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俊斌 郑荣生 +2 位作者 邹维艳 张竞竞 汪蕊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鳞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2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化疗,培美曲塞以5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21天为一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行2周期化疗;结果 CR 0例,P...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鳞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2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化疗,培美曲塞以5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21天为一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行2周期化疗;结果 CR 0例,PR 5例,SD 12例,PD 8例,有效率(RR)20.0%,临床获益率(CBR)68.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一定的疗效,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非鳞癌 化疗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海龙 谢传华 +3 位作者 钟清军 郭守俊 黄萍 邱依连 《药品评价》 CAS 2022年第16期996-999,共4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BEV)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赣州市肿瘤医院治疗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BEV)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NS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于赣州市肿瘤医院治疗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二钠+卡铂(A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BEV联合AP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VEGF、bFGF、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EGF、bFGF及CA125、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NSCLC患者采用BEV、化疗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VEGF、bFGF及CA125、CEA水平,提高NSNSCLC治疗效果,抑制疾病进展,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非鳞癌 贝伐珠单抗 化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原发于喉部的非鳞状细胞癌1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王玉红 王倩 +1 位作者 陈萍 钱晓云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除鳞状细胞癌外其他特殊病理类型的喉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原发性喉恶性肿瘤中11例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 目的探讨除鳞状细胞癌外其他特殊病理类型的喉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原发性喉恶性肿瘤中11例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11例中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淋巴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肉瘤样癌5例。其中声门区病变5例,声门上区病变4例,声门下区病变2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活检1次即明确诊断者仅2例,其余病例经多次重复活检甚至最后手术切除方才确诊。确诊前的诊断多为慢性炎症、炎性息肉、增生性改变、坏死性肉芽肿、鳞癌等,除1例恶性淋巴瘤未行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首选手术治疗,部分联合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死亡2例,失访3例,其他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检查所见肿物形态不一,与常见的良、恶性喉肿瘤不易鉴别,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临床上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选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综合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非鳞状细胞癌 综合性治疗
原文传递
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孙丽艳 张军 +1 位作者 葛星剑 田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5期1631-1634,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加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 目的分析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加顺铂(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的相关要求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TP方案化疗治疗,观察组予以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化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81.67%(49/60),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8.33%(41/60),观察组患者化疗后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20/60)和43.33%(26/60),两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和b FGF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显著降低血清VEGF和b FGF水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珠单抗 TP方案 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海源 王李强 +2 位作者 周丽娜 计张奕 陈敏斌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80-83,86,共5页
目的 评估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老年晚期非鳞NSCLC患者4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全身化疗,其中培美曲塞联合... 目的 评估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老年晚期非鳞NSCLC患者40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全身化疗,其中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组(A组)18例,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组(B组)22例,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化疗毒性分级标准(NCI-CTC AE)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40例老年晚期非鳞NSCLC患者经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后,部分缓解 17例,稳定16例,进展7例,客观有效率(ORR)42.5 %(17/40),疾病控制率(DCR)82.5 %(33/4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5.3个月,1年生存率63.2 %(24/38)。亚组分析A组与B组相比,ORR分别为44.4 %(8/18)、40.9 %(9/22),DCR分别为83.3 %(15/18)、81.8 %(18/22),PFS分别为5.5、5.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64.7 %(11/17)、 61.9 %(13/21),前者均高于后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多为1、2级。结论 在老年患者中,应用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晚期非鳞NSCLC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小,能耐受,可推荐作为体力状况(PS)评分较好的老年晚期非鳞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非鳞状细胞癌 培美曲塞 顺铂 卡铂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培美曲塞及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畅 李枫 +3 位作者 张宏艳 阮新建 刘彦芳 张侠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培美曲塞及卡铂方案治疗老年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初治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培...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培美曲塞及卡铂方案治疗老年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初治老年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 mg/次,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 d。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及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4.8 %(13/29)、37.9 %(11/2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2 %(25/29)、75.8 %(22/29),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优于对照组[82.7 %(24/29)比65.5 %(19/29)](P<0.05),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血液高凝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培美曲塞、卡铂方案治疗老年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预防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非鳞状细胞癌 丹参多酚酸盐 培美曲塞 卡铂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非鳞癌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次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钱石静 周陶然 +1 位作者 吴涓 祝德秋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0-525,共6页
目的:探讨非鳞癌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首次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首次化疗并接受随访的84例非鳞癌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 目的:探讨非鳞癌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首次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首次化疗并接受随访的84例非鳞癌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因素[性别、年龄、功能状态(PS)评分]、疾病因素[肿瘤分期、肿瘤标志物(TM)水平]、治疗因素(化疗方案与疗程、疗效)对其PFS的影响。结果:84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1.933个月(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6月30日),其中位PFS为4.017个月。其中,男性患者的中位PFS略短于女性患者,≥65岁患者的中位PFS略短于<65岁患者,PS评分0~1分者的中位PFS略长于2~4分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的中位PFS显著长于Ⅳ期患者,至少1项TM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10倍者的中位PFS显著短于4项TM指标均低于正常值上限10倍者,完成1~3个疗程者的中位PFS显著短于完成4~6个疗程者,疗效判定为"疾病进展"者的中位PFS显著短于"疾病稳定"及以上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有81例患者选择了PP方案(培美曲塞二钠+铂类),其余选择了非PP方案,由于两者病例数相差较大,故未考察化疗方案对患者PFS的影响。结论:患者的疾病因素和治疗因素可能与其PFS有关,其中肿瘤分期、至少1项TM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10倍、完成化疗疗程数、化疗疗效是非鳞癌型N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鳞癌型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无进展生存期 肿瘤分期 肿瘤标志物 化疗疗程 疗效
下载PDF
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宋志双 段莹莹 +3 位作者 李美燕 王雅迪 尤敏 王福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UC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UCNS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初次治疗的295例ⅠA2~ⅡA2期(2009 FIGO) UC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44例...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UC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UCNS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初次治疗的295例ⅠA2~ⅡA2期(2009 FIGO) UC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44例子宫颈腺癌(AC组)、29例子宫颈腺鳞癌(ASC组)、16例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组)和6例子宫颈透明细胞癌(CCC组)的临床特征,295例患者中242例随访信息完整,其中AC组197例,ASC组24例,NEC组15例、CCC组6例,比较分析其预后。结果:(1)4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病理相符、肿瘤分化、脉管浸润、FIGO分期、辅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C组、ASC组、NEC组、CCC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6.20%、75.80%、58.00%、100.0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次> 2次、肿瘤最大直径> 4 cm、子宫颈浸润深度> 1/2、脉管癌栓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辅助治疗方案与子宫颈非鳞癌预后有关;(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C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UCN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在诊疗方面需给予个体化方案,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 临床特征 辅助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崔莹 王冰心 +1 位作者 郭琳 高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747-750,共4页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潜在影响。方法将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潜在影响。方法将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诱导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管生成素[内皮细胞增生因子(VEGF)、PLT源性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增生因子(FGF)]、免疫功能(IgG、IgM、IgA),生存质量[欧洲癌症研究组肺癌特定生存质量问卷(QLQ-LC13)评分],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VEGF、PDGF、FGF、IgG、IgM、IgA水平及QLQ-LC13评分均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抑制肿瘤扩散、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 诱导化疗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清血管生成素
原文传递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对比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亚男 杨文雨 刘哲峰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比较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一线治疗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使用贝伐珠单抗... 目的比较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一线治疗使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一线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方案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23例患者纳入PD-1抑制剂组,方案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42例患者纳入贝伐珠单抗组。每2个周期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PD-1抑制剂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贝伐珠单抗组(69.6%∶35.7%,P=0.01)。随访截至2021年11月,PD-1抑制剂组和贝伐珠单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分别为7.8个月(95%CI:7.3~8.3)、6.5个月(95%CI:4.9~8.1),两组患者PF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1抑制剂组患者PFS时间有获益趋势。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谱相似,但PD-1抑制剂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0.036)。结论在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但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两种治疗方案的远期生存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化疗 客观缓解率 无进展生存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面积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疗效初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月明 JacquesJGHMBergman +7 位作者 薛丽燕 贺舜 吕宁 David E Fleischer Bas Weusten Sanford M Dawsey 窦利州 王贵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应用射频消融系统(RFA)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范围广泛的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于2010年1月对经活检病理确诊的2例鳞状细胞癌、... 目的:探讨内镜下联合应用射频消融系统(RFA)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范围广泛的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于2010年1月对经活检病理确诊的2例鳞状细胞癌、1例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MGIN)和1例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HGIN)患者予以内镜下RFA术联合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总结分析术中、术后和随访情况。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RFA时间为3~12(8.3) min,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时间6~20(10.3) min;所有病例均无出血和穿孔的发生。2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病变长度分别为12和8 cm,非表浅平坦性病变长度分别为3和4 cm;MGIN患者的病变长度6 cm ,非表浅平坦性病变长度2 cm;HGIN患者的病变长度12 cm ,非表浅平坦型病变长度1 cm;术后病理与术前活检病理一致。4例术后均出现狭窄,其中2例为轻度狭窄,未予处理;2例为重度狭窄,行内镜下水囊扩张术均缓解。平均住院时间3d。3例经过3月及1年以上随访,治疗区域活检病理均达到完全缓解;余1例术后3月复查可见散在的碘染色阳性灶,活检病理为HGIN,分别追加RFA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结论 RFA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面积非表浅平坦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 非表浅平坦型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阿帕替尼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洪彬 曹家明 +1 位作者 聂丽 吴敢先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10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安徽省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基础上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3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安徽省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基础上口服阿帕替尼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使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常规给予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减轻胃肠道反应。治疗完毕8周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CA199)和糖类抗原(CA125)。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EA、CA50、C199和CA125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50、C199和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这些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晚期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一线 疗效
原文传递
贝伐单抗作为抗 VEGFR 通路的药物应用于肺癌临床治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瑞琳 张程程 +2 位作者 张永庆 吴桦 杨淑梅 《国际呼吸杂志》 2016年第18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肺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观察组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铂类方案化疗,对照...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应用于肺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观察组接受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加铂类方案化疗,对照组接受培美曲塞加铂类方案,观察2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肿瘤客观缓解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0.00%和6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2,P 〉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95% CI :9.99-14.51),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95% CI :9.05-11.95),2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5,P 〈0.05);观察组出现高血压症状的比例为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 〈0.05),其余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 联合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