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心脏大血管手术术后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朱易紫婷 易斌 魏珂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5期2247-2254,共8页
目的分析非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心力衰竭(PH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识别PHF风险提供工具。方法从4家医院构建的数据库选择行非心脏大血管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信息、术前合并症、实验室指标、美国麻... 目的分析非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心力衰竭(PH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识别PHF风险提供工具。方法从4家医院构建的数据库选择行非心脏大血管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基线信息、术前合并症、实验室指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类型及手术时长等变量,以是否发生PHF为结局指标,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筛选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并生成可视化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区分度,使用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并使用Bootstrap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研究最终纳入2354例患者,PHF发生率为2.63%。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年龄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合并缺血性心脏病(IHD)、瓣膜性心脏病(VH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肌酐(Cr)升高、白细胞计数(WBC)升高为非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PHF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924(95%CI:0.905~0.944)。结论年龄增加、术前存在合并症、AST升高、Cr升高、WBC升高及手术时间长会增加非心脏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PHF的风险,利用列线图进行预测能够在术前识别PHF风险,进而辅助医生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大血管手术 术后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识别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非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心肌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京利 马国平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5期10-13,共4页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研究,探讨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预测标准共入选病例98例。患者入手...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临床研究,探讨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的"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预测标准共入选病例98例。患者入手术室后行Holter监测,持续至术后48 h,术后患者入住SICU病房,监测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应激水平(血皮质醇、血糖、白细胞介素-6)、肌钙蛋白I、体温监测、疼痛评分,术后随访至患者出院。根据Holter监测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术后心肌缺血组和非缺血组,两组间各监测指标先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组和非缺血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心动过速、低血压、低体温、低氧血症高于非缺血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动过速、低血压、低体温、低氧血症是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心肌缺血是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预警指标,心动过速、低血压、低体温、低氧血症是术后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非心血管手术 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卒中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王鹤 王文法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036-1042,1051,共8页
背景围手术期卒中对手术患者而言可能是一个毁灭性并发症,与未发生卒中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明显降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目的帮助临床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期卒中,试图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 背景围手术期卒中对手术患者而言可能是一个毁灭性并发症,与未发生卒中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明显降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目的帮助临床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期卒中,试图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率。内容全面介绍围手术期卒中的定义、发病率及病死率、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降低风险的围手术期管理措施。趋向仍需进一步研究剖析围手术期卒中,方能使更多高危患者幸免于围手术期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围手术期 脑血管意外 非心血管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