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平 黄丽芳 +3 位作者 林志伟 黄峰黎 吴永胜 邱建敏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心源性PIS患者80例,按抗栓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先接受替罗非班治疗3 d后...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非心源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非心源性PIS患者80例,按抗栓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先接受替罗非班治疗3 d后序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照组仅接受DAPT,比较两组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90 d良好预后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同病因亚型治疗90d良好预后率。结果:两组进展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90 d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LAA亚组、其他/不明病因亚组90 d良好预后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SAO亚组良好预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独DAPT,替罗非班序贯DAPT治疗非心源性PIS具有良好的临床预后,尤其在SOA亚组中疗效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非心源性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临床药师参与1例非心源性脑卒中合并CKD 4期患者卒中二级预防治疗的病例分析
2
作者 丁蔚 朱延焱 蒋晓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非心源性卒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4期(CKD4)患者个体化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调研文献及查阅指南,为1例非心源性卒中合并CKD4期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卒中二级预防方案。结果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配合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非心源性卒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4期(CKD4)患者个体化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调研文献及查阅指南,为1例非心源性卒中合并CKD4期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卒中二级预防方案。结果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配合临床医生为非心源性脑卒中合并CKD4期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及口服降糖、降压药物方案,患者依从性高。经过精细化的药物治疗后,该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较入院前明显改善,头晕及行走不稳较入院前明显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在个体化的药物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药物重组方案,可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非心源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药物 口服降糖药物 口服降压药物
下载PDF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沛 张俊霞 +4 位作者 唐莉 张蓉 华国勇 胡全忠 侯倩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关系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初发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超声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反应,将患者分为3组: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12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各组间缺血性卒中事件复发情况。结果研究期间共入组126例患者,完成随访123例,其中重度FMD受损组、轻度FMD受损组和FMD功能正常组分别有25例、52例和46例。3组患者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8例(32.0%)、12例(23.1%)、4例(8.7%)。FMD重度功能障碍组卒中复发率高于FMD功能正常组(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比值比(odds ratio,OR)3.65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35~11.777,P=0.030],高血压(OR 3.286,95%CI 1.069~10.104,P=0.038),FMD重度受损(OR 6.155,95%CI 1.333~28.420,P=0.020),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OR 1.053,95%CI 1.001~1.107,P=0.045)为非心源性卒中一年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FMD重度受损与缺血性卒中一年复发相关,且为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非心源性 缺血性卒中 复发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玲玲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7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9月接收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78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中的全部患者使用阿... 目的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在2015年6月~2016年9月接收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78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划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中的全部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实际治疗,对照组中的全部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实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全血低切黏度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30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变化的差异性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4%,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56%;对照组复发率为15.3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患者症状和指标明显缓解,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效果 安全性 分析
下载PDF
应用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情况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雪玲 王一峰 +6 位作者 孙威 林晓光 刘芹芹 陈念东 杜娟 杜合宾 王黎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824-829,共6页
目的研究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情况的价值。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以2019-01—2021-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 目的研究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情况的价值。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以2019-01—2021-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的预测模型。结果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患者的高血压、冠心病、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前循环病变、急性脑卒中早期CT评分(ASPECT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较低的ASPECTS、较高的NIHSS评分均是造成脑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列线图模型预测分析,伴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ASPECTS评分<4.11分、NIHSS评分>12.33分时可认为脑卒中患者存在溶栓治疗后的出血转化风险。通过ROC曲线分析,上述模型对脑卒中患者的出血转化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高血压、冠心病、HMCAS、前循环病变及较低的ASPECTS评分、较高的NIHSS评分均是造成急性非心源性卒中大血管病变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卒中 脑卒中 大血管病变 出血转化 列线图模型 预测价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肢体缺血预处理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英标 官常荣 +7 位作者 汤亚男 高丽霞 张胜武 吕锦 李洁 陈伟康 黎普刚 卢丽萍 《中华全科医学》 2016年第12期2045-2048,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re C)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经临床和影像证实为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re C)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经临床和影像证实为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3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Pre C组和对照组(CON组)各180例。入组前后2组均严格按照2010年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用药,控制危险因素。LIPre C组患者入组后接受LIPre C训练,治疗期为1年。使用3.0 T磁共振分析患者颅内缺血病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程度及认知功能。分析统计治疗期脑梗死的复发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 1 LIPre C组脑梗死复发率(4.4%,8例)低于CON组(10.6%,19例),P=0.044。2LIPer C组腔隙性脑梗死灶增加的发生率(13.3%,24例)低于CON组(23.9%,43例),P=0.014。3MRI分析显示LIPre C组复发脑梗死体积[(3.6±1.7)ml]小于CON组[(5.4±1.3)ml],P=0.004。4LIPre C组人均腔梗病灶增加计数(1.6±0.2)小于CON组(1.7±0.1),P=0.015。5LIPre C组神经缺失症状改善率(90.6%,163例)高于CON组(82.8%,149例),P=0.043。6LIPre C组认知功能改善率(88.6%,31例)亦明显高于CON组(64.9%,24例),P=0.026。结论 LIPre C能够降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减小复发脑梗死体积,减少新增腔隙性脑梗死灶数量,降低二次卒中严重程度,有效改善卒中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在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性脑卒中 非心源性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文阳 汤武装 +1 位作者 孙杨 李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联合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的疗效。方法将3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双抗组和联合用药组,双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联合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的疗效。方法将3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双抗组和联合用药组,双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DGMI联合双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比较2组30 d、90 d、6个月卒中复发情况与出血情况,并对卒中复发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2组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双抗组(P<0.05)。联合用药组90 d和6个月卒中复发率低于双抗组(P值分别为0.023、0.003)。联合用药未增加出血风险,且2组出血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GMI是降低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90 d(OR=0.233,95%CI为0.059~0.910,P=0.036)和6个月(OR=0.459,95%CI为0.253~0.834,P=0.011)卒中复发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DGMI联合双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卒中复发风险,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急性非心源性轻型卒中 轻型缺血性卒中 卒中复发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小板功能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任金岩 宋晓宇 +5 位作者 高飞 梁辉 于天霞 郑娟 黄梅 孔敏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研究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小板功能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并探索经规范二级预防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病72小时内入住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的非心源性轻型... 目的研究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小板功能与卒中复发的相关性,并探索经规范二级预防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病72小时内入住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的非心源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1例。给予规范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3周)、降脂、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出院后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规范二级预防用药的14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缺血性卒中复发情况。比较卒中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的血小板功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规范二级预防的轻型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规范二级预防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率为13.9%。卒中复发组7天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_(AA)高于非复发组;两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_(ADP)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脑卒中史是规范双抗(3周)二级预防的轻型缺血性卒中1年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研究不能证实轻型缺血性卒中短期双联抗血小板聚集(3周)后的血小板功能与1年内卒中复发具有相关性。年龄和卒中史是经规范二级预防后的轻型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抗治疗 非心源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功能 卒中复发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0期88-90,共3页
目的 剖析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 94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施行阿司匹林单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干预。比较两组患... 目的 剖析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 94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施行阿司匹林单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干预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11.05±1.51)分低于对照组的(17.63±1.8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重视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比值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艳华 张彩晓 +2 位作者 杜录 刘俞辰 赵亮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9年第4期141-14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323例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相关药物使用史、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分组:≤10.0×109/L、(10.1~11.0)×109/L、(11.1~12.0)×109/L、≥12.1×109/L;按照NLR进行分组:<3.6、3.6~6.5、>6.5;按照LMR进行分组:<2.97、2.97~4.83、>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和LMR对预后的预测能力,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按照MRS评分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213例,MRS评分≤2)和预后不良组(110例,MRS评分为3~6)。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HISS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住院时间也显著延长(P<0.05),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LMR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1 vs(10.1~11.0)×109·L-1:比值比为1.788,95%置信区间为1.119~2.854,P=0.015]、NLR(比值比为1.275,95%置信区间为1.031~1.576,P=0.025)、LMR(<2.97 vs 2.97~4.83:比值比为0.277,95%置信区间为0.072~0.814,P=0.013)、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值比为2.389,95%置信区间为1.194~4.799,P=0.014)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改良Rankin量表 预后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俊良 黄双凤 +3 位作者 徐璐瑶 向薇 张曼曼 梁志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6~72 h的,完善MRI检查,非大动脉闭塞,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轻中度...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6~72 h的,完善MRI检查,非大动脉闭塞,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头颅MRI和MRA排除大面积脑梗死和大血管闭塞。1∶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0例)给予替罗非班连续静脉输注72 h(0.4μg·kg^(-1)·min^(-1)维持30 mi n,续以0.1μg·kg^(-1)·min^(-1)泵入维持72 h),结束前4 h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和阿司匹林(100 mg),后续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次,1次/日)和氯吡格雷(75毫克/次,1次/日)至21 d,然后单用阿司匹林(100毫克/次,1次/日)或氯吡格雷(75毫克/次,1次/日)持续69 d。对照组不用替罗非班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同试验组。其他治疗包括口服他汀药物等标准卒中二级预防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72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次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72 h、14 d NIHSS评分及90 d mRS评分,以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结果59例患者完成了试验,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率均为0。试验组治疗后72 h NIHSS[5.00(3.75~7.00)分vs.6.00(5.00~8.00)分,P=0.042]和14 d NIHSS[3.00(2.00~5.25)分vs.4.00(3.00~7.00)分,P=0.011]均低于对照组。90 d时,试验组预后良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6.7%vs.41.4%,P=0.045)。结论替罗非班可能是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非心源性卒中 抗血小板药物 安全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抑制率指导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
12
作者 刘勇 冯雪梅 王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在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在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治疗1周后取静脉血,应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途径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血小板抑制率变化情况,对出院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卒中复发、出血等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双抗者AA、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分别高于单抗者(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时mRS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良好功能结局者达93.62%(44/47),多于对照组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卒中复发率(4.26%)和出血事件发生率(2.13%)均分别低于对照组(20.00%和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应用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以指导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和出血风险,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急性非心源性卒中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张霞 杨飞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 目的探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神经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用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既可以降低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率又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同时还能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 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