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文军 宋西正 +5 位作者 王麓山 刘洪 刘利乐 姚女兆 胡文凯 晏怡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percutaneous external transpedicle fixation,PETF)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单节段骨折35例,双节段骨折8例。均应用新...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percutaneous external transpedicle fixation,PETF)联合内窥镜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单节段骨折35例,双节段骨折8例。均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对伤椎进行体外复位固定,并联合应用内窥镜技术实行椎管微创减压,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abro plasty,PVP)用骨水泥固化伤椎19例,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24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上下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的比值)、后凸角及椎管狭窄率的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时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脊髓和神经根的损伤发生,19例行PVP的患者拆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为3.74±0.76周,24例骨融合拆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在10.4±2.29周,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0个月,7例出现外固定器钉孔感染,2例出现螺钉松动,均经相应处理或拆除外固定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平均恢复至94.5%±6.44%,较术前的58.56%±6.08%明显改善(P<0.01);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9.00°±6.20°恢复至术后的平均4.51°±3.18°(P<0.01);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34.20%±8.62%改善至术后的平均7.54%±3.79%(P<0.01);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6个月时平均提高1.27±0.58级。结论:脊柱外固定器结合内窥镜下减压技术能实现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体外复位固定和微创减压,既减少了手术创伤又达到了伤椎非椎间融合性固定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组合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固定器 内窥镜 做创 胸腰椎骨折 非融合同定
下载PDF
脊柱外固定器下MED技术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安文 罗光平 +5 位作者 肖业生 杨长远 袁泉 向超 刘洪 朱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在脊柱外固定器下用椎间盘镜行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9年6月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对伤椎行体外固定复位?椎间盘镜行椎管微创减压,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用骨水... [目的]探讨在脊柱外固定器下用椎间盘镜行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09年6月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对伤椎行体外固定复位?椎间盘镜行椎管微创减压,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用骨水泥固化伤椎或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治疗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观察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椎管狭窄率的变化,随访6个月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发生,16例行PVP的患者拆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为(3.38±0.75)周,20例骨融合拆除外固定的时间平均在(10.5±2.27)周,术后随访6~41个月,平均20个月,5例出现外固定器钉孔感染,2例出现螺钉松动,均经相应处理或拆除外固定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30.7°±6.30°恢复至术后的平均4.62°±3.19°(P<0.01);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平均恢复至94.6%±6.45%,较术前的58.66%±6.06%明显改善(P<0.01);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35.20%±8.73%改善至术后的平均7.65%±3.80%(P<0.01);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6个月时平均提高1.27±0.44级。[结论]脊柱外固定器结合椎间盘镜减压和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实现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体外复位固定和微创减压,减少手术创伤和伤椎非椎间融合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较好的微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固定器 椎间盘镜 微创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非融合固定
原文传递
Coflex固定治疗L_(4~5)椎管狭窄及不稳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邱志杰 杨惠林 杨同其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77,10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的疗效。方法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Coflex固定收治了18例L4~5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或加髓核摘除术后行Coflex固定。术后3、12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的疗效。方法该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Coflex固定收治了18例L4~5腰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患者,行椎管减压或加髓核摘除术后行Coflex固定。术后3、12个月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4~5及L3~4节段活动度、L4~5椎间隙后缘高度,选用JOA和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2±14.6)min;出血量(56±25.4)mL;VAS评分和JOA评分术前与术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12个月随访L4~5节段活动度(ROM)、L4~5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3~4活动度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flex固定治疗L4~5椎管狭窄症伴轻度不稳,短期疗效良好,在稳定病变节段同时能减轻相邻运动节段应力防止其继发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不稳.非融合固定
下载PDF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4期283-285,共3页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关键词 腰椎 非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世磊 皮国富 +1 位作者 刘宏建 王义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99-1401,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D)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加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LDwithCoflexsystem)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LD(A组)患者5... 目的比较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D)与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加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LDwithCoflexsystem)治疗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LD(A组)患者53例,随访时间(21.9±12.6)个月;接受LDwithCoflexsystem(B组)患者21例,随访时间(13.0±9.7)个月。随访期间观察所有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比较两组受访者疗效。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为(13.3±1.2,19.0±1.1),B组为(13.0±1.2,19.4±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JOA评分A组为(21.9±1.2、24.2±0.9),B组为(25.1±0.8、27.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withCoflexsystem在治疗中青年LDH患者远期疗效优于LD,此术式对中青年患者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 COFLEX 髓核摘除
原文传递
后路椎间盘镜联合棘突间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建明 冯旭 +2 位作者 李承 敖荣广 黄秋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联合腰椎棘突间Coflex非融合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自2009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5例L3、4L4、5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Coflex非融合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8...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联合腰椎棘突间Coflex非融合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自2009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5例L3、4L4、5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Coflex非融合固定。结果手术时间(78±12)min;出血量(102±18)ml;ODI评分:术前(35.8±1.5)%,术后3个月(12.2±1.6)%,术后12个月(9.1±1.3)%。Maenab评分结果:优6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3.3%。术前与术后功能评分有统计学意X(P〈0.05);术前及术后3、12个月随访腰椎受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显示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微创联合棘突间Coflex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椎间盘退变的短期效果较好,长期疗效尚需积累更多手术病例和较长时间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融合固定技术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伟 杨庆国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关键词 腰椎 非融合固定系统 脊柱融合术 动态固定
下载PDF
非椎间融合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新型器械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根洋 汪建良 +3 位作者 于晓华 赵杰 连小峰 陈志明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6期526-528,525,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既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又能保留椎体间的活动度的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根据腰椎生物力学特点:生理载荷下椎弓峡部为重力的前移剪切力与抵抗力集中的部位,设计一种加强椎弓峡部强度的椎弓成形复位固定... 目的研制一种既能使滑脱椎体复位,又能保留椎体间的活动度的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新型内固定器械。方法根据腰椎生物力学特点:生理载荷下椎弓峡部为重力的前移剪切力与抵抗力集中的部位,设计一种加强椎弓峡部强度的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edicular forming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PFRF),通过生物力学测试[1]后应用于临床,治疗17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Ⅰ-Ⅱ°),并长期跟踪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术后临床评价优14例,良2例,可1例,术前JOA评分平均19.2分,术后JOA评分平均25.3分,症状缓解率98%,随访病例未见断钉和再次滑脱现象。结论应用PFRF内固定系统非融合性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Ⅰ-Ⅱ°)疗效显著,可以保留腰椎的活动度,椎弓峡部可以骨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 椎弓成形复位固定器(PFRF) 非椎间融合手术 椎体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永恒 赵庆 +3 位作者 唐宇星 彭玥 杨中萌 胡仁安 《黑龙江医学》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脊柱融合与非融合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为: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Spring...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脊柱融合与非融合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为: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Springer Link online Journals等数据库检索平台。纳入所有关于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对照试验研究。统计学分析采用Rev Man4.2软件。结果纳入8项临床对照研究,其中2项为随机对照研究,6项为回顾性研究。共595例,其中融合组307例,非融合组288例。Meta分析发现:(1)平均手术时间融合组较非融合组长[MD=4.15,95%CI(-0.07,8.36),P=0.05]。(2)术中平均出血量融合组较非融合组多[MD=3.98,95%CI(2.12,5.84),P<0.000 1]。(3)疗效优良率融合组较非融合组更高[OR=1.70,95%CI(1.02,2.84),P=0.04]。(4)术后VAS评分融合组较非融合组改善明显[MD=-2.35,95%CI(-3.68,-1.03),P=0.0005]。(5)椎间隙高度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无差异。(6)滑脱程度融合组较非融合组滑脱程度更小[MD=-1.72,95%CI(-2.76,-0.68),P=0.001]。(7)融合组较非融合组的术后并发症高[OR=2.68,95%CI(1.18,6.05),P=0.02]。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对于治疗轻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融合组疗效、术后VAS评分、滑脱程度较非融合组改善明显,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高于非融合组。总体评价融合对于改善腰椎症状及术后滑脱具有明显优势。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偏少,仍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 腰椎不稳 腰椎椎间融合 腰椎椎间非融合 动态固定 棘突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