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0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流湿地中植物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中试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荣社 李广贺 +1 位作者 周琪 张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3-86,共4页
通过潜流湿地的中试,研究了芦苇和茭草在潜流湿地中的氮磷吸收量变化,植物收割对系统的影响以及植物对改善系统流态的作用.结果表明,依靠收割植物去除氮磷是不显著的,氮磷吸收量占去除量在5%左右.同时证明植物在进入冬季前开始出现释放... 通过潜流湿地的中试,研究了芦苇和茭草在潜流湿地中的氮磷吸收量变化,植物收割对系统的影响以及植物对改善系统流态的作用.结果表明,依靠收割植物去除氮磷是不显著的,氮磷吸收量占去除量在5%左右.同时证明植物在进入冬季前开始出现释放氮磷现象,最佳收割期应该在9~10月份.植物对维持根系周围微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收割会导致系统出水水质的波动.流态试验表明,植物根系能够改善系统的流态,植物床较空白床死区率减少5%~10%,增加系统的空间利用率,延长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湿地 氮/磷 芦苇 茭草 滇池面源污染
下载PDF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被引量:81
2
作者 李恒鹏 刘晓玫 黄文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1-408,共8页
以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 以太湖流域浙西水利分区为研究区,采用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浙西区进行流域划分,选取以单一农业用地为主的子流域,利用GIS叠加分析方法,获取各子流域的降水、径流深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分析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的统计关系,建立该区年尺度的径流估算模型。基于林地、耕地为主的子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结合径流估算模型,分析占该区90%土地利用面积的林地、耕地与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以林地为主的流域径流各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2.95 mg/l,BOD浓度为1.080 mg/l,总氮浓度为0.715 mg/l,总磷浓度为0.039 mg/l;耕地为主的流域径流水环境指标为:COD浓度为5.721mg/l,BOD浓度为3.097 mg/l,总氮浓度为2.092 mg/l,总磷浓度为0.166 mg/l。这一研究结果适合应用于太湖流域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年尺度面源污染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利分区 土地利用 面源污染 浙江 耕地 林地
下载PDF
不同坡度缓冲带径流污染净化效果及其最佳宽度 被引量:82
3
作者 王敏 吴建强 +1 位作者 黄沈发 吴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51-4956,共6页
在前期资料调研、小试试验和基地选址的基础上,选择百慕大草皮构建了2%、3%、4%和5%四种不同坡度结构的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开展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坡度与缓冲带径流悬浮固体颗粒物(SS)截留效果显著相关,... 在前期资料调研、小试试验和基地选址的基础上,选择百慕大草皮构建了2%、3%、4%和5%四种不同坡度结构的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开展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坡度与缓冲带径流悬浮固体颗粒物(SS)截留效果显著相关,19m长的2%坡度缓冲带末端的SS截留率达到84%,而5%坡度只有70%;2%坡度缓冲带末端渗流出水总氮(TN)、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比5%坡度低1.63mg·L^-1和0.1mg·L^-1,在进水TP平均浓度范围为0.9—1.0mg·L^-1时,4种不同坡度试验带的渗流出水TP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通过计算,末端SS去除率为80%时,2%坡度需要的缓冲带最佳宽度为16.1m,5%坡度则为24.7m,两者相差达8.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缓冲带 坡度 面源污染 最佳宽度 上海
下载PDF
河岸植被缓冲带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1
4
作者 郭二辉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30-1837,共8页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也是近年来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河岸带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维持、非点源氮素污染防治等主要生态服务功...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也是近年来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河岸带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维持、非点源氮素污染防治等主要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由于岸边缓冲带具有结构复杂、系统内外干扰因子多、时空异质性强等特征,要实现对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科学有效管理,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从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1)加强人类活动干扰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对河岸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2)加强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结构和区域环境特征对非点源氮素污染净化机理和控制过程的研究;(3)在小尺度长期定位观测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开发适合我国地域特点和环境特征的生态系统管理模型,定量研究河岸带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动态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干扰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制,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植被缓冲带 非点源污染 植物多样性 生态服务功能
原文传递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源头减量技术 被引量:73
5
作者 薛利红 杨林章 +1 位作者 施卫明 王慎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1-888,共8页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污染源的高度分散性及污染排放的时空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的源头减量技术,并按照技术原理进行了分类阐述。研究表明,源头减量...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污染源的高度分散性及污染排放的时空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得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的源头减量技术,并按照技术原理进行了分类阐述。研究表明,源头减量可以通过减少肥料用量或者减少排水量两种途径实现。减少肥料用量,可采用基于目标产量和肥料效应函数的氮肥优化技术、按需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有机无机配合技术或者使用新型缓控释肥等技术,也可通过改变轮作制度等来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排水量,则需要对水分进行优化管理,旱地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水田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坡耕地采用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等。减量技术的应用要兼顾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并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因地制宜。源头减量技术的研发要顺应时代要求,以节本省工为目标,逐步向智能化、机械化迈进。源头减量的同时,要配置生态拦截技术等,并对污染物中的氮磷养分进行回用,最终实现污染物减排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源头减量 优化施肥 节水灌溉 新型缓控释肥 轮作制度改变
下载PDF
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段志勇 刘超翔 +2 位作者 施汉昌 黄霞 胡洪营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共4页
本实验研究针对应用于面源污染控制的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动态运行实验的研究考察,发现床体中COD、TN降解规律,通过人工湿地栽种不同水生植物的各床体的COD去除效果比较实验和不同水生植物复氧... 本实验研究针对应用于面源污染控制的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布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人工湿地动态运行实验的研究考察,发现床体中COD、TN降解规律,通过人工湿地栽种不同水生植物的各床体的COD去除效果比较实验和不同水生植物复氧性能比较实验,得出复氧性能最好的水生植物为芦苇,然后综合这三个实验,在传统的植物床系统基础上,提出更加有利于提高系统污水处理效率的改进形式: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人工湿地 水生植物 复合植物床式人工湿地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上海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张善发 李田 高廷耀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7-60,63,共5页
为减小面源污染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对上海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在雨水口采样可避免雨污混接造成的干扰;将研究区域分为交通区、居民区、商业区,并以此调查不同类型用地的地表径流水质,计算得到了上海市地表径... 为减小面源污染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对上海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在雨水口采样可避免雨污混接造成的干扰;将研究区域分为交通区、居民区、商业区,并以此调查不同类型用地的地表径流水质,计算得到了上海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交通区、居民区、商业区的COD负荷分别为1 399、1 129、1 151 kg/(hm2.a),BOD5负荷分别为468、313、392kg/(hm2.a),SS负荷分别为1 225、637、1 218 kg/(hm2.a)。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地表径流污染情况相当严重,地表径流水质主要受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其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径流 污染负荷 面源污染
下载PDF
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评估 被引量:57
8
作者 洪传春 刘某承 李文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共6页
根据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从政策目标、政策实施状况、政策手段、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初步的评估。评估认为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各层次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并缺少关联性,政策实施效果并... 根据环境政策评估的一般模式,从政策目标、政策实施状况、政策手段、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对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进行了初步的评估。评估认为我国化肥投入面源污染控制政策各层次目标存在不一致性并缺少关联性,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明显,部分政策对污染控制甚至起着相反的作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政策、有机质提升支持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和对化肥生产企业的税收与补贴政策在制定和实施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化肥 测土配方 政策评估
原文传递
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及其生态控制 被引量:34
9
作者 朱立安 王继增 +3 位作者 胡耀国 程炯 魏秀国 张会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3,共4页
畜禽养殖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严重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述了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危害及负荷计算综合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从区域合理布局、优化管理和生态工程技术3个方面提出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控... 畜禽养殖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对水环境影响的严重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论述了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的形成、危害及负荷计算综合非点源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从区域合理布局、优化管理和生态工程技术3个方面提出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方法和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 非点源污染 生态控制 形成 危害 区域布局 生态工程
下载PDF
滨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51
10
作者 黄沈发 吴建强 +2 位作者 唐浩 吴健 王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2-728,共7页
选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三种土著植被和2%、3%、4%、5%4个不同坡度构建了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开展面源污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滨岸缓冲带能有效截留径流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降解渗流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植被和坡度的不同对缓冲... 选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三种土著植被和2%、3%、4%、5%4个不同坡度构建了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开展面源污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滨岸缓冲带能有效截留径流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降解渗流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植被和坡度的不同对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影响显著,19 m长2%坡度缓冲带悬浮物截留率比5%坡度高14%,19 m长百慕大缓冲带悬浮物截留率比高羊茅高11%;进水浓度在10 mg/L以内时,2%坡度百慕大试验带渗流出水TN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标准;进水浓度在0.6 mg/L左右时,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和2%、3%、4%试验带渗流出水TP浓度均低于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计算出缓冲带最佳宽度,2%坡度试验带比5%坡度试验带节约8.6 m,百慕大试验带比高羊茅试验带节约4.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缓冲带 面源污染 植被 坡度 最佳宽度 净化 上海
下载PDF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4R”理论与工程实践——生态拦截技术 被引量:50
11
作者 施卫明 薛利红 +3 位作者 王建国 刘福兴 宋祥甫 杨林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97-1704,共8页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排放路径的随机性、排放区域的广泛性以及排放量大面广等特征,即使在实施源头控制后,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污染物随各排放途径输移,对下游水体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实施生态拦截技术,高效阻断污染物输移是农村面... 农村面源污染因其排放路径的随机性、排放区域的广泛性以及排放量大面广等特征,即使在实施源头控制后,仍然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污染物随各排放途径输移,对下游水体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实施生态拦截技术,高效阻断污染物输移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生态拦截沟渠技术不额外占用土地,能高效拦截净化氮磷污染物,并兼具生态景观美化之功能。人工湿地技术、稻田消纳技术以及前置库技术,也能有效拦截氮磷污染物,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占地面积大的缺点限制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推广。以丁型潜坝技术为代表的陆-水交接面污染拦截净化技术在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物的过程阻断方面开始崭露头角,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缓冲带、生草覆盖、脱氮沟以及湿地-多级塘等技术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生态拦截技术的应用需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兼顾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在充分利用和改良现有沟渠塘的基础上注重氮磷养分资源的回用,从而提高拦截效率,实现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过程阻断 生态拦截 人工湿地 生态沟 丁型潜坝技术 稻田消纳
下载PDF
非点源污染定量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晓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对其定量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水土流失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定量研究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区域景观格局与地表水环境质量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3
作者 赵军 杨凯 +1 位作者 邰俊 单福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80-3189,共10页
区域景观格局对地表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区域景观格局与地表水水质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在系统梳理景观格局与水质关系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文献探讨了水化学离子、常规污染物、营养... 区域景观格局对地表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区域景观格局与地表水水质之间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在系统梳理景观格局与水质关系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文献探讨了水化学离子、常规污染物、营养物、重金属、有机物、水生生物,直至当前的河流健康等各类水环境指标对景观格局的响应程度,以及景观格局影响水环境的尺度效应问题。当前研究存在划定流域边界未能严格避免流域嵌套及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选择景观格局变量尚未充分重视空间结构和水文地貌因素、数据分析技术多限于半定量分析等问题,尝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国内研究的发展方向,指出在关注研究区域的流域边界是否明确和点源污染是否得到控制两个理论前提基础上,进一步根据非点源污染物在景观格局中的累积和迁移转化行为特征,进行相应的土地利用景观分类将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将景观格局与过程关系理论应用于城市面源污染调控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非点源与目标水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不透水面和透水面的空间格局关系、区域不透垫面比例是否存在阈值,以及设置透水面的最佳空间尺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水质指标 梯度分析 非点源污染 不透水面
下载PDF
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其最佳宽度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黄沈发 唐浩 +2 位作者 鄢忠纯 熊丽君 吴建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7,共5页
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百慕大、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空白对照带对径流水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最高,达84%,其次为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草皮缓冲带,对径... 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百慕大、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空白对照带对径流水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最高,达84%,其次为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分别为81%、73%;进水TN质量浓度在10mg/L以内时,3种草皮缓冲带出水TN质量浓度都低于2mg/L,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进水TP质量浓度为0.54~1.50mg/L时,3种草皮缓冲带出水TP质量浓度均为0.08~0.34mg/L,也均低于GB3838—2002Ⅴ类标准规定的限值;3种草皮缓冲带径流水SS去除率和沿程距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径流水SS去除率为80%时,通过计算可知3种草皮缓冲带的最佳宽度为16.1~20.4m,其中百慕大草皮缓冲带最低,为16.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皮缓冲带 面源污染 最佳宽度 上海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负荷变化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张荣社 李广贺 +1 位作者 周琪 张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56,共4页
通过15个月的现场监测试验,研究了约40种入水负荷下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总结了芦苇、茭草、混合种植以及无植物潜流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下的单位面积出水氮负荷和去除率的变化规律.4种潜流系统入水负荷从400mg·(m^2&#... 通过15个月的现场监测试验,研究了约40种入水负荷下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总结了芦苇、茭草、混合种植以及无植物潜流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下的单位面积出水氮负荷和去除率的变化规律.4种潜流系统入水负荷从400mg·(m^2·d)^-1变化到8000mg·(m^2·d)^-1,出水负荷小于7000mg·(m^2·d)^-1,研究表明,潜流湿地出水负荷随着入水负荷的升高而升高,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单位面积总氮的去除率在低负荷条件下随入水负荷的升高而升高,但在高负荷时单位面积去除率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受入水负荷的影响,去除率变化波动较大.各系统的最佳运行范围在2000~4000mg·(m^2·d)^-1之间,平均去除率在1062~2007mg·(m^2·d)^-1之间.床体间比较认为,植物床脱氮效果明显好于空白床,芦苇床、茭草床单位面积脱氮效率高出空白床63%和27%;同时考察的植物吸收量证明,植物吸收氮的量非常有限。不到去除量的5%,证明植物主要通过吸收以外的其它因素如改善水力条件和根系微环境来提高系统的氮去除效率,研究结果为潜流湿地脱氮机理的理解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湿地 芦苇 茭草 滇池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地表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16
作者 殷国玺 张展羽 +1 位作者 郭相平 邵光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减少农田排水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探讨了不同时段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南方丘陵地区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 为减少农田排水对水环境的面源污染,探讨了不同时段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变化规律,对比研究了南方丘陵地区农田地表控制和非控制排水对氮质量浓度和排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非控制排水各时段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高于控制排水平均氮排放质量浓度,控制排水量比非控制排水量有所减少,地表控制排水可显著减少农田氮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控制排水 氮质量浓度 排水量 面源污染
下载PDF
用于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透水坝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田猛 张永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65-1670,共6页
为了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结合人工湿地原理和快速渗滤机理,开发了透水坝技术并进行了运行试验.该技术利用平原河网地区现有河道的容积来承受农村面源污染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通过控制透水坝的渗流量,拦蓄径流为后续的处理单元... 为了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结合人工湿地原理和快速渗滤机理,开发了透水坝技术并进行了运行试验.该技术利用平原河网地区现有河道的容积来承受农村面源污染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通过控制透水坝的渗流量,拦蓄径流为后续的处理单元提供自流动力.4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使用梯形渗流模型进行透水坝的渗流量计算比较准确,透水坝达到了拦蓄5天处理雨量为14000m3的降雨径流的设计要求,同时透水坝的TN、TP去除率分别为15.59%和2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面源污染 透水坝 渗流
下载PDF
暴雨径流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与输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黄俊 张旭 +1 位作者 彭炯 李广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通过对滇池流域典型区域多年暴雨径流、化学物质构成等实测资料的统计及相关分析,阐明了暴雨径流与N、P及固态污染物输移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粒径分析等实验,探讨了N、P、SS与降雨特性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暴雨 径流污染 污染负荷 时空分布 输移特性 粒径分析
下载PDF
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杨文龙 杨树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5-60,共6页
湖泊的恢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介绍了滇池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根据其污染特征和流域的生态特征,划分出六片污染控制区,并提出了相宜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控制区划 滇池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张爱平 杨世琦 +1 位作者 易军 杨正礼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5-1301,共7页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黄河宁夏段监...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黄河宁夏段监测断面和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的水质情况,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质受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较大,境内沿程断面水质污染逐渐加剧,水质出境断面比入境断面平均降低1个等级,说明黄河流经宁夏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宁夏引黄灌区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NH4+-N、CODMn和BOD5,2002~2007年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污染形势仍然严重。2007年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污染水质,断面超标率100%,主要污染物为NH4+-N、CODCr、BOD5。针对黄河宁夏段水体污染状况,对宁夏引黄灌区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TN、NH4+-N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其次是养殖业和黄河取水;TP污染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与养殖业,COD主要来自养殖业。农田退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灌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引黄灌区 黄河水质 非点源污染 污染源 农田退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