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伤行为研究: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22
1
作者 江光荣 于丽霞 +2 位作者 郑莺 冯玉 凌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1-873,共13页
自我伤害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但极具危险性。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 自我伤害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但极具危险性。对自伤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自伤与自杀、自伤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系问题。从流行学调查结果看,国内普通青少年自伤比例高于西方,达36%~57%,但该行为在国内所受关注不多、相关研究甚少。影响自伤的危险因子,总体可分为早年创伤性经验和个体易感性两大类,后者包括情绪管理障碍、冲动性和生物学因素,但各因素对自伤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从病因和病理学研究现状看,很多理论模型被提出来解释自伤的动机和原因,包括功能性模型、发展病理性模型和整合模型等。自伤领域的研究虽然在近10年有飞跃性的增长,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未来研究可以考虑进行自伤的分类研究、某些主题的细化研究、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自伤 心理病理行为 情绪管理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下载PDF
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 被引量:61
2
作者 徐慧琼 万宇辉 +5 位作者 许韶君 张诗晨 王伟 曾寒君 杨蓉 陶芳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4-778,共5页
目的:分析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频率、方式和功能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2 74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NSSI、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的差异;采... 目的:分析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频率、方式和功能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2 74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NSSI、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SI频率、方式和功能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关联,并比较性别差异。结果:中学生NSSI、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是7.9%(1729/21831)、17.7%(3867/21831)和5.0%(1083/21831)。中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检出率随NSSI频率和NSSI方式严重程度的递增而增高(P<0.001);各NSSI功能(除外"控制自己"条目)均是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无明显组织损伤者中女生的NSSI与自杀未遂的关联强度高于男生(ROR=1.66,95%CI:1.10~2.51)。NSSI功能为"情绪表达"者中女生的NSSI与自杀意念关联强度高于男生(ROR=1.96,95%CI:1.29~2.98)。结论:中学生NSSI可能增加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风险,女生中的关联强度总体高于男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自杀意念 自杀未遂
下载PDF
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 被引量:61
3
作者 于丽霞 凌霄 江光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0-335,共16页
以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电为指标,检验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研究1,对820名普通中学生和72名工读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冲动性能够预测自伤行为,且预测效应量大于情绪调节困难。研究2,采用... 以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电为指标,检验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研究1,对820名普通中学生和72名工读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冲动性能够预测自伤行为,且预测效应量大于情绪调节困难。研究2,采用Go/Nogo范式的ERPs实验,检验自伤组与对照组冲动控制的行为学与脑电差异。结果表明,自伤组Nogo正确反应的N2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N2潜伏期在部分电极点处高于对照组。脑电地形图显示两者的脑电差异主要体现在前额叶区。结论: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高于同龄普通青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自伤 冲动性 ERPS N2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56
4
作者 李雅兰 冉柳毅 +1 位作者 艾明 况利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7-571,共5页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青少年抑郁症中尤其常见,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系统性评价青少年抑郁症的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现状,旨在提高对青少...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青少年抑郁症中尤其常见,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系统性评价青少年抑郁症的非自杀性自伤研究现状,旨在提高对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及预防严重的自杀行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抑郁症
原文传递
四川省1312名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闫敬 朱翠珍 +2 位作者 司徒明镜 杜娜 黄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Q—A)、家庭环境量表简式(FES—F)、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SSSA)及自制的... 目的了解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Q—A)、家庭环境量表简式(FES—F)、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SSSA)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于2011年4月以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彭州市和三台县抽取的131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88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288名中学生中,有22.67%的人在近一年内曾有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22.70%、22.6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3.36%的人曾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伤害,割伤或烫伤白已者中以男牛居多,为26.88%,女生为11.36%。有非自杀性白伤行为者的ASLEC、CES-D的量表分数较无自伤行为者高,而SSSA量表分数则低于无自伤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矛盾、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少是中学生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当地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很高,应依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中学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房金涛 李文秀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153例抑郁障碍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等);应用NSSI行为问卷对入组者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伴与不伴NSSI两组,应用简明...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153例抑郁障碍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等);应用NSSI行为问卷对入组者进行评估并将其分为伴与不伴NSSI两组,应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MINI)评估患者是否共病焦虑障碍;分析NSSI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59例(38. 6%)患者有NSSI行为,归为伴NSSI组;不伴NSSI组(94例)。伴NSSI组女性患者的比率及共病焦虑障碍的比率明显高于不伴NSSI组(P均<0. 01),年龄明显低于不伴NSSI组(P <0. 05)。伴NSSI组中,女性患者NSSI行为方式依次为割伤、阻止伤口愈合、刺伤,男性患者依次为割伤、灼烧伤、过度摩擦皮肤;性别间NSSI行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共病焦虑障碍患者NSSI方式及频率与非共病焦虑障碍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病焦虑障碍是抑郁障碍患者NSSI危险因素。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中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性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患者更容易发生N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联合发展轨迹:人际因素的作用 被引量:42
7
作者 黄垣成 赵清玲 李彩娜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5-526,共12页
通过对859名初中生历时3年的3次追踪测量,考察了抑郁和自伤的独立与联合发展轨迹,并对3种重要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在二者联合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分别呈现4条和3条异质性发展轨迹;... 通过对859名初中生历时3年的3次追踪测量,考察了抑郁和自伤的独立与联合发展轨迹,并对3种重要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在二者联合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分别呈现4条和3条异质性发展轨迹;二者的联合发展轨迹包含“低抑郁−低自伤−稳定”、“低抑郁−低自伤−增长”、“中抑郁−中自伤−降低”三类;父母心理控制和同伴接纳分别为青少年早期抑郁和自伤的风险与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早期 抑郁 自伤 联合发展轨迹 人际关系
下载PDF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郭雅如 黄云衡 +4 位作者 林艳婷 朱春燕 汪凯 季益富 余凤琼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7-822,836,共7页
目的探讨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群体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自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合肥市初中生和高中生共10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特征中... 目的探讨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群体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自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合肥市初中生和高中生共104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以及探索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年级、居住地、家庭经济情况、教养方式、父母关系、睡眠质量、兴趣以及有无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行为、抑郁情绪的中学生存在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均有P<0.05);社会支持、依恋质量好的个体有更少的NSSI行为(均有P<0.05);居住于城镇、对他人丧失兴趣、以及重度抑郁是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高质量的睡眠质量、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及社会支持是NSSI行为的保护因素(均有P<0.05)。结论NSSI行为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和社会应从青少年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为中学生创造安全和谐的环境,以减少其NSSI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依恋 社会支持 抑郁
原文传递
青少年重度抑郁患者自伤行为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黄颖 覃青 +5 位作者 林琳 向慧 杨正贵 吴勇 周于 杨慧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8期43-46,共4页
为探讨重度抑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i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160例抑郁障碍青少... 为探讨重度抑郁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ial self-injury,NSSI)行为发生的风险因素,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对160例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重度抑郁发作患者中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性别差异不显著。伴NSSI组患者的冲动性、自杀危险、焦虑、自我责难、灾难化及人际关系得分显著高于不伴NSSI组(P<0.05);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家庭实际适应性得分显著低于不伴NSSI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危险得分、冲动性总分、人际关系、自我责难是NSS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重度抑郁 冲动性 青少年
下载PDF
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抑郁、述情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7
10
作者 顾怀婷 刘根义 李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并分析抑郁、述情障碍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为通过情绪障碍预测并预防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56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状,并分析抑郁、述情障碍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为通过情绪障碍预测并预防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56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自编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调查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结果: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39.9%,被调查大学生最常采用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用手反复抠身体某个部位,其次是拔自己的头发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毛发、使劲捏(掐)自己等;有自伤行为组的抑郁量表得分高于非自伤组得分(t=7.277,P=0.000);有自伤行为组的述情障碍量表得分高于非自伤组得分(t=2.08,P=0.038);抑郁、述情障碍均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r=0.351,P〈0.001;r=0.126,P〈0.01)。结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且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大学生往往伴有抑郁、述情障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抑郁 述情障碍 大学生
下载PDF
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张芳 程文红 +1 位作者 肖泽萍 刘文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4,共5页
目的对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进行评价。方法对163名上海在校学生和20例临床就诊患者应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进行调查,评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除抵制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最有效方式中"... 目的对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的信效度进行评价。方法对163名上海在校学生和20例临床就诊患者应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进行调查,评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除抵制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最有效方式中"做任何可以让双手忙碌起来的事情"条目外,其他所有条目的重测信度系数均在0.400以上,总体重测信度较佳;功能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952,其4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范围为0.637~0.896。因子分析中共提取6个因子,解释总变异的75.0%。结论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可用于有关NSSI行为特征和原因等内容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自我伤害调查表 重测信度 效度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功能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34
12
作者 何强 王康程 +4 位作者 杨楹 刘树苗 蒋忠良 汪芷伊 刘金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与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伴NSSI患者89例、不伴NSSI患者74例)16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107...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与功能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住院患者(伴NSSI患者89例、不伴NSSI患者74例)16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107例。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估患者抑郁程度,儿童孤独量表(CLS)评估患者孤独感,挫败感量表(DS)评估患者学业挫败感、渥太华自伤量表(OSI)评估患者NSSI行为及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SSI行为与各变量间的关联,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实施NSSI各功能与各变量的关联。结果:伴NSSI患者组的CDI、CLS、DS评分均高于不伴NSSI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女性、学业挫败感得分高是实施NSSI的危险因素(OR=2.75、1.06)。CDI中的负性情绪得分与OSI中的内部情绪调节得分、外部情绪调节得分、寻求刺激因子得分呈正向关联(β=0.29~0.33);CDI人际问题得分与OSI中的社交影响因子得分呈正向关联(β=0.21);非独生子女的OSI寻求刺激因子得分更高(β=0.23)。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学业挫败感程度较高者可能更易发生NSSI。以外部情绪调节为NSSI主导功能的患者最多,负性情绪和人际问题可能是患者实施NSSI功能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孤独感 学业挫败感
下载PDF
安徽省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13
作者 胡燕 徐慧琼 +3 位作者 万宇辉 苏普玉 范引光 叶冬青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索安徽省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个地市共712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的NSSI检出率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探索安徽省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个地市共712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学生的NSSI检出率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无NSSI、偶发NSSI和反复NSSI的关联。结果中学生无NSSI、偶发NSSI和反复NSSI的检出率分别是49.0%、21.4%和29.6%;男女生最多发的NSSI分别是用拳头击打硬物和掐伤自己;无NSSI、偶发NSSI和反复NSSI在不同性别、年级、留守状态和抑郁症状等之间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男生、留守、轻度和中度级以上抑郁症状、较差的自评成绩、较少的好友个数均是偶发NSSI和反复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安徽省中学生NSSI检出率较高,多种内外因素与NSSI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非自杀性自伤 抑郁症状
原文传递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31
14
作者 徐莉 赵锦涵 +4 位作者 金于雄 付会佐 元静 王新 杨建中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80)和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50)。采用中文版儿童抑郁量表(CDI...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3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分为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80)和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n=50)。采用中文版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和相关障碍筛查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来进行心理因素的调查评估,采用IITC电子Von Frey测痛仪器进行皮肤压痛阈值的测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预测价值。结果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心理韧性量表总分高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CDI总分、皮肤压痛阈值均低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组(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判别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AUC分别为0.724、0.618,两者联合检测后,对应的AUC为0.767。结论皮肤压痛阈值、CDI总分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出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韧性 压痛阈值
下载PDF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张小梅 韩利 +3 位作者 张红 吴雅萍 米滢 石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感受,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住院期间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18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 目的深入了解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感受,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住院期间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18例,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即难以应对的负性情绪,受症状支配,自我矛盾心理,求助动力不足。结论护理人员需关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感受,重视患者情绪变化,加强社会支持,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以防止自伤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精神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 负性情绪 行为方式 护理需求 质性研究
下载PDF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尚超娜 王剑英 +2 位作者 宋涛 张俊蕾 张冬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7-834,共8页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在实施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时的心理体验和内心感受,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5月—7月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1例康复期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在实施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时的心理体验和内心感受,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5月—7月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1例康复期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归纳、提炼资料。结果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可归纳为4个主题:①非自杀性自伤前存在负性情绪,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②非自杀性自伤后出现获益感,希望得到关注与爱护;③父母及家庭给予的压力较大,得到的心理支持不足;④缺乏负性情绪的应对策略,渴望专业人员的帮助。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的动态评估,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家庭干预系统,重视培养患者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心境障碍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徐子尧 黄亚玲 +2 位作者 朱光强 王旭 王芳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发生率,为对其NSSI行为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青少年... 目的分析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发生率,为对其NSSI行为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由2名研究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22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1%(95%CI:43%~5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36%(95%CI:22%~50%),高于男性NSSI行为发生率18%(95%CI:12%~24%);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7%(95%CI:38%~77%),高于无自杀意念者NSSI行为发生率4%(95%CI:0~8%);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4%(95%CI:41%~67%),高于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诊断的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46%(95%CI:40%~51%);在方法学质量评价评分为7分的文献中,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2%(95%CI:41%~63%),与评分为6分的文献中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50%(95%CI:44%~55%)接近。以上各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有自杀意念者高于无自杀意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症 非自杀性自伤 META分析
下载PDF
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马双双 万宇辉 +7 位作者 张诗晨 许韶君 刘婉 徐亮 翟露露 张辉 郝加虎 陶芳标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选取郑州市、贵阳市9704名在校城乡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4049名,农村5655名;初中... 目的探讨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选取郑州市、贵阳市9704名在校城乡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4049名,农村5655名;初中5168名,高中4536名;男生4600名,女生5104名。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分别测量童年期虐待、非自杀性自伤、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和冲动控制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间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各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44.6%的中学生曾有过童年期虐待经历,其中女生高于男生(45.9%vs.43.1%),初中生高于高中生(47.3%vs.4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8和32.433,P<0.01);但童年期虐待检出率在户口所在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的中学生有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其中女生低于男生(37.1%vs 40.1%),初中生高于高中生(41.4%vs.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1和37.955,P<0.01)。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童年期虐待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均低于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较高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16和25.735,P<0.01)。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以及冲动控制评分分别与童年期虐待评分和中学生自伤行为频率显著相关(P<0.01);控制性别、年级、城乡、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后,心理病理症状、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两者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介效应分别为33.41%、14.87%、0.49%和3.48%,四种中介因素的共同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24%。结论心理病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期虐待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心理病理症状 中学生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青少年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甘明星 王蒙 +2 位作者 林丽华 常文豪 严建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思维问卷、认知融合问卷和非自杀性自伤问卷对19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青少年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以及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问卷、事件相关反刍思维问卷、认知融合问卷和非自杀性自伤问卷对195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NSSI与心理虐待与忽视(r=0.29,P<0.01)、反刍思维(r=0.17,P<0.01)、认知融合(r=0.25,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虐待与忽视与反刍思维(r=0.17,P<0.01)、认知融合(r=0.33,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反刍思维与认知融合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1);(2)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心理虐待与忽视既可以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也可以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反刍思维的单独中介作用、认知融合的单独中介作用、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的链式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52%、3.52%和13.52%。结论:心理虐待与忽视可以直接影响中学生NSSI,也可以依次通过反刍思维和认知融合间接影响中学生NS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虐待与忽视 反刍思维 认知融合 非自杀性自伤
下载PDF
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 被引量:26
20
作者 陈小龙 唐寒梅 +6 位作者 邹仪瑄 杨丽霞 傅树坚 章利明 胡旺 詹文韵 黄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在该关系中的中介或调节作用。方法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和崇仁县第二中学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伤... 目的了解中学生校园被欺凌行为、情绪行为与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关系,同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情绪行为问题在该关系中的中介或调节作用。方法以南昌大学附属中学、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和崇仁县第二中学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伤评定问卷、Olweus欺凌问卷、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Mplus7.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以及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校园被欺凌的报告率为13.7%。校园被欺凌、情绪行为得分与NSSI得分呈正相关(r=0.18、0.27,均P<0.001);被欺凌是中学生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05,P<0.001),情绪行为能够正向预测NSSI的发生(β=0.255,P<0.001);在中学生校园被欺凌对NSSI的影响过程中,情绪行为发挥中介作用,且为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95%。结论中学生被欺凌、情绪行为均与NSSI有关联,情绪行为问题在被欺凌对NSSI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中学生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及时干预,可能有利于NSSI的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欺凌行为 情绪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 中介 中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