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后外侧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间非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占银 阿尖措 +2 位作者 郝岩 马继伟 贾生龙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间非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接受一期后外侧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间非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胸腰... 目的:探讨一期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间非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3例接受一期后外侧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间非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胸腰椎结核患者。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脊柱畸形改善(Cobb角)及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6.0~2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3±4.1)个月;手术时间(90~210)min,平均手术时间(163±55)min;术中出血量(200~1 200)mL,平均术中出血量(610±350)mL。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2例发生伤口浅表感染,无其他严重手术不良并发症。ASIA分级E级人数比例从术前49.5%(51/103)上升至术后1年84.5%(87/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ESR与CRP在术后1个月及1年均有明显下降(P <0.001)。脊柱后凸Cobb角从术前(56.1±12.4)°降低至术后1周(26.1±5.2)°,术后1个月(23.2±5.0)°及术后1年(1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疼痛VAS评分从术前(8.0±2.2)分,下降至术后1周(5.0±1.3)分,术后1个月(3.2±1.2)分,术后1年下降至(2.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外侧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间非结构性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手术能有效校正脊柱畸形、改善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及患者结核中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椎间孔入路 病灶清除 椎间非结构性植骨融合 一期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