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重与非负重位测量下肢力线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刚 朱江涛 +2 位作者 柴旭峰 段王平 卫小春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负重与非负重位测量下肢力线的差别。方法对38例膝骨关节炎(OA)患者(共56膝),利用躯体X线测量系统进行负重和非负重位膝内翻角的测量,并利用非负重位X线片进行胫骨内侧平台倾斜角测量和膝OA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 目的探讨负重与非负重位测量下肢力线的差别。方法对38例膝骨关节炎(OA)患者(共56膝),利用躯体X线测量系统进行负重和非负重位膝内翻角的测量,并利用非负重位X线片进行胫骨内侧平台倾斜角测量和膝OA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评估。结果负重位膝内翻角平均13.45°,非负重位平均8.58°,前者大于后者(t=5.461,P<0.01),两者之差平均4.79°。负重与非负重位膝内翻角呈正相关(r=0.766,P<0.01),两者之差与负重位膝内翻角呈正相关(r=0.902,P<0.01);同时与非负重位呈正相关(r=0.418,P<0.05)。负重位膝内翻角与胫骨内侧平台倾斜角呈负相关(r=-0.707,P<0.01),非负重位与其也呈负相关(r=-0.529,P<0.01)。负重位膝内翻角与kl分级呈正相关(rs=0.444,P<0.05),而非负重位与其不具有相关性(rs=0.227,P>0.05)。结论作为术前整体了解膝内翻程度及术后评价手术效果,推荐使用负重位测量下肢力线;作为术中参考,还需测量非负重位下肢力线,以了解膝外侧韧带松弛的程度。对于负重位下肢力线测量有困难的医院可依据非负重位膝内翻角、胫骨内侧平台倾斜角和OA分级大致估计负重位膝内翻角和负重、非负重位膝内翻角之差,以作为手术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重 骨关节炎 非负重
下载PDF
负重关节与非负重关节软骨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天瑞 于承浩 +7 位作者 孙泽文 李金波 赵海波 李天予 薛俊强 陈伟 张英泽 于腾波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2-3,共2页
关节软骨覆盖于关节表面,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且富有弹性,在吸收负重载荷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团队收集了新鲜尸体的膝、肩关节软骨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负重关节与非负重关节软骨之间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关键词 关节软骨 基因表达 负重 非负重
原文传递
The Effects of Absorbable Materials in the Treatment for Non-Weight-Bearing Bone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3
作者 Zhiyi Peng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0年第3期11-14,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bsorbable materials in non-weight-bearing bone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Methods:After 66 patients with nonweight-bearing bone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were selected,absorbable materi...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bsorbable materials in non-weight-bearing bone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Methods:After 66 patients with nonweight-bearing bone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were selected,absorbable materials were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metal materials were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bone heal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absorbable materials in non-weight-bearing bone fractures of extremities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bable material non-weight-bearing bone fracture of extremities Effect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非负重运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孙献坤 袁丽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非负重运动形式、运动方法、运动时机、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进行综述,并总结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非负重运动对创面愈合、下肢循环、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非负重运动 糖尿病足 溃疡 康复护理 综述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非负重运动项目的研发及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燕 喻玲 +6 位作者 隆晴 罗金桃 周秋红 戴薇薇 何全 李清婷 郭佳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3,共9页
目的构建适合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非负重运动项目,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基于启发式框架,于2021年9—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招募109例DF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质性访谈、汉化方案和专家会议的方法形成基于自我决定理... 目的构建适合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非负重运动项目,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基于启发式框架,于2021年9—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招募109例DF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质性访谈、汉化方案和专家会议的方法形成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非负重运动项目;并于同年11—12月招募15例DFU患者开展类实验研究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收集研究对象进行非负重运动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踝肱指数(ABI)、下肢肌力和溃疡面积。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干预前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DFU患者运动行为不佳,其运动障碍包含心理、生理和环境障碍3个主题。通过专家会议构建的非负重运动项目围绕DFU患者的运动障碍,开设自我、能力和环境需求主题课程并配备运动视频及手册。类实验研究结果显示,87%(13/15)的DFU患者完成了非负重运动项目(每周至少进行2次运动干预),干预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发作、猝死)、代谢紊乱(低血糖、高血糖)及骨、关节、韧带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DFU患者的ABI和下肢肌力均升高,HbA1c和溃疡面积均下降(P<0.05)。结论构建的非负重运动项目符合中国DFU患者临床情境和运动心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 非负重运动 自我决定理论 运动障碍 可行性
原文传递
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在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环环 唐莉莉 +1 位作者 刘倩倩 朱蓓蓓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在糖尿病足溃疡(DFU)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8例DFU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下...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在糖尿病足溃疡(DFU)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28例DFU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观察组实施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溃疡面积、溃疡深度、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流量(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溃疡面积及溃疡深度均低于干预前,踝肱指数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溃疡面积及深度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股浅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两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联合下肢非负重运动可促进DFU病情恢复,维持下肢动脉血流,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中医综合护理 下肢非负重运动 溃疡面积 下肢动脉血流量 护理
下载PDF
距骨骨软骨病内踝“V”形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
7
作者 吕岩 王爱国 +2 位作者 马富强 李翔 白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4-657,662,共5页
[目的]探讨内踝“V”形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采用内踝“V”形截骨联合自体同侧股骨髁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术治疗OLT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内踝“V”形截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采用内踝“V”形截骨联合自体同侧股骨髁非负重区骨软骨移植术治疗OLT的24例患者,评价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平均(71.4±12.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9.2±11.2)ml。随访时间平均(24.2±6.6)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6.1±0.7),(1.0±0.9),(0.9±0.6),P<0.001]、AOFAS踝及后足评分[(66.8±4.8),(89.5±5.4),(93.0±5.1),P<0.001]均显著改善,而膝关节Lysholm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影像方面,磁共振软骨修复组织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评分[(43.3±7.0),(66.5±7.1),(69.2±6.5),P<0.001]显著增加,所有截骨均骨性愈合,OLT病灶修复良好,Takaku踝关节退变分级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内踝“V”形截骨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损伤 内踝V形截骨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 股骨髁非负重区
原文传递
非负重运动锻炼对糖尿病足溃疡病人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陶静 刘清华 +3 位作者 胡鹏 张静 龚亚 刘晓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0期1745-1752,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非负重运动锻炼在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中应用效果,为糖尿病足运动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非负重运动锻炼在糖尿病足溃疡... 目的:系统评价非负重运动锻炼在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中应用效果,为糖尿病足运动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关于非负重运动锻炼在糖尿病足溃疡病人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2年8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1296例糖尿病足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负重运动锻炼可以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病人的伤口愈合率[RR=2.76,95%CI(2.00,3.80),P<0.00001],改善病人的踝肱指数(ABI)[RR=0.07,95%CI(0.04,0.10),P<0.0001];两组运动时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0.54,1.09),P=0.14];非负重运动锻炼对血糖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非负重运动锻炼对糖尿病足溃疡病人有较好的临床结局,可以提高病人的伤口愈合率,改善病人的ABI。但纳入的研究在质量和数量上有所限制,需要更多高质量和大样本的研究对此结论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非负重运动锻炼 伤口愈合率 系统评价 循证护理
下载PDF
双下肢负重位三维CT检查技术与步态分析结合初步应用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珊 王植 郭林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66-768,F0003,共4页
传统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X线摄片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但新兴的运动医学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面临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成像的选择。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负重位三维CT(WBCT... 传统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主要应用X线摄片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3DCT)、仰卧位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但新兴的运动医学骨肌系统影像学检查面临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成像的选择。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负重位三维CT(WBCT)成像方法。此技术目前用于全踝关节置换手术计划辅助设计、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重建术后髌股关节对位情况评估、扁平足矫形术后及距下关节融合术后骨质结构分析等。新近研究又将WBCT扫描中获得的骨骼三维模型与先进步态分析技术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证实了这一新技术的可靠性。现对这一技术在骨肌系统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初步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负重位三维CT 骨肌系统影像 非负重位 骨骼三维模型 步态分析
下载PDF
下肢非负重运动联合负压切口疗法在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雪燕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4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非负重运动联合负压切口疗法在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抽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均进... 目的探讨下肢非负重运动联合负压切口疗法在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抽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负压切口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下肢非负重运动干预,共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指标[经皮氧分压(TcPO_(2))、皮温、踝肱指数(ABI)]变化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康复用时(创面愈合时间、新鲜肉芽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TcPO_(2)、皮温、ABI指标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新鲜肉芽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26.70±3.15)、(8.86±1.95)、(13.02±2.89)d]均短于对照组[(29.36±3.60)、(10.16±2.61)、(16.48±2.32)d],P均<0.05。结论下肢非负重运动在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其联合负压切口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足部血管微循环,降低血糖水平,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非负重运动 负压切口疗法 微循环 愈合 康复
原文传递
内踝三平面截骨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软骨病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言 梁景棋 +3 位作者 刘培珑 温晓东 梁晓军 赵宏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探讨内踝三平面截骨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OL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采用内踝三平面截骨联合自距骨非负重区取移植物修复OLT治疗23例患者,总结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目的]探讨内踝三平面截骨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 OLT)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采用内踝三平面截骨联合自距骨非负重区取移植物修复OLT治疗23例患者,总结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平均(69.43±12.63) min。随访(37.13±7.3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AOFAS评分显著增加(P<0.05)。影像检查显示,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截骨愈合,OLT病灶修复良好,无显著踝关节退变。[结论]内踝三平面截骨联合距骨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损伤 自体骨软骨移植 距骨非负重区 三平面内踝截骨
原文传递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任尊 蔡伟杰 +4 位作者 张瑜博 卢玉祥 程鹏飞 徐铮宇 韩培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在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在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足踝部非负重区创面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行复合皮移植治疗患者24例,设为复合皮移植组;采用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治疗患者27例设为全厚皮移植组。患者创面清创后,复合皮移植组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覆盖创面,其上覆盖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全厚皮移植组使用自体全厚皮片覆盖创面。术后评估2组患者的皮片成活率、再植皮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供皮区愈合时间。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进行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估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术后评估,复合皮移植组和全厚皮移植组的皮片最终均存活。全厚皮移植组因术后皮片部分坏死的再植皮率为22.2%(6/27),高于复合皮移植组的4.2%(1/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复合皮移植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0(15.8,18.0)d,显著短于全厚皮移植组的24.0(18.0,3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22,P<0.01)。2组患者供区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皮移植组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3.0(92.0,95.0)分,显著优于全厚皮移植组的87.0(84.0,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4,P<0.01)。复合皮移植组VSS评分为5.0(4.0,6.0)分,优于全厚皮移植组7.0(5.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3,P<0.01)。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联合移植可有效修复足踝部非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显著促进创面愈合,术后瘢痕较轻且可保持良好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异体真皮 复合皮移植 全厚皮移植 足踝部非负重区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拇外翻负重位与非负重位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戴鹤玲 温建民 孙天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年第10期897-898,共2页
目的通过对拇趾外翻患者手术前负重位、非负重位下影像学相关指标分析,旨在探讨拇外翻患者负重位下影像学变化及手术前后负重位测量的重要性。方法自2006年7月~2007年6月笔者对拇外翻51例(94足),术前均摄负重与非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 目的通过对拇趾外翻患者手术前负重位、非负重位下影像学相关指标分析,旨在探讨拇外翻患者负重位下影像学变化及手术前后负重位测量的重要性。方法自2006年7月~2007年6月笔者对拇外翻51例(94足),术前均摄负重与非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趾外翻角(HAV)、第1、2跖骨间角(IM)、第1跖骨远端固定角(DASA)及胫侧籽骨位置(TSP)。根据影像学将研究对象的X线片分为负重位组和非负重位组。比较两组HAV、IM、DASA及TSP的差异。结果足拇外翻手术前负重位下测量的IM及TSP均高于非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足拇外翻术前负重位下测量的DASA低于非负重位下测量的结果;而术前HAV角测量结果在负重位与非负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重位HAV(32.16±8.80),非负重位(32.36±7.69);负重位IM(11.73±3.00),非负重位(10.66±3.09);负重位TSP(5.94±0.87),非负重位(5.17±1.12);负重位DASA(11.01±5.38),非负重位(13.05±4.98)。结论手术前后应常规摄负重位足部正侧位X线片。负重位下的IM及TSP测量对于拇趾外翻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观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分析 拇外翻 负重 非负重
原文传递
个性化股骨外翻角截骨全膝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石庄 郑欣 +3 位作者 刘磊 杨冠杰 郭开今 赵凤朝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5-799,共5页
[目的]探讨非负重位股骨全长片测量个性化股骨外翻角(VCA)截骨全膝关节置换对下肢和假体力线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126例(139膝)拟行初次全膝关节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63例(70膝)采用个性... [目的]探讨非负重位股骨全长片测量个性化股骨外翻角(VCA)截骨全膝关节置换对下肢和假体力线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19年2月,126例(139膝)拟行初次全膝关节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63例(70膝)采用个性化非负重位测量VCA截骨TKA(个性化组);63例69膝采用固定VCA为6°截骨TKA(常规组)。记录围手术期资料;采用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拍摄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力线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个性化组70膝术前非负重股骨全长X线片上测量的个性化VCA的分布范围是3.40°~12.20°,平均(6.85±1.77)°,在5°~8°范围的比例为60.00%;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测量的VCA的分布范围3.40°~11.90°,平均(6.64±1.72)°,在5°~8°范围的比例为61.43%。非负重位与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VC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负重和负重状态下VCA的差异>1°的比例为20%。两组术后影像测量方面,个性化组的HKA角和FFC角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但是,术后两组间FTC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的HKA和FFC理想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股骨外翻角变异性大,采用个性化股骨外翻角截骨较固定6°股骨外翻角截骨术后可获得更精确的下肢冠状面力线和股骨假体力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重位 个性化 外翻截骨角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髋臼骨折术后残留移位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坤龙 方跃 +2 位作者 栾富钧 屠重棋 杨天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通过术后CT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探讨累及负重区和非负重区的残留移位(台阶移位和间隙移位)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48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后CT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 目的通过术后CT评价髋臼骨折复位质量,探讨累及负重区和非负重区的残留移位(台阶移位和间隙移位)与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9年6月48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后CT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6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关节面残留移位是否累及负重顶,将患者分为负重区组(30例)和非负重区组(18例)。髋关节功能按Merled’Aubigné-Postel标准评定;术后关节面复位质量采用CT评价,于CT片上测量残留移位的两个指标(台阶移位和间隙移位)最大值。所得数据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负重区组残留移位值与髋关节功能成强负相关性(rs=—0.722,P=0.001);非负重区组残留移位值与髋关节功能无相关性(rs=0.481,P=0.059)。临床随访结果与相关性分析一致。负重区组台阶移位值与髋关节功能成极强负相关(rs=—0.825,P=0.002),而间隙移位值与髋关节功能无相关性(rs=0.577,P=0.134)。结论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不仅与关节面残留移位大小相关,还与残留移位部位相关。与非负重区相比,累及负重区的残留移位是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关键因素;在负重区台阶移位值越大,髋关节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残留移位 髋关节功能 负重区 非负重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