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蠕变地层套管外载计算的位移反分析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闫相祯 杨秀娟 +1 位作者 冯耀荣 王建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套管外载计算是蠕变地层套管受力分析的难题,由于套管周围应力场比较复杂和地下环境多样,难以直接求解。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套管在地层蠕变引起的椭圆形非均匀外载下的力学模型,并应用逆解法对该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在非均匀... 套管外载计算是蠕变地层套管受力分析的难题,由于套管周围应力场比较复杂和地下环境多样,难以直接求解。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套管在地层蠕变引起的椭圆形非均匀外载下的力学模型,并应用逆解法对该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在非均匀外载下套管的应力和位移计算式。基于套管内壁变形的实测资料,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套管外载反分析模型,提出了确定套管外载的反分析方法,讨论了反分析法的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载荷反求值与真实值吻合较好,拟合精度较高,说明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非均匀载荷 椭圆 反分析 蠕变 力学模型
下载PDF
蠕变地层套管等效破坏载荷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恒林 陈勉 +1 位作者 金衍 张广清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4-97,共4页
蠕变地层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套管外壁受到蠕变地层的非均匀载荷作用,套管本体抵抗非均匀载荷能力远远低于套管抗挤强度而产生缩径变形。通过分析蠕变地层套管非均匀载荷的分布形式,并考虑在该非均匀载荷作用下套管的强度特征及固井水... 蠕变地层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是套管外壁受到蠕变地层的非均匀载荷作用,套管本体抵抗非均匀载荷能力远远低于套管抗挤强度而产生缩径变形。通过分析蠕变地层套管非均匀载荷的分布形式,并考虑在该非均匀载荷作用下套管的强度特征及固井水泥环力学性能对套管抗非均匀载荷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蠕变地层套管本体、固井套管组合体的等效破坏载荷。结果表明,非均匀载荷作用下套管的抗载能力迅速下降,提高固井水泥性能,切实保证固井质量将显著提高套管抵抗非均匀载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地层 套管损坏 非均匀载荷 等效破坏载荷
下载PDF
非均匀挤毁测试研究C110套管的变形规律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元华 邓宽海 +3 位作者 曾德智 向俊科 王木乐 刘婉颖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5-319,共5页
为完善套管非均匀挤毁失效机理的理论研究,开展了C110套管的非均匀挤毁实验,通过精密的压力试验机给套管施加非均匀载荷,进而得到套管不同载荷下的径向位移。采用在套管外壁粘贴电阻应变片的方式来测量套管在挤毁过程中的应变,进而得到... 为完善套管非均匀挤毁失效机理的理论研究,开展了C110套管的非均匀挤毁实验,通过精密的压力试验机给套管施加非均匀载荷,进而得到套管不同载荷下的径向位移。采用在套管外壁粘贴电阻应变片的方式来测量套管在挤毁过程中的应变,进而得到了套管的屈服载荷、失稳载荷以及套管在非均匀载荷下的变形规律和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载荷 挤毁测试 变形规律 失效机理 C110套管
下载PDF
非均匀载荷下套管强度的计算 被引量:47
4
作者 郑俊德 张艳秋 +1 位作者 王文军 王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在建立了泥岩蠕变非均匀外载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泥岩蠕变引起的椭圆形非均匀外载下套管应力和强度的计算方法。在非均匀载荷下,套管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迅速降低。当内压为0.1MPa时,套管的临界载荷平均约为均载情况下的1... 在建立了泥岩蠕变非均匀外载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泥岩蠕变引起的椭圆形非均匀外载下套管应力和强度的计算方法。在非均匀载荷下,套管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迅速降低。当内压为0.1MPa时,套管的临界载荷平均约为均载情况下的11%。大庆榆树林油田泥岩段的套损分析表明高压注入水沿垂直裂缝进入泥岩层,引起泥岩层吸水蠕变,使得所用J-55套管难以承受较大的非均匀挤压力,导致套管损环。建议在易发生泥岩蠕变井段,应采用P-110型套管以确保井筒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非均匀载荷 套管 强度 计算
下载PDF
波浪和潮波作用下黄河口快速沉积海床土非均匀固结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建民 单红仙 +2 位作者 贾永刚 刘红军 许国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69-1375,1380,共8页
黄河高含沙量水体在弱潮陆相河口入海,80%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快速堆积。过去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潮滩表层沉积物呈现非均匀固结状态。为了揭示该现象产生的机制,在黄河刁口流路三角洲叶瓣潮坪上,现场取土配置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 黄河高含沙量水体在弱潮陆相河口入海,80%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快速堆积。过去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潮滩表层沉积物呈现非均匀固结状态。为了揭示该现象产生的机制,在黄河刁口流路三角洲叶瓣潮坪上,现场取土配置黄河口快速沉积形成的流体状堆积物,研究快速沉积的粉质海床土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的孔压响应及非均匀固结过程。利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孔隙水压力监测等原位测试手段,实时测定快速沉积的海床土强度和孔压变化过程。研究发现,快速沉积的粉质土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速度很快,正常固结完成后,强度随时间的发展依然不断增加,沿深度方向出现类似原状土体的固结非均匀现象和似超固结状态;在波浪和潮波作用下快速沉积粉质土孔压沿深度出现非均匀变化,在波浪作用下出现了超静孔压的积累。分析发现,该固结状态和强度沿深度方向非均匀变化是由于土体在潮波及潮波和波浪的联合作用下形成的;潮滩表层土体在波浪荷载长期作用下形成硬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快速沉积 海床土 非均匀固结 孔压响应 波浪和潮波作用
下载PDF
冲击荷载作用下不均匀脆性材料动态弯拉强度提高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潘峰 党发宁 +1 位作者 焦凯 师俊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948-3955,共8页
研究岩石、混凝土类不均匀脆性材料动态强度提高的机制。对不同加载速率下特殊设计的三点弯曲梁的破坏形态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其动强度提高的根源主要是材料的不均匀性和惯性效应联合作用的结果,并认为此类材料的静、动强度与其破坏后裂... 研究岩石、混凝土类不均匀脆性材料动态强度提高的机制。对不同加载速率下特殊设计的三点弯曲梁的破坏形态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其动强度提高的根源主要是材料的不均匀性和惯性效应联合作用的结果,并认为此类材料的静、动强度与其破坏后裂纹的发展路径有关。静态加载时,裂纹沿着混凝土的最薄弱面发展,材料破坏所需的能量较小;动态加载时,裂纹能够穿过部分高强度区域沿着能量释放更快的路径发展,所需的能量也相应增大,材料不均匀性对动强度提高的贡献显现出来,惯性效应也随着加载速率提高而逐渐显著;当加载速率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由材料不均匀性贡献的动强度将不再增长,只有惯性效应的贡献发挥作用。通过特殊设计的不均匀脆性材料三点弯曲梁准静态加载试验和不同速率的冲击试验对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设想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不均匀脆性材料 惯性效应 加载速率 破坏形态
原文传递
Localized shear deformation during shear band propagation in titanium considering interactions among microstructures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学滨 杨梅 +2 位作者 于海军 海龙 潘一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4年第2期335-339,共5页
Closed-form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plastic shear strain and relative plastic shear displacement during shear band propagation are proposed under dynamic loadings based on gradient-dependent plasticity considering the... Closed-form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plastic shear strain and relative plastic shear displacement during shear band propagation are proposed under dynamic loadings based on gradient-dependent plasticit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microstructures due to heterogeneous texture of Ti.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shear stress levels, Ti specimen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residual region, strain-softening region and elastic region. Well-developed shear band is formed in the residual region and the relative plastic shear displacement no longer increases. In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directions, the plastic strain and the displacement are nonuniform in the strain-softening region. At the tip of shear band, the shear stress acting on the band is increased to shear strength from the elastic state and the shear localization just occurs. Prior to the tip, Ti remains elastic. At higher strain rates, the extent of plastic strain concentra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under static loading. Higher strain rate increases the relative plastic shear displacement. The present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evolution or propagation of shear localization under nonuniform shear stress can better reproduce the observed localized characteristics for many kinds of ductile me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局部剪切变形 显微结构 动力学 应变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