效果的再评价——基于灯光数据和PSM-DID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东亮 王皓然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4,共10页
伴随着东北经济增长率多次全国垫底现象的出现,有关东北振兴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2000-2018年城市数据为样本,利用夜间灯光数值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效果... 伴随着东北经济增长率多次全国垫底现象的出现,有关东北振兴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2000-2018年城市数据为样本,利用夜间灯光数值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东北振兴政策整体上并未对东北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未实现对东北体制机制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2013年以前的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但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是有效的,其对东北经济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步释放,政策效果在2017年后愈加明显。结论表明,长效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振兴政策效果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灯光数据 双重差分法 倾向得分匹配法 政策评价
下载PDF
基于宏观形势和地域优势的“十四五”东北振兴战略思考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士君 马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35-1946,共12页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面对近20 a东北振兴的成就和仍存在的问题,在世界经济格局重构、产业发展多元化背景下,处于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生产力变革的环境中,有必要基于东北地区的基础条件、形势变化和...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面对近20 a东北振兴的成就和仍存在的问题,在世界经济格局重构、产业发展多元化背景下,处于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生产力变革的环境中,有必要基于东北地区的基础条件、形势变化和存量优势,对东北振兴从更符合自身实际的视角进行再思考,既要延续已有成功的政策方针,更要审时度势,调整思路:发展布局上,形成东北三省+蒙东地区四大板块分工协作与城市+农业+生态三大主体功能网络化联动的格局;制度上,稳妥并适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产业上,立足农业,扶持轻工业,优化重化工业进而重构产业体系;发展重点上,改变传统以城市和重化工业为重点的振兴道路,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作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路径和另一重点着重实施,从乡村产业多元提质、城乡要素流通加速和城乡均衡发展等方面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生态领域的新增长极;理念上,认识到东北地区发展的长期性和周期性,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东北地区发展,客观审视其发展进程中的辉煌与衰退,不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攀升,主动适应下行趋势,注重内生发展能力建设;结合"绿水青山黑土地、冰天雪地关东风"的区域本底,丰富东北振兴的内涵和外延,变"东北振兴"为"东北转型发展",从根本上转变对东北地区及东北振兴的认识,塑造更加有利于东北地区发展的形象和舆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东北全面振兴 区域转型发展 "十四五"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三区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魏伟 尹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36,共13页
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两个维度切入,研究2000—2020年东北地区“三区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东北地区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的同时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中小城镇... 采用空间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两个维度切入,研究2000—2020年东北地区“三区空间”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近20 a东北地区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的同时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中小城镇“人口-土地”失衡问题显著;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规模有所减少;(2)农业空间是城镇扩张的主要来源,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中农业空间流失严重;“生态-农业”空间的相互交叉转换现象明显,集中发生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3)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内景观破碎化、异质化趋势明显,农产品主产区中农业空间作为优势类型的地位下降,重点生态功能区景观格局变化不明显;(4)国土开发政策是东北“三区空间”演化的关键驱动力;地理基础条件是基本动力,对形态变化的驱动作用更强;社会经济条件是重要驱动力,对交叉转换规模的作用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空间 东北全面振兴 主体功能区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